1. 什麼是引導術(氣功)
引導術,也稱導引術,是一種通過肢體運動來促進身心健康的傳統方法。《抱朴子·別旨》中描述了多種導引動作,如伸屈、俯仰、行卧、倚立、原地徘徊、徐步、呼吸等,這些都屬於導引術的范疇。導引術不僅僅局限於肢體運動,它還包括氣功,因此也被稱為氣功導引術。在《內經》中,導引療法被總結為適用於治療「痿、厥、寒、熱」和「息積」的病症,並且臨床實踐中常常與按摩(按喬)相結合使用。此外,導引術還被用於配合燙葯治療筋病。
東漢名醫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強調了以導引、吐納、針灸、膏摩治療四肢「重滯」症的重要性。在氣功練功過程中,通過使自身氣運行,來達到祛除病邪的目的,這種氣被稱為「真氣」。對於疾病而言,真氣就是祛除病邪的正氣。
氣功是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政府正式確定的名稱,在古代有多種稱呼,如養生、導引、吐納、守一等,不下三十種。其中「導引」和「養生」最為貼切。「導」指的是「導氣」,即引導氣使之和順;「引」指的是「引體」,即引導肢體使之柔軟。由此可見,導引術是結合了呼吸運動(導)與肢體運動(引)的養生術,也是氣功中的動功之一,與現代的保健體操有相似之處。
導引術的核心在於「導氣令和,引體令柔」,即使氣更平和,使體更柔軟。這種練習不僅能夠促進氣血流通,還能增強身體的免疫力,提高身體的適應能力。
綜上所述,導引術是一種歷史悠久的養生方法,它結合了肢體運動和呼吸調節,通過調整身心狀態來達到預防和治療疾病的目的。現代人們在快節奏的生活中,通過練習導引術,可以有效緩解壓力,提升身心健康。
2. 什麼是引導術(氣功)
導引術,而非引導術,是中國最早也是較為科學合理的氣功形式之一。它強調通過肢體的運動來有意識地疏導氣血沿著經絡順暢地運行,從而達到舒筋、活血、養氣、怡神和健身的效果。導引術類似於廣播體操,但更注重氣血的活動,與普通體操相比,它並不單純是拉伸肌肉和活動關節。
雖然導引術中包含有意念和呼吸等內容,但它並不過分強調這些方面。它不刻意要求內氣沿經絡行走,而是注重順應自然,通過肢體活動使氣血按照自然規律沿其路徑流動。在導引術中,呼吸和意念都是自然而然產生的,而非人為控制。
流傳至今的易筋經、五禽戲、八段錦和太極拳等,都可以被視為導引術的延伸或主要源自導引術。可以說,導引術是中國最本土化、同時也是古代最高層次的養生技術之一。
相比之下,那些強調意念、呼吸、靜坐等功夫的氣功,大多受到了佛教及其他外來文化的影響。這些技術與導引術在理念和實踐上存在明顯差異。
導引術的安全性較高,不易出現偏差,動靜結合的特點使其既適合靜態練習,也適合動態活動。它通過肢體運動和氣血疏導,對養生和健身有著顯著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