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健康養生 > 如何以氣養生

如何以氣養生

發布時間:2025-05-22 23:47:18

A. 每天都元氣滿滿的日常養生9法

什麼是養生?就是指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醫事活動。下面是的我整理的每天都元氣滿滿的日常養生9法,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每天都元氣滿滿的日常養生9法

所謂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長之意;所謂養,即保養、調養、補養之意。總之,養生就是保養生命的意思。

現在生活條件好了,每天吃吃喝喝;又或者工作繁忙,沒時間關心自己的身體,久而久之,身體就會有各種不適甚至是疾病,不僅勞財還會有難言的痛苦!

所以在平常的生活中我們應該保持一些很好的生活習慣並且利用一些碎片化的時間來保養自己,調理身體,這樣我們才能健康,才能無病一身輕!

今天給大家推薦我多年珍藏的養生之道,希望這些方法能幫助大家,讓大家都能在這快節奏的時代,有一個不拖後腿的身體!

1.泡腳

有一句話古話叫做:人老先老腳。這話一點都不誇張,剛出生的嬰兒白白胖胖,皮膚細膩又柔軟,那叫一個可愛。隨著年齡的增長,腳永遠是最累的,每天走路、跑步腳都要承受長時間的壓力,尤其是有腳汗腳氣的人,那腳真的是長期在陰暗潮濕的環境中工作了。

還有一些特殊崗位每天需要站立數小時甚至更久,腳長時間得不到放鬆,就會產生疼痛甚至浮腫;腳是人體的末端,離心臟最遠的地方,所以隨著年齡的增大,心臟性能衰退,供血能力變弱,腳部的血液迴流到心臟就變得比較困難,這時候腳部就會堆積身體里的垃圾,日積月累,就會堵塞血管,造成浮腫和老化,這就是人老腳先老的原因了,所以我們給我們的腳經常性的放鬆保養一下。

而日常生活中我們能做的最簡單的就是泡腳了,腳底分布著大量的神經以及穴位,很多穴位都對應著我們身體的各個器官,所以做好腳部護理,相應的我們的身體各個器官也能得到調理。所以每天泡腳是最好的養生方式之一。

泡腳的時候一定要用熱水,這樣能刺激腳部血管,促進血液循環加快,有時候我們可以加點鹽或者艾草、藏紅花等泡腳,效果會更好!有條件的可以去一些足浴店做做足浴和足底按摩,效果都是很好的!

2.踢腿

這里說的踢腿,不是往前提,而是讓自己的腿往後提,爭取可以踢到自己的屁股。讓你的腿後踢,一下一下有規律滴努力讓腳跟接觸屁股,做不到的也不要著急,慢慢來,終有一天會踢到自己滴屁股滴。

甚至,你也可以用手輔助,讓腿在踢到屁股後停住,努力地讓腳後跟貼住屁股,另一條退盡量伸直,這個動作可以靜止一會兒,十秒也行,幾分鍾也行,看自己能否平衡住。甚至你也可以在靜止的時候,閉上眼睛,保持住身體的平衡,然後勻速有節奏的呼吸,就是金雞獨立的升級版,難度比金雞獨立略大。

對腿的正面有拉伸作用,腿的正面是胃經,脾胃乃後天之本,車的油箱,給你提供日常動力能源的地方,胃好,消化就好,營養吸收就好,身體得到的養分就會充足,其好處不言而喻。而且踢腿可以起到拉伸筋骨,鍛煉腿部肌肉,調節身心的作用。堅持做你會感覺腿腳靈活邁步有力,還能起到挺拔身姿的作用!

3.扭腰

扭腰就是對脊椎的鍛煉,現在的工作、娛樂、生活方式,讓越來越多的人得上了腰肌勞損、椎間盤突出等疾病,還有更多的人則存在著腰部不適感,腰部健康的隱患不小。在辦公室一坐就是一天的你是否經常感覺腰部酸痛,坐立不安呢?那麼就適當地扭扭腰吧,給腰部一個放鬆的時間。

扭腰的動作很簡單,雙腳分開站立,與肩同寬,雙腿彎曲,膝蓋不要超過腳尖,雙手在胸前作抱球狀,雙肩膀放鬆不要太緊綳,腰部扭動,可以順時針也可以逆時針,還可以兩個方向結合,扭的時候盡量保持上半身不動。注意姿勢不要太過僵硬,要有靜有動,如果你覺得雙手抱球狀比較難掌握,那你可以雙手抱拳也是可以的。

別看是小小的一個扭腰動作,你的脊椎可是一節傳一節的在做運動呢。扭腰可以引導氣血到腰部,讓僵硬的肌肉得到放鬆,乾燥的關節得到潤滑。脊椎的最上面一節可是到後腦的位置、最下面的位置到骶骨的哦,所以這種運動別看只是在腰部,其能量的傳遞可以又上又下的。所以在久坐或者久站之後,我們都要做做扭腰這個動作,讓長時間處於僵硬狀態的腰部得到放鬆,這樣得腰肌勞損,腰間盤突出的機率就會大大降低了。

4.貼牆

具體方法是選擇一面牆壁,把你整個身體的背面都緊緊貼住牆壁,有個成語叫五體投地,這個動作也可以叫五體投牆。你的後腦勺、整個肩背部、臀部、大腿小腿後側、腳後跟、手臂都緊緊貼在牆壁上。

別以為這個動作很簡單,剛開始做的時候你就會發現要把這些面都貼在牆壁上是一件有難度而且痛苦的事情。做這個動作的時候,你的身體就會收緊,肌肉會緊綳,很自然的昂首挺胸、收腹抬頭、吸氣提肛了。這個動作,每天堅持半小時,一周後你的腰腹部就會看到塑身的好效果。

可別小看這半個小時,能完全堅持下來的人還真不多,剛開始做的時候可以適當調整時間,從一分鍾五分鍾一直到半小時,這樣堅持一段時間,你會發現因為平常不正確的坐姿產生的頸椎疼痛都會消失,而且你整個人的精氣神都會變的非常的高,對你的氣質和形體都會有一個很好的促進作用。

5.轉舌

舌頭是人體最柔軟的器官,最靈活的一塊肌肉,他不只是味覺器官還是人體的第一道消化器官,舌頭每天都會分泌很多津液,幫助人體消化工作的深入有效開展,滋潤腸胃的同時也為改善脾胃功能添磚加瓦,甚至可能連帶著也為解決你的口苦、口臭問題做出積極的推進作用,所以一個人舌頭分泌的津液多,說明這個人的胃口好,消化好,身體自然就很棒!

另外根據現代醫學的結論,舌頭的神經是連著大腦的,舌頭的運動可以鍛煉大腦神經,避免萎縮。看到人一痴呆往往就舌頭僵硬出現了,說話就不清楚了,溝通都有問題了,人的生活質量就好不到哪裡去了。

所以我們要經常的鍛煉一下自己的舌頭,讓舌頭保持靈活同時鍛煉自己的大腦。轉舌頭的方法很簡單。口唇微閉,用舌頭繞著牙齒轉圈,舌尖輕貼牙齦轉動,轉的時候可以先順時針四個八拍,再逆時針四個八拍。轉的時候會感覺後脖子的位置會很酸脹。

這是正常的,如果一次性不能做那麼多,可以中間停下來休息緩解片刻,再繼續進行,剛開始做的時候數量可以適當減少,循序漸進。轉的時候最好是雙目平視或者微閉,保持一個相對集中的注意力為佳,飯後或者睡前沒事的時候做做,都是極好的!

6.推腹法

推腹,顧名思義就是推動肚子。這個方法最早是在中里巴人的書中看見的,其他中醫網站也有看到,雖然說法和動作不一定完全一致,但其核心是一致的,就是讓肚子動起來,把隱藏在肚子中的潛在疾病給去掉。

推腹有幾種方法:一是順時針、逆時針相結合,即以肚臍眼為中心,用手掌順時針或逆時針按摩肚子,俗稱打圈按摩法。有種說法是順時針為瀉、逆時針為補,我一般都是10下順時針、10下逆時針。打圈按摩的時候手法輕重以自己感覺適宜為好。

這個方法,有利於促進胃腸蠕動,促進消化吸收,對便秘等有一定的效果;而且做了之後肚子有暖暖的感覺,對於腰腹容易受涼的人也有幫助。

二是真正的推腹,就從心窩的位置,從上到下,從心窩往下腹部的位置推,這個力度要比打圈的大點。推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是從心窩往下,不要弄反了方向。

這個方向,容易促進垃圾排除,腹股溝有淋巴,淋巴的排毒功能就不用多說了。當推腹過程中,遇到腹部有塊狀、條索狀、點狀等等的包塊、疼點、酸脹點等等,均多多照顧,多按揉點壓,每天花十幾分鍾做做,一段時間後就會逐漸化開了。推腹的時候,各人表現各異,有的會打嗝,那是廢氣上行;有的會放屁,那是廢氣下行;有的會肚子嘰里咕嚕叫喚,那說明腸胃蠕動加快;有的會跑廁所,那是廢物、廢水下行了。總之,都是好現象,多多推腹,得消化系統疾病的機率就會大大降低了。

7.拉筋

筋,從現代醫學來說,就是韌帶了,人會隨著年齡的增長,韌帶一點點老化,從小時候可以隨便啃自己腳指頭到最後彎腰摸到腳都顯得困難,就是一種老化,這其中筋的老化是很大的原因,一方面是自然規律作用的結果,另外一方面也說明了缺乏鍛煉。

步伐輕盈、動作自如,總會給人年輕的感覺,哪怕你已經六七十歲;關節僵硬、動作緩慢,總會給人未老先衰的感覺,哪怕你才二三十歲。現代社會很多人是三十歲的年紀,六十歲的身體。現代化的辦公,讓我們不得不整天面對電腦,接受傳真機、復印機、顯示器等等的輻射危害。

一坐就是一天的辦公讓自己的肌肉長期處於緊張狀態,得不到放鬆,韌帶也隨著老化了。人就好比一台機器,長期不動,容易生銹,運轉起來也不靈活,不是這里卡住了,就是那裡動起來不暢快了。所以我們要經常活動才能舒筋活血,體態保持年輕。

拉筋分為站立式和卧式兩種。卧位拉筋法:將兩張椅子擺放近牆邊或門框處;坐在靠牆或門框的椅邊上,臀部盡量移至椅邊;躺下仰卧,右腳伸直倚在牆柱或門框上,左腳屈膝落地,盡量觸及地面,雙手舉起平放在椅上,做十分鍾。期間左腳亦可作踏單車姿勢擺動,有利放鬆髖部的關節;移動椅子至另一面,再依上述方法,左、右腳轉換,再做十分鍾。

立位拉筋法:找到一個門框,雙手上舉扶兩邊門框,盡量伸展開雙臂;一腳在前,站弓步,另一腳在後,腿盡量伸直;身體正好在與門框平行,頭直立,雙目向前平視;以此姿勢站立三分鍾,再換一條腿站弓步,也站立三分鍾。

那麼拉筋的原理是什麼呢?拉筋使筋變柔,令脊椎上的錯位得以復位,所謂“骨正筋柔,氣血自流”,通過拉筋法,腰膝、四肢及全身各處的痛、麻、脹等病症都會因此減緩甚至是消除。其次,拉筋可打通背部的督脈和膀胱經,督脈諸陽匯集,主腎功能,而腎乃先天之本,精氣源泉,腎氣足則人精氣足,不易瞌睡犯困,無精打采。膀胱經是人體最大的排毒系統,也是抵禦風寒的重要屏障,膀胱經通暢,則風寒難以入侵,內毒隨時排出,肥胖、便秘、粉刺、色斑等症狀自然消除、減緩。

8.梳頭

首先從梳子說起,塑料梳子絕對需要淘汰,這東西也不見得便宜多少,但是梳了後起靜電是經常的,尤其是乾燥的天氣,越梳越蓬,還不如直接用手指代梳子了。可以選用的數字有很多,木質的、牛羊角的,都是環保又經濟的選擇,玉石的梳子,好是好,但是貴,又難伺候,像我這種毛手毛腳的人經常把梳子掉地上的,碎一把還不心疼我好幾天,一把玉石梳子可夠買一堆木頭梳子的了。

梳子的齒不能太尖不能太密,太尖容易傷到頭皮,太密的話,如果你的頭發不夠柔順的話,或者燙過染過折騰過,很容易在梳頭的過程中把你頭發給拉扯下來,對於頭發本來就少或者苦於掉發煩惱的人,這無疑於雪上加霜啊。總之買的時候要注意看看梳齒的間距、尖度,還有就是把手的舒適度,握起來能使得上勁,握起來順手。這樣梳子就選定了。

接著說說梳頭的方法,正確的梳頭順序,是從前額的位置往後腦勺去,一直梳到靠近脖子的地方,就是沒頭發的地方了。耳朵側的也是從前面梳到後面,符合經絡的走向。梳頭不一定要找對穴位,跟著感覺走就對了,梳的時候如果遇到酸疼的部位,多梳梳,也可以停下來對該區域進行按壓點揉等,酸疼的症狀會越來越親的。梳頭可以緩解失眠,可以治療頭疼。

每天堅持梳頭,先嘗試一個月看看,數量不一定要多,一二百下,按照兩秒一次的速度,也就是三五分鍾的事情,不耽誤你看書工作,而且沒有副作用,相信你會感覺到失眠頭痛的症狀以及脫發掉發的情況會得到不小的改善。

9.午睡

午睡是每個人小時候基本都會做的,小學初中一直到工作,很多人都有午睡的習慣。有的人說,我沒時間午睡,其實他的中午時間都用來逛頭條、聊天、刷微博、刷朋友圈、瀏覽新聞了;有的人說,我不需要午睡,但是你看看一個接一個的哈欠,疲倦的神態,你的身體其實一直在述說著他的請求,你卻置若罔聞;有的人說,我中午加上吃飯只有一個小時的時間,我怎麼午睡?其實真正的午睡未必需要大段的時間,往往午睡只需要十到十五分鍾時間,這么一小段的時間你也沒有么?

俗話說春困夏乏,現在正值春季,天氣還比較涼,有的地方更是春雨綿綿,這就更讓人有昏昏欲睡的表現了。體質虛弱或者老人、小孩,其實一年四季都需要午休,尤其是比較辛苦的工作,一上午的勞動,不管是體力上還是腦力上,都需要一個放鬆,要鬆弛有度,工作效率才高,身體也不會很有壓力。

古代有一個詞叫做子午覺。子午覺是指子時與午時都應該睡覺,子午覺的原則就是子時大睡,午時小憩。睡好子午覺對身體健康作用很大,會休息的人才會生活。從傳統的養生角度來看,睡眠與清醒狀態是一種陰陽交替的結果,當人的陰氣旺陽氣弱的時候,人就需要睡眠,人醒來的時候則陽氣旺陰氣弱,這是一種輪換,好比是兩個站崗放哨的哨兵班次。子時是指半夜11點到凌晨1點,午時是指中午的11點到下午1點,剛好是一個十二小時的輪回。

午時是陽氣最盛陰氣最弱的時候,就是中午休息這段時間,是給身體一個平衡、放鬆的機會,特別是對於晚上不能早睡的人,這是一個很好的彌補身體的機會,為自己儲蓄能量。這個時刻宜小憩不宜大睡,一般都半個小時左右,否則會擾亂人體的生物鍾,晚上容易失眠。

午睡時候也需要注意幾點,

一是再熱的天,肚子上也要蓋點東西以免著涼,睡著的時候肚子特別容易著涼,著涼了有的人會感冒有的人會拉肚子,有的人還會頭疼;

二是午飯別吃太油膩的東西,否則午睡時候會增加血液的粘稠度,加重腸胃的負擔,睡得反而不舒坦,睡醒後也容易有肚子脹、胸悶、頭暈、乏力等現象;

三是午睡姿勢最好是相對舒服點的,一般要頭高於腳;

四是午睡的位置不要正對著空調或者電扇的出風口,不要有穿堂風。每天午睡一會,不管是對身體還是精神都是一個很好的放鬆和修養的方式。

以上都是日常生活中很簡單也很容易做到的養生方法,擅於使用這些方法並堅持去做,成為一個很好的生活習慣,利用好這些碎片化的時間放鬆身體,在繁忙的工作和生活中,你的身體才能時刻保持活力,保持健康!

B. 以氣養生延年益壽 盤點中醫五氣養生的方法

祖國醫學認為,精氣是生命之本源。在《管子·內業篇》中就有記載:「精存自生,其外安榮,內藏以為泉源,浩然和平,以為氣淵。」這表明,精氣不僅與人的誕生息息相關,更是維持人體機能穩定的重要源泉。
以氣養生是健康長壽的秘訣之一。它涵蓋了許多方面,首要的是攝神養氣。這意味著要培養內心的浩然之氣,摒棄過度的慾望和追求。過度追求而不得,會損傷身體的氣機。《素問·上古天真論》指出:「志閑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各從所欲,皆得所願。」因此,人應該追求自己力所能及的目標,放下那些無法實現的奢望,保持內心的平靜,這樣才能遠離疾病。
此外,安靜通氣也是以氣養生的重要一環。在白天,如果能保持大腦安靜半小時或一小時,就能充分發揮腦細胞的潛力,協調生理與情緒,減少能量消耗。大腦安靜能使全身肌肉放鬆,氣血暢通,達到「心靜神安、老而不衰」的境界。
中醫還強調心平氣和的重要性。情緒的變化會直接影響氣的運行。喜則傷心氣而氣散,怒則傷肝氣而氣上,思則傷脾氣而氣郁,憂則傷肺氣而氣結,恐則傷腎氣而氣下。因此,保持心平氣和可以平衡陰陽,調和身體各系統,達到祛病延年的效果。
寬胃養氣同樣重要。腸胃是人體消化和吸收營養的關鍵器官。飲食無節制、煙酒過度都會損傷胃氣,導致氣血虛衰。因此,保持適度的飲食和健康的生活習慣是維護胃氣健康的關鍵。
最後,長嘯舒氣也是一種有效的養生方法。長嘯能按摩和刺激鼻喉胸腹等器官。在飯後茶餘,不妨閑庭信步,低吟喜歡的詩詞或哼唱小調,這不僅能舒暢心情,還能排除雜念,達到物我兩忘的境地。

C. 夏天沒有精氣神記住這個「七養訣」,養生先「養氣」

很多人天氣一熱,就沒精神頭了。如何喚醒精氣神,元氣滿滿?不妨學學元朝鄒鉉所撰《壽親養老新書》一書中的「 養生 訣」。

少言語養真氣

少言語是指說話要戒急、戒快、戒喋喋不休。人若經常喋喋不休或大喊大叫,就必然要消耗肺氣,致使體內正氣不足。

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醫院主任醫師吳中朝: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感受,有時候運動量不大,但說話多了也會覺得疲倦又或者說了很多話,就感到嗓子干啞、咽喉不適。這可能就是傷了氣!

人說話發聲,雖出自喉嚨,但一呼一吸之間都有賴於氣的鼓動,肺主呼吸之氣,因此,輕度的久言往往最易傷及肺氣,嗓子微疼、嗓音沙啞、咽喉部發脹等都是傷了肺氣的初期表現,久傷肺氣更是易引起感冒、咳嗽氣喘,甚至出現肺氣腫等問題。長期從事教師、播音員等用嗓過度的職業,很容易耗氣傷津,頻頻出現口乾咽燥等症狀。

傷氣就是傷身,說話多的人要學會養氣補氣。養氣首先要調整說話方式,久言傷氣並不等於不讓說話,而是要避免不停地講話,語氣盡量平和,語速盡量平緩,說話時間不要過長。

戒色慾養精氣

戒色慾,指的是房事要有節制。精氣是 養生 之本。精氣損耗就動搖了生命的根本,所以 健康 和長壽就難以保障。

北京同仁醫院傳統療法醫學科副主任醫師陳陸泉:腎是人的先天之本,人體的元陰和元陽都來源於它,是人體元氣之源。所以人們說一個人虛,常會與腎虛聯系起來。

補腎氣,不妨常做做抬腳跟的動作。腳心有個很重要的穴位叫湧泉穴,屬於腎經。氣血從這個穴位像泉水一樣汩汩地湧出來,然後沿著經絡滋養全身。抬抬腳跟不但能按摩到這個穴位,還能拉伸到腳底的腎經,起到刺激腎經的效果。

老人家腎氣不足的時候容易精神萎靡,老是睡不醒,睡得再多還是精神不好,動一動就心慌、心跳得厲害。就這么簡簡單單地提提腳跟,每天練習幾次,每次幾分鍾,就把腎氣提起來了。等車的時候或者是任意閑暇的時候都可以做這個動作,長期堅持下去,還能預防心腦血管疾病、高血壓等。

薄滋味養血氣

薄就是清淡,顧名思義,薄滋味是指飲食要清淡。少食肥肉、烈酒、油膘之品。貪圖膏粱厚味,嗜食美酒佳餚,必損身體。

北京同仁醫院傳統療法醫學科副主任醫師陳陸泉:《千金要方》中說:「飲食當令節儉,若貪味傷多,老人脾胃皮薄,多則不消」。因此,人老了大魚大肉多食無益,少吃或適度為妙,適當吃點三白飯是個不錯的選擇。

三白飯源自大文豪蘇東坡,即「一撮鹽、一碟白蘿卜、一碗飯」。大米有補中益氣、益精強志的功效,白蘿卜生吃促消化,熟吃補氣,也可止咳。食鹽則是飲食中不可缺少的調味品,咸入腎,激發腎氣,而腎中元氣是維持生命的原動力,所以人吃了鹽才會有勁兒。

古人說:天有三寶日、月、星,地有三寶水、火、風,人有三寶精、氣、神,而這一碗食材簡單的三白飯,就可精、氣、神全補。被高血壓、高血脂纏身,精神狀態差,體質不好,爬樓氣喘,整日吃過飯就打瞌睡的人都可以試試。

咽津液養臟氣

津液指唾液,古人認為津液是人體的精華。經常用舌頭在口腔內攪動,通過唾液腺變唾液(津液),再徐徐咽下有滋養臟氣的功效。

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醫院主任醫師吳中朝:夏季,增加了我們身體內在的水分消耗,所以這段時間一定要滋陰潤燥,多補充身體內在的水分。練練「吞津功」就有很好的生津止渴的功效。當然,也可以參考唐代醫學家孫思邈當年,在吞津時加上叩齒這個動作。

方法很簡單,早晨起來和睡覺之前,我們可以閉著嘴巴做做空口咬牙的動作,讓上下的牙齒碰撞發出聲音,一般我們以36遍為一個周期,36遍叩齒以後,口腔裡面會分泌出一些唾液,把唾液在嘴裡面像漱口一樣鼓漱,在鼓漱的過程中,唾液也會大量分泌,然後將口腔里分泌的唾液,分成三口緩緩地咽下,想像其進入腹部。糖尿病患者每天可以抽出來十分鍾時間做這一動作,有助於緩解陰虛帶來的系列症狀。

少思慮養心氣

指的是閑來不要胡思亂想,人必有所思,亦必所有慮,但過多思慮則傷心氣而損壽命。對個人得失、名譽地位等,不可以汲汲而求,處心積慮。

北京同仁醫院傳統療法醫學科副主任醫師陳陸泉:中醫情志理論認為,「思則氣結」,多思傷脾。現代醫學研究也證實,長期從事腦力勞動,讓大腦高度緊張的人群,易患心腦血管疾病和消化道潰瘍病,這和中醫學的「思慮損傷心脾」的理論是一致的。

所以無論生活工作多麼繁忙,一定要「思慮有度」,多給自己一點時間,去放鬆身體、心情,這樣才能避免情志對人身之本的侵害。此外,還要注意情緒要平和一些,不要過喜過悲,過度為沒發生的事憂慮,與其被虛幻的煩惱困擾,不如培養一種積極樂觀的心態去看待當下。

美飲食養胃氣

美飲食是說飲食要搭配合理,古代時人們就認識到食物不同,所含營養成分也有差別,只有全面而合理地進行搭配,才能滿足各種生理功能的需要。

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學博士彭鑫:在我國傳統飲食中,很早就有「五穀雜糧養五臟」的說法,廣義的說,五穀雜糧便是提醒大家要各種糧食都吃一些。當然,五穀(大米、小米、高粱、小麥和大豆)本身的 養生 價值也不低。從中醫角度來看,所謂「五穀雜糧」都是植物的種子,濃縮了植物所有的精華,具足完備的四季之氣,所以最能補精。

小麥、粳米、大米、小米等等,均是味甘、性平,谷氣充沛,補養人的元氣最好,具有「補脾胃、益氣血、長肌肉、和五臟」的功效。平時食療熬五仁粥等,可滋補氣血、調理脾胃。

D. 女性如何補氣養生,補氣幾大好處

「氣」對女性身體的作用。
一、溫煦女性機體
「氣」的溫煦作用是指氣具有產生熱量、溫暖人體的功能。氣是人體熱量的來源,人體的體溫要靠氣的溫煦作用來維持恆定,各臟腑要在氣的溫煦作用下進行正常的生理活動,血和津液等液態物質也要依靠氣的溫煦作用,進行正常的循環。
二、增強女性機體抗病能力氣有保護肌膚表面、防禦外邪入侵的作用。機體的防禦作用是非常復雜的,雖然包括了氣、血、津液和臟腑、經絡等組織器官的多方面的綜合作用,但不可置疑的是,氣在這里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對於女性來說,職場工作繁重,勞累非常容易導致女性機體抗病能力下降,造成外邪入侵,如果氣的防禦作用減弱,機體免疫力必定會隨之下降,人就會生病。
三、維持女性機體的固攝作用氣對血、津液等液態物質具有防止其無故流失的作用。具體表現在固攝血液,可使血液循脈而行,防止其逸出脈外;固攝汗液、尿液、唾液、胃液、腸液和精液等,控制其分泌排泄量,以防止其無故流失。對於女性來說,如果氣的固攝作用減弱,會導致體內液態物質大量流失,如可能會出現白帶量多或量少、更年期盜汗自汗、睡眠不佳、多尿等,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極大不便。
四、助推女性機體氣化作用「氣」的氣化作用是指通過氣的運動而產生的各種變化,包括精、氣、血、津液的新陳代謝及其相互轉化。

閱讀全文

與如何以氣養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想開車出去玩如何跟父母說 瀏覽:600
重慶超齡養老保險 瀏覽:418
一個男孩什麼都聽父母 瀏覽:343
絕經早的人容易老年痴呆嗎 瀏覽:944
金瓜長壽酒50度多少錢一瓶 瀏覽:259
與父母產生隔閡你會怎麼辦 瀏覽:554
眉山市年審駕照在哪裡體檢 瀏覽:81
退休後還能讓公司補繳社保嗎 瀏覽:538
農村死亡人員後養老保險 瀏覽:293
少先隊敬老院做好事 瀏覽:342
上海駕駛證年審體檢在哪裡 瀏覽:645
江西養老機構有多少所 瀏覽:240
養老院安全用電的管理制度 瀏覽:467
桐城市多少歲老人免交醫療保險 瀏覽:888
巴馬長壽村水怎麼樣 瀏覽:352
陝西90歲老奶奶 瀏覽:450
農村女性退休年齡是多少 瀏覽:395
老人健康碼如何辦 瀏覽:203
老人包到哪裡買 瀏覽:543
老年痴呆家人該怎麼辦 瀏覽: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