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在什麼地方可以學習到太極
你可以自學 怎樣練好太極拳 常言道,不管做什麼事,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太極拳前人給我們留下許多寶貴文獻;如:文字、圖象、照片。現在有:電影、錄像更方便。主要根據《太極拳十要》中的十個要領講述。歸納為五個方面: 一、對頭部要求 頭部要虛領頂勁,虛是空的,領是向上引的意思,頂是往上頂,勁就是有力量。總的含意是要求頭顱正直,頭上是虛的起來頭正頸也就直了。頸直,站著顯得很精神,不這樣就提不起精神。如果兩眼閉著,塌蒙眼也不行,講究精氣神,二目炯炯有神,要求做到頭正頸直,經絡順了,氣血也暢了,練起拳來感到很舒服。頭表現出來要具體形象。所謂「正」,就是不低、不仰、不偏、不依,盡量做到這些要求。 1.眼睛。要有神,正前平視,應隨出手的方向,隨動作的要求轉動而轉動,跟動作協調起來,也可往上,也可向下。 2.咀,即口。似閉非閉,似開非開。一般說口呼鼻吸,實際生活不是這樣。閉不是嘣著咀,也不是開著,要符合人的生理自然。要求舌頭抵上顎時自然形成,不要硬頂。似閉非閉,活動能使口內生津,不至於口乾舌燥。如果張著嘴練拳就上不來氣了。 3.氣,氣是一門科學,現在氣功很盛行,有專門研究氣功的。一般稱太極拳為自然氣功,要求氣沉丹田,呼吸自然,以我之靜窺測對方動向,或你來我往。太極拳的氣沉丹田「臍」下小腹部位,不論坐著、站著,氣沉在丹田就會感到非常舒適。保持這個狀態,氣就沉到丹田了。這個「氣」,分先天之氣與後天之氣,先天之氣指元氣,後天之氣就是呼吸。先天之氣要穩,後天之氣宜順,二者是結合的。一個沉到底下穩穩的,一個比較順。先天之氣是固有的、本能的,摸不著,看不到,而在日常生活中會感覺到,如果人沒有氣也就完了。4.呼吸,練拳過程中呼吸怎樣配合動作,要求自然配合,能配合多少配合多少,不要勉強。因為套路跟單勢練法、散打不同,套路是按預先設想編排按順序作的,散打就不一樣了,有對立面,來自剎那之間,說來就來,不一定從上面來,還是下面來,也不一定是拳還是腳,或者其他部位,時間很快,很短。比如擊掌,一般配合動作,不能吸氣,不能呼氣。套路系統要做到呼吸都配合,很不容易。套路不只是一開一合,它還有銜接的地方,有過渡,能配合多少就配合多少,保持呼吸自然,氣沉丹田就行了。開始可能出現氣短,慢慢適應了,呼吸就長了,有節奏了,有力了。 二、對上肢要求 練拳中的放鬆目的是把肩、肘、腕內在的連接起來,具體到手上要求:掌微伸,指微曲,指縫稍離,手型要美,不要硬棒棒的;肩要沉,肘要墜,腕要坐,指要伸,這樣就能有機地連接起來,看著是給他一掌,不是光掌、光手,而是全身。如摟膝拗步,不是光兩只手,而是全身,由腳而腿而腰。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腳而腿而腰上下必須連貫。太極拳的「棚」是主要內容,武術本身來自於生活,如兩人在一起,對方不太禮貌,給我一拳,我一抬手,一轉變擋住他,一轉彎手一翻,就採住他了。不管上,不管下都可以,給肘也行,膀子抗他也行,講究手采肘靠。平常練就是練太極十三勢:掤、捋、擠、按、前進、後退、左顧、右盼、松勁,通俗講就是手、眼、身、法、步的配合,整個做的時候要的就是這個「勁」。一抬手一舉足都有它的基本內容在里頭,剛才的「掤」,如果沒有那個意思就不好看了,所以得養成那個意識、比如唱戲、不管生、旦、凈、未、丑,之所以能吸引觀眾,是因為表演得深刻帶有感情,比較真實。我們練拳也有那個內容,看著就精神,如果沒有那個內容,看著就不真實,就不太好。所以牛桂英、丁果仙她們能夠、吸引人就是表演深刻真實。練太極拳也如此。 1.掌 前面講過手型,主要是掌,對掌的要求,一般是側面掌,掌宜微伸。 2.拳 對拳的要求,拇指放在四指外沿,虛虛擾住握實,不要死握,又僵又硬,拳面要平。 3.吊手 要求五指下垂,虛虛擾住就行了。 4.手腕 要坐腕,不能僵硬,手腕上下不能有勁的感覺,勁是貫輸到全身的,肩、肘、腕、指都要連接到上肢,不能出現僵硬。 上肢放鬆必須通過沉肩墜時,坐腕舒指,放展它,松開它,越松越有勁,慢功夫,功夫就是時間,按照要領練,練到一定時間,自然就會有勁,勁的形成,只要按要領做,不用練勁就有勁。 太極拳是富有哲理性拳種。它的臂要求伸直,直里帶有曲。開與合都有辯證關系。開里有合,合里寓開。臂不能直挺挺的。 5.單鞭 單鞭的右臂要直,因手(吊手)是朝下的,根據人體的構造和拳法的要求,必須這么做,這樣做是順的。如果做成彎的就不合適了。 對上肢的要求,基本上通過「放鬆」,肘拽肩,手腕拽肘,要有自我感覺。在練拳時注意,不練則已,練就得找點東西,使精神上有所寄託,便於提高,今天找點,明天找點,練拳不是一朝一夕,每天練每天找,日久天長,慢慢就找著了。還能控制指揮它。 三、對軀干要求。 軀干就是身子,胸要含,背才能拔,能含胸才能拔背,能拔背才能力由脊發。它的位置正好在人體中部,腰動自會帶動腹部蠕動各部功能,通過活動得到鍛煉。所以,腰至關重要。含胸怎麼「含」,開國大典,首長檢閱部隊:戰士胸脯挺著很精神。這是檢閱,作戰不行,受限制。「含」區別於挺與彎腰,以自然為原則。本身就帶有含,所以能含胸才能拔背,拔背對以腰為界線,由腰開始松腰松胯。這樣一往上一往下形成對拉,突出腰的主宰作用,使軀干形成整體。區別於連根拔。以腰為主,命意源頭在腰隙。腰為主宰,使它能帶動上下動。可以一動無不動,只要動就有意識地帶動上下動。如雲手,走時轉身,左右兩側各45�0�2,中間90�0�2,都是腰帶著走,右邊左邊一定要含胸拔背,以腰帶,否則出不來勁。這個「勁」是自然形成的,不是僵勁、猛勁、很自然很舒服。希望做時弄清楚,含胸拔背,松腰勁胯,「放鬆」內勁就貫穿。意念就集中。 四、對下肢要求 下肢要撐住上肢、軀干整個力量、虛實與重心掌握好。 1.馬步 拉開馬步,兩腳直前,實在八字步上,虛在丁字步上,虛實掌握好,就能掌握重心,注意膝關節與腳的方向要相符,否則就不合理。只要分出虛實找出重心就可以了。在變的過程中要求式式均勻,綿綿不斷。每個勢子要做清楚,中間不能停留。 2.弓步 弓步拉開後,它的虛腿的蹬,實腿的撐,在邁步時要按照規律走,重心向前移,腳板踩平,五指抓地(有抓意)而後膝蓋往前挺,由虛腿變實腿,實腿蹬,虛腿撐。走時固然以腰為主,但必須有四肢的配合。如果只是腰四肢不配合也不行。一定要掌握「蹬撐弓接」整體協調。一下做不到,每天練,每天找,由點到面,上下相隨就協調了。內在必須連接,跟寫字差不多,寫到一定時候和練拳一樣。感到不好了,這是要求高了。這個高反復不斷出現,說明真正提高了。太極拳是一個無止境的活動,練到老,沒有一個覺得很完滿。 五、對步法要求 1.馬步 在練中要求踩成馬步、馬步要求與肩同寬。 2.虛實步 習慣叫「丁八步」,斜的叫八字步,直的叫丁字步。但在作的過程中以至擺了定勢後與虛實步又不太一樣。成弓步的邁步要直著往前擱,中間要有個幅度,就是與肩同寬。怎麼出去呢?邁步要直著往前放,後蹬前撐就穩了。還要左右支撐,如果步子邁得太小了。擠在一塊兒,就不穩,它沒有左右支撐。必須前後蹬撐,左右支撐。在練的過程中虛的這邊胯要松垂,這邊松垂和那邊一樣,就直接出去了,在松的時候,兩邊一塊松,保持它們中間的幅度,弓腿出去,就比較順了,前後順了,左右也順了,左右也支撐了,就是前撐後蹬,左右支撐。 而虛實步,它是以後坐腿在八字步上,跟前面那個成弓步的不一樣,那個腿弓出去,這個不弓,這主要重心坐在八字步上的這只腳,要保持與肩同寬,以八字步為主,要求一條中心線,左右兩側分。左腳在左邊,右腳在右邊,相互之間不能越過,中間不要幅度。如白鶴晾翅、手揮琵琶,腳掌著地,腳跟著地,都是這樣,不要拉開。在整個過程中要求一氣呵成。初練時,如預備式,做起勢,它的步幅的大小決定下肢力量的強與弱。屈腿蹲了,第一步走,勁有多大。低了。步子就大了;高了,步子就小了。所以,第一步就決定了姿勢的高低。往後所有的勢子都應以此為准。它的步幅大小,決定下腳力量的強與弱。要一氣呵氣,練下來一趟,練三趟,練幾趟,都可以,均應在一個水平線上進行運動。 單鞭下不去,舒腿坐到什麼程度。比如,右手勾吊手,左臂翻向里,掌心朝成成掤式,上身不動,提左腿向正東伸出,置右腳左側。當左腳著地後,左腿同時向前弓出,成弓步,左腿弓,右腿撐,身子盡量下坐就行了。如果沒坐下去,還很高,是步子邁得不大。步大不能太大,否則重心前移時,不能穩穩提起來,會出現起伏。 定勢,即標準式。如搬攔捶,通過轉換重心移動,兩臂環起,提腿邁步,重心移動,坐好腿以後拉開,每個動作都應該清清楚楚地做出來,擺夠數,不能不夠數就往下邊走。再如轉身撇身捶,轉身握拳,坐回來,撇拳,清楚了再往下走。做到似停非停,把定勢做出來。非常好看,自己也感到很舒服。在動作中包括上下相隨,內外相合。所謂內外相合,就是肢體動作和思想意識兩者相結合。再比如斜飛式,不管那個動作往哪裡走,意識得跟著走。不能手往右邊,眼睛,意識卻往左邊看,往右邊想,這不行。必須手往上走,就往上看;肢體往下走,就往下看。使之內外相合。 初學練拳不能要求這么高,這么難。先練輪廓。即粗粗地練。一般分粗練、細練、精練三個階段。開始能粗粗比畫下來,知道基本要點,動作做不好,但心裡知道,慢慢就能結合起來了,也就細了。最後是精,精要求高了。沒有規矩不能成方圓,一定要把「要領」弄清楚,只有要把要領弄清楚,才能為練好楊氏太極拳打下良好的基礎。
② 學太極哪裡可以找到好師父學費之類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練習太極拳應該注意如下事項:
1、太極拳和其它武術鍛煉一樣,講究冬練三九夏練三伏,但是要因人而異不能強求一律,特別是中老年朋友和病患弱者,每次修練時間不要超過二十分鍾。練習時要根據個人體質,循序漸進。開始練時可先分段練,漸漸打完整套拳路,當身體不適時,應酌情暫停。
2、避免在空調密閉的環境中練功,不宜在煤煙彌漫、空氣污濁的庭院里進行健身鍛煉,練太極拳應選擇公園、廣場、樹林、花園等環境安靜而幽美、空氣清新而曠達的場所。應選擇向陽、避風的地方進行鍛煉(有霧時不宜在室外進行鍛煉)。
3、飽食及醉酒之後,也不可立即練習。
太極拳是我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以中國傳統儒、道哲學中的太極、陰陽辯證理念為核心思想,集頤養性情、強身健體、技擊對抗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結合易學的陰陽五行之變化,中醫經絡學,古代的導引術和吐納術形成的一種內外兼修、柔和、緩慢、輕靈、剛柔相濟的漢族傳統拳術。
4、口渴時不要圖痛快大量飲水,最好是溫開水適當補充食鹽。
5、胡蘿卜、檸檬、莧菜是首選的蔬果,多食大有好處,但要注意不要貪食生、冷或不潔的食物,以免染上痢疾、腹瀉等。
6、避免正中午氣溫高陽光下去練功,上午應在太陽出來後,吃過早餐後在陰涼通風處樹蔭下適當去練,下午三四點鍾以後或是在傍晚。
7、如果選擇在室內進行鍛煉時,要注意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以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不要邊練拳邊與人交談,以致失去鍛煉的功效。
8、不要急於求成,千萬不要故意用力呼吸來達到所謂的「氣沉丹田」,以免出現頭暈目眩,心跳氣促等現象,影響自然呼吸。
9、在運動前一定要做准備活動,如伸展、彎腰、下蹲等,否則容易引起扭傷、碰傷、骨折等。
10、正在咯血、出血的患者更不宜練拳,練習時若發生心絞痛應立即停止鍛煉,不要緊張,可坐下或半卧位休息片刻,如疼痛無緩解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1片緩解疼痛,及時去醫院檢查。#p#副標題#e#
11、初學者和體弱有病者最好在平坦寬敞的地方練拳,以便立穩,但熟練後地面不平坦也可以練習,這對腳的適應力還有好處,有益於推手技術提高。
12、服裝沒有具體要求,寬松、便於活動即可,不要穿帶跟的鞋,平底舒適為好,如布鞋或運動鞋等。
13、初練太極拳者自身帶有僵力(勁),不要刻意下沉祛除僵力(勁),保持架勢中正,僵力出於自身動作不協調,過於拿捏動作所致(要做到自然放鬆、虛靈頂勁、松肩墜肘、含胸塌腰、虛實分明、五趾微微抓地),等到招式嫻熟後經老師指導可去僵力。
14、初練太極拳者可配合練習太極樁功的渾圓樁,站樁時做到立身中正、自然呼吸、松肩、墜肘、含胸、塌腰、松垮、雙臂平抬至胸部,雙臂打開與肩同寬,兩掌心相對,五指相對,呈抱球式。兩腿平開與肩同寬,膝蓋微微彎曲,兩腳趾微微抓地。站此樁可協調自身呼吸去除僵勁,鍛煉毅力,靜心神養元氣。
15、練過太極拳後就走走,不要馬上跑步,就算要跑,也建議休息下再跑,太極後不適宜馬上劇烈運動。刮風下雨不練,打雷閃電不練,飯後30分鍾內不宜運動。
16、下雨天應在室內練,如果打雷就最好暫時不練,以免受驚嚇,霧天或風大最好室內練,非要出去,那就喝3小杯白酒(1杯也行)解霧氣的,最好還是不要出去,陰天沒有風,溫度適宜的話應該室外活動沒什麼的。
17、經過一段時間鍛煉後,身體難免要出汗,此時不可走向風口,應避風休息,慢步而行,待汗下去後,再回住處。
現在學習太極的地方很多,一般在公園等健身場所都有一些打得不錯的朋友,可以向他們求教,這種集體健身式學法不會產生學習費用。但是專業的學習要到武術學校,找專門的老師學習。學費不會太高,會在兩千以內。
傳統太極拳門派眾多,常見的太極拳流派有陳式、楊式、武式、吳式、孫式、和式等派別,各派既有傳承關系,相互借鑒,也各有自己的特點,呈百花齊放之態。由於太極拳是近代形成的拳種,流派眾多,群眾基礎廣泛,因此是中國武術拳種中非常具有生命力的一支。
太極拳始祖是陳王廷。陳王廷自幼勤奮好學,晝練武,夜習文,不但深得家學真傳,出類拔萃,而且熟讀諸子百家,學識淵博,文武兼備,精於拳械,功夫深厚,有超人的輕功絕技。年輕時走鏢山東一帶,掃盪群匪,匪寇聞「名」喪膽。晚年,陳王廷隱居鄉里,以《黃庭經》為伴,潛心研究易學,收集整理民間武術。他理根太極,秉承中國傳統的「天人合一」思想和陰陽生克之理,在家傳拳術的基礎上,將眾家武術之長融匯合成,加上自己平生習武所悟,融中醫經絡學與道家導引吐納術為一體,創編了一種剛柔相濟、陰陽互化、變幻莫測、威力無比的武術拳種——「太極拳」。現在在陳的家鄉,河南溫縣陳家溝,依然有他的後人在傳授最傳統的陳式太極拳。
河北邯鄲人楊露禪是陳王廷後人的弟人,在陳式太極的基礎上他發展出了楊式太極拳。
現在河北省永年縣流傳的有楊式太極拳、武式太極拳,北京市流傳的有吳式太極拳、孫式太極拳,天津市武清區流傳有李式太極拳。
如果要學習在這些地方找到武術學校是很容易的事情。
③ 太極十三式怎麼練。練了有什麼好處。去哪裡可以學正宗的。
太極隨心而動,招式只在其次,如果你練習太極拳有段時間了,那麼我說的這話你就會懂,太極十三式是太極拳路組成的最基本招式,每一式中都蘊含著承前啟後以及對敵的萬千變化,但是萬變不離其中,只要你懂得太極陰陽互生,互化,能夠讓身體的每一部分配合協調運動,特別是呼吸配合好了,你就是正宗了!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你有個明師把你引進門,自己捉摸的不是極其天才,估計你一輩子也進不了門。我92年自學太極拳也就是跟人家學學架子,看看書的,知道98拜了明(真正明白,注意不一定是名師)師,才知道我前6年基本白費了!
④ 如何學習道家入門知識和道家基本的吐納術
道家以「道」為核心,認為天道無為、主張道法自然,提出無為而治、以雌守雄、以柔克剛、剛柔並濟等政治、軍事策略,具有樸素的辯證法思想,是「諸子百家」中一門極為重要的哲學流派,存在於中華各文化領域,對中國乃至世界的文化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大量的中外學者開始注意到與吸取道家的積極思想,故學者說:「道家思想可以看為中國民族偉大的產物。是國民思想的中心,大有『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的氣概。」
道家功有守一、吐納、導引、行氣、存神、坐忘、心齋、還精、辟穀、踵息、胎息、內丹、太極拳、八卦掌等,其中守一、導引、胎息、存神、內丹最有代表性
吐納屬氣功中的煉氣技法,吐納即呼吸,呼吸包括外呼吸和內呼吸。外呼吸是指在肺內進行的外界空氣與血液的氣體交換,也稱肺呼息。權威專家孔令偉老師教你到家吐納術怎麼入門?
(一)吐納,一方面可以使大腦及中樞神經得到休息,另一方面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各個系統的新陳代謝和調節作用,使五臟六腑,四肢百骸得以充分的營養。
(1)通過吐納可以增加我們的氣,氣足了又可以生血和精,精又化生氣血津液,也就是說我們通過吐納可以提升我們的生命物質基礎——精氣血津液。吐納術緩慢柔和,並且配合呼吸。意念。可調氣血,放鬆精神。
(2)降低血液粘稠度,降低膽固醇,血脂,活血化瘀,改善人體血液循環,還能改善已經形成淤血的臟器的生理狀態。例如心肌梗死,腦血栓,早期肝硬化,脂肪肝,前列腺,腎功能等。
(3)通過暢通經絡,將體內病氣排出,從而使內臟趨於陰陽平衡。提高人體的免疫能力,增強抵抗力,延緩各系統器官的衰老。
⑤ 我想學太極,去哪裡學好呢
去太和別院吧,環境好,老師水平高,你能學習武當太極的精髓,就在武當山旅遊景區那
⑥ 養生太極跟哪學
中遠頤和英瑞健身俱樂部
地址:沈陽市於洪區崇山東路21-16號(長客總站南走200米)
網址:www.yrty.cn
補充:
哪個公園里都有都教太極拳的輔導站。有許多小區里也有教拳的。不難找。
不過,樓主若想學「能學到東西的」太極拳,就不那麼容易了。
太極拳由三大部分組成:拳術、古典哲學與經絡學、導引術與吐納術。
現在練太極拳的人主要走兩條路,一是表演、健身,大部分人都是走的這條路;二是養生、技擊。前者只需要學拳術即可,後者還要深入學習另外二部分內容。
依樓主的年齡、文化層次,建議不要走第一條路,因為它只是一種太極操,不能達到「拳」的要求。那種伴著音樂、成隊的人一起舞翩躚的太極拳,只能用來活動腿腳健身,於養生一點用都沒有。因為那樣的太極拳只學外在的動作,不學內在的東西。 若想靠太極拳強身健體,就一定不能練成花拳綉腿。
太極拳目前主要有陳、楊、吳、武、孫五大流派。無論哪種流派,基本拳理都是一樣的,只是外在表現有所不同。所以,練哪家的都可以。關鍵是要練傳統太極拳,不能練簡化太極拳、競賽套路等,因為它們是為普及太極拳而創編的,無論吸取了何種流派的動作,都是只保留了外在的形式,內在的「魂」已無處可尋。
建議樓主在住地附近找一位老師,這樣可以免去路上奔波之苦。如果你不怕辛苦,那就在北京找一個有正宗傳承的老師學。我的師兄師姐中就有路上來去花二、三個小時來學拳的。要是口袋中銀子不充足,就去找那種只為傳拳而不收費的老師。
⑦ 太極拳與呼吸有關系嗎
太極拳講究「意、氣、勁」合一,作為太極拳的始祖,陳式太極創建之初就容納了中醫學的吐納。
本人練習陳式太極3年,師承淵源於陳式太極11世掌門人,陳正雷。3年來練功不輟,結合本身練習體會與老師教導,無論是用於養生還是技擊,太極都講究精神、呼吸、身體動作的協調一致,而呼吸是區別於外家拳的一個重要特徵,「氣」只呼吸,練拳時呼吸要均勻,並且動作要與呼吸一致,尤其是發勁時,瞬間發出,摧枯拉朽,氣也隨之呼出,這樣才能連綿不斷。否則,不但發不出勁,甚至傷到身體。太極,集養心,健體,技擊一身,學問很多,有興趣者大家可以互相交流,
⑧ 哪裡太極拳教的好要學多久
鄭州市紫荊山公園東院西門廣場每天晚上7--9點,教陳式太極拳教的好.半年就可自己練功.
⑨ 什麼方式去學太極呢(初學者)需要拜師嗎
網上很多,可以先看看,從理論上熟悉一下,會長不少見識的。這招也許對太極的入門有幫助。
教你一招,調節呼吸法——也叫呼吸吐納法。
呼吸的方法有自然呼吸和正呼吸兩種:
第一自然呼吸,也叫做腹式呼吸,因為在呼吸時,一呼一吸,必須都能達到下腹部。在吸氣時,空氣入肺,充滿周身,肺底舒張,抑壓橫膈膜,使空氣下降,這時胸部空松,腹部外凸,在呼氣時,腹部收縮,橫膈膜被推而上,上抵肺部,使肺底濁氣,外散無余。可見呼吸作用,雖與肺葉有密切關系,但它的伸縮,常須依靠下腹和橫膈膜的運動,方能合乎自然大法,使血液循環流暢。我們不但在靜坐時,須用此法,實際上,不論行、住、坐、卧,應該隨時使用。關於自然呼吸法的調和方法如下:
(a)、呼息時,臍下腹部收縮,橫膈膜向上,胸部緊窄,肺底濁氣可以擠出。
(b)、吸息時 , 從鼻中徐徐吸入新鮮空氣,充滿肺部,橫膈膜向下,腹部外凸。
(c)、呼息吸息,均使自然,漸漸細長,達於下腹。
(d)、呼吸漸漸靜細,出入很微,反復練習,久之自己不知不覺,好像無呼吸的狀態。
(e)、能做到無呼吸的狀態,那末沒有呼息,也沒有吸息,雖有呼吸器管,好像不必用它;而氣息彷佛從全身毛孔出入,到這一步,可以說達到了調息的極功。不過初學的人,切不可有意去求,必須聽其自然。
第二、正呼吸,這一方法,主張呼吸宜細長,宜達於腹部,以及使橫隔膜上下運動等,都與自然法,沒有兩樣。不過呼吸時腹部的張縮,完全相反。因為反乎自然呼吸,所以也叫做逆呼吸。關於正呼吸的調和方法如下:
(a)、呼息宜緩而長,臍下氣滿,腹部膨脹,胸部空松,橫膈膜馳緩。
(b)、吸息宜深而長,空氣滿胸,胸部膨脹這時臍下腹部收縮。
(c)、肺部氣滿下壓,腹部收縮上抵,這時橫隔膜上下受壓迫,運動更為靈敏。
(d)、在靜坐時,呼息及吸息,宜極靜細,以自己也不聞其聲合宜。
全身放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不一會就會睡著。堅持,你會受益一生!
有興趣就好辦!
⑩ 我要學習內家拳,討教可以每天訓練的呼吸吐納方法
道家吐納:玄意訣(網上搜索)
如果只是練拳,有師父的話,只做吐納即可。
練拳中的細節,按教學來。
武術呼吸:噴氣、閉氣。
如果沒有人教,也不怎麼練拳,可以經由噴氣、閉氣鍛煉以提高體質。
但是要注意安全,不要過度。
單純吐納而調身體,推薦玄意訣。
玄意訣初步方法,網路上已公開。
完整的細節說明比較多,建議到求真齋論壇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