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健康養生 > 去濕氣的養生粥怎麼做

去濕氣的養生粥怎麼做

發布時間:2022-04-30 11:46:29

Ⅰ 祛濕粥怎麼做

祛濕粥的做法如下:
1.紅棗小米粥:取紅棗10個,小米30克,先將小米清洗後上鍋用小火炒成略黃,然後加入水及紅棗用大火燒開後小火熬成粥食用。適用於消化不良伴有厭食的脾虛小兒。

2.蓮子山葯粥:取蓮子30克,山葯80克,粳米50克。將蓮子去皮及心,加山葯、粳米及水煮粥食用。適用於消瘦、食慾不振的脾胃虛弱小兒。
3.沙參麥冬扁豆粥:取沙參10克,麥冬10克,扁豆15克,粳米50克。先將沙參、麥冬加水煮20分鍾取汁,將汁加粳米、扁豆煮成粥食用。適用於手足心熱、便乾的脾陰虛小兒。
在食療的基礎上可以搭配喝隨草記埤泰茶,兼顧調理脾臟,深度滋養,健脾益氣,提升免疫力。

Ⅱ 問去體內濕氣的粥的製作

薏米紅豆粥的做法

煲薏米紅豆粥如果有高壓鍋的話非常簡單,薏米和紅豆各半,洗凈浸泡兩到三個小時,大火煮開,高壓鍋上氣後關最小火煲20分鍾,關火自然排氣即可。如果沒有時間浸泡,就把煲煮時間延長到30分鍾
烹飪技巧
要注意的是薏米和紅豆都不具粘性,所以煲出來的湯跟我們平時喝的大米小米粥感覺不同,比較清湯寡水的感覺,習慣就好,千萬不要加米去煲,因為米是濕粘的,雖然煲出來的口感很好,卻損失了去濕的功效。

營養功效
別小看了薏米紅豆這么簡單的食材,其功效非同小可,薏米被《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可以治濕痹、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久服輕身益氣。紅豆,也有明顯的利水、消腫、補心、健脾胃之功效,因此薏米紅豆粥是治濕邪最好的葯方。
中醫認為,濕邪是造成現代各種慢性、頑固性疾病的根本,現代人精神壓力大,心氣虛,脾虛濕盛,即要去濕,又要補心,還要健脾胃,非薏米紅豆粥莫屬。
關於其減肥的功效,中醫也自有說法,在中醫看來,水腫也好、肥胖也好,都意味著體內有濕,水液不能隨氣血流動,滯留在體內,使人體迅速膨脹起來,去濕性強的食物有助於祛除這些滯留在人體的水液,從而達到減肥的功效。
飲食禁忌

薏米性寒,一次食用不要過量,其實再好的東西也要懂得適可而止,不要走極端,要不咱國人講究的就是中庸之道呢。

Ⅲ 如何做一個健脾胃,祛濕氣的養生粥都有什麼樣的

身體有濕氣對於我們身體的危害是十分大的,不僅會引起失眠的情況,還會引起腸胃消化不良和脾胃虛弱的現象。這時我們就要通過一些飲食的方式來調理我們的身體,因此常食用一些健脾祛濕的養生粥就可以起到非常好的作用。比如南瓜胡蘿卜小米粥、山葯紅棗粥、山葯蓮子粥等等。

除了這些粥品之外,還可以食用一些薏苡仁黨參粥、金橘山葯小米粥等養生的食物。經常食用可以起到分健脾胃、祛濕氣、養肝益腎等功效。自古以來中國人一直喜歡用食療的方式來調理身體,通過攝入新鮮和具有葯效的食材來對我們的身體進行保養和保健的作用。

Ⅳ 吃什麼粥才能去濕氣

從中醫理論而言,「濕」的一種徵兆。體內有了濕氣,氣血不暢,也是一種失調,需要通過各種食補或者葯療來「祛濕」。

祛濕類食物有促進水濕排出的作用,宜於治療濕症。

1.茯苓利水滲濕,健脾補氣止瀉,寧心安神。宜於脾虛水停於胃,寒濕腹瀉。不宜與米醋同食。

2.冬瓜利水消痰,消熱解毒。宜於濕熱泄瀉。虛寒泄瀉者忌食。

3.蠶豆清熱利濕,健脾澀精。宜於濕熱泄瀉。氣滯腹脹者忌食。

4.赤小豆利水除濕,通乳,解毒排膿。宜於濕熱泄瀉。

5、薏苡仁(薏米)健脾利濕,清熱排膿。宜於脾虛水停於胃,脾虛泄瀉,寒濕泄瀉。

6、玉米補中健胃,除濕利水。宜於脾虛泄瀉,濕熱泄瀉。

7.白豆蔻化濕行氣,溫中止嘔,健胃消滯,解酒。宜於氣滯濕阻,胃脹腹痛,食慾不振,嘔吐。熱症、陰虛症忌食,不宜久煮。

下面介紹幾種健脾去濕食療偏方:

1.薏米紅豆粥,它的功效主要就是祛濕,能夠祛除體內的濕氣,非常適合夏季及體內濕氣較重的人食用。既能當飯吃,還能當茶喝,是祛濕健脾的佳品。薏米紅豆粥的做法:薏米和紅小豆按2:1配好(大約數就可以啦)。把薏米和紅小豆洗凈浸泡一晚。把所有材料放入鍋中,加水用猛火煮開,改慢火煮至薏米爛熟即可。喝的時候可以酌量加些冰糖或紅糖。
有人說熬薏米紅豆粥的時候,加一把大米,味道更美。我勸你千萬不要這樣做,因為大米含有濕氣,而紅豆和薏米都是祛濕的,一旦加進去大米,就等於加進去了濕氣,雖然味道可能更好了,但對於養生來說並非好事,就因為那一把大米,所有的紅豆、薏米就都白費了,功效全無。
2.參芪粥健脾祛濕

做法是:黃芪15克,黨參15克,炒薏米60克,炒扁豆15克,紅棗2個,大米100克。先將薏米、扁豆炒至微黃,紅棗去除核,用清水洗凈黃芪、黨參並放入砂鍋內,加水煎汁。葯汁熬好後,去除葯渣,將炒薏米、炒扁豆、紅棗肉、大米一同放進葯汁中煮沸,後用文火煮成粥。

黃芪、黨參具有健脾益氣的作用,薏米、扁豆能夠祛濕,做成能夠養胃的粥,可補中益氣,健脾祛濕,緩解夏季帶來的身體不適。建議可以在粥中加點荷葉,其芳香的味道能夠醒脾化濕、開胃。

Ⅳ 祛濕粥的做法

平時身體出現肥胖或者亞健康狀態時,看中醫往往會說是因為身體內濕氣過重引起的,如果平時多喝一些祛濕粥就能去除身體內的濕氣,能減少這些不良症狀發生,對提高身體素質有很大的好處。但是祛濕粥應該怎麼做呢?一會我會詳細告訴大家。

祛濕粥做法一
1、生活中常見的紅豆和薏仁都具有出色的祛濕功效,平時用它們煮制祛濕粥特別合適,製作時需要准備薏米二十克,紅豆三十克,黑豆二十克,清水適量。
2、把准備好的黑豆和紅豆以及薏仁分別用清水洗凈,再放把它們放到清水中浸泡幾個小時,然後取出放到電飯鍋中加入足量清水,一起煮製成粥,煮好以後取出降溫就能食用。
祛濕粥做法二
1、祛濕粥不但可以用紅豆和薏仁來煮制,在煮的時候還可以加入其他多種不同的食材。像小麥、蕎麥以及紅米等就都是煮制祛濕粥的重要材料,各種材料的用量可以在二十克左右,最後再准備適量的白糖。

2、把准備好的薏米、紅豆以及蕎麥等食材全部用清水淘洗干凈,加清水浸泡三小時,然後把它們放到粥鍋中,加清水煮開,再調小火力慢慢熬制一小時,這時需要把准備好的白糖加入進去,再煮十分鍾就能煮好,這種祛濕粥不但能祛濕排毒,還能調理脾胃,對提高人體消化功能,促進身體代謝都有很大的好處。
祛濕粥做法三
1、用木棉花和扁豆以及苡仁等食材一起煮粥也能起到良好的祛濕作用,這些材可以各准備十克,再准備六十克大米,把它們全部用清水淘洗干凈放到鍋中。
2、加清水用大火燒開,再用小火慢慢熬製成粥,然後取出直接食用,這種粥既能健脾祛濕也能調理腸胃,平時經常食用可以有效減少脾胃不和以及腸炎和腹瀉以及口乾口苦等多種不良症狀發生。

Ⅵ 什麼粥可以去濕氣,去濕氣的粥怎麼做

紅豆薏米粥

1.紅豆淘洗干凈,提前一晚上泡上

2.薏米淘洗干凈,提前一晚上泡上

3.紅棗洗干凈

4.把紅豆,薏米,紅棗放電壓力鍋里,放適量的清水

5.按煮粥按鈕,當按鈕跳至保溫鍵,關掉電源,自然排氣

6.美容養顏祛濕的紅豆薏米粥

Ⅶ 喝哪些粥能去濕氣這些粥都是怎樣的做法

既要祛濕,又要補心,還要健脾胃,非薏米莫屬。實踐證明,將薏米與其他食物熬製成糖粥具有良好的減肥功效。既能減肥,又不傷身體,尤其是對於肥胖者,效果尤其好。紅豆薏米粥,鍋中加入溫開水,先將薏米倒入煮15分鍾。要大火熬制,薏米不容易熟,小火不能把薏米煮熟。倒入紅豆煮30分鍾。注意:這時使用中火煮粥。甘淡微寒,是葯食兩用植物,不但具有健脾去濕、又可舒筋除濕痹,還可消腫排膿之功效;得赤小豆相助清腸胃濕熱,解毒排膿效果更佳。


飲食失節會直接影響脾胃的功能,功能受到損傷後就會聚濕,生痰,化熱,為很多疾病的產生埋下隱患。腕腹痞滿脹痛,體倦身重,大便溏泄不爽,身熱口苦,不思飲食,渴不多飲,尿少而黃。

以大米、藕粉、黑米、燕麥為原料熬製成粥,具體的做法是先把黑米淘洗干凈,放入電飯鍋加水蒸煮,等熟了以後蓋上蓋子再燜10分鍾左右,再倒入洗凈的燕麥和大米,這時再加入開水,赤小豆營養成分雖然不如大豆豐富,但它也同樣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纖維、灰分、鈣、磷、鋁、銅、鐵,以及維生素A、B、C等多種養料。其葯用價值,主要是利尿。

Ⅷ 紅豆薏米粥怎麼煮去濕氣

祛濕排毒的薏米紅豆粥的做法

主料;紅豆70克、薏米30克。

輔料;清水500克、冰糖40克。

1、紅豆、薏米先挑選出雜質。

Ⅸ 除濕氣最好的方法食療粥配料

生活中,我們常聽到「濕氣重」這個概念,很多人卻不知道濕氣是怎麼來的,以及該如何祛除。若喜食冷飲、生冷瓜果等寒涼之物,會損傷脾胃導致脾虛,或損傷人體陽氣,化生濕氣。濕氣重的人,晨起舌苔厚膩,大便愛粘馬桶,面部油脂多,多汗且黏,口黏膩或甜;或四肢浮腫、按之凹陷,小便不利或渾濁;或頭身重困,關節疼痛重著、肌膚麻木;女性白帶過多。本期推薦三個化痰祛濕的粥方,讀者可根據情況選用。

赤小豆山楂薏仁粥

取赤小豆50克、薏仁50克、白扁豆20克、茯苓15克、生山楂20克、粳米100克;除粳米外,其他材料放入鍋中浸泡30分鍾;粳米洗凈,倒入浸泡食材的鍋中,加適量清水,大火煮沸10分鍾後改小火煮20分鍾即可,趁熱食用。

方中,茯苓為利水消腫之要葯,也可用於脾虛諸證,與薏仁配伍,有利水滲濕、健脾安神的作用;赤小豆能利濕消腫、清熱退黃、解毒排膿。白扁豆性微溫、味甘,歸脾、胃經,有補脾化濕的功效。山楂具有消食化積的功效。這道葯膳對於痰濕體質兼有心神不安、食慾差等症狀有較好作用。需注意的是,脾胃虛弱、胃酸過多者禁食此方。

需注意的是,赤小豆與我們平時吃的紅豆是有區別的。紅豆的形狀更接近於橢圓,而赤小豆是圓柱狀,看上去十分細長;紅豆看上去顏色亮,赤小豆雖然也是紅褐色,但有些發暗;口感上,紅豆十分軟糯,赤小豆則有些硬,比較適合煮粥;在療效上,赤小豆的功效比紅豆強,所以中醫多用赤小豆入葯。

山葯冬瓜粳米粥

取山葯100克、冬瓜150克、粳米200克;冬瓜、山葯去皮、洗凈、切厚片,蔥、姜洗凈切末;鍋內放油燒熱,放入蔥絲、薑末略爆,加入清水煮沸;放入山葯、冬瓜,中火煮至熟透;粳米淘洗干凈,倒入鍋中,小火慢煮30分鍾;加入鹽、蔥末等調味即可。

方中,山葯味甘性平,歸肺、脾、腎經,滋補性強,既補氣又益陰,乃平補肺脾腎之佳品。《本草綱目》中記載,山葯有「補虛羸,除寒熱、邪氣,補中、益氣力、長肌肉、強陽、益腎氣、健脾胃、止泄痢」等功效。冬瓜味甘淡,性微寒,歸肺、大小腸、膀胱經,《本草備要》中記載,冬瓜「寒瀉熱,甘益脾,利二便、水腫,止消渴,散熱毒、癰腫」。兩者相輔,起到健脾、益氣、利濕之效。

茯苓麥冬

小米粥

准備茯苓15克、麥冬15克、小米100克;茯苓和麥冬放入鍋中,加適量清水煎煮成濃汁,去渣留汁備用;小米洗凈,倒入鍋中,加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後倒入葯汁,改小火繼續煮30分鍾即可。可做主食,每日兩次服用。

方中,麥冬味甘、微苦,性微寒,有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的作用。《本草新編》中記載:「麥門冬,瀉肺中之伏火,清胃中之熱邪,補心氣之勞傷,止血家之嘔吐,益精強陰,解煩止渴,美顏色,悅肌膚,退虛熱,解肺燥」。茯苓性平,味甘淡,具有滲濕利水、健脾和胃、寧心安神的功效。《用葯心法》中記載:「茯苓,淡能利竅,甘以助陽,除濕之聖葯也。味甘平補陽,益脾逐水,生津導氣」。

閱讀全文

與去濕氣的養生粥怎麼做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雙方父母給孩子定親多少彩禮 瀏覽:850
退休人員異地社保就醫報銷比例 瀏覽:361
到年齡如何在社保中心辦理退休 瀏覽:825
全息能量養生桶的艾灸餅怎麼放 瀏覽:150
年老的父母吵架子女如何勸 瀏覽:8
長樂居老年公寓地址 瀏覽:911
如何讓你父母給你換手機 瀏覽:55
錫安的父母是做什麼的 瀏覽:466
公務員的退休金到底怎麼計算 瀏覽:66
老年人能針灸嗎 瀏覽:9
重陽節文化牆 瀏覽:474
城鎮居民養老是多少歲領取 瀏覽:239
無證養老院向政府匯報 瀏覽:961
單位給補交養老系數怎麼算 瀏覽:451
跨省轉養老保險需要什麼手續 瀏覽:302
葯學科普老年痴呆 瀏覽:670
老年人如何防噪音 瀏覽:854
養生湯怎麼做才能減肥 瀏覽:46
平江長壽鎮天氣預報 瀏覽:753
老年人白天晚上睡不著 瀏覽: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