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健康養生 > 春季養生有哪些習慣

春季養生有哪些習慣

發布時間:2022-03-16 17:22:33

Ⅰ 春季養生的原則,你都知道哪些

俗話說的好,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春天是萬物復甦的季節,而經過了一整個嚴冬,人們也想要在春天的時候進行養生,讓自己的身體更加的健康,但是春季養生也是有講究的。以下這些春季養生的原則一定要遵守。

春季要多參加戶外運動

春天天氣逐漸的轉暖,萬物都復甦了,所以這個時候人們的心情也會變得更加的好。對於老年人來說,在春季的時候可以選擇在上午或者是中午的時候出門走一走,呼吸一下新鮮的空氣。

而對於年輕人來說,如果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選擇在休息的時間出去做一些戶外運動,比如說戶外的跑步登山等等。

千萬不要一個人悶在家裡面,多舒展一下筋骨,多運動一下是可以讓人的壽命更長久的。這可是有科學理論的,並不僅僅是說一說而已。

而養生的目的就是為了能夠讓自己活得更久,所以說少生氣,健康飲食再加上戶外運動才是長壽的秘訣。

Ⅱ 一年之計在於春,有哪些春季養生的常識是你不知道的

將帶來整年的健康。飲食要清淡,跟著季節多次瓜果蔬菜,不要過度乾燥辛辣。可以多吃一點山葯,百合,枸杞等。另外,要早睡早起,生活作息規律,加強鍛煉,多運動促進新陳代謝,血脈流通。秋冬養陰,所以春天需要養護自己陽氣,第一就是保暖,避免受寒,春天是感冒再次高發的季節,防風寒很重要;其次,可以吃生發的菜如韭菜,養陽氣;還可以使用艾灸。

Ⅲ 春季養生該注意哪些問題

《黃帝內經·素問》中的四氣調神大論篇說:「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卧早起,廣步於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這段內容用白話來說就是:春季的三個月稱之為發陳出新、生命萌發的時令。天地自然,都富有生氣,萬物顯得欣欣向榮。此時,人們應該入夜即睡眠、早些起身,披散開頭發、解開衣帶,使形體舒緩,放寬步子、在庭院中漫步,使精神愉快、胸懷開暢,保持萬物的生機。不要濫行殺伐,要多施與、少斂奪,多獎勵、少懲罰,這是適應春季的時令,保養生發之氣的方法。如果違逆了春生之氣,便會損傷肝臟,使提供給夏長之氣的條件不足,到夏季就會發生寒性病變。由此可見,我們的祖先很早就注意到春季養生的重要性,並提出一些養生的方法。
養生是大家都關心的話題,尤其在目前工作、生活壓力都很大的情況下,人們比較容易出現亞健康狀態。現在冬去春來,由寒轉暖,但陰寒未盡,天氣多變,多種病毒、細菌極易繁殖,此時體弱及老人宿疾易發,更應多加註意養生之道。
春為四時之首,萬象更新之始,萬事萬物都呈現出生機勃勃的景象。人體之陽氣也應順應自然,向上向外疏發。因此,春季養生必須掌握春令之氣升發舒暢的特點,注意保衛體內的陽氣,使之不斷充沛,逐漸旺盛起來,凡有耗傷陽氣及阻礙陽氣的情況皆應避免,所謂「春夏養陽」就是這個意思。因此「養陽」就成為春季養生的首要原則。
根據中醫五行理論,肝屬木、脾屬土,本是相剋的關系。肝氣為春季的主氣,這個季節肝的功能比較活躍甚至過於亢奮。如果肝氣過強就會傷及脾氣,影響脾的消化吸收功能,所以在這一季里,臟腑的功能特點是肝強脾弱,養生的要旨是護肝養脾,尤其是中醫說的肝火旺、肝氣郁的人,更要注意清肝熱、舒肝氣,以保護脾胃的正常功能。
春季的季節特點是陽氣升發,風氣當令,乍暖還寒;在人則是陽亦升發,肝強脾弱,春困易感(春季由於人體適應氣候轉暖要散熱,體表末梢血管擴張,流向皮膚的血液增多,內臟、大腦的血液供應相對減少,如食物中營養物質供應不足,使大腦能量轉換效率降低;加之春季暖風中陰離子較多,對人產生一種鎮靜、催眠作用,使人精神昏倦;此外乍暖還寒、腠理開泄易感風寒)。故相應的養生原則主要就是:1.養陽氣,助陽升發;2.養脾胃,防肝克脾;3.避風寒,防疾病。
這三個春季養生原則具體貫徹到精神、飲食、起居、運動及防病等各個方面時我們就應該注意下面幾個問題。
一、調養情志,振奮精神
春天陽光明媚,風和日麗,老年人不要孤眠獨坐,自生郁悶。凡事要心胸開闊,情緒樂觀,戒郁怒以養性,不要濫行殺伐,要多施與,少斂奪,多獎勵,少懲罰。改善不良情緒的最佳方法是培養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良好情懷,可約上親朋好友外出踏青賞花,散步練功等,以此陶冶性情,會使氣血調暢,精神旺盛。
此外,調控情緒,多聽笑話,多看喜劇,保持情緒舒暢,讓今年有一個好的開頭,並順勢保持下去。
總之,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態最可貴。用心創造自己積極快樂的人生。這里的用心不是動心眼,耍心計。而是指發自內心的真真切切的東西。你真心對人,人必然也會真心對你。
二、飲食有節,補益陽氣
唐代醫家孫思邈說:「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養脾氣。」明代高濂《遵生八箋》中也記載:「當春之時,食味宜減酸增甘,以養脾氣。」意思是說,春季肝旺之時,要少食酸性食物,否則會使肝火更旺,傷及脾胃。此時可以多食一些性味甘平的食品。在整個春季里,食養原則是減酸益甘而養脾氣。因為春天肝旺容易克伐脾土而引起脾胃病(如慢性胃炎和消化道潰瘍多在春季頻繁發病),而酸味是肝之本味,故此時應減酸味,不能再助長肝氣以免過旺,這樣可以保護脾氣不受克伐。甘是脾的本味,為了抗禦肝氣的可能侵犯,增加甘味以增強脾氣,可以此加強機體的防禦。
由於春天人體新陳代謝加快,營養消耗相應增加,飲食宜甘而溫,富含營養,以健脾扶陽為食養原則,忌過於酸澀,宜清淡可口,忌油膩生冷,尤不宜多進大辛大熱之品,如參、烈酒等,以免助熱生火。應多選用既升發又富營養之品,如黃豆芽、綠豆芽、豆腐、豆豉、大麥、小麥、大棗、瘦肉、魚類、蛋類、花生、黑芝麻、柑橘、蔥、姜、蒜、香菜、蜂蜜之類;由於冬季新鮮蔬菜較少,容易造成攝入維生素不足,所以春天來了還要多吃些新鮮蔬菜,如春筍、春韭、油菜、菠菜、芹菜、薺菜、馬蘭菜、枸杞、香椿等。
愛發脾氣,情緒容易激動的人,常常被視為「肝火大」。其實,一般俗稱「肝火大」的人還有下列一些症狀:口乾舌燥、口苦、口臭、睡眠不穩定、身體悶熱、排便不暢或大便粘膩、嘴唇紅、干、裂,舌苔增厚等。病因多為肝氣久郁,或吸煙喝酒過度,或因過食肥膩辛辣之物所致。除應戒煙限酒、忌食肥膩辛辣的食品外,要適量多吃清肝瀉熱的食物,如苦瓜、黃瓜、苦菊、西紅柿、綠豆、綠豆芽、黃豆芽、芹菜、白菜、包心菜、金針菜、油菜、絲瓜、白菊花及梨子、蘋果、草莓、百合,柑橘等。
三、起居有常,防風禦寒
春天宜晚睡早起,到室外適度多活動,舒展形體,使一天精力更加充沛。早晨空氣清新,有利於排出夜間沉積在呼吸道內的有害物質,促進新陳代謝。但值得提醒的一點是,由於老年人各器官功能的退化,早晨醒來後不要馬上起床,因為老年人韌帶組織比較鬆弛,如果突然由卧位變為立位,不僅容易扭傷腰背部,還可能影響神經系統。有高血壓、心臟病者如果突然改變體位,還可能發生意外。老年人醒來後,可在床上伸伸懶腰,舒展一下四肢關節,躺在床上休息一會兒再下床。另外,早春氣溫乍暖乍寒,如同孩兒臉,說變就變,常有寒潮來襲,因此在衣著方面也不可大意,從古至今,善於養生者都十分重視「春捂」的養生之道。俗話有「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還有梨花雪」、「吃了端午粽,再把棉衣送」的說法。早春之時,寒溫交替,天氣反復無常,衣服不可頓減,過早脫去冬衣,極易受寒傷肺,引發呼吸系統疾患。驟冷還會使血管痙攣,血液粘稠,血流速度減慢,臟器缺血,於是感冒、肺炎、氣管炎、哮喘、關節炎、偏頭痛、冠心病等便會乘機造訪。此外被褥也不可馬上減薄,以符合「春捂」的養生之道。
四、強身健體,鍛煉體魄
春天空氣清新,這種環境最有利於吐故納新,充養臟腑。春天多鍛煉,會增強免疫力與抗病能力,一年之中少患流感等各種疾病,且令人思維敏捷,不易疲勞。人們可根據自己年齡與體質狀況選擇戶外活動,運動量不宜過大,以免大汗淋漓而傷陽氣,以運動後精力充沛、身體輕松、舒服為度。一般可選擇簡單易行的活動,如太極拳、散步、慢跑、踏青以及放風箏、盪鞦韆等。
養生梳頭《養生論》說:「春三月,每朝梳頭一二百下。」人們日常清晨起床後,早已養成洗漱梳理的習慣,為什麼還要特別強調春天梳頭?這是因為春天是大自然陽氣萌生、升發的季節,人體的陽氣也順應自然,有向上、向外升發的特點,表現為毛孔逐漸舒展,循環系統功能加強,代謝旺盛,生長迅速。故而在春天的養生保健中就要求必須順應天時和人體的生理,一定要使肢體舒展,調和氣血。春天梳頭正符合春季養生強身的要求,能通達陽氣,宣行郁滯,疏利氣血,當然也能壯健身體了。
現代研究表明,頭是五官和中樞神經所在,經常梳頭能加強對頭皮的摩擦,疏通血脈,改善頭部血液循環,使頭發得到滋養,烏黑光潤,牢固發根,防止脫發和白發;能聰耳明目,緩解頭痛,預防感冒;能促進大腦和腦神經的血液供應,有助於降低血壓,預防腦溢血等疾病的發生;還能健腦提神,解除疲勞,防止大腦老化,延緩腦衰老。
養生梳頭有什麼講究?就是要全頭梳,不論梳中間還是兩側,都應該從額頭的發際起一直梳到頸後的發根處。每個部位起碼應梳50次以上方有功效,梳理次數的上限以自己感覺舒服為准。梳頭時間以早晨最佳,因為早上是人的陽氣升發之時。梳子則以牛角梳、玉梳、木梳為好。
有一種手指梳頭法,有近似按摩頭皮的功能,能使氣血流暢,頭皮光潤,可防治脫發、白發。其方法是每日早、中、晚運動或練功後,以雙手十指自額上發際開始由前向後梳攏頭發至頸後發際,動作要緩慢柔和,邊梳邊揉搓頭皮,每次10分鍾左右。
五、預防疾病,避免勞累
春天除了注意飲食起居外,還要注意預防各類疾病。因為春天乍暖還寒,氣候多變,多種細菌、病毒易於繁殖傳播,易發生流感、肺炎、支氣管炎、流腦、猩紅熱、腮腺炎以及病毒性心肌炎等疾病。所以平時一定要講衛生,勤洗曬衣被,除蟲害,開窗通風,提高防禦能力。
春天是各種傳染病多發的季節。如果過度勞累,或頻繁出入商場、影劇院等人多的公共場所,在身體疲勞的情況下,容易受到細菌和病毒的感染,從而導致呼吸道傳染病等疾患。老年人由於免疫力差,所以更容易感染。因此,我們尤其是老人要注意勞逸結合,活動適度,傳染病流行時少去公共場所,避免傳染。

Ⅳ 春季養生的重點你知道嗎

春季是感冒頻繁發作的一個季節,春天馬上就要來了,如果想要在春季預防感冒的發作,首先需要個人按照氣溫的變化來增減衣物,其次要少去人口聚集且不流通的地方,最關鍵的是要經常清洗自己的鼻子,將細菌或病毒排出體外,同時還需要適當的少喝一些醋,春天適合養肝,綠葉菜含有豐富的葉綠素,可以保護肝細胞,保護我們的眼睛,保護皮膚。

Ⅳ 春季養生常識有哪些

立春已過,現在已經進入春天,那你知道春天應該如何來養生嗎?在眾多的春季養生項目中,有哪些小常識是你必須要知道的?下面,就和大家分享6 個春季養生的小常識。

養陽防風「養陽防風」是春季養生應該遵循的原則,因為春季人體陽氣順應然,

向上向外疏發,所以要注意保衛體內的陽氣,凡有損陽氣的情況都應避免。另外春季多風,而風邪是春季疾病外感因素的主要因素,它可能引發各種傳染性、流行性疾病,所以也要「防風」。

Ⅵ 春季養生的秘訣

春季的肝火是最旺的時期,因為整個冬天我們缺少運動,在冬季是進補的好季節,很多人都相對吃得比較補,所以到了春季養生要特別注重養肝、護肝。肝火旺的話從面會影響脾,就會導致脾胃虛弱病症的出現,所以春季飲食適宜選擇性溫之品,少食酸澀食品;飲食口味宜選用清淡可口的,少食油膩及刺激性食物。

Ⅶ 春季養生的時候我們需要做什麼習慣

飲食裡面加點甜
春天,受陽氣影響最大的是人的肝臟。肝氣旺盛的人春天最容易發脾氣,動不動就「怒從心頭起」,這種突然暴發的情緒很容易引起氣血上沖,會導致血壓突然升高、頭疼、眼疼和耳鳴,甚至是腦出血,這種人還容易拉肚子。而肝氣虛弱的人春天常覺得乏力、沒精神,總是懶洋洋的。
如果你屬於前一種體質,可以適當吃點山楂、烏梅等酸性食物,以滋養肝臟。而後一種體質的人,最好在飲食里加點甜。這個「甜」不是指糖和甜飲料等,而是土豆、山葯、南瓜、甘蔗、大棗等甘味食物。它們大多有健脾的作用,能保護被肝火過旺所傷害的脾胃。
太陽底下按頭頂
人體有5個穴位,是和陽氣升發關系最密切的:頭頂凹陷處的百會穴、脖子後最高骨頭下凹陷處的大椎穴、位於肚臍下三寸的關元穴、後腰正對肚臍的命門穴和命門兩邊各1.5寸處的腎腧穴。每到春天,我最喜歡自己按摩和輕叩這5個穴位,幫助陽氣慢慢地升發出來,對健康最有利。

閱讀全文

與春季養生有哪些習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廣州友好老年公寓納稅 瀏覽:222
延遲退休年齡所引發的問題 瀏覽:244
幼兒園2017重陽節活動通知 瀏覽:627
唐山醫生體檢多少錢 瀏覽:169
養老金發的不對應該怎麼辦 瀏覽:349
遼寧退休工人漲工資最新消息2017 瀏覽:25
智利退休工資 瀏覽:361
泉卅養老院 瀏覽:59
孝順孝重要還是順重要 瀏覽:238
廣州市老年人醫保 瀏覽:427
南壽養生大葯店怎麼樣 瀏覽:187
體檢時各部位明顯缺陷指什麼 瀏覽:934
給父母交醫保一年交多少錢 瀏覽:163
不孝敬父母天打雷劈 瀏覽:135
懷孕怎麼躲過內職體檢 瀏覽:10
老年體協活動經費方案 瀏覽:745
上海法官退休年齡 瀏覽:83
164歲長壽老人 瀏覽:542
重陽節江西廟會 瀏覽:671
老年人微信名男 瀏覽: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