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治療房顫最好的方法是什麼
你好,你認識上有誤區,沒有最好的治療方法,只有最適合你的治療方法。房顫有陣發性和持續性。應該積極尋找房顫的原發病和誘發因素,有針對性治療。
B. 房顫如何治療
心房顫動,簡稱房顫,是指規則有序的心房電活動喪失(正常的竇性心律喪失),代之以快速無序的顫動波,是最常見的心律失常之一。房顫時心房的泵血功能下降或喪失,容易形成心房附壁血栓,再加上房室結對快速心房激動的遞減傳導,使心室律極不規則,進而影響到心室泵血功能。房顫是一種常見病,根據近年來國內外的報道,房顫在總體人群中的患病率為0.4%~1%,男性多於女性。隨著年齡的增長,房顫的患病率逐漸增高,在七、八十歲的老年人中,患病率可達5%~8%左右。換言之,這部分老年人中每15~20位就有1位患房顫。 房顫的發生有許多的病因和誘因。常見的病因為高血壓、冠心病、心臟瓣膜病、心力衰竭、各種類型的心肌病、先天性心臟病、心包炎等心血管疾病。其他疾病也可引起房顫,如慢性支氣管炎及慢性阻塞性肺病、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神經系統疾病、肥胖、甲狀腺功能亢進等。還有一些患者缺乏明確的基礎疾病,稱孤立性房顫。房顫的發生還受家族性因素以及自主神經(交感神經和迷走神經)的影響。房顫也可被一些一過性的因素或急性疾病誘發,如:飲酒、外科手術、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觸電、電解質紊亂。 房顫的主要臨床表現是由於心室律不規則以及心率過快造成的相關症狀,如心慌、胸悶、運動耐量下降。症狀可因心室率、心功能、伴隨的疾病、房顫持續時間以及患者對症狀的敏感性等而各異。對於有基礎心臟疾病的患者,症狀往往較重,甚至可出現心絞痛、急性心力衰竭。少數患者則症狀不明顯,僅在常規體檢時發現。房顫發作終止時可以導致患者出現一過性的心室停搏,造成頭昏、黑蒙、暈厥等表現,部分老人可因而發生外傷或骨折。房顫時容易並發左心房附壁血栓,血栓脫落則會引起動脈栓塞,最常見的是腦栓塞,每年發生率5%,大大高於無房顫者。少數患者因疏於體檢,有時以腦栓塞為首發表現就醫時才發現房顫,應引以為戒。 房顫患者體檢時會發現心率和脈搏快慢不一(總體偏快)、節律絕對不規則,搏動強弱不等。部分患者有家庭用電子血壓計,具有顯示脈搏的功能,自我監測時會發現代表脈搏頻率的數字不斷變化,比如在130~140次/min之間不斷波動,反映了房顫發作時心率和脈搏快慢不一、節律不整的特點,可作為提示房顫的線索之一。 房顫有典型的心電圖表現。建議患者有突然發作的心慌症狀或自測脈搏較快或不規則時,應盡快到醫院記錄心電圖以便診斷。對於短陣發作的房顫,動態心電圖(Holter)有助於「捕捉」到有價值的診斷信息。 根據臨床表現、體檢和心電圖,可以明確房顫的診斷。目前,房顫常分為以下幾類:首次診斷的房顫、陣發性房顫、持續性房顫、長程持續性房顫、永久性房顫。已確診的患者,應通過進一步檢查來確定房顫的病因和誘因、房顫的類型、血栓栓塞風險的大小、是否合並基礎的心臟疾病以及心功能狀態。其他常用的檢查方法有甲狀腺功能檢測、超聲心動圖(心超)等。 房顫的治療主要包括轉復竇性心律(復律)、控制心室率、預防血栓栓塞事件三個方面。(1)對於有希望維持竇性心律的患者,可考慮給予復律治療,常用的方法有抗心律失常葯物、直流電復律以及近年來興起且已趨成熟的導管射頻消融術,可根據患者的具體臨床情況選用。如果患者的房顫持續時間超過2天,左心房已經有形成血栓的可能,那麼在復律的前、後還要進行抗凝治療等處理。(2)對於復律困難或復律後難以維持竇性心律者,可以採用控制心室率的措施以減輕症狀、改善心功能。控制心室率最常用的方法是葯物治療,如洋地黃類葯物、β受體阻滯劑、鈣離子通道阻滯劑。(3)抗血栓治療可以防止和減少血栓事件,但同時也增加了出血(消化道出血、腦出血等)風險,因此是一把「雙刃劍」,要尋求一個較好的「平衡點」。常用的口服抗栓葯物有抗血小板葯(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抗凝葯(華法林)。華法林的療效更為確切,但出血的風險也相對大,因此要定期監測國際標准化比值(INR)來評價。無禁忌症的情況下,房顫患者是否需要抗血栓治療以及採用哪種葯物治療,取決於具體病情,建議與專業的臨床醫師溝通和咨詢。在抗血栓治療過程中,也要定期到醫院隨訪。尤其是華法林治療需定期監測INR,目標范圍是2~3。開始時每周要監測1~2次,由於其作用可能受到多種食物和葯物的影響,即便達標後,也宜每月監測1次,切忌「一曝十寒」。患者因病情需要加用其他葯物時,也宜向處方醫生說明自己正在使用華法林,盡可能避免葯物的相互作用。為便於患者監測INR,現在也有可在家庭使用的INR監測儀,類似常見的採用試紙測定血糖的血糖儀。不過,對於自我監測結果的解讀和後續處理,還是與專業的臨床醫師咨詢為宜。(4)其他還有房室結消融術後植入永久性心臟起搏器、左心耳閉合或封堵術、外科微創手術、外科迷宮手術等有關的治療措施,可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選用。
C. 目前房顫的治療有哪些好的方法
引言:一旦人體出現房顫,危害是非常大的。房顫疾病會增加心房內血栓形成的風險,而且血栓脫落可以引起腦梗死等等全身性血栓栓結的事情發生,房顫患者通常發生腦血栓的風險是正常人的5倍,而且房顫發作會引起反復心悸發作等等的症狀,會導致患者的生活質量下降,長期房顫發作還可能會誘發而加重心衰以及誘發心性心肌梗死,從而增加早老性痴呆風險,以及認知功能下降等等的一系列不良的後果,有這種疾病會給個人以及家庭,還有社會上都會帶來一些嚴重的影響,那麼對於房顫的治療有哪些好方法呢?一起來看一看。
綜上所述,通常對於房顫的治療選擇葯物治療,但是如果在口服抗心律失常的葯物之後效果並不理想,那麼就需要做手術。我國國內多個大型臨床實驗中,已經證實導管消融手術可以控制房顫的發作,而且效果要優於抗心律失常的葯物。
D. 房顫怎麼治療
得了房顫不要恐慌,但房顫不是不治之症,在中國得了房顫人群有1000多W,其中70%都是50歲以上的人群,比例還是比較大,積極治療,做好預後管理就能控制。
陣發性房顫不嚴重的情況下還是吃葯治療比較穩妥,一定不要一味的追求手術射頻消融治療。我接觸的有些患者,去醫院看房顫,給了結果說不用手術,患者卻認為醫生不好好看,必須手術,這些都是沒必要的,手術都是葯物治療不好才會選擇。葯物一般吃法華林來控制房顫 ,手術一般就是射頻消融,還有電轉復。具體看醫生治療方案。
房顫病因比較復雜,老年、高血壓、冠狀動脈疾病、甲狀腺功能亢進、風濕性心臟病、心肌病、先天性心臟病、肺源性心臟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糖尿病、特發性等都可能成為病因,不用糾結因為什麼得了房顫。另外房顫分為陣發性房顫、持續性房顫和永久性房顫。提主得的陣發性房顫不是最嚴重的類型,所以放寬心,積極面對即可,不要太過糾結。
有病一定要去正規醫院治療,不要去莆田系私立醫院,最後病沒看成錢花不少。如果治療效果不佳可以考慮去中國治療房顫兩個頂尖大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和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整體水平不相伯仲,但尤以安貞馬長生團隊最為出彩,如遇房顫地方看病不佳可以到北京去看看,北京看病整體價格其實是比地方低。
治療過程中一定要積極做預後管理。吃葯一定要謹遵醫囑,定期做好監測,如果有嚴重趨勢一定要看醫生,因為房顫嚴重後除了昏厥外還會引發卒中(缺血性)風險,房顫比正常人卒中風險增加了500%,這個是房顫要命的地方,所以一定要重視,積極應對,日常可以搞個心電檢查設備,價格都差不多分短期心電設備(動態心電監測儀) 和長期心電設備(動態心電記錄儀),
短期心電監測有掌上心電 、華米心電手環等這些,這些優勢方便快捷小幾百塊就能買到,1分鍾給結果,價格低廉。但是只能監測1分鍾心電,只能在自己感覺房顫時候測下是不是房顫,不過華米手環是手環形態不錯。
長期心電監測有好朋友心電、康乃心心電、博迪加心電衣等。這幾款產品都能長程監測,戴上24小時會給出24小時心電記錄,可以看到一天房顫次數知道自己房顫天數,都可以監測早搏、房顫等20多種心率不齊,缺點就是價格可能1000多2000,稍貴點但,好朋友跟康乃心都是身上綁導線,不是很舒服而且行動不是很方便,晚上睡覺線容易扯斷,必須得靜止,很不方便。博迪加心電衣穿著比較舒服,衣服比較薄,體感舒服,去哪都能穿方便,晚上睡覺不耽誤事,有個病友在安貞免費搞了件衣服,我也試穿了下確實比之前好朋友康乃心的舒適度好,記錄房顫發生的次數也很准確,APP上能看結果。
還有一點最為重要,就是要心態樂觀,不要過分憂慮,我們把這些工作都做到位了,就能戰勝房顫,祝願提主早日痊癒!
E. 如何治房顫
口服胺碘酮。如果有條件的話或者不放心可以去安貞醫院,馬長生教授,他是全國治療房顫最有名專家之一。房顫這種疾病號可大可小,容易引起血栓,如果血栓脫落,後果不堪設想,最好去看醫生。一般不需要手術
F. 房顫如何治療
房顫迷宮手術的發展與評價
隨著電生理學對房顫研究的深入,房顫的迷宮手術從標准迷宮手術發展到放射性切口得迷宮手術,左或右側迷宮手術。
1、迷宮Ⅲ手術
1991 年 Cox 經動物實驗和臨床電生理研究發現房顫時心房肌存在多個大折返環圍繞界嵴、腔靜脈口和肺靜脈口,其折返路徑飄忽不定,瞬間即變,無法按電生理標測的路徑指導手術,從而創造了能經心房多個切口阻斷一切折返並使竇性激動能經特定的路徑同步激動心房至房室結的迷宮手術。迷宮Ⅲ手術是從迷宮 I 、 II 型手術改進而來的,減少了手術的切口,避免了竇房結動脈的損傷和縮小左房隔離的范圍,達到更好的心率變時性反應和心房功能的恢復。
標准迷宮手術包括迷宮Ⅲ型手術病例最多,隨訪時間最長和治療效果最好,是開展房顫最早、最有效的外科治療方法,帶動了房顫外科治療新的發展,具有里程碑性質的功績。 1999 年 Cox 報告 306 例迷宮手術中有 259 例( 85% )為迷宮Ⅲ型手術,其中 37.8% 行換瓣或冠脈搭橋的同期手術,手術死亡率 3.3% 。平均隨訪 3.7 年, 98.2% 病人的房顫獲得治癒,僅 1.8% 需用抗心律失常葯物。本刊報道的一組迷宮與二尖瓣替換術同期手術的 8 年隨訪,是國內隨訪期最長的報道,也顯示了 100% 的房顫治癒率。 2000 年至 2003 年 McMathy 、 Schafl 、 Muller 、 Lee 等分別報告 100 例、 221 例、 76 例和 129 例迷宮Ⅲ手術,亦有類似結果,術前術後病竇綜合症發生率為 6%-30% 。
2、左側迷宮手術
1995 年 Harada 和 Sueda 分別在慢性房顫合並單純二尖瓣病人術中應用兩心房心外膜電生理標測,發現左心耳和 / 或左肺靜脈口處有規則的反復激動,從而認為左心房是此類病人房顫的來源,提出並施行左側迷宮手術。其手術方法僅作迷宮Ⅲ型手術的左心房部分。左側迷宮術開創了應用心外膜電生理標測指導下進行迷宮手術的先河,為發展各種消融術奠定實踐基礎,但其效果不如迷宮Ⅲ型手術。 2001 年 Imai 報告 32 例左側迷宮和二尖瓣手術,術後 3 年房顫消失率為 74% ,右心房功能恢復為 100% ,左心房為 60% 。
3、右側迷宮手術
1996 年 Rodefeld 和 Gaudhi 經動物實驗證實縫合界嵴可誘發折返性心房撲動和顫動。繼而 Theodoro 和 Danielson 對繼發孔房缺和 Ebstein 心臟畸形合並房顫者施行心內修復時加用右側迷宮手術,右心增大者則作部分右心房切除。 1998 年 Theodoro 和 Danielson 報告 15 例 Ebstein 心臟畸形, 2 例先天性三尖瓣關閉不全和 1 例繼發孔房間隔缺損合並房撲和房顫,均施行右側迷宮手術和上述三種心臟畸形修復手術,出院時 16 例為竇性心律, 2 例交界心律,心功能均為 I 級。
1999 年 Nitta 根據左心房激動順序和冠狀動脈分布而設計處放射性切口迷宮手術,希望達到較迷宮Ⅲ型更加符合心房激動順序和維護左心房功能。手術方法如迷宮 III 型右心房切口和縫合,但不切除右心耳,房間隔作一向上切口。左心房部分不用環繞肺靜脈口的左心房隔離術,而在每個肺靜脈口周圍冷凍,切除左心耳,兩肺上靜脈上方作一橫切口至右心耳切口,兩肺下靜脈下方作一橫切口至前外交界處二尖瓣環。
放射迷宮術僅在少數單位開展,隨訪時間較短,長期效果有待觀察,但放射性切口迷宮手術不切除右心耳,左心房無隔離區,術後保持左右心房功能較迷宮 III 型手術好。 1999 年 Nitta 報告 23 例慢性房顫和二尖瓣病,其中 10 例應用放射性切口迷宮手術和 13 例迷宮 III 型手術,均作了二尖瓣修復或置換和(或)主動脈瓣置換術。無早期死亡,術後心房治癒率在放射性切口為 90% ,迷宮手術 92.3% ,右心房傳輸功能兩者相同 , 放射性切口 術後血流速度的高峰心房充盈波 / 早期充盈波比值明顯大於迷宮手術 , 分別為 0.58 和 0.25 ,左心房射血分數明顯大於後者,分別為 28.5% 和 15.1% 。
總之,迷宮 III 型手術、放射性切口迷宮手術、左側和右側手術均需切開和縫合,均具有手術復雜、手術時間長、術後並發症多,特別是術後出血和病竇發生率高的缺點,僅應用少數醫療中心,難以推廣。
改良迷宮手術及其評價
近 6 年來,許多國內外心臟外科醫師棄用切開 / 縫合方法,簡化迷宮手術,應用冷凍、、射頻和微波射頻消融術進行迷宮手術的改良。
1、冷凍消融術
冷凍消融術應用液氮或二氧化碳氣體經探頭作用於心房肌,溫度 -60 度,時間 2-3 分鍾。組織損傷頭 24 小時冰結 / 溶解, 48 小時後炎症 / 出血和 12 周組織纖維化和瘢痕,阻止電傳導。其優點為基本保持組織結構,產生肌細胞均勻的損傷,而膠原纖維不受影響,消融部位的組織框架保持完整,形成瘢痕後不會破裂,消融部位的內膜也不受損傷,血栓形成極少。缺點是有時冷凍損傷不能透過整個肌層,組織解凍後會造成復發。 2002 年 Yamauch 報告 40 例在心房應用 60 電極心外膜標測下進行左心房局部消融術, 36 例同時進行了二尖瓣手術,其他 4 例房間隔缺損以及主動脈瓣狹窄和房間隔缺損手術。心臟停跳後切開左房作局部冷凍,術後 9 例恢復竇性心律, 2 例病竇永久起搏。其餘 29 例從二尖瓣環經左肺上下靜脈和經右肺上下靜脈到左心房頂部進行左心房後壁兩條縱行路線冷凍,術後無死亡, 31 例( 77.3% )恢復竇性心律, 6 例仍為心房顫動以及 3 例心臟起搏。
2、射頻消融術
射頻消融是應用分子振動產生熱能,探頭接觸心房壁部位的溫度為 50-60 度,時間 90-120 秒。組織反應為局部心肌凝固,細胞和膠原纖維破壞產生不可逆損傷,數周後形成瘢痕,其缺點探頭接觸心房部位不能保證均能透壁,還有穿孔的危險。射頻消融術路線較多,一為眼鏡形路線,環繞兩側肺上下靜脈各作一橢圓形圈,由其中一圈路線連接到二尖瓣環;二為馬蹄形路線,連接左下肺靜脈 - 右肺上靜脈 - 右肺下靜脈並連接到二尖瓣環;三為左和右心房路線,經心外膜或心內膜射頻消融,左側為眼鏡形路線,右側為右心房外側縱行和峽部路線。
針對瓣膜合並房顫的患者, 1999 年 Melo 等首先嘗試在外科進行瓣膜置換的同時,利用射頻能量在心外膜消融,模仿外科的迷宮手術,消融的線路主要是隔離左、右肺靜脈,左房頂部及下肺靜脈與二尖瓣環之間的峽部。隨後 2002 年 Benussi 報告了 132 例開式心臟手術中同時經心外膜或心內膜射頻消融術治療心房顫動,採用眼鏡形路線消融, 77% 的患者 3 年內保持竇性心律,中風的發生率只有 2% ; 2003 年 Raman 匯總了澳大利亞和紐西蘭 20 個治療中心的 132 例病例資料,這組病例左心房的消融路線與 Benussi 和 Melo 類似,同時增加了右心房的消融線路,全部病例在 12 個月和 18 個月的隨訪時仍維持竇性心律,而且沒有血栓栓塞的發生。
3、微波消融術
微波消融術的能量為 40-45W ,頻率為 50-60Hz ,溫度 50 度,時間 20-30 秒,產生心房肌肉燒傷,中心為壞死心肌,周圍為壁內出血,心內膜凝固有少許血栓, 6 個月發現結實瘢痕。消融線路一為環繞四個肺靜脈左心房隔離圈加至二尖瓣環路線,二為馬蹄形路線。 2002 年 Kraut 報告 105 例二尖瓣等手術和房顫微波消融術。消融能量 65W ,時間 45S 。手術後死亡 1 例,死於右心衰竭。隨訪 6 個月 69 例, 42 例( 61% )為竇性心律, 24 例( 34.8% )為房顫, 3 例( 4.2% )為房撲。隨訪一年 64 例, 58% 為竇性心律, 34.8% 房顫,以及 3 例房撲。文獻上有 575 例經左心房心內膜微波消融術,經「 7 」字和環繞四個肺靜脈口 O 形路線,術後 30 天保持竇律占 81% , 1 年為 75% , 22 例不用體外循環心外膜微波消融術,隨訪 7 個月恢復竇性心律為 83% 。
近 6 年來應用不同能量如冷凍消融術、射頻消融術、微波消融術,其中冷凍消融術安全,兩心房經心外膜射頻消融效果最好,左心房心內膜射頻消融可產生肺靜脈口狹窄和左心房食管瘺。瞻望未來,合並心臟病的慢性房顫可進行心臟病手術同時加用冷凍和射頻消融術,有經驗的單位仍可施行各種不同的迷宮手術。在心房心外膜標測和心臟跳動下作射頻消融術,經心外膜兩心房路線消融將是研究和發展方向。
G. 房顫最好的治療方法是什麼
房顫單純靠西葯治療不但無效,而且有副作用,房顫發作時心率快的人臨床吃胺碘酮或心律平或者倍他樂克減慢一下心室率是可以的,長期吃不行。
目前看來治療房顫有兩種方法:
一個是各大醫院的射頻消融術。
一個是馬寶琳研究的生物針+中葯。
人生的任何選擇都是矛盾的取捨,治病更是這樣。
療效、副作用、復發、痛苦、療程、費用、方便程度這些因素都要考慮。
關於射頻的內容大家可以看《射頻治療房顫的歷史、演變、療效、副作用、爭論、和未來》這篇文章。
療效:
各大醫院的射頻:射頻成功的判斷標准不統一,歐洲美國中國都不統一,比如:有的地方是說射頻以後的房顫發作,只要每24小時中每次發作不超5分鍾就算成功;有的地方是說射頻以後雖然多出了頻發房速,但只要不是房顫就算成功;一句話,這個成功是人為界定的,不是患者期望的完全沒事兒。在上述混亂的標准前提下,全世界報道的成功率跨度很大,從20%多到70%多的都有,比較亂,我們很難判斷誰真誰假,有些結果西醫大腕兒同行之間也不信。現在國內提法比較多的是成功率50-60%(同樣,你先別管是按什麼標准),再往高了說不太講究,再往低了說不太好意思。當然了,射頻其實技術要求挺高的,各個醫院各個醫生水平肯定是有差異的。有一個關鍵點要注意,射頻成功不成功就是看心電圖,不管你的症狀和全身感受,你做完了射頻後房顫沒有了,但出來頻發早搏,天天胸悶、氣短、失眠、全身沒勁兒,這都算成功。
馬寶琳研究的生物針+中葯:行善堂的療效標准有三條:第一是不再難受,各種症狀消失或基本消失,從一個「病人」變成一個「好人」,精氣神兒整個變好;第二是原來心室率變慢,原來房顫時心室率快需要吃倍他樂克或心律平,現在停了這些西葯心室率也不快了;第三是不顫,指的是一點兒也不顫。按照以上標准,行善堂的總體管事的是90%多,其中第一(不難受)和第二(心室率停了西葯不再快)是90%多,第三條不顫的在60%左右。行善堂治房顫和射頻的不同是,不但追求不顫,還改善全身狀況,就算還顫,但人舒服了、西葯停了,心率不快了,而且心電圖不那麼亂了,跳的比較規律了。這個數據是按照一個療程(6次治療)算的,繼續治療的話,結果仍會提高。
副作用
各大醫院的射頻:副作用基本上分成穿刺造成的(把導管扎進血管叫穿刺),導管捅的,和放電燒的這三種情況。血管穿刺的造成的包括:局部出血、血腫、感染;氣胸(把肺扎破了);血栓形成、栓塞等;導管捅的勁兒大了造成的有:主動脈瓣返流、心肌穿孔(心房肌肉實際挺薄、勁兒大了捅漏了)、心包填塞等;射頻放電造成的:房室傳導阻滯(把正常通道給誤傷了,只能裝起搏器了)、心肌梗塞等。有一個24個國家521家醫院,一共16309例的統計表明:有些患者射頻完了以後全身沒勁兒,到現在7年了,和做了大手術傷元氣一樣,有的剛做完沒事,從3個月後越來越沒勁兒。還有一些射頻完了難受的,怎麼難受的都有,比如心前區刺痛,胸悶的等。其實最多的除了房顫復發以外,更多的是頻發早搏、房速,也有一些出來了陣發室上速。注意:全世界的學術論文,學術會議等公開發表的結果中,射頻完了出現房速、早搏、陣發室上速等沒算到並發症里,也沒算到復發里,也沒算到不成功里,但實際上挺多。
馬寶琳研究的生物針+中葯:射頻消融是要穿刺大血管,把導管從大血管送到心臟里去。但生物針不是往血管里扎、不是往心臟里扎、不是往神經上扎、而是往肌肉里扎。不開刀不麻醉,就和肌肉注射差不多,還不如肌肉注射疼。其實生物針沒有什麼副作用,只是有一些我們不希望出現的正常反應,這些反應包括:有1-2%的人會出現低燒,不超過38度,持續1-2天,有點兒類似要感冒;有約0.2%的人針眼處疼的厲害(也許是真特別疼,也許是對疼痛比較敏感,也許是性格比較嬌氣);有針眼處感染,和長了個癤子一樣,不過這位患者不太講究個人衛生,身上很多泥兒;短期加重或者發作規律改變,有4-5%的患者剛治療1周內會有症狀加重,有的是加重,有的不是真加重而是發作規律變了,比如原來每天發作房顫1次,每次持續3小時,治療後變成了每天發作3次,每次20分鍾。不論真加重的還是發作規律改變的,一般都在一周後逐漸好轉。這些都是正常反應,而且是好事兒,這說明起效,最起碼說明治療在起作用。
各大醫院的射頻:各方統計數據不一樣,統計年限也不一樣,有按1年算的,也有按5年算的。目前提法比較多的是,有1/3的復發。但是,射頻完了出現房速、早搏、陣發室上速等情況的,既沒算到復發里,也沒算到並發症里,也沒算到不成功里,但實際上挺多。
馬寶琳研究的生物針+中葯:復發的少。正常生活、常規運動、常規鍛煉都不會復發。目前僅有3-4例受到極度惡性刺激後有復發,這些極度刺激包括:大量喝酒(一次喝了3瓶黃酒、半斤白酒、無數啤酒、喝到斷片兒);親人去世(患者本人68歲,治療期間婆婆去世);高強度運動(患者70多歲了,但是爬山,很高,很冷,氣壓很低);
各大醫院的射頻:原來以為導管射頻不太痛苦,問了一些做過的患者才知道還是挺痛苦的,說是做的時候有些疼,感覺刺啦刺啦的燒,射頻之前還要抽血化驗,做完之後很多人會有心慌胸悶等不舒服。外科微創射頻是在胸膛上打6個眼兒,通過胸腔鏡來做,應該是比開刀痛苦小,但比導管痛苦大。
馬寶琳研究的生物針+中葯:就是扎針,扎完就拔出來,針的粗細就是比肌肉注射的略微粗一點兒,不用麻醉,疼的程度比打麻葯要輕,比肌肉注射要輕,行善堂治過的最小的患者是4歲的小孩,治完馬上就能自己下床走,自己開車也行。中葯絕大多數不苦,葯味不太多,葯量不太大,而且很少連續吃好幾個月(很多地方治病是一天一副葯,連吃3-4個月,行善堂不這樣,就算是連續治療3個月,也不是需要連續吃90副中葯,到底吃多少副不一定,反正不太多)。
各大醫院的射頻:射頻有成功率不太高、復發率不太低的問題,所以,雖然一次射頻幾個小時就做完了,但不知道需要做幾次,療程不好說。
馬寶琳研究的生物針+中葯:療程是6次,每月1次,需要本人到行善堂來,我們的在療法療效中說的有效是按6次統計的,實際上,有人不到6次就完全治好了,有人6次很有效但沒完全好,仍繼續治療,繼續治療的療效仍會提高。
結論:任何療法都有利弊,大家可以自己進行選擇。射頻也在不斷的研究改進,行善堂也在一直努力,另外,中國這么大,也許還有不少高人能治,只是我們還不知道而已。
H. 房顫 怎麼治療
房顫的話分不同等級啦,我在廈門某醫院實習過一短時間,那邊的治療還是很有效果的,有葯物治療還有微創手術治療,建議可以去廈門看看。
I. 房顫怎麼辦 房顫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房顫由體內多鈉或鈉鉀比增高引起,排鈉降低鈉鉀比才能治好。搜趙椿房顫,搞定
J. 房顫怎麼治療
治療
1.治療原則
(1)恢復竇性心律 只有恢復竇性心律(正常心律),才能達到完全治療房顫的目的,所以對於任何房顫病人均應該嘗試恢復竇性心律的治療方法。
(2)控制快速心室率 對於不能恢復竇性心律的房顫病人,可以應用葯物減慢較快的心室率。
(3)防止血栓形成和腦卒中 房顫時如果不能恢復竇性心律,可以應用抗凝葯物預防血栓形成和腦卒中的發生。
對於某些疾病如甲亢、急性酒精中毒、葯物所致的房顫,在祛除病因之後,房顫可能自行消失。
2.葯物治療
目前葯物治療依然是治療房顫的重要方法,葯物能恢復和維持竇性心律,控制心室率以及預防血栓栓塞並發症。
轉復竇性心律(正常節律)葯物:對於新發房顫因其在48小時內的自行復竇的比例很高(24小時內約60%),可先觀察,也可採用普羅帕酮或氟卡胺頓服的方法。房顫已經持續大於48小時而小於7天者,能用靜脈葯物轉律的有氟卡胺、多非利特、普羅帕酮、伊布利特和胺碘酮等,成功率可達50%。房顫發作持續時間超過一周(持續性房顫)葯物轉律的效果大大降低,常用和證實有效的葯物有胺碘酮、伊布利特、多非利特等。
控制心室率(頻率控制)的葯物:控制心室率可以保證心臟基本功能,盡可能降低房顫引起的心臟功能紊亂。常用葯物包括:
(1)β受體阻滯劑 最有效、最常用和常常單獨應用的葯物;
(2)鈣通道拮抗劑 如維拉帕米和地爾硫卓也可有效用於房顫時的心室率控制,尤其對於運動狀態下的心室率的控制優於地高辛,和地高辛合用的效果也優於單獨使用。尤其多用於無器質性心臟病或左室收縮功能正常以及伴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
(3)洋地黃 在緊急情況下控制房顫心室率的一線用葯,目前臨床上多用於伴有左心衰時的心室率控制;
(4)胺碘酮 可降低房顫時的心室率,不建議用於慢性房顫時的長期心室率控制,只是在其他葯物控制無效或禁忌時、在房顫合並心力衰竭需緊急控制心室率時可首選胺碘酮與洋地黃合用。
(5)抗凝治療 是預防房顫病人血栓形成和栓塞的必要手段,房顫病人如果有下列情況,應當進行抗凝治療:年齡≥65歲;以前有過腦卒中病史或者短暫腦缺血發作;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左心房擴大;超聲心動圖發現左心房血栓。抗凝治療一定要有專科醫生指導,抗凝過度可能導致出血,抗凝強度不夠則沒有預防作用。
3.非葯物治療
房顫的非葯物治療包括電轉復(轉復竇性心律)、射頻消融治療和外科迷宮手術治療(徹底根治房顫)。
(1)電復律 是指用兩個電極片放置在病人胸部的適當部位,通過除顫儀發放電流,重新恢復竇性心律的方法。電復律適用於:緊急情況的房顫(如心肌梗死、心率極快、低血壓、心絞痛、心衰等),房顫症狀嚴重,病人難以耐受,上次電復律成功,未用葯物維持而又復發的房顫。電復律不是根治房顫的方法,病人的房顫往往會復發,而且部分病人還需要繼續服用抗心律失常葯物維持竇性心律。
(2)導管消融治療 適用於絕大多數房顫患者,創傷小,病人易於接受。
(3)外科迷宮手術 目前主要用於因其他心臟疾病需要行心臟手術治療的房顫病人,手術效果好,但是創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