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健康養生 > 養什麼養生

養什麼養生

發布時間:2022-03-05 18:47:08

1. 養生到底在養什麼

我們每天都在說養生養生養生,有助於身體健康,但是怎樣養生才對身體有好處?養生到底養的是什麼,你知道這些問題嗎?養生難道知識讓自己吃東西嗎?我們都說葯養不如食養,我們應該注意一些身體的變化,養生主要是養的什麼呢?

第一、足療

十堰東岳路一條街,全部是足療店。足療有效嗎?肯定有效。你們泡過腳嗎?我泡過一次哈,確實舒服些。但能不能解決問題呢?足療的機理在什麼地方?沒人說清楚,反正給你揉揉搓搓舒服了,掏錢吧!

更有些人把足療和其他行業結合起來,把保健養生行業搞得烏煙瘴氣。也有幾個足療店老闆還找我看過病,吃過葯,他們肯定是泡腳泡最多的人群了。

第三、靜坐

我們也在閉關房開展靜坐學習,上次培傑創濤他們過來時我問他們,心能靜得下來嗎?創濤說:靜不靜得下來,到閉關房去試試看就知道了。能夠坐三五個小時,是心靜。靜不下來的,就坐不下來。但真正坐下來,就可以讓身體恢復嗎?有一個過來學習的周同學,一直在參加辟穀班、禪修班等,但身體還是不太好。所以靜坐也不能解決問題。

2. 養生的重點是養什麼

中醫養生學的核心就是保養元氣,只有元氣足,身體才能健康,人亦才更長壽
天人合一 調於四時
元氣來源於先天父母,靠後天水谷精微滋養,以調節、維持人體生、長、壯、老、已的生命全過程,元氣盛,人之輕病可不葯而愈,重病可配合葯物或療法戰勝疾病。如元氣衰敗,雖有效治療,亦難免死亡。
中醫認為,人要適應自然氣候的變化,否則就會生病,甚至死亡。中醫學叫「天人合一」,也叫「天人相應」。人的健康長壽,是不能違背自然氣候變化規律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除要注意適應四季寒、熱、溫、涼外,還要注意避其風、寒、暑、濕、燥、火六種邪氣,更要注意防範反常之氣,這種季節氣候大氣反常所致之病叫做時令病。
如何避免反常之氣致病,首先應「動作以避寒」、「隱居以避暑」等,同時更要心理舒暢,無雜念妄想,勿勞心神,保持機體元氣抗病功能。這些預防措施對於老年或體弱多病之人,更為重要。這也叫調於四時,和於人體。適應季節氣候之突變,是中醫學養生之道很重要的一個方面。
情志安寧 氣血通暢
中醫認為,生命活動,貴在氣血通暢,所以「疏其血氣,令其條達,而致和平」便是中醫治病的大法。影響氣血不暢的主要因素,就是心情不快,情志不寧。情緒安寧,可使氣血運行保持動態平衡,反常的情志,可使氣血運行逆亂。據統計,長壽健康者90%以上都具有溫和、開朗、樂觀的性格。中醫學將人的情志區分為喜、怒、憂、思、悲、恐、驚七個方面,也叫「七情」。七情太過就要情志不寧,損傷人體元氣和功能。七情又分別與人體五臟各有所關,如過怒傷肝、過喜傷心、過悲傷肺、憂思傷脾、驚恐傷腎。如過怒傷肝,可導致肝臟疏泄條達和動升的生理功能失調,肝氣郁而化火上逆,出現頭暈、頭痛、心煩、急躁、口苦等病症。肝氣郁滯日久,又可導致機體有關臟器的關系失衡。首先會影響脾胃,出現胃病。臨床常見的高血壓病、眩暈病、膽囊炎、各種胃炎、神經衰弱等多種病,大都是由情志不寧而引起的。可見情志和人體生命健康關系多麼密切。所以情志的安寧,是中醫養生之道又一非常重要的方面。

動靜結合 形神合一
生命在於運動,運動鍛煉,可強筋壯骨,增強機體功能,使人健壯。但活動鍛煉,必須動靜結合,形神合一。如鍛煉活動時,心神不靜,胡思亂想,反而促使氣血紊亂。只有形神合一,相互為用,互相依存,才能使人元氣充足,健康長壽。五禽戲、氣功、太極拳、八段錦、易筋經等等,無一不是既要形體活動,又要思想入靜,達到形神合一的。可見運動鍛煉,形與神俱,形神合一,是中醫學養生之道的重要環節。
飲食有節 保護脾胃
民以食為天。飲食是人體生命活動最重要的物質基礎,但飲食的消化吸收排泄,又必須依賴脾胃的功能健全才能完成。人體各部分組織器官無不靠脾胃的消化、吸收、輸布水谷之精微,才能保持其正常的功能活動。故養生十分強調重視保護脾胃。實踐證明,長壽又健康的老人,都是飲食好、脾胃健的人。同時脾胃功能健全,又可增加人體元氣的抗病能力,即免疫功能。漢末名醫張仲景亦指出:「四季脾旺不受邪」。所以歷代醫家在治療預防疾病和養生保健方面,都十分重視調理脾胃。
脾胃之功能損傷,可來自多方面原因,如氣候的突變和精神刺激等等,但主要在飲食方面,暴飲、暴食、過食生冷肥膩之品,或過飢過飽、飲酒過度等,均可損傷脾胃。金元時代名醫李東垣亦指出:「脾胃氣之本弱,飲食自倍,則脾胃之氣既傷,而元氣亦不能充,諸病之所由生也。」飲食方面最好能做到定時、定量、定性,早飯宜吃好、午飯可吃飽、晚飯要吃少,保護好脾胃。
中醫對食品種類亦非常重視。如《素問·臟器法時論》說:「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這說明人以米、麥、谷、豆等類為主食,再輔助吃一些水果,肉類少吃為益,多吃些蔬菜以補充飲食。現代科學對人體營養方面研究提出:主食宜粗細糧搭配,吃飯宜七八分飽,不甜膩,多食蔬菜,適當吃些水果、瘦肉、蛋類、魚蝦等品,保證人體需要的蛋白質、各種微量元素等營養,才能維持身體健康。中醫養生還有食療、葯膳等,可適當選擇。
益腎固精 全真養形
腎臟為人體重要臟器之一,中醫學稱腎為「先天之本」,腎氣旺盛,可使人精氣充盛,生殖力強,思維敏捷,筋骨強健,耳聰目明,年老而精力不衰。故歷代中醫學家都主張將益腎固精作為保健強神益壽延年的養生重點。有人雖年逾古稀,但仍耳不聾、眼不花、發不落、齒不脫、精力充沛,都與腎固精足有關。相反也有人年不過花甲,卻未老先衰。造成腎精虧虛的原因很多,最常見且易造成腎虧的是青中年時期縱欲過度,妄想勞甚,不知養生所致。所以中青年時期不知固腎養生,病已造成,想補救已悔之晚矣。因此,要想健康長壽,年老不衰,青中年時期就要房事有節,清心寡慾,注意益精固腎。
中醫學養生之道,幾千年來,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理論,想達到精、氣、神充沛,既長壽又健康,難度雖有,但如能做好以上五個方面,是完全能實現的。的疾病與健康,衰老與長壽都和很多的飲食有關,除了外界的一些因素之外,我們自身和長壽的關系尤為重要,而尤其是對元氣的保養至關重要,中醫養生學的核心就是保養元氣,只有元氣足,身體才能健康,人亦才更長壽,那麼我我們應該如何保養元氣呢?
老人如何養生
起居養生
秋季睡眠養生應分早秋、中秋、暮秋三個階段來調整作息時間。現在已過了初秋,到了中秋和暮秋,就應該本著避潮濕、避寒涼的原則,採用早睡早起的方式,順應自然界的變化,早睡滋養陰氣,早起順應陽氣。秋季睡眠養生的早起,能夠使人提前覺醒,精力充沛,從而避免秋乏的發生。一般來說,秋季以晚9點至10點入睡,早晨5點至6點起床比較合適。
秋天天涼了也要保持居室經常通風,當室內外溫度相差10℃時,15分鍾即可將室內空氣交換一遍。少在居室內吸煙,以減少污染,廚房最好安裝換氣扇,庭院、室內可養些花草,以調節空氣濕度。
秋天防靜電傷身。為了防止靜電的發生,室內要保持一定的濕度,室內要勤拖地、勤灑些水,或用加濕器加濕;要勤洗澡、勤換衣服,以消除人體表面積聚的靜電荷。發現頭發無法梳理時,將梳子浸入水中片刻,等靜電消除之後,便可以將頭發梳理服帖了。對於老年人,應選擇柔軟、光滑的棉紡織或絲織內衣、內褲,盡量不穿化纖類衣物,以使靜電的危害減少到最低限度。
「秋凍」不能簡單地理解為「遇冷不穿衣」。當天氣驟然變冷時,適當地增衣是必要的,否則不但不能預防疾病,反而會招災惹病。「適當增衣」以讓自己略感涼而不感寒為宜,而不是穿得暖暖和和、裹得嚴嚴實實。「秋凍」的另外一層意思是,晚秋可適當拖延增加衣服的時間,但要以自己能接受為限度。
飲食調理
1、防寒溫里。每日的早餐,用溫熱性質的食物,如煮粥配大棗和乾薑、核桃仁、甜杏仁、葡萄等,也可以食用豆漿、胡辣湯、羊肉湯、醋熘白菜、糖蒜等。
2、排濕祛風。遇有風雨陰濕天氣或者體內有濕、大便稀的情況,老年人應增加祛風排濕的飲食,如選用大米、扁豆、紅小豆、薏米、蓮子、栗子、蔥、姜、花椒、茴香、丁香、胡椒等。
3、潤燥滋陰。在乾燥天氣或口乾舌燥、大便乾的情況下,老年人應選擇潤燥滋陰的飲食,此類飲食品種能增強免疫力,可選用全麥面、小麥仁、豆芽、豆漿、花生、芝麻、紅薯、山葯、南瓜、蘿卜、白菜、蓮菜、百合、木耳、梨、蘋果、葡萄、枸杞、大棗、甜杏仁、甘蔗、蜂蜜、鴨蛋、蒸雞蛋羹等。
4、收斂陽氣。在飲食中適量增加山楂、五味子、柿醋等酸味食物可收斂陽氣,若無風寒天氣或體內沒有涼寒,老年人應盡量少用或不用解表發汗的食品,如大蔥、生薑、辣椒、芥末等。
5、五味調和。這是健康的八大基石之一,老年人應注意如下關系:辛辣味與酸味或者苦味是相互制約的;甘甜味與鹹味或者酸味是相互制約的;鹹味與苦味或者甘甜味是相互制約的等。
精神、運動調養
愉悅身心,陶冶情操秋令肅殺,自然界凄涼的景色容易導致老年人悲觀傷感的消極情緒。研究發現:不良的心理刺激,會抑制人體免疫防禦功能,易致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紊亂,從而導致許多疾病叢生,因此,老年人應特別注意精神保健。
秋季陽光和煦,原野金黃,秋高氣爽,是老年人閉目養神、收聚精銳的大好時光,此時老年人宜到公園、郊野、山林等林木繁榮、寧靜優雅之地,做做閉幕養神的氣功。閉目,先眼肌放鬆,再面部放鬆,心胸噴涌而出,眼睛也即會有神。許多名人學士在繁忙緊張的腦力勞動之餘,做做閉幕養神功,即可收到養精蓄銳之奇效。
另外秋天是旅遊登山的黃金季節,老年人可以結伴去野外山鄉,登高遠眺,飽覽大自然秋花爛漫、紅葉勝火等勝景,一切憂郁、惆悵頓然若失,愉悅和諧的情緒會使您煥發出青春般的活力。

3. 什麼是養生如何養生

現在是的人越來越注重養生,養生並不是鍛煉身體,也不是吃飽喝足。真正的養生不單單養身,還要滋養我們的心神和培養我們的心智。讓我們的身體和心靈一起達到健康的狀態。
1. 修身養性
根據中醫理論,如果你想活得健康長壽,你需要培養自己的修養,也就是說,在生活中,你需要培養自己的氣質。例如,我們應該學會在工作日消除各種錯覺,多說好話,不要總是說對和錯的人。在工作日,當與人打交道時,要生氣。不要總是盛氣凌人。只有這樣,你才能保持你的情緒穩定,減少你的憤怒,保持你的身體和心理健康。

2. 適當的運動
在工作日堅持鍛煉的人往往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因為中醫理論認為,適當的運動可以促進體內氣和血液的流動,這樣身體的主要部分可以得到營養,這樣他們就可以正常發揮生理功能和抵禦疾病的入侵。因此,我們建議我們可以在工作日練習太極拳、五禽戲等運動,以達到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的目的。然而,我們應該注意適度鍛煉的必要性。如果強度過高,運動時間過長,會損害身體健康。
3.學會安靜
寧靜是中醫最常用的養生方法之一。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冷靜有助於平衡思想,保持身體的活力,促進內部器官的和諧,遠離疾病的干擾,從而達到長期保持健康的目的。所以每天,我們應該留出一些時間來刷新自己。例如,當我們厭倦了看東西的時候,我們應該閉上眼睛休息來恢復精神。堅持午休,每晚早睡早起,確保你的身體有充足的睡眠,讓你的精神狀態保持最佳喲。
4. 注意飲食

飲食是人體補充營養最重要的途徑。根據中醫理論,合理的飲食可以滋養身體,保持臟腑陰陽平衡。那麼什麼是合理的飲食呢?多吃五穀雜糧,輔以蔬菜和水果,適當吃肉是很自然的,而肉類和蔬菜的結合是最完美的,以平衡體內的營養,避免五臟六腑功能失調。還可以吃一些靈芝,以改善身體的免疫功能,預防各種疾病的發生。

4. 養生主要是養什麼

現在很多人都談養生,如何養生呢,談一下自己的看法,首先要明確養生的目的,人之生存,總有生死,養生並不是怕死,是要一個健康的生命,自然有了健康的生命,也會長壽。講究養生的,大多是老年人,年輕人正在拼搏,還顧不上這些,當然養生並不是只老年人的事,年輕人也很重要,年輕人不惜力氣,超負荷的工作,到老了落下一身病,這就不是養生。當然養生並不是不幹活,不工作。是要勞逸結合。年輕人也好,老年人也好都要講究養生。年輕人有了健康的身體才能更好的工作,老年人有了健康的身體也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不會給家人增加負擔。所以不管是年輕人,還是老年人都應該講究養生。
1.養生先養心
養心就是要心胸寬闊,遇事不怒,想得開,放得下,始終保持心情的平和。對人與事,不要斤斤計較,要對他人多著想。過喜傷心,過怒傷肝,憂傷脾,悲傷肺,驚恐傷腎,要保持正常的七情。養心要心靜自然,自己達不到的事情,不要去想它,不要妄想,不要過分的追求,要知足者常樂。當然不是不要追求的目標,而是有目標努了力就可以了,勝不驕,敗不燥。比如你總想比人家過的好,過不好也不能去上吊。能人背後有能人,追求過高了,一輩子也達不到。養心要勤用腦。養心不是什麼也不想,腦子不用就痴呆了,要不斷學習,不斷接受新事物,當然用腦過度也不是養生。
2.養生要養體
養體重要的是一個動字,動字包括勞動和運動,任何勞動和運動,只要不是過力的,對身體健康都是有益的,這就要求人們要勤於動,不要懶,動則促進氣血周流,懶則氣血流通緩慢。體育鍛煉是一種鍛煉,勞動也是一種鍛煉,但不能過力,過力了就會積勞成疾。當然體育鍛煉過力了對身體也會有害的。人體不斷的活動,保證氣血的運行暢通周流,才會有健康的身體。
3.養生要合理飲食,保證身體的需求
人體需要各種物質,不能偏食,不能過飽過飢,人缺少了哪方面的營養對身體也不利,過多供給了營養,造成了體內某物質的堆積對身體也不利。所以飲食要全面適當。
4.養生要維護身體的健康
人的身體就象機器一樣,要不斷的維護和保養,要預防疾病和治療疾病,有了毛病就要修修,先是預防為主,一旦有了疾病就要抓緊治療,只有去除了疾病,才能保證身體的健康。
5.養生要注重養脾胃和腎
腎是先天之本,脾胃是後天之源。腎藏精生髓,是人體生命的精華,腎衰退了,人體就要衰老,脾胃運化是供給人體生命需要的源泉,所以要注意保養脾胃和腎。

5. 養生養什麼

養生,以睡眠為先
現代人,不是只有老人才講究養生,中青年、特別是中青年女士都講究養生。懂得養生的人,一般都走在意識潮流尖端,學歷水平越高的人,越講究自己的身體健康,所以也就越關注養身。而養生究竟怎麼養?才能使自己的身體最好呢?這是很多人都在積極尋找和行動的問題。古人雲:「不覓仙方覓睡方,一覺熟睡百病消」。 現在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人們對健康也越來越重視。為了健康、長壽,人們採用鍛煉、營養以及滋補全身等各種方法,但養生的第一補品不是別的,而是深睡眠。「補啥都不如補深睡眠」,深睡眠是人體睡得最熟、最香的階段。在深睡眠期,人的大腦皮層細胞處於充分休息狀態,能起到保養皮層細胞的作用,這對穩定情緒、平衡心態、恢復精力極為重要。深睡眠期,腦垂體生長激素的分泌和釋放達到高峰,人體代謝維持在一個最低的基礎水平,消耗能量減少。同時體內有關的組織、器官合成代謝加強,能量增加,使勞累一天的人體力得以恢復,並把能量加以儲存供來日需要。睡眠是人體的「充電器」,睡眠是最好的「滋補品」,睡眠是抵禦疾病的「防線」,深睡眠為「美容時間」。一、 怎樣才能保證良好的睡眠:引起失眠的原因多種多樣,但其根本在於物質與身體的失衡。 為了保證良好的睡眠,睡前需要做到「五不」: 1、不過飽:中醫講「胃不和則寢不安」,因為晚上人要休息,脾胃也需要休息,吃得過飽會加重脾胃的負擔,擾動脾胃的陽氣,從而影響睡眠。因此,晚餐宜吃七八分飽,並且盡量清淡,以顧護脾胃清陽之氣。2、不過動:睡前不宜劇烈運動而擾動陽氣,包括睡前看電視、說話聊天等擾動心陽的活動。而且電視、音響等電器本身的輻射會干擾人體的自律神經。因此,睡前半小時不宜做劇烈運動、看電視、聊天等。3、不過思:脾主思,多思傷脾,且多思易擾動心神。思、動為陽,靜、眠為陰。因此,睡前宜靜養心神,做到「先睡心後睡眼」,助陽入陰以利於睡眠。4、不過點:晚上11點後膽經開陽氣動,人容易精神而睡不著,且極易耗散肝膽之氣,引動外邪侵入體內。因此最好在21點、最晚不要超過22點半睡覺。5、不受風:風為百病之始,無孔不入。晚上睡覺開窗、開空調等會吹散衛護體表的陽氣,吹散以後陽氣再生,再生以後又被風吹散,這樣一夜過去就會把人的陽氣掏干,第二天反而更加疲憊。因此睡前應關門窗和空調,以保護體表的陽氣。二、什麼時間睡眠有利於養生:晚上9點到凌晨3點是有效睡眠時間,也是最佳睡眠時間。晚上(21點-3點)少睡半個小時,白天多睡3個小時都補不回來。因此建議大家把握有效的睡眠時間,最好晚上9點鍾睡覺,最晚不要超過10點半。1、每天的21點—23點為亥時,三焦經最旺,屬手少陽三焦經,「三焦通百脈」;23點—1點為子時,膽經最旺,屬足少陽膽經。一個是手少陽,一個是足少陽。少陽是什麼?少陽是初升的太陽!人只有在23點前進入實際的睡眠狀態,少陽氣才足,人體的太陽才能升起來,才會有良好的身體和精神狀態。大多數百歲老人晚上都在9點前就寢。2、凌晨1點—3點為丑時,肝經最旺。《黃帝內經》講「人卧則血歸於肝」,而且肝養血、生血的最佳時間是21點—凌晨3點。人如果天天熬夜到1點多,肝回不了血,有毒的血排不掉,新鮮的血生不成,人體臟腑得不到氣血的補養,極易失衡而致病。三、 睡眠養生的作用:1、消除疲勞,恢復體力:睡眠是消除身體疲勞的主要方式。因在睡眠期間胃腸道功能及其有關臟器,合成並製造人體的能量物質,以供活動時用。另外,由於體溫、心率、血壓下降,呼吸及部分內分泌減少,使基礎代謝率降低,從而使體力得以恢復。 2、保護大腦,恢復精力:睡眠不足者,表現為煩躁、激動或精神萎靡,注意力渙散,記憶力減退等;長期缺少睡眠則會導致幻覺。而睡眠充足者,精力充沛,思維敏捷,辦事效率高。這是由於大腦在睡眠狀態下耗氧量大大減少,有利於腦細胞能量貯存。因此,睡眠有利於保護大腦,提高腦力。3、增強免疫力,康復機體:人體在正常情況下,能對侵入的各種抗原物質產生抗體,並通過免疫反應而將其清除,保護人體健康。睡眠能增強機體產生抗體的能力,從而增強機體的抵抗力;同時,睡眠還可以使各組織器官自我康復加快。現代醫學中常把睡眠做為一種治療手段,用來幫助患者渡過最痛苦的時期,以利於疾病的康復。4、促進生長發育:睡眠與兒童生長發育密切相關,嬰幼兒在出生後相當長的時間內,大腦繼續發育,這個過程離不開睡眠;且兒童的生長在睡眠狀態下速度增快,因為睡眠期血漿生長激素可以連續數小時維持在較高水平。所以應保證兒童充足的睡眠,以保證其生長發育。5、延緩衰老,促進長壽:近年來,許多調查研究資料均表明,健康長壽的老年人均有一個良好而正常的睡眠。人的生命好似一個燃燒的火焰,而有規律燃燒則生命持久;若忽高忽低燃燒則使時間縮短,使人早夭。睡眠時間恰似火焰燃燒最小的程度,因此能延緩衰老,保證生命的長久。6、保護人的心理健康:睡眠對於保護人的心理健康與維護人的正常心理活動是很重要的。因為短時間的睡眠不佳,就會出現注意力渙散,而長時間者則可造成不合理的思考等異常情況。7、有利於皮膚美容:在睡眠過程中皮膚毛細血管循環增多,其分泌和清除過程加強,加快了皮膚的再生,所以睡眠有益於皮膚美容。

6. 什麼叫養生,養生究竟養什麼

養生
給大家談談佛法養生之道。你們要經常觀想,就是用自己心裡的眼睛來看自己的身體,對身體非常有益。
觀想頭,經常觀想自己的頭腦非常清醒。人的頭腦一定要清,常言道,頭腦要清醒。觀想心,經常觀想自己的心是紅色的。心是被血包圍著的,血是紅色的。
觀想肺,觀想自己的肺很白凈,當你觀想自己的肺時,自己感覺很白,這個肺會越來越好。抽煙、肺積水、有炎症等時肺是黑色的。
觀想腎臟,觀想自己的腎臟是溫的。腎臟一定要保持溫,不要讓它過熱。過熱或過涼泌尿系統就會出問題。
觀想精,精要元固(指男性)。女性講的是精神,男性講的是精。精元固,這個固不是真正堅固的固,是要用你的元神守住你的精。元神很重要,許多男人的眼睛沒有光亮,無神,其實是精已經不好了,精不好就影響神氣,即精不固,神不爽。男人如果不動壞腦筋,他的精力就會很旺盛,這個人就有精神。眼睛沒有神的人,實際上他的精就不固了。
觀想胃,經常觀想自己的胃很和,即很平和。平時不能吃的過多或過少。
觀想肝,觀想自己的肝很舒暢。中醫上常講肝氣不舒,就是說不舒暢,肝很重要,肝是造血的,所以肝一定要舒,膽石一定要消,經常觀想消掉膽石。醫學上講一個人經過二十年後,膽一定會有結石。
觀想腸,經常觀想自己的腸子很柔潤,如果腸子不潤,一定會有病症,所以腸子要永遠都很潤滑。
觀想脾臟,經常觀想自己的脾臟很健康。脾臟不健康就會帶來很多後遺症。
總結起來就是,頭清,肺白,心紅,腎溫,精元固,胃要和,腸要潤,肝要舒,脾要健,膽石要消。
大家要經常想「吾善養吾浩然正氣,浩浩乎塞乎天地之間」。誰都要養自己的氣,但一定要養自己的浩然正氣,要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接天地之正氣。我們人腳踏在地上,頭頂在天上,接天地之正氣,做人一定要有浩然正氣。
怎樣念咒有效果?念咒語,其實就是念經。短的稱為咒,長的稱為經。念咒語要清靜語,要無量意,要密不可譯。念經要念得干凈,心要安靜,經文要聽得清楚。心靜的時候念經的效果最好。用無量意念經時,你的意念是無量無邊的。
為什麼經文不要去理解它?因經文密不可譯,密不可解。它像一個密碼一樣,不要去理解它的意思,只要照著念就可以了。菩薩的心咒不是凡人能理解的,猶如發電報的密碼,不用知道為什麼這幾個數字要放在一起,是什麼意思。如果理解錯了,反而會影響念經的效果。只能音譯,不能意譯。經咒都是菩薩的真言,怎能用人間的智慧來解釋?念經的人千萬要記住只能音譯,如字的發音。師父給你們講解的經咒,也只不過是表面上的含義,菩薩經咒的真正內涵能有幾人理解?
每個人念經的效果為什麼會不一樣?
第一,因果不同,孽力不同。因每個人的孽力不同,念經的效果就不同。造孽很多的人念經的效果就不好,即孽力越深,念經效果越差。
第二,意念不同。念經時腦子里想的東西不一樣,念經的效果就不一樣。如果念經時腦子里亂想,雜念多,念出的效果就差。
第三,音聲海不同。念經的聲音不同,傳出的聲波不同,念經的效果就不同。念經的聲音要像洪鍾,像大海的波濤一樣洶涌澎湃。譬如:身體不好,念經時就沒有力量,沒有力量念出的經就沒有效果。如果你很開心時,就會越念越開心,念出的經效果就好。開口念誦,當嘴巴開始念經時,眼睛要睜開,因為你要把你的想法,你的心,你的靈和自然界融為一體。也就是說要睜開眼睛念經,因經文是接天地的,讓你自己與自然界融合為一體,然後你的眼前會呈現出一片光明。因此開始念經時先把眼睛睜開,然後慢慢念,慢慢把眼睛閉上。念經想要有效果,就要念到身心俱忘,也就是說念到心不去想,身體也沒有了,這時不是你自己了,就會和天地融為一體。

怎樣念經才能起效果?

1)要對症下葯,你念的經不對症下葯,就沒有效果,沒有用。

2)要放鬆,要安靜,要微笑。念經要念到法喜充滿,要念到心花怒放。

3)要觀想,聽聲音。觀想就是念經時,思想集中,觀想觀世音菩薩,然後自己聽自己的聲音。聽到自己念經的聲音,腦子就不會亂想。

4)金光萬道上身,要把菩薩的光照著自己,你們這些徒弟念經能想到金光萬道?要把菩薩的金光萬道全部接到自己的身上,照到你的肺白,心紅……這就叫現實與佛法結合起來應用。智慧像一團光,人心散亂,不易成狀。你的聰明才智實際上就像光一樣是一團,如果散亂了,雜念多了,就不可能有智慧了。要想有智慧,這個心必須要靜,心靜才能把智慧之光聚集起來。

閱讀全文

與養什麼養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無業死亡養老金清算 瀏覽:982
子姜如何泡才養生 瀏覽:410
兒女出國父母給兒女買什麼禮物好 瀏覽:561
長壽花桿上長根是怎麼了 瀏覽:106
錦州最低檔養老保險半年多少錢 瀏覽:572
城陽區老年大學招聘 瀏覽:888
老年人自理評估 瀏覽:577
農村養老難具體問題 瀏覽:262
青島李滄老年大學招生2019 瀏覽:741
雞西長壽堂招聘 瀏覽:220
淡水這邊哪些醫院可以做入職體檢 瀏覽:586
60歲的工人 瀏覽:787
天津津南老年大學 瀏覽:23
在銀川外地老人如何辦公交卡 瀏覽:82
怎麼處理長壽花的軟枝條 瀏覽:254
長壽花落 瀏覽:87
紅房子染色體檢查掛什麼科 瀏覽:575
長壽花淺粉 瀏覽:63
山東老年大學費用 瀏覽:939
50歲隆胸 瀏覽: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