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醫養生方法(有葯方的)
這是非常好的一個資料,自己好好留著學習吧
http://belljay.blog.china.com/200908/5082766.html
B. 可以養生的中葯有哪些
假如你的體質是平型的可以用一些平性的葯。 如 山葯
假如你的體質是熱型的可以用一些涼(寒)性的葯。 如 薄荷
假如你的體質是寒型的可以用一些溫(熱)性的葯。 如 乾薑
一句話概括養生就是陰陽,比如養就是地(陰)生就是天(陽)陰陽平衡了人不可能得病。
食療也如此。 熱者寒治寒者熱治。 供你參考。
C. 養生保健中葯材有哪些
虎骨算不算
D. 中醫養生有什麼葯方么
養生和生活的關系決定了養生觀點的多面性。那麼,什麼是養生?為什麼要養生?如何養生?讓我們從養生文化高峰論壇上各位專家的精彩發言中,領略養生文化的悠久歷史和豐富內涵。
中醫養生主要有預防觀、整體觀、平衡觀、辯證觀。
1. 未病先防、未老先養。
2.天人相應、形神兼具。
3.調整陰陽、補偏救弊。
4. 動靜有常、和諧適度。
養生法則
養生就是「治未病」,是通過養精神、調飲食、練形體、慎房事、適寒溫等各種方法去實現的,是一種綜合性的強身益壽活動。
深度思想
其一,天人合一的養生觀。中醫認為,天地是個大宇宙,人身是個小宇宙,天人是相通的,人無時無刻不受天地的影響,就像魚在水中,水就是魚的全部,水的變化,一定會影響到魚,同樣的,天地的所有變化都會影響到人。所以中醫養生強調天人一體,養生的方法隨著四時的氣候變化,寒熱溫涼,做適當的調整。
其二,陰陽平衡的健康觀。陰陽平衡的人就是最健康的人,養生的目標就是求得身心陰陽的平衡。什麼是陰呢?陰就是構成身體的物質基礎。什麼是陽呢?陽就是能量,陰陽是相對的,凡是向上的、往外的、活動的、發熱的、都屬於陽;凡是向下的、往裡的、發冷的、都屬於陰。身體之所以會生病是因為陰陽失去平衡,造成陽過盛或陰過盛,陰虛或陽虛,只要設法使太過的一方減少,太少的一方增加,使陰陽再次恢復原來的平衡,疾病自然就會消失於無形了。所以,中醫養生高度強調陰陽平衡,健康一生。
其三,身心合一的整體觀。中醫養生注重的是身心兩方面,不但注意有形身體的鍛煉保養,更注意心靈的修煉調養,身體會影響心理,心理也會影響身體,兩者是一體的兩面,缺一不可。
E. 養生滋補的處方有哪些
【處方1】
組成:胡蘿卜1條,蜂蜜。
製作與用法:將胡蘿卜1條切成小片,放入榨汁機內,先以低速旋轉20~30秒,繼用高速旋轉1分鍾,再加蜂蜜適量和冷開水繼續旋轉攪和即可食。
主治:體虛,抵抗力差。
【處方2】
組成:胡蘿卜1條,蘋果1個,砂糖。
製作與用法:將胡蘿卜1條、蘋果1個切片,與砂糖和食鹽一同放入榨汁機內,酌加冷開水制汁飲汁。
功效:滋補強身。
主治:體虛,抵抗力差。
【處方3】
組成:蠶豆葉。
製作與用法:將蠶豆葉用油、鹽炒熟後,煎取湯液,飲服。主治:體虛,抵抗力差。
【處方4】
組成:綠蘆筍,雞蛋1隻,食鹽。
製作與用法:取綠蘆筍榨汁半杯(100毫升),雞蛋1隻及食鹽少許。將雞蛋打入綠蘆筍汁里並加少許鹽飲用。
功效:強身、旺精、解毒。
主治:體虛,抵抗力差。
【處方5】
組成:鯉魚1條,味噲120克,何首烏6克。
製作與用法:取活鯉魚1條,味噲120克,花椒,辣椒少許,何首烏6克。何首烏用約2杯水文火煎1小時左右,煎成半量時用布濾渣留汁,魚身連鱗和內臟(頭、膽取出)共切成5塊。鍋內放6碗水,將味噲放入溶開,煮開後將魚全部放入,改用弱火煮2小時,再加入何首烏汁,煮開即可。1人服1/5量。
功效:保持青春活力、強精壯體。
主治:體弱,缺乏青春活力。
【處方6】
組成:鮮竹葉15克,生石膏40克,麥冬20克,粳米100克,砂糖適量。
製作與用法:先將生石膏、竹葉、麥冬加水煎煮,取汁液250毫升,用汁煮粳米成粥。食時加適量糖。
功效:生津補益。
主治:體內津液不足。
【處方7】
組成:蛤蜊125克,胡蘿卜3條,馬鈴薯3個,咖喱粉、蔥、川芎各6克。
製作與用法:將川芎切薄片,用3杯水以弱火煎,至半量時用布過濾去渣。胡蘿卜、馬鈴薯切塊入鍋,加入川芎汁及6碗水煮,至一定的時候放蔥3根。待胡蘿卜和馬鈴薯煮軟時,再加入用鹽水洗過的蛤蜊肉、1小匙咖喱粉及鹽適量調味。加入蛤蜊後,速用大火煮開即可食用。
功效:強身暖體,有造血之功。
主治:怕冷、機體造血功能差。
【處方8】
組成:豬肉180克,筍1枝,胡蘿卜1條,洋蔥1個,捲心菜少許,木耳少許,麵粉,酒,黃芪6克。
製作與用法:黃芪用3杯水弱火煎約1小時,至2杯左右濾渣,加入少許小魚干及調味料再煮。豬肉、筍、胡蘿卜切片,洋蔥切段,捲心菜切細絲。將油熬熱,用大火將豬肉片下鍋速炒一道盛起。將胡蘿卜下鍋炒片刻,加筍片同炒,再加入洋蔥同炒,然後加入炒好的肉片及黃芪湯,隨即放入捲心菜及木耳,再用少許麵粉調成糊狀物倒入鍋內並加醬油、酒、糖等調味食用。
功效:健強虛弱體質,止盜汗,利尿,使肌膚艷麗。
主治:體虛、盜汗、排尿不暢。
【處方9】
組成:大白菜或豌豆苗30克,薏苡仁,冰糖。
製作與用法:大白菜30克切絲或豌豆苗30克入沸薏苡仁粥中燙熟,加冰糖一匙服。
功效:滋陰利尿。
主治:陰虛,排尿不暢。
【處方10】
組成:絲瓜200克,茶葉5克。
製作與用法:先將絲瓜切成0.7厘米的片,加鹽水煮熟再摻入茶葉。每日飲2次。
功效:滋陰解渴、生津補虛。
主治:陰虛體質差。
【處方11】
組成:鵝肉250克,生山葯30克,太子參15克,黨參15克,金銀花10克,黃精10克。
製作與用法:將鵝肉洗凈切碎。將太子參、黨參、銀花、黃精同裝紗布袋中,與鵝肉同放鍋中,加魚、姜等調味品煮。先用大火煮沸,後用小火燉熬,至8成熱時,將去皮切丁的山葯倒入再燉,至肉爛為止,揀出葯袋,即可食用。
功效:益氣補虛,補氣和中,平補脾胃,解毒清熱,滋陰益氣。
主治:中氣不足,脾胃虛弱。
【處方12】
組成:干銀耳20克,黑木耳20克,連翹20克,青皮10克,鮮馬齒莧30克,通草3克。
製作與用法:先把連翹、青皮、馬齒莧、通草煎煮,濾渣取汁兩次共750毫升。把銀耳、木耳浸軟洗凈,撈入砂鍋內,先用葯液以武火燒沸,後移至文火再燉熬2~3小時,至雙耳熟爛、汁稠為度。食用時可放入少量紅糖。
功效:生津養陰、涼血補益、清熱解毒、散熱。
主治:血熱、容易感染發炎。
【處方13】
組成:附子15克,豬肚250克。
製作與用法:上料洗凈切塊,加水煮湯煮2小時,以食鹽調味。飲湯食豬肚。
功效:溫腎壯陰、祛寒止痛、通
血脈、逐寒濕。
主治:腎虛腰痛、四肢寒濕痹痛、雙膝冷痛腰部重墜轉動不靈。
【處方14】
組成:杜仲50克,豬肚250克。
製作與用法:上料洗凈切塊,加水適量煲湯,以食鹽調味。飲湯食豬肚。
功效:補腎健脾、強筋壯骨、安胎。
主治:小便頻數清長、慢性腰肌勞損、慢性腰腿痛。
【處方15】
組成:牛睾丸。
製作與用法:用牛睾丸配合薑汁煮酒飲用。
主治:脾虛冷汗、氣虛血弱、消化不良、痰多氣喘、小便頻數、手足厥冷、精神不振、肢體疲倦。
【處方16】
組成:龍眼。
製作與用法:將龍眼肉蒸熟。每天2~3次,每次70克左右,食用時不要大口吞吃,要像食糖果一樣慢慢含咽其汁。主治:由於心血少、氣虛,晚上被噩夢驚醒、心跳加快、全身冷汗。
【處方17】
組成:羊腎4對,羊睾丸1對,黑棗500克,米酒7500克。
製作與用法:羊睾丸1對、羊腎4對與黑棗500克共用燒酒浸透,隔水蒸熟,加入米酒7500克左右浸之,3個月後食用。主治:身體虛弱、陽痿、腰背強痛、夜尿頻多、月經不調、小腹冷痛。
【處方18】
組成:牛尾,竹蔗,馬蹄(荸薺)。
製作與用法:牛尾配一些竹蔗、馬蹄煲湯食用。
主治:腎虛、身體虛弱。
【處方19】
組成:豬尾,花生仁或烏豆。
製作與用法:豬尾與花生仁同燉。如是吃花生仁不易消化的人,可改用烏豆。先將烏豆炒香,然後再燉豬尾食用。
主治:腎虛。
【處方20】
組成:羊肝68克,熟地68克,砂仁10克。
製作與用法:羊肝68克,熟地68克與砂仁10克水煎服。如砂仁有一些氣味,也可煲湯飲用。
主治:肝、腎兩虛。
【處方21】
組成:羊肉250克,黃芪31克。
製作與用法:羊肉(瘦肉)250克與黃芪31克煲湯或燉熱食用。
主治:男人氣弱體虛。
【處方22】
組成:炒芝麻2克,茶葉3克。
製作與用法:上料加適量水煮開即可。嚼食茶葉和炒芝麻。
功效:通血脈、養脾氣、厚腸胃。
主治:脾虛、胃腸弱、血液循環不暢。
【處方23】
組成:魚肉250克,凍豆腐3塊,冬菇5個,雞湯4~5碗,當歸12.5克,白菜酌量。
製作與用法:魚肉切片,凍豆腐切小塊,白菜切好(照一般的切法),香菇泡軟切絲。先將雞湯入鍋,並將切好的當歸片全部放入湯內,煮開後再改用中火煮約20分鍾,加入醬油調味料、肉片、豆腐及香菇,稍煮即將白菜放入,再煮開即可食用。
功效:保暖、活血、去寒、增進血液循環。
主治:畏寒、血液循環不暢。
【處方24】
組成:雞蛋1個,包心菜200克,橘子100克,胡蘿卜300克,蘋果400克,牛奶100毫升,蜂蜜適量。
製作與用法:將包心菜、橘子、胡蘿卜、蘋果入榨汁機榨汁,再打入雞蛋1個,加牛奶、蜂蜜調味食用。
功效:大補。
禁忌證:高血壓、糖尿病、腎臟病、化膿性疾病禁服。
主治:病後衰弱、視力減退、肩酸、腰痛、神經痛。
【處方25】
組成:豬肉125克,馬鈴薯180克,洋蔥1個,麵粉60克,雞蛋1個,薏苡仁12.5克,麵包屑、奶油、花生油各適量。
製作與用法:薏苡仁盡量搗碎,用與其等量的水泡1~2小時(泡到手指一按就爛為止)。先將馬鈴薯煮熟,搗成泥狀。肉剁爛,洋蔥切碎。鍋內放兩大湯匙奶油熬熔,即將剁碎的肉、洋蔥與泡好的薏苡仁一同下鍋炒,並放鹽、胡椒調味,炒好盛到馬鈴薯的缽子里攪拌,做成一個個肉圓子,放入麵粉內滾。再將雞蛋打和,在肉圓子上塗上生蛋液,再滾上一層麵包屑,放入花生油鍋里炸熟。食用時可任選喜愛的醬油、番茄醬、細鹽、辣椒等調味品蘸食。
功效:鎮靜精神,營養神經,利尿,緩瀉,消炎,解熱,鎮痛。
主治:神經衰弱、排尿不暢、瀉泄、炎性發熱。
【處方26】
組成:百合,糖。
製作與用法:百合與糖煮水飲用。
主治:食煎炸之品或吸煙太多引起的肺火燥盛。
【處方27】
組成:大雪花梨1個,百合10克,麥冬10克,胖大海5枚。
製作與用法:將梨洗凈,切成菱形塊,與百合等3料同煮,待梨8成熟時,放入適量冰糖。飯前將梨挑出放在碗內,然後倒入梨汁食。
功效:養陰生精,清肺潤燥,生津。
主治:陰虛肺燥。
【處方28】
組成:蘿卜180克,火腿90克,天門冬9克,胡椒、蔥等適量。製作與用法:天門冬切成3厘米厚的片,用2杯水以中火煎至1杯量,用布濾渣留汁。火腿切條,蘿卜切絲。鍋內放1大湯碗水,將火腿肉下鍋煮開,然後放入蘿卜絲、天門冬汁,蓋鍋煮滾後,加鹽調味再略煮片刻即可食用。功效:止咳除痰、強健呼吸器官,久用能使粗糙的皮膚細膩光艷。主治:天氣燥涸而發生的口乾舌焦、咽喉疼痛、乾咳連聲、吐痰困難、胸部兩脅發生刺痛、小便呈黃色而尿少、大便不通。
【處方29】
組成:銀耳3克,粳米100克,冰糖適量。
製作與用法:銀耳3克泡好洗凈與粳米100克入鍋熬粥,熟時加入適量冰糖。每日晨服。
功效:養生、健體、滋肺。
主治:體弱,肺燥或肺部不適。
【處方30】
組成:鮮生地50克(干品10克),粳米。
製作與用法:鮮生地洗凈後加適量水煎煮1小時,去渣,再加入淘凈的粳米煮爛成粥。每天晨服。
功效:滋陰補肺。
主治:體弱,肺燥或肺部不適。
【處方31】
組成:牡蠣125克,海帶半條,香菇,芹菜,洋蔥,麥門冬9克。
製作與用法:用約3杯水弱火煎麥門冬成2杯水。牡蠣用稀鹽水沖洗瀝干水入碗中。鍋內放4杯水,將麥門冬汁加入,並將海帶放入鍋內煮,快開時將海帶撈出,再將牡蠣水倒入湯內,加醬油、鹽等煮開以後,將牡蠣放下去,飯也可以放下,湯少可加水,再將切好的香菇、芹菜、洋蔥等一齊放入煮沸即可食用。功效:強化虛弱體質,促進病後身體恢復,治傷風咳嗽,多痰等。
主治:體虛、肺燥或肺部不適。
【處方32】
組成:核桃仁50克,雞蛋4個,荸薺5個,蜜瓜圓15克,蜜棗15克,蜜櫻桃,白糖,水豆粉5克,麵粉25克,熟豬油。
製作與用法:將核桃仁用開水浸泡後剝去皮,再用油炸酥。將去皮荸薺、蜜瓜圓、蜜棗和酥好的核桃仁一齊剁成細泥,取4個雞蛋蛋黃和水豆粉、麵粉裝入碗內攪成漿。將雞蛋清打成蛋泡,待鍋中油燒成六成熟時,將漿倒入,並快速翻炒,等漿發白油亮呈現魚子蛋狀時,速將剁好的細泥放入炒勻,再放白糖,待糖化以後在蛋泡上擺上蜜櫻桃即可食用。
功效:對腎虧肺虛、體弱者可調養身體。
主治:體虛、肺燥或肺部不適。
【處方33】
組成:核桃仁50克,白糖30克,甜醬10克,料酒5克,細干豆粉30克,熟豬油。
製作與用法:將核桃仁用開水浸泡後取出去皮,再放入油已燒至6成熟的炒鍋內炸酥撈出,待油瀝干後立即放入細干豆粉拌勻抖散。甜醬用料酒稀釋。炒鍋洗凈,放入白糖30克,再加少許清水,然後不斷翻炒,使其不糊,待糖成汁時,就倒入甜醬,混合翻炒數下後,再放入炸酥的核桃仁,並將鍋離火口,不斷翻炒,至核桃仁粘滿醬汁即可起鍋食用。
功效:治療腎虧肺虛。
主治:體虛、肺燥或肺部不適。
【處方34】
組成:紅棗,淮小麥。
製作與用法:紅棗配淮小麥煎湯飲。
主治:脾虛、煩躁、心神不定。
【處方35】
組成:龍眼肉100克,黑芝麻40克,黑桑葚50克,玉竹30克。
製作與用法:上料用水浸泡1小時,用火煎煮,每半小時提取汁1次,共3次。收到的汁液用小火濃縮,至稠為膏時,加蜂蜜1匙,稍沸停火,放置至冷。取1~2匙,以沸水沖化飲服。
功效:養血補陰,滋養肝腎。
主治:因血供不足,血液循環不暢引起各器官功能降低。
【處方36】
組成:白芝麻、茶葉各2克。
製作與用法:將白芝麻入鍋焙黃,然後取等量的茶葉,適量水同入鍋中煮沸。取渣汁細細嚼食,1日2次。
功效:通血脈、養脾氣、厚腸胃、益肝腎。
主治:因血供不足,血液循環不暢引起的各器官功能降低。
【處方37】
組成:豬肝270克,洋蔥1個,胡蘿卜1條,老薑1塊,雞骨湯、鹽、胡椒、王瓜根各6克。
製作與用法:將豬肝在開水中過一下切成細丁,洋蔥、胡蘿卜切成細丁,老薑剁碎。鍋內先放奶油,再將全部材料放入。王瓜根搗碎加入,再放雞骨湯,用文火慢煮,煮熟湯成糊狀。加鹽、胡椒調味食用。
功效:強肝造血、利尿、催乳。
主治:肝臟功能差引起的不適。
【處方38】
組成:豬肝,蔥白,雞蛋。
製作與用法:豬肝1個,去筋切細,將切細的蔥白1小把煮成羹,快熟時打入雞蛋3個煮沸即可食。
功效:補肝、養血、明目。
主治:肝臟功能差引起的不適。
【處方39】
組成:脫脂奶粉12.5克,檸檬半個,魚肝油20毫升。
製作與用法:檸檬榨汁,再將脫脂奶粉溶於半杯開水中,再將檸檬汁和魚肝油加入迅速用力攪和後即可飲用。常飲。
功效:營養肝臟。
主治:肝臟功能差引起的不適。
【處方40】
組成:松樹葉200克,竹葉100克,蜂蜜1杯。
製作與用法:上料浸泡在1800毫升酒中,2~3個月後過濾飲用。
功效:凈化血液。
主治:氣血不足。
【處方41】
組成:母雞1隻1000克,黃芪片9克,生薑2~3片,淮山葯25克,枸杞子25克。
製作與用法:取1000克母雞1隻(以未產過蛋的為佳),洗凈切塊,加黃芪片9克,生薑2~3片,淮山葯25克,枸杞子25克,加入清水至浸過各物物面為度,入調料後,用文火燉3~4小時即可食用。
功效:提神復元補氣血。
主治:氣血不足。
【處方42】
組成:藕粉2匙,冰糖5克,沙參10克,麥冬10克,桑葉10克,生地5克。
製作與用法:先將沙參、麥冬煮30分鍾,取過濾液150毫升,冷後置冰箱內,讓其充分沉澱,數小時後取出,收其澄清液倒入鍋中,加入冰糖,待水沸糖溶,用沸液沖入盛藕粉的碗中,將其調成稀糊狀食用。
功效:生津益陽、開胃解暑、養血柔肝。
主治:炎夏暑熱。
【處方43】
組成:雪梨,豬肉。
製作與用法:雪梨配合豬肉煲湯。秋燥期間,全家飲。
主治:秋燥引起的人體不適。
【處方44】
組成:生薑。
製作與用法:選擇冬至之日,用老薑颳去姜皮,蒸熱曬干食用。
功效:驅寒氣,散寒邪,溫中助腸。
主治:冬季引起的人體不適。
【處方45】
組成:甲魚1隻,豬瘦肉100克,冬菇6隻,紹酒150克,大蒜1瓣。蔥、姜、鹽、生粉各適量。
製作與用法:甲魚洗凈切塊,豬肉切片。上兩料用鹽、生粉拌和,放入油燒至6~7成熱的鍋中爆香,將蒜末、生薑片後放入,盛於瓦缽中,加紹酒,清蒸30分鍾,然後放上冬菇再蒸30分鍾,起鍋前加上蔥,猛火蒸50分鍾即可食用。
功效:滋陰補腎補肝,除癆熱,消脾腫。冬季舒筋活血。
禁忌證:一次不宜多食,孕婦、失眠、胃腸功能失調者禁用。
主治:冬季引起的人體不適。
【處方46】
組成:兔肉250克,淮山葯10克,枸杞子10克,龍眼肉3克,生薑、黃酒、精鹽各適量。
製作與用法:兔肉洗凈切塊,加黃酒、生薑、精鹽腌20分鍾,再與淮山葯、枸杞子、龍眼肉隔水蒸2小時即可食用。
功效:補中益氣,滋陰健脾,補肺,益腎,清心,補氣明目。
主治:冬季引起的人體不適。
F. 中葯養生,哪些中葯配方可以作為茶飲日常飲用
都說「人到中年不得已,保溫杯里泡枸杞」,現代人越來越重視養生,很多人年紀輕輕就開始喝枸杞。事實上,在日常生活中,是有很多中葯配方可以養生的,也可以作為日常的茶飲飲用,下面,我就給大家簡單地極少幾種中葯養生茶的配方:
第一種中葯養生茶是薄荷甘草茶。薄荷甘草茶的主要功效有解熱消暑、清涼解毒、發汗解表。薄荷甘草茶的配方為:鮮薄荷葉10餘片,甘草5克,綠茶5克,太子參10克,開水500毫升。按此比例,沖泡10餘分鍾後,濾去渣滓,加白糖適量,調勻飲服。
第六種中葯養生茶是甘草茶。甘草茶的主要功效是:可治風火牙痛、火眼、感冒咳嗽等症。甘草茶的主要配方是:取甘草10克,茶葉5克,食鹽8克,配水1000毫升,按此比例,先將水燒開,再將甘草、茶葉、食鹽放入水中煮沸10分鍾左右即可飲用。
第七種中葯養生茶是荷葉甘草茶。荷葉甘草茶的主要功效是:清熱解暑、利尿止渴。荷葉甘草茶的主要配方是:鮮荷葉100克,甘草5克,配水1000毫升。按此比例,先將荷葉洗凈切碎,把水燒開,然後將甘草、荷葉放入水中煮10餘分鍾,濾去荷葉渣,加白糖適量飲服。
G. 中醫養生的九大方劑
沒有養生的九大方劑,無毒是飯菜。葯都有毒,吃對是葯,吃錯是毒,要吃葯看醫生
H. 養生保健葯方哪些好
一、虛汗。長期的手淫行為在損傷腎精的同時,會造成精損及氣,精虛不能攝氣,通常表現為虛汗連連,手足燥熱,心煩口燥等證。
此時傷精在先,損氣在後,收斂不及,發散太過。當以滋陰為主。治療方葯:
1、麥味地黃丸。服葯時間:早七時,晚五時。用量:1-2丸。濃縮丸9-18粒。
2、天王補心丹。服葯時間:中午十一時。用量:2袋。丸葯一丸。
二、腹瀉。手淫行為損傷先天真氣的同時,必然波及後天脾胃,脾失化源,則運化無力,下陷下利,受寒尤重。
此時陰損及陽,損氣嚴重,當以補陽為主,重則理中,輕則補中。治療方葯:
1、(重者)附子理中丸。服葯時間:早七時。用量:1-2丸,濃縮丸15-25粒。
2、(輕者)補中益氣丸。服葯時間:早七時,下午三時。用量:1-2丸。濃縮丸8-16粒。
三、慢性前列腺炎。臨床主要表現為小腹脹痛,陰囊潮濕,陰股潮汗,或者睾丸涼痛,甚則筋脈曲張,小便不利,或尿等待、分叉、余瀝不盡等症狀。同時足下發熱,腰酸乏力,甚則涼痛。
此時陽氣不藏,發泄於外,寒邪深入,凝滯於內。陽根外脫,顯於厥陰木位。當導龍歸海,引火歸元,不可輕言滅火清熱,以相火為生發之本,只可助之,不可折之也。治療方葯:
1、(輕者)桂附地黃丸。服葯時間:下午五時、睡前。用量:1-2丸。
2、(重者)烏梅丸。服葯時間:晚睡前。用量1-2丸。
四、陽亢。此種情況比較少見,表現為骨蒸潮熱,腰膝軟弱,不能久立,足下大熱,足根刺痛,陽挺不收,喜食油膩厚味食品。
此時陰虛陽亢,火旺水虧,水不涵木,水淺龍高。亟當補陰配陽,峻補真陰,滅邪火而制陽光。治療方葯:
1、(輕者)六味地黃丸。服葯時間:晚五時、睡前。用量1-2丸。
2、(重者)知柏地黃丸。服葯時間:晚五時、睡前。用量1-2丸。
五、通治代茶飲方(此方可先用於調整,也可最後用於恢復):
麥冬4,五味子2,黨參5,桂枝8,白術5,茯苓4,炙甘草5,乾薑5,黑附子6,菟絲子6(單位:克)
開水泡服,早七時,下午五時各泡一杯,一劑服一日,可連服十劑。
六、桂枝附子沖劑(此方主要用於神昏頭重,腰背酸沉乏力):
桂枝10,當歸5,炙甘草5,生薑5,大棗2枚(掰開),黑附子5,菟絲子5
開水泡服,早七時,中午十一時,下午四時各服一杯。可連服七劑。
七、當歸四逆理中沖劑(主治:食少腹脹,睾丸隱痛,陰囊潮濕,腰酸腿疼以及各種慢性前列腺炎症狀)
白術5,黨參5,炙甘草5,乾薑5,黑附子6,當歸7,桂枝8,白芍3,細辛3,通草2,桃仁3,大棗2枚(掰開)
開水泡服,早七時,下午四時,晚睡前各服一杯。連服五(症狀偏中)或八(偏下)劑。
注意事項:三分治,七分養。諸病莫不如此。服葯期間盡量按時作息,每天保證十點之前睡覺。白天可以適當運動,但不宜過於勞累。各方症狀如同時出現,可以合用,服葯時間用量如上。以默養氣,以瞑養血,以睡養精,以靜養神。志存高遠,立願發心,時時砥礪,不許自欺。祝身心復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