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為什麼老人的壓差那麼大這樣的血壓如何控制
測量血壓時,一般會有一高一低兩個值,高的我們叫做收縮壓,是指心臟收縮時,血液從心臟進入血液循環系統時血管壁所承受的最大壓力,低的叫做舒張壓,是指血液迴流心臟時,血管壁收到的最小壓力值,這兩個值之間往往存在一定的差,通常說來,高壓和低壓的差值一般保持在20~60之間。
很多老年朋友,特別是有高血壓問題的老年朋友,都有壓差大,高壓和低壓差值超過60甚至更多的情況,甚至隨著年齡的增長,甚至會出現高壓170,低壓60這樣的壓差超過100的情況出現,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又該如何應對呢?今天就來和大家簡單的探討一下。
老年人為什麼會出現壓差大的問題? 多數情況下,老年人出現壓差大的問題,多數是由於動脈血管的逐步硬化所引起的,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的衰老,再加上一些慢病因素的影響,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高尿酸等問題,都會影響血管的內皮細胞 健康 ,促進血管的進一步衰老硬化,血管失去彈性,回彈功能減弱,血壓的舒張壓往往就會偏低,而如果本身有高血壓的問題,收縮壓則會較高,因此有很多老年性高血壓的朋友,出現這樣的狀況—— 血壓高壓偏高,而低壓不高,出現壓差大於60甚至更多的情況 。多數情況下,這種壓差大的問題,一方面反映了血管硬化的程度較嚴重,另一方面也與身體的衰老程度有很大關系。
除了動脈硬化問題之外,對於壓差大的老年朋友,還有一種情況值得考慮,那就是因為身體衰老,或者長期高血壓影響,心臟的主動脈瓣出現鈣化或退化,出現主動脈瓣關閉不全症狀時,往往也會出現舒張壓降低情況,這種情況通常在舒張期可以聽到心臟雜音,通過心臟超聲檢查,可以確認是否有主動脈瓣關閉不全的問題。
老年人壓差大,高壓偏高,低壓不高,應該如何控制? 對於這樣的問題,確實是比較棘手的問題,對於老年朋友,壓差大的問題,當然主要的血壓控制應該集中在高壓上,比如說出現血壓160/80的情況,那麼把高壓降下來,而低壓盡量的不要降得的太低,是最好的辦法,因此,這個時候,應該更加的注意控制用葯,把血壓控制到140/70,要比把血壓控制到130/60要好的多,舒張壓降得過低,會影響身體的腎臟等多個器官的血液灌注,對於身體的損害和造成疾病的風險是很大的。
對於80歲以上的老年人,很多時候會出現壓差進一步加大的問題,比如我們談到的高壓170,低壓60的情況,這種情況下,應該如何控制血壓呢?首先,要適度的把高壓再降一降,但是千萬不要再去卡140以下這個標准值了,如果能保證低壓保持在60左右,把高壓降到150以下,就是很好了,如果實在不行,身體又耐受,把高壓控制在160以下也是可以的。盡量的不要把舒張壓降到60以下,這樣會帶來更多的心血管疾病風險和靶向器官損害風險。
這種情況的降壓葯物如何選擇呢?對於沒有心動過速,快速性心律失常、房顫等問題的老年高血壓朋友,如果存在壓差大的問題,地平類葯物是很好的選擇,這類葯物能夠有效的降低血壓的同時,對於延緩動脈硬化還有一定的作用,對於需要聯合用葯的朋友,地平類+普利類葯物,地平類+沙坦類葯物,地平類+洛爾類葯物,也都是可以選擇的葯物組合,具體用葯,對於某些難治性的高血壓,還可以合用利尿劑來增強降壓效果,具體的用葯,還要根據具體的個體情況,身體的禁忌症等,個性化的進行選擇。對於壓差大的這種情況,降壓把握好這樣的原則,控制好高壓,也要保證低壓不要過低,就可以了。
你好,我是知心藍醫生。 高血壓是常見病,尤其在老年人當中,而且老年高血壓有它自身的特點。壓差也就是脈壓差,指的是收縮壓與舒張壓的差值,正常脈壓差在40毫米汞柱左右,一般在20~60毫米汞柱之間。脈壓差超過60毫米汞柱,稱之為脈壓差增大,在老年高血壓患者當中尤為常見。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為什麼老年人脈壓差增大?老年高血壓還有哪些特點?如何治療這種脈壓差增大的高血壓? 為何老年人脈壓差增大?
前面提到過脈壓差的數值等於收縮壓減去舒張壓,且想要知道為什麼脈壓差會增大,就要知道收縮壓和舒張壓是怎麼形成的,以及老年人心血管系統的特點。
老年高血壓還有哪些特點?由於老年人特殊的血管條件、神經內分泌等,決定了老年高血壓具有它的特殊之處,除了脈壓差增大,還包括以下特點。
脈壓差增大的高血壓治療老年高血壓特點不一樣,當然在治療策略上也是有差別的。
總結,脈壓差增大是老年高血壓的主要特點之一,其他特點還包括血壓波動大、晝夜節律異常、白大衣高血壓多等,原因在於老年人動脈硬化以及神經、內分泌等特點,血管調節性差。針對這樣的血壓特點,治療的策略也不同,150/390可作為葯物啟動的節點,降壓不得太快、幅度太大。注重葯物的種類選擇、劑量選擇,密切監測血壓,關注收縮壓的同時,同時關注舒張壓,尤其是舒張壓低於60mmHg患者的舒張壓。
壓差醫學上叫脈壓差,是高壓與低壓之間的差值,老人家的血壓特點常常表現為 「高壓高,低壓低,脈壓差變大」的現象。 為什會這樣,今天我們來聊聊這個話題。
我們幾乎每個人都測過血壓,目前最常用的是電子血壓計,測完後會出現下面數據。
血壓計界面出現3個數值,其中第1行「124」是高壓,第二行「74」是低壓,第三行「64」是脈博,那麼「脈差」在哪裡?脈壓差並沒有顯示在血壓計上,是需要我們計算,脈壓差=高壓-低壓,上圖測的血壓脈壓差即為124-74=50mmHg,測量的血壓和脈壓差都在正常范圍內。
脈壓差多少比較合適呢?這在醫學上並無明確說法,一般來說, 健康 成人的脈壓差一般在30~60mmHg之間。但大家可能發現,年輕的高血壓病人,脈壓差往往偏小,可能只相差15mmHg左右,而患高血壓的老人家,脈壓差通常很大,甚至可以在100mmHg以上,常常表現為 「高壓高,低壓低,脈壓差變大」的現象。
我們血壓的硬體是心血管系統,心臟像發動機,遍布全身的血管系統像水管網路,心臟收縮時,血液由心臟泵出,流向各級水管,將氧氣和各種營養物質送到組織細胞,帶走二氧化碳和代謝廢物。心臟收縮完成後心肌放鬆即所謂舒張,血液迴流至心臟。這兩個動作叫一個心動周期,心臟就這樣周而復始工作,直到生命終止那一刻。了解這個原理,我們就很容易理解血壓。
高壓 就是當心臟收縮,將血液泵向血管時,沖擊血管壁產生的壓力,醫學上叫「 收縮壓」 。在這個過程中,正常的血管壁是柔軟富有彈性的,對血液的沖擊發生一定的舒張來緩沖,保持血壓不會太高。
低壓 就是當心臟舒張時,血液迴流至心臟時血管壁的壓力,醫學上叫「 舒張壓」 。正常情況下,血液撤退,血管壁會收縮回彈,保持血壓不會太低。
自來水管時間久了會老化,人的血管也一樣,隨著年齡增長,人的大動脈硬化逐年增加,會表現為高壓逐年升高的趨勢,而低壓則逐步下降趨勢。
因為大動脈硬化,血管壁彈性下降,血管壁不能隨著血流沖擊發生相應的舒張或者舒張程度不夠,而在血液迴流心臟時不能收縮回彈,或者回彈不夠,導致的後果就是 高壓很高,低壓很低,脈壓差變大。
對老人而言,除了血管硬化導致脈壓差變大以外,還與臟器退行性病變、壓力感受器退化等等有關。
首先我們要明白,現在高血壓病友高壓超標或低壓超標所導致的心血管風險是相當的,如果高壓和低壓同時升高,心血管風險是單項高的2倍。所以不管高壓高還是低壓高,或者兩者都高,都是需要將血壓降至達標標准。
年輕人和老人降壓的達標要求是不一樣的。高血壓診治指南建議老年人的 降壓目標是150/90mmHg,不強求在140/90mmHg以下,而且不要低於130/60mmHg,特別強調低壓不要低於60mmHg, 避免低壓過低,壓力不夠,導致心臟冠脈灌注量不足,心肌缺血,發生心絞痛、心肌梗塞等急性心血管疾病。
目前的降壓葯有很多種,針對不同降壓的環節,醫生會根據病人血壓情況,有無高血脂、高血糖、有無高血壓腎病等情況給出用葯的建議。除了遵醫囑按時按量吃葯以外,老年人降壓還需要採取以下措施。
第一,要有強度。要求每日運動堅持最好達到30分鍾,要出汗,要感覺有點累,要覺得呼吸心跳加速,但還能自如說話,這種強度也叫中等運動強度。
第二,要長期堅持。必須長期堅持,每周需要5~7天。
但老人運動一定要量力而行,循序漸進。
對於老年高血壓病的患者,常有收縮壓高而舒張壓低,脈壓差增大的現象,且年齡越大這種情況越明顯,為什麼會這樣呢?
首先,所謂脈壓差,是指血壓的收縮壓和舒張壓的血壓數值差,比如一個150/80mmHg的血壓,脈壓差就是150-80=70mmHg。正常人的脈壓差一般是20~60mmHg左右,如果脈壓差>60mmHg屬於脈壓差過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