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老年人得植物性神經功能紊亂怎麼治
植物神經紊亂(vegetative system dysfunction)應稱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由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兩大系統組成,主要支配心肌、平滑肌、內臟活動及腺體分泌,受大腦皮質和下丘腦的支配和調節,不受意志所控制,所以稱為自主神經。人體在正常情況下,功能相反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經處於相互平衡制約中,在這兩個神經系統中,當一方起正作用時,另一方則起負作用,很好的平衡協調和控制身體的生理活動,這便是植物神經的功能。如果植物神經系統的平衡被打破,那麼便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功能障礙。
可能病因如下
1.遺傳因素
在臨床上,已經查明遺傳因素同精神障礙的發病有直接關系。如: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礙、人格障礙、精神發育遲滯等。雖然在調查中可以認定上訴疾患在遺傳方面有明顯的趨向性,但在細胞遺傳學和分子遺傳學方面的研究至今沒有一個結論性的結果。因為遺傳性是「先天既得性」與「後天獲得性」兩者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所以說遺傳性的顯現,是同患者病前和發病時的社會環境對患者的影響有直接的關系。
2.素質因素
素質里包含有心理素質和軀體素質兩個方面。所謂心理素質就是指人的神經系統的興奮性和穩定性。臨床上表現為不同人對不同事物的反應強度、速度、覺醒度和情緒指數。軀體素質是指個體反應潛力和決定個體精神活動方式的生物學基礎。
3.性別因素
女性由於性腺的內分泌和某些生理過程等特點會引起情緒不穩、沖動、焦慮等臨床表現。這與中樞神經抑制催乳素的分泌有關。因為女性如出現月經過少或泌乳等現象時,就會反饋到中樞神經而促使體內催乳素升高,這樣就會常常伴有焦慮、抑鬱、精力減退和對應激的耐受力下降等症狀發生。男性多受酒精和煙草的影響,體內血睾丸酮水平的降低會誘發男性的抑鬱症的發生。
4.生物因素
身體其他部位的病變也可累及到中樞神經系統而引發精神障礙。如腦部的感染、腫瘤、外傷、出血、中毒、變性、營養代謝和精神活性物質等器質性病變,均可直接或間接地損害人腦的正常功能和結構。
5.年齡因素
童幼年時期,由於兒童身體和精神的發育並未成熟,所以缺乏自我控制情感和行為的能力,同時因為其保持著幼稚的情感、行為和原始反射,所以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較差,再加上現在社會各方面對孩子的壓力增大,所以孩子們會因各種心理因素的影響而出現情感和行為方面的障礙。進入青春期的青少年由於內分泌系統特別是性腺不斷的發育成熟,會出現植物神經系統的不穩定性,表現有異常的情緒波動,對外界應激因素的影響極為敏感。在生活中常常會出現如強迫症、癔症、心境障礙和精神分裂症等疾病。
6.社會因素
各種引起神經系統功能過度緊張的社會心理因素,都會成為該病的促發因素。隨著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社會工業化,人口城市化,居住稠密,交通擁擠,競爭激烈,失業、下崗,個人收入的懸殊,社會存在著某些不良現象等都會使人們的精神緊張。長期的精神心理創傷,如家庭糾紛、婚姻不幸、失戀、鄰里關系緊張,工作壓力大,同事及上下級關系的不協調,也會使人們的精神過於緊張、心理負荷過重而出現神經衰弱、植物神經功能失調。
臨床表現
自主神經系統支配內臟器官(消化道、心血管、呼吸道及膀胱等)及內分泌腺、汗腺的活動和分泌,並參與調節葡萄糖、脂肪、水和電解質代謝,以及體溫、睡眠和血壓等。當交感神經功能降低或副交感神經功能亢進時,表現為瞳孔縮小、唾液分泌增加、心率減慢、血管擴張、血壓降低、胃腸蠕動和消化腺分泌增加、肝糖原儲存增加以增加吸收功能、膀胱與直腸收縮促進廢物的排除。當副交感神經功能降低或交感神經功能亢進時,則表現為瞳孔擴大、眼裂增寬、眼球突出、心率增快、內臟和皮膚血管功能收縮、血壓升高、呼吸加快、支氣管擴張、胃腸道蠕動分泌功能受抑制、血糖升高及周圍血容量增加等。
因此自主神經功能紊亂時,其臨床表現可涉及全身多個系統,如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內分泌系統、代謝系統、泌尿生殖系統等,患者自覺症狀繁多。如出現胸悶、憋氣、心慌、瀕死感等心臟神經症;胃痛、胃脹、嘔吐、腹瀉等胃腸神經症;有的患者表現為頭痛頭暈、視物模糊、失眠、健忘、皮膚發麻、皮膚發癢,周身發緊僵硬不適,四肢麻木,手腳心發熱,周身皮膚發熱,但量體溫正常,全身陣熱陣汗,或全身有遊走性疼痛,遊走性異常感覺,女子月經不調、痛經,男子遺精、陽痿等。常伴隨焦慮、緊張、抑鬱等情緒變化,一般按冠心病、胃炎等器質性疾病治療常無效。
治療
1.一般治療
去除誘發因素,如精神刺激、緊張、過勞、濃茶、咖啡等。改善環境,減少刺激;平時要培養合理健康的飲食習慣,平衡營養膳食;盡量多進行一些戶外活動,多參加體育鍛;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早睡早起,生活要有規律。
2.心理疏導
自我調整心態、放鬆精神。要保持良好情緒,良好的情緒有利於神經系統與各器官、系統的協調統一,使機體的生理代謝處於最佳狀態。症狀嚴重時,可進行專業心理干預治療,提高自己的心理應對能力。
3.葯物治療
(1)調節植物神經功能的葯物 常用的有谷維素、維生素B1等。
(2)對症治療葯物 心慌可用小劑量心得安;胃腸功能紊亂可用多酶片或胃蛋白酶;失眠者可睡前服用地西泮;伴有焦慮、抑鬱症狀者,可用抗焦慮抑鬱葯物等對症治療。
4.病因治療
若為帕金森病、更年期綜合征、內分泌疾病如甲亢或周圍神經病變引起的自主神經功能紊亂,應針對原發病進行治療,去除病因。
㈡ 老年人得了植物神經紊亂怎麼辦
該疾病治療主要以心理治療為主,同時輔以葯物治療、物理療法等。
一般治療
心理治療
患者如有精神壓力過大等,可向專業心理醫生求助。
運動與休息
注意鍛煉身體、參加室外活動,但要避免過度勞累。
營養飲食
培養合理健康的飲食習慣,平衡營養膳食。
病情監測
密切監測生命體征變化(心率、血壓等)、心腦肺等症狀、以及心理焦慮抑鬱程度(有相應的自測量表)等。
葯物治療
調節植物神經功能的葯物
谷維素
適應證:用於植物神經功能失調、周期性神經病、腦震盪後遺症、婦女更年期綜合症、經前期緊張、血管性頭痛和胃腸及心血管神經官能症等。
副作用:對肝腎損害小或沒有損害,偶爾可出現有胃腸道不適症狀,如胃部不適、惡心、嘔吐、口乾等症,一般停止服葯後可改善。
用葯禁忌:老年人、孕婦、胃腸功能嚴重紊亂者慎用此葯。
維生素B1
適應證:維生素B1缺乏的預防和治療,如周圍神經炎及消化不良。
對症治療葯物
普萘洛爾
適應證:用於治療多種原因所致的心律失常,如房性及室性早搏、竇性及室上性心動過速、心房顫動等,但室性心動過速宜慎用。
副作用:有乏力、嗜睡、頭暈、失眠、惡心、腹脹、皮疹、暈厥、低血壓、心動過緩等反應。
用葯禁忌:哮喘、過敏性鼻炎、竇性心動過緩、重度房室傳導阻滯、心源性休克、低血壓症病人忌用。
多酶片
用於治療消化不良、食慾缺乏。
苯二氮卓類葯物
常用葯物:地西泮等。
適應證:具有抗焦慮、抗癲癇、鎮靜、鬆弛骨骼肌及消除記憶的作用,常用於醫治焦慮、失眠、肌肉痙攣及部份癲癇症。
副作用:常見嗜睡、疲勞、頭昏、頭痛、抑鬱、精神遲鈍、視物不清等。大劑量使用可有發音困難、語言不清、意識混、共濟失調等。長期用葯可致白細胞減少、中性粒細胞減少症、貧血和血小板減少症。
用葯禁忌:對本品過敏者、六個月內嬰兒、重症肌無力患兒、急性或隱性發生閉角型青光眼患者禁用。
三環類抗抑鬱葯
適應證:內因性抑鬱症及其它疾病中出現的抑鬱症,還可用於治療症及驚恐發作。
副作用:以外周性抗膽鹼能副作用為常見,如口乾、便秘、視物模糊、排尿困難和體位性低血壓,老年患者中可導致尿瀦留,腸麻痹等。可引起心肌損害,還可誘發躁狂等副作用。
用葯禁忌:嚴重心、肝、腎疾患和青光眼患者禁用。
手術治療
該疾病一般無需手術治療。
中醫治療
從中醫角度,自主神經系統分布到各臟腑、四肢百骸、筋骨、皮肉等,遍布全身各處,故一旦失調,必然導致出現異常而產生相應的症狀和證候。
由於該病臨床症狀多樣、證型復雜,中醫治療目前依各家辯證施治,患者需於正規醫療機構就診,聽從中醫師的指導。
㈢ 老年人手麻怎麼治 警惕老年人手麻多動動手指好處多
生活中,手麻是老年人常見的症狀。引起手麻的原因多樣,短暫的手麻多為生理性,如長時間低頭寫字、看文件會導致手臂麻木,肘關節長時間處於彎曲位也會引發手尺側麻木。若手部出現長時間持續性麻木,則需考慮病理性原因。臨床上,手麻部位的不同可初步提示某些疾病,結合詳細的手麻檢查及必要的輔助檢查,基本可確診。
例如,肩背部麻木常由頸根部的神經根受壓引起,尤其是壓迫第5頸神經根的頸椎病。上臂外側麻木則可能是第6頸神經根受壓所致。前臂外側的麻木除考慮頸6神經根受壓外,還應懷疑肘部有腫塊或纖維形成的條狀物壓迫皮神經。手部橈側的拇、食、中指麻木最常見的原因是腕管綜合征,此病在50歲以上女性中尤為常見,症狀在夜間尤為嚴重,有時會影響睡眠。患者夜裡因麻木而醒,稱為麻醒史,是此病的典型症狀,根據發病部位與麻醒史即可確診。
腕管綜合征可通過葯物治療。若病程長、症狀持續,並出現手部大小魚際肌肉萎縮等,則需手術切斷壓迫手部正中神經的腕橫韌帶。
周圍神經是大腦與神經末梢之間的通道,這條通道上,大腦的神經元釋放的信息以快速的興奮波傳遞到神經效應器上。為了保證神經興奮波在神經幹上的快速傳導,需滿足以下條件:神經干有足夠的血液供應;神經干保持穩定的位置;神經干有一定的彈性或伸張性。一旦神經幹得不到充足的血供,神經干內的交感神經纖維產生興奮佔主導地位,而交感神經的興奮特徵就是麻、痛。正中神經從前臂經過腕部進入手部,在腕部通過的一段空間稱為腕管。腕管由8塊腕部小骨拼成管底與側壁,腕橫韌帶在管頂。除了正中神經在管內外,尚有9根肌腱也在管內。一旦管壁增厚或管內容物增厚,管腔會狹窄,壓迫軟質的正中神經,尤其是影響神經干內的血液供應。
一旦切斷腕橫韌帶,腕管容積會充分擴大,正中神經的受壓會很快緩解,麻、痛症狀也會迅速消除。手麻症狀除了多發於腕管綜合征及頸椎病外,還可能是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炎、病毒性周圍神經炎等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現。單純的大小魚際肌肉萎縮更多發生在脊髓及周圍神經的疾病中。
一旦出現手麻、手痛,特別是夜間麻醒的情況,務必找專科醫生診治,以免耽誤病情造成嚴重後果。
預防手麻的方法包括多做指尖運動。
具體做法:用拇指指尖觸及食指指尖2次,再觸及中指指尖1次,觸及無名指指尖3次,最後觸及小指指尖4次。接著按相反順序重復上述動作。這種指尖運動可以打破手指活動常規,使大腦思維得到轉折,有利於大腦細胞的活躍。
另一種方法:用拇指指尖輕點其餘四指的各個指關節橫紋,注意每個指節都要碰到。再反過來用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的指尖去碰拇指的指橫紋。
根據中醫理論,手指和經絡相通。從大拇指到小拇指依次與人體的肺、大腸、心包、三焦、心臟和小腸相對應,還集中了其他重要穴位。全方位活動手指可以疏通經絡、開發腦細胞。
生命在於運動,特別是在於手指的靈巧運動。手指指尖是聯絡大腦神經元的最敏感部位。大腦神經元是控制痛覺的最高級中樞,大腦皮層神經元功能的健全與活躍會消除來自機體各部位的有害沖動。因此,指尖運動優於關節運動。每個人都可以設計自己的指尖運動如寫字、繪畫等。指尖運動是一項零消費、百利的健身運動。
㈣ 老人腰扭傷了打封閉針好不好
打封閉即指打封閉針,是將一定濃度和容量的強的松龍注射液和鹽酸普魯卡因(或它們的同類葯物)混合,注射到病變區域。封閉療法是將一定的葯物注射於痛點、關節囊、神經乾等部位,可以起到消炎止痛,解除痙攣等作用,這樣的治療可以將葯物直接注射到病變局部,在病變局部發揮最大的治療作用。老人腰扭傷了打封閉針好不好呢老人扭傷怎麼辦,一起和裕祥安全網看看吧。
封閉療法又叫「打封閉」,是由局部麻醉演變而來的一種治療疼痛的方法。就是用一定劑量麻醉劑和激素類葯物混合,注射到痛點、關節囊、神經乾等部位,可以起到消炎鎮痛、解除痙攣等作用。通俗地講,就是將「管」住病灶周圍的神經麻痹掉,這樣就能緩解疼痛了。
很多患者認為,打封閉只能「應付」一時的疼痛,不能徹底治病。孫德峰指出,其實,封閉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尤其是針對一些非細菌性炎症的急性期很有效,像網球肘等一些慢性痛症,經封閉治療是完全可以治癒的。問題是一些患者在打了一針之後感到症狀緩解便不再治了,直到下一次發作才再去打。這樣一來,往往會因療程不足而導致病情遷延不愈。專家建議一旦選用封閉療法,一定要堅持完成療程,以免中途停止後得不到應有的療效。
長時間打封閉可能會使鈣質下降,供應骨頭的血管阻塞,而導致骨質疏鬆、股骨頭無菌性壞死等病症。女性可能出現長胡須及月經失調的現象,同時,還可能會造成高鋅、低鉀的反應,誘發高血壓,甚至對人的精神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但是,只要沒有經過長期、大劑量的使用,是不會產生副作用的。
此外,封閉所用激素並不存在成癮性,但長期、大劑量、反復使用激素可形成條件反射,停葯後可能會出現難受及恐懼或感覺疼痛症狀加重的所謂反跳現象。因此,打封閉針每次需要間隔7~10天,一般連續不超過3~4次。如3~4次後需繼續注射,間隔時間要延長,建議一個月或更長時間打一次,所用激素的劑量也要大幅度減小。打封閉針之前,醫生一定要了解患者是否有高血壓、糖尿病、結核、冠心病、胃十二指腸潰瘍、骨質疏鬆及精神病等病史,且封閉注射部位應該是無菌性的,不能是化膿的。確定患者沒有這些問題後,醫生才會選擇封閉的治療方法。
所以老人一旦腳扭傷要聽取醫生的意見,掌握老人居家安全小知識,避免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