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老人幫忙帶娃,有哪些行為對孩子不好,晚輩如何與之溝通才有效
生活在當下,沒有任何一個人民的生活是容易的事情。結婚了生下孩子,工作中還需要再次。將孩子交到家庭保姆帶不放心,或者沒錢找保姆,因此讓家裡老人來帶。恰恰老人在飼養、醫護及文化教育孩子問題上與子女觀念做法不一樣,進而發生爭執。面對這種情況,為人子女者要如何跟父母溝通?父母幫扶孩子需明白溝通!別覺得理所當然!
子女與老人的育兒理念產生沖突這是人之常情,不同時代,人的習慣當然不一樣。可是,子女千萬不要說老人育兒經錯誤,而應該挑自身的缺點,跟他們說自己或者其它家的小男孩畢竟在哪幾個方面沒做好,容易培養怎麼樣的壞習慣。比如小時候被慣著吃甜,長大以後牙齒長不好,還常常牙疼,讓老人了解子女的意見並不是蠻不講理。
2. 讓老人帶娃顧慮眾多,父母該如何與家裡老人溝通
很多年輕爸媽平時忙於孩子,都把孩子交給家裡的老人帶。老人帶娃顧慮比較多,父母應該如何和老人溝通?
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孩子父母要和老人達成共識。我們都知道隔輩親老人會對自己的子孫後代會比較疼愛,事事都比較遷就著孩子。這樣就會容易變成溺愛了,溺愛會讓孩子的性格變得自私、任性,所以父母發現老人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有這樣的傾向,就要和老人講明白溺愛會對孩子的性格養成造成負面的影響。只有讓老人知道溺愛所帶來的危害,才能要老人更容易接受孩子父母的意見,從而才能達到共識,這樣才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育兒是一件大事,為了孩子更好地成長,自己要和老人進行溝通,大家達成共識。尋找更好的育兒方法,這樣子可以讓孩子健康快樂成長。
3. 讓老人帶娃的時候,要提前做好哪些溝通工作
一大早,就接到朋友梅子的傾訴:之前一再禁止孩子吃糖,孩子卻總是背著我偷吃,昨晚被我發現了,正想好好教育孩子一頓,奶奶又出來攔著,好多次了,實在忍不了,新賬舊賬一起翻出來,結果,一家人都翻臉了……
孩子
一天他媽媽教他數樹上的蘋果,媽媽發現少數了一個,指出來,他就氣得不理人。
媽媽批評了幾句,就在地上撒潑打滾起來。
老夫妻倆一看,心疼得眼淚汪汪地哭訴:「好好的,做什麼算術題呀。非得把孩子弄出個好歹。」孩子還順勢鬧得更歡實,孩子奶奶哭著哭著竟差點昏厥過去。
從此媽媽,再不敢在爺爺奶奶面前批評孩子。
知道老人帶孩子會有這么多問題,為什麼不去改變呢?
一旦年輕的父母要收回孩子的教育權,弱勢的老人就會偷偷抹淚,年輕的父母也就於心不忍了。強勢的老人弄得雞飛狗跳,年輕父母只能妥協,息事寧人。
殊不知,這樣輕易地交出權力,是對孩子極不負責任的態度。
既要孩子的教育權,又不能和老人起沖突,刺激老人。
三代同堂的家庭,夾心層是最需要智慧的。
4. 和老年人聊天聊什麼話題
和老年人聊天時,可以選擇一些他們比較感興趣的話題,例如:
1. 回憶過去:老年人經歷了很多風風雨雨,有許多珍貴的回憶和故事。向他們詢問他們的經歷、成就和生活中的有趣事件,聽聽他們的傳奇故事或者閑聊一下他們喜歡的記憶。
2. 意見和觀點:老年人智慧豐富,有著自己獨特的思考方式。可以向他們請教一些關於社會、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問題,聽取他們的看法和體驗。
3. 家庭和親友:老年人對家庭和親友情感深厚,有許多家族和親情故事。可以談論父母、孩子、孫子女或其他親戚朋友,分享彼此的親身經驗和快樂。
4. 美食和健康:許多岩吵或老年人對飲食和健康非常關注,可以與他們碰塵交流各種健康的飲食習慣、飲食禁忌以及身體保健知識等。
5. 文化和藝術:老年人在文化和藝術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和見解。可以跟他們聊聊音樂、電影、書籍、繪畫等話題,這不僅是一次交流,還能夠拓寬自己的視野。
6. 旅遊和地方文化:老年人對於旅遊和地方文化也有著濃厚的興趣。可以與他們分享自己的旅遊經歷,或向他們請教當地的歷史、文化和故事,從而互相學習。
7. 生活瑣事:平日里的生活也是一個好的話題。可以跟老年人聊聊天氣、交通、購物、娛樂等生活瑣事,了解他們的日常生活,增進感情。
總之,和老年人粗伍聊天時,要尊重他們的意見和想法,耐心傾聽他們的講述,並且避免涉及到可能會引起爭議或不適的話題。同時,也要注意掌握聊天的節奏,因為老年人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來回答問題或者表達自己的想法。
5. 與老人帶娃觀念沖突應如何溝通
1、不在現場溝通 當你向老人提出相反意見時,若想老人孩子都接受,時機很重要。 錯誤不必立即指出來。當老人對孩子做了某個你認為不恰當的行為時,不要當即制止,這會讓他們感到非常不舒服。 不要在孩子面前制止。對孩子而言,當兩個大人意見不一致時,他一定會選擇對自己有利的一方。 恰當的做法是:事情過後,找個合適的機會,跟老人平靜地談。 2、不帶情緒溝通 與老人的溝通,最忌諱帶著情緒。 父母要能及時意識到自己的情緒變化,先放下情緒,再去溝通。且溝通時,平靜、客觀、就事論事,不要嚴重化、翻舊賬、以偏概全。 雖然老人的某些做法會給孩子帶來潛在的長遠危害,比如電視看多了影響視力,垃圾食品吃多了有礙健康。但眼前的這幾分鍾時間、這一口東西,還不至於。 以上這兩點,是與老人溝通的核心前提,把握了這兩點,後邊的技巧才能有效運用。 3、找到老人的需求 需求怎麼找?當你對老人不恰當的做法不帶任何情緒,往往就能看出他們真正的需求。 還是拿孩子看電視這個問題來舉例: 動畫片《熊出沒》有些暴力,不適合小孩。但老人還是每晚6點准時讓孩子看。這里老人真正的需求是——讓孩子坐著好好吃飯,不到處跑。 弄明白老人的真正需求,父母就知道,要解決的不是看電視的問題,而是怎麼能讓孩子坐住吃飯的問題。 4、找到讓老人改變的動力 讓老人改變的最好方式,就是讓他們發自內心地認為自己需要改變。 像老人喂飯的問題,如果父母每次只是說「您不能老喂他吃飯,他該學著自己吃了」,這完全沒有說服力。 講明利害關系:孩子如果學不會在一定的時間內自己吃完飯,上幼兒園後就會挨餓,還可能被老師和其他小朋友嘲笑或排擠。這樣一說,在意孩子的老人一定會重視的。 5、適當給空間、不幹預 相信很多父母都有這樣的經歷,孩子一哭鬧,姥姥/奶奶就跑過來哄,順帶責怪父母沒做好。然後場面更加混亂。 我們希望老人不幹涉我們管孩子,老人有時也需要我們的不幹預。 適當的時候,做父母的'也咬咬牙,忍住自己的心疼和著急,給老人空間和機會獨自處理孩子的問題。 不幹預,傳遞的是信任,父母做到了,老人或許也能做到。 6、正向表達需求和請求,少表達不許和限制 如果父母整天跟老人說的都是「這不對」、「那不許」,老人接收到的就是埋怨和指責。這對於他們的經驗者心態和家長心態來說,是萬萬不能接受的。 其實只是話術的問題。 如果把你的需求和期待,都換成可以做什麼、可以吃什麼,那麼就是在傳遞知識、告訴方法,老人接受和執行起來都會更容易。 7、多表達認可和贊美 「她(老人)天天說累,我說那就找個阿姨。她堅決不同意,還生氣了。我還不是為了她好」。 老人有時發發牢騷,抱怨幾句,不一定是想要解決問題,而是想獲得贊美和認可。多說點感激老人、關心老人的話,能讓他們放下防禦,跟父母建立同盟。這時候,想讓老人做一些改變,就會容易些。 但有一點,對老人的贊美必須是發自內心的,你的「虛情假意」他們可是看得真真的,反而會引發更多的敵對情緒。 8、自己做到了,再要求老人做到 有時孩子哭鬧了,父母都沒辦法運用書上的理論化解孩子的情緒,但卻期待老人能夠摒棄老一套觀念,科學地處理。 有點要求過高了不是? 只有自己身體力行做到了,才最有說服力,才能讓老人學會。 9、找到合適的途徑和人去影響老人 大多數年輕父母在老人眼裡是沒有權威感的,想要影響老人改變,需要找對人、找對方法。 愛看新聞的老人,就經常給他們看些電視或網路上關於孩子養育方面的新聞或權威消息。比如哪些食品是不健康的,某某含量是超標的等等。 愛學習的老人,就推薦他們看一些書籍,或鼓勵他們參加一些社會公益講座,既能調節生活,也能豐富知識。 與老人帶娃觀念沖突應如何溝通2 1、互相理解為第一原則 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相互的,不能真心實意的理解對方,永遠也成不了朋友,跟婆婆相處也是一樣,比如老人經常溺愛孩子,首先我們要知道,老人溺愛孩子是不對的,但是老人初心是好的,他們也是為了孩子好,所以我們不要一上來就開始指責老人,因為他們並不知道自己愛孩子的方式是錯誤的,而你的指責只會讓老人覺得委屈。 所以我們要理解老人,並且耐心告訴他們溺愛孩子會給孩子帶來怎樣的危害,相信老人聽了對孩子的危害後,他們會願意糾正愛孩子的方式,畢竟老人的愛也是為了孩子的未來。 2、給老人「傳授」育兒知識 老人在育兒方面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畢竟他們是過來人,但是老人的育兒方式過於老舊,因此我們要在恰當的時機「傳授」老人科學的育兒方法,千萬不可跟老人「硬碰硬」,這樣只會適得其反。 而如今是網路時代,我們可以給老人分享一些育兒的視頻或者文章,把科學的育兒方法慢慢滲透到老人的心中,這樣也可以避免跟老人起沖突,而老人也可以在視頻或者文章中,慢慢改變自己老舊的育兒方式。 3、不要極力指責老人,要給出合理的方案 當老人做出不恰當的行為時,我們極力指責老人做的不對,只會讓老人覺得自己年紀這么大,還受小輩的指責而反感,因此就算知道自己的行為是錯了,也為了礙於面子而強詞奪理。 因此,我們要給老人一個可代替錯誤行為的方案,比如老人沖奶怕燙著孩子,吸吮奶嘴嘗試溫度的行為,我們可以讓他們把奶滴在手腕處測量溫度,或者使用帶有溫度的水壺來給孩子沖奶,這樣老人也就知道不用嘴試也可以讓孩子喝到溫度適中的奶粉。
6. 和老年人溝通都應該聊些什麼話題!
和老復年人聊天一定要聊老制人喜愛的話題,老大爺一般都是喜歡聊釣魚,養生,下棋等等,而老奶奶喜歡聊家務,電視劇等等,如果這些都不感興趣可以放大招,拚命誇獎小輩,比如孫子重孫子等等,十個老人九個愛聽。
多聽老人聊天,多傾聽:和老年人聊天的時候,不要滔滔不絕地說,特別是一些科技產品,老人聽不懂也不感興趣。人老了就喜歡懷舊,特別愛說曾經的往事。作為晚輩豎起耳朵聽就可以了,如果能夠適當插幾句話,老人覺得用戶愛聽事跡,對用戶的印象可就更好了。
(6)家裡老人帶孩子聊什麼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保持微笑:臉上保持微笑會給人一種更容易親近的感覺,會讓人覺得放鬆,在同老人們聊天的時候,臉上可以保持一定的微笑,這樣會使人看起來比較隨和,聊天過程也會很愉快喲,因為人都是相互的。
尊重對方:既然是去看望對方的,而且老人們的年齡也是比用戶大的,所以在聊天的過程中懂的尊重對方,不要由著性子隨意的發脾氣或者做其他的事情,這一點是尤為要注意的。
聊一些輕松愉快的話題,在同老人們聊天的過程中,可以聊一些比較輕松愉快的話題,可以講講發生在身上的趣事,或者是說聽到的,也可以講講笑話逗老人們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