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50歲左右的人每年必須做哪些檢查
一般來說,50歲以上的老人檢查項目相對來說要多一些,主要要重視專一下。幾個方面的檢查屬,第一個是除了常規的檢查,一般的內科外科,婦科五官科肝病科的檢查以外,心電圖X光B超這些是常規檢查神話裡面的血尿常規血糖血脂肝功腎功,這就是常規檢查。腫瘤指標可能要增加,前列腺癌或女性的話,增加宮頸癌乳腺癌的早期的篩查比較好一點,老年人他除了這以下方面的話,還有重視以下的幾個方面檢查。
第一個是心腦血管,這個是體檢的重點,測血壓做心電圖,如果有明顯心律失常表現要進一步做動態心電圖平板實驗有條件最好做一下頸動脈彩超心臟彩超都需要做一下肝膽脾腎常規剛才也說了眼底檢查老年人到這個年紀的話,動脈硬化的發生率增高,冠心病糖尿病的幾率也增高,所以眼底檢查建議做一做,然後其實糖和血脂都要注意測一下還有骨密度,這個時候骨質疏鬆的也幾率也增高,由於老年人的鈣流失加重密度要檢查一下,如果有經常有胃腸不舒服的話,以前沒有做個胃腸鏡檢查的話,建議也做個胃鏡和腸鏡女性的話婦科檢查方面建議做一個TCT以及筋道鏡檢查,男性的話要前列腺檢查。
❷ 平時的身體檢查,怎樣就可以檢查出癌症
現在我們生活的這個社會中,患有癌症的人群越來越多,許多人看似很健康,但是通過各項檢查就會發現自己已經患上了中晚期癌症,當患者聽到了這個消息之後,不僅會給自己家庭的經濟帶來很大的壓力,還會給患者的心理造成十分大的打擊,所以在日常檢查身體的時候,我們一定要注意身體是否患有癌症,這樣子的話就可以早發現早預防早治療。
❸ 要排除身體內有無癌症,怎麼檢查
建議去醫院做一個詳細檢查,血常規,超聲,CT,核磁共振等,平時保持健康的飲食和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長時間的熬夜,暴飲暴食,少吃辛辣油炸食物、
❹ 各年齡段癌症篩查重點,50以上的人群該關注哪些項目
各年齡段癌症篩查重點對於現在的中老年人,他們每天關注的項目應該有一定的確定,大家想必都知道,我們國家是一個人口大國,隨著人口的增加,老齡化也是越來越嚴重,那麼對於中老年的身體健康,現在也是成了社會上的以一個問題,每天都會有很多的中老年人因為各種疾病而被奪去生命。現在我們應該通過各種而已的科普方式來對中老年人關注了項目進行規定,讓他們更多的了解一些生活知識,從而避免出現得病的後果。
首先我覺得他們最多應該關注的是食品安全。雖然說很多老年人對於現在所流行的一些食品並沒有太大的興趣,但是我們不能夠保證他們不再子女的勸說之下對一些新鮮的事物產生興趣,所以我們應該對他們所了解的食物安全進行一定的科普,如果我們能夠讓他們更加了解現在的視頻安全問題那麼在未來他們所接觸到各類食物的時候,最先考慮的就是這種食物是否會對他們的身體產生危害,這樣就可以大幅度降低他們患病的概率,並且通過各種食品安全的科普,能夠讓他們了解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並對子女產生一定的心理教育。那麼在日後的過程當中,將會在很大程度上減少50歲以上的人群患各種癌症的幾率性,這樣對於維護我國的人口是非常有幫助的。
❺ 老年人大腸腫瘤的檢查項目有哪些
1.大便潛血檢查此種方法簡單易行,可作為大腸癌普查初篩方法和診斷的輔助檢查,臨床上已有化學方法、免疫學方法以及單克隆抗體技術等多種檢測大便潛血的方法,由於大腸癌特別是早期癌出血往往是間斷性的,而且各種方法存在的假陰性結果,應連續3次檢查為宜。對可疑患者進一步做纖維結腸鏡等檢查。
2.癌胚抗原-CEA血清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antigen-CEA)測定:最初1965年Gold自人結腸癌與胰腺組織中提取到細胞膜糖蛋白,並發現也存在於內胚層衍生的消化道腺癌及2~6個月胚胎肝、腸及胰腺組織中,故而命名為CEA。CEA對大腸癌診斷的敏感性及特異性不理想,除大腸癌以外,胚胎性腫瘤、乳腺癌、肺癌等一些非腸道腫瘤以及某些非腫瘤性疾病可有血清CEA水平的增高。大量臨床資料表明,血清CEA水平與病變范圍呈正相關的關系。有一定的假陽性及假陰性,不適合作為普查及早期診斷,而對估計預後,監測療效及復發有一定幫助。術前CEA可預測預後,CEA升高者復發率高,預後較正常CEA者為差。術前增高者術後復發率為50%,CEA正常者為25%。術前CEA增高者,根治術後應在6周內或1~4個月內恢復正常,仍持高不下者可能仍殘留腫瘤或預示復發。動態觀察常提示臨床前的復發或殘留,有認為在表現復發症狀前10周~13個月,CEA已升高,故根治術後對CEA值增高者要嚴密檢查與追蹤隨訪,必要時有主張做第二次手術探查。CEA水平升高的患者,如果經治療後CEA水平下降表示效果良好,反之如CEA水平不下降或繼續升高則效果不佳。
3.其他血清相關抗原檢查血清CA19-9、CA242及CA50檢測已應用於大腸癌檢查,其檢測敏感性及特異性在大腸癌臨床應用方面並不優於CEA指標。
1.內鏡檢查包括直腸鏡、乙狀結腸鏡及纖維結腸鏡檢查。
(1)直腸鏡檢查:直腸全長15cm,15cm以內直腸段尤其是直腸下段,往往很難在鋇灌腸下發現,故對指診發現直腸段病變做腸鏡檢查極為重要,並可進行活檢做病理學檢查,確定腫瘤的類型。直腸鏡檢查最為方便,無需腸道准備,可以觀察腫瘤位置,侵犯范圍,瘤緣與肛緣的距離,對於直腸下段癌,需病理確診後方可實施腹會陰聯合根治術。
(2)結腸鏡:乙狀結腸鏡可檢查距肛緣25cm以內的全部直腸及部分乙狀結腸,僅需清潔下段大腸,可發現60%~70%以上的大腸癌患者。對於距肛緣25cm以上的結腸癌,目前纖維結腸鏡是最可靠的檢查方法,但需要腸道准備,醫生操作熟練。內鏡檢查可直接觀察到病變同時採取活體組織做病理診斷。取活檢時需注意取材部位,做多點取材。如果活檢陰性臨床考慮為腫瘤患者,應重復取材以免漏診。漏診有時比未做檢查結果更為嚴重。就目前水平而言,纖維結腸鏡仍然是診斷大腸癌最有效、最安全、最可靠的檢查方法。直腸腔內超聲內鏡檢查可了解腫瘤侵犯深度以及侵犯周圍組織情況,並可以發現盆腔有無淋巴結轉移,對於直腸下段癌選擇保肛手術提供依據。三維直腸超聲內鏡檢查不但提高了二維腔內超聲的准確率,而且對於梗阻的病人可以了解腫瘤的侵犯情況。
2.影像學檢查影像學檢查的目的除發現腸腔內病變外尚可檢測浸潤與轉移,浸潤深度的估計極為重要。目前常用的影像學檢查方法有X線鋇餐灌腸檢查、CT、MRI、直腸腔內B超(IUS)。
(1)X線檢查:X線檢查是診斷大腸癌最常用而有效的方法。目前結腸雙重對比造影是診斷大腸癌的首選方法,它能夠提供大腸癌病變部位、大小、形態及類型。大腸癌的鋇灌腸表現與癌的大體形態有關,主要表現為病變區結腸袋消失、充盈缺損、腸腔狹窄、黏膜紊亂及破壞、潰瘍形成、腸壁僵硬、病變多局限,與正常部分分界清楚。隆起型多見於盲腸,主要表現為充盈缺損及軟組織腫塊,呈分葉狀或菜花狀表面不規則。潰瘍型表現為不規則充盈缺損及腔內龕影,周圍黏膜皺襞紊亂,不規則破壞。浸潤型癌最多見於左側結腸,腸管呈向心性或偏心性狹窄,腸壁增厚。由於腫瘤生長不平衡,狹窄而高低不平。病變與腸管分界清楚。
(2)計算機斷層掃描成像(CT):對結腸腔內形態變化的觀察,一般氣鋇灌腸檢查優於CT,然CT有助於了解癌腫侵犯程度,CT可觀察到腸壁的局限增厚、突出,但有時較早期者難鑒別良性與惡性,CT最大優勢在於顯示鄰近組織受累情況、淋巴結或遠處臟器有無轉移,因此有助於臨床分期。大腸癌CT表現為局部腸壁增厚,呈現腫塊向腔內生長,或呈環狀、半環狀腸壁增厚。腫瘤外侵時腸壁外緣不規則,與周圍臟器間脂肪層消失,提示癌腫已浸潤鄰近器官。直腸癌可侵犯前列腺、精囊、陰道或膀胱,坐骨直腸窩及骶前或骶骨。CT對於術前了解肝內有無轉移、腹主動脈旁淋巴結是否腫大等指導術前選擇合理的治療方案提供較可靠的依據。
(3)MRI(磁共振)檢查:MRI具有較高的對比解析度,清楚顯示盆內軟組織結構和臟器毗鄰關系,對直腸癌術前分期,指導手術方案選擇有一定作用。與CT檢查一樣,也可用於發現肝臟轉移及腹主動脈旁有無淋巴結轉移,但鑒別淋巴轉移有一定困難。
(4)B型超聲波檢查:結腸癌聲像圖特徵是內含強回聲核心的低回聲腫塊,低回聲代表腫塊,強回聲代表腸腔。「假腎征」是結腸癌的典型超聲波表現。直腸腔內超聲可以判斷腫瘤的浸潤深度、周圍淋巴結有無轉移,其效果明顯優於CT及MRI,對於低位早期直腸癌選擇肛門手術患者可以行腔內超聲檢查,嚴格篩選適合病例。
3.核素檢查核素用於大腸癌的診斷包括:
(1)血清學測定腫瘤相關物如CEA、AFP、CA-50、CA-119等。
(2)做體內定位的核素診斷,從某特定核素物質集聚狀況以判斷原發或轉移腫瘤部位、大小等,常用的有67Ga-檸檬酸鹽,74~185MBq(2~5mci,74~165mEq,靜脈注射),24~96h後,以γ照相機或ECT進行病灶部位攝像斷層顯像(ECT),癌腫部位有放射性積聚,但在骨、肝臟、大關節周圍正常區域亦可積聚67Ga而呈假陽性表現。131Ⅰ也常以標記CEA注入體內以檢測病變部位。
4.細胞及組織學診斷大腸癌脫落細胞學檢查方法包括直腸沖洗,腸鏡直視下刷取,線網氣囊擦取以及病灶處指檢塗片法,如發現惡性細胞則有診斷意義,但不足以做最終診斷,最終診斷仍以組織病理學為准。
5.新觀點、新概念隨著腫瘤分子遺傳學的研究,體外基因擴增技術聚合酶鏈式反應(PCR)的發展與應用,為腫瘤基因診斷提供了可能,目前已開展的有以聚合酶鏈式反應——限止片段長度多態分析(PCR—RFLP)方法,可檢測到單分子DNA或每10萬個細胞中僅含1個靶DNA分子的樣品。
(1)測定大腸癌及癌旁組織ki-Ras基因的突變率有助於了解腫瘤惡性程度,為預測其預後提供參考。Ras基因存在不少人類腫瘤,為一潛在的腫瘤標志。單個點突變可使Ras基因變成癌基因。干月波等在我國35例大腸癌中檢得第12位密碼子突變者11例(31.4%),61位突變者1例(2.9%),1例僅癌旁組織12位密碼子突變,而未發現西方結直腸癌中較為常見的第13位密碼子Gly→Asp突變。
(2)糞便中檢測突變ki-Ras基因,Vgeolekin等對24例可疑大腸癌大便檢查,9例存在RaS基因,8例有突變,該檢測方法可用於高度可疑而一般方法未能發現的人群的監測,對早期發現結直腸癌具有實際應用前景。
❻ 上了年紀的老人想查查自身身體情況,去醫院應該做怎樣的全身體檢
中年人體檢的目的是篩查早期癌症和發現慢性病。五十多歲是癌症的好發年齡,要特別重視。只要發現不是癌症,慢性病都可以控制和緩解。
體檢項目並不是越貴的越好,而是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性價比高的,就像鞋子一樣,只選最適合的,也不一定要最貴的。針對中老年人,有必查的項目,也有一些針對不同人不同選擇的項目。
必備檢查項目
1.血常規,這是最基本的項目,三大常規之一,了解血液中白細胞、紅細胞及血小板的數目。常見感冒發燒,拉肚子,都需要做血常規。
4.甲狀腺超聲:如果摸到脖子正中部位有腫塊,可以選擇做下甲狀腺超聲檢查。
5.頭顱磁共振:有條件的,可以做一個頭顱磁共振。中老年人,頭暈頭痛,看看顱腦情況,有無缺血梗塞病灶,腦血管情況怎麼樣都可以看得出來。
6.頸腰椎磁共振:中老年人,容易頸椎腰椎間盤突出,引起疼痛。根據自身情況選擇。
五十多歲,常見的慢性病是高血壓,高血糖血脂,糖尿病等,所以要注意抽血檢查。常見的癌症有肺癌(胸部CT)、腸癌(腸鏡)、乳腺癌(超聲)、肝癌(超聲或CT)等等,但是具體要選擇什麼項目,還需要結合自身的情況來增加體檢項目,針對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最優檢查方式。
❼ 老年人的體檢項目應該怎麼選呢
平時身體健康的老年人可以測量血壓,做血常規、尿常規、大便常規,查肝腎功能、血脂、血糖、血尿酸等常規檢查,還應做胸透或胸片,心電圖,腹部肝膽脾胰腺雙腎彩超,老年男性還應查前列腺彩超,老年女性應做婦科(子宮、附件)彩超。
如果已經有慢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則還應針對可能發生的並發症做一些檢查,比如糖尿病患者可以查眼底、做24小時尿蛋白定量檢測、做頸部血管彩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