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參加葬禮有什麼要注意的
參加葬禮時要注意穿著打扮得體,要給逝者親屬送上禮金和弔唁的東西,言語要適宜。
1、參加葬禮或弔唁活動時,不管男士還是女士都要注意自己的穿著打扮,一般穿黑、藍等深色服裝比較合適,當然純白色的也可以。女士切記不要穿著太鮮艷或圖案太花的服裝。
2、參加葬禮除了要給逝者親屬送上禮金和弔唁的東西,比如花圈、燒紙、鞭炮等,還要對逝者家屬表示出關心及安慰,比如對家屬說一些「事情發生的太突然了」「請節哀順變」「有什麼困難盡管說」等安慰的話語會給家屬心理上帶來很大的慰藉。
3、葬禮會場是庄嚴、肅穆的,參加葬禮時言辭應注意點,切記不要在現場高談闊論、放生大笑,這是對亡者及家屬的不敬,說話要壓低聲音,舉止輕緩穩重,才能顯出誠意和風度。
4、參加葬禮的人,一切都要以逝者為大,無論和逝者生前是什麼關系,無論關系好壞,都應該對逝者肅然起敬,不能對逝者評頭論足,談論生前的是非。
(1)參加老人喪事有什麼忌諱擴展閱讀
建議:
1、逝者如果有工作單位,那一般會有工作單位的領導來組織追悼會和遺體告別儀式。 這時一定記得手機要關機或靜音。默哀和鞠躬的時候表情要庄嚴、肅穆,腰稍彎,頭要低下來方顯得真誠。
向遺體告別時記得把別在身上的小白花放在棺材上面,走到親屬跟前時要和他們握手並說一些安慰的話語。
2、追悼會完畢一般就要火化,如果沒有急事盡量不要先走,可以主動詢問家屬有沒有要你做的事情。一般都是幫著家屬把花圈、逝者的衣服拿到祭奠的地方或火化的地方燒掉。
『貳』 參加葬禮有什麼忌諱
(一)、忌諱去世時候身邊無親人
舊時人們很重視傳宗接代,認為老人去世的時候,必須有後輩兒孫在場,以便老人走得時候有人送,不孤單;老人在陰間也不用總是牽掛,靈魂可得安寧。
如果老人是在所有親人在場的情況下去世的,就是最大的福氣。相傳白族認為老人死在兒孫懷里,是兒孫在報答養育之恩,俗稱「接氣」。
(二)、忌諱讓死者光身而去
北方很多地方都講究,在死者斷氣前就要穿好殮衣,不能讓死者光著身子而去。
所以舊時,老人們在到了一定年齡以後,兒孫們往往就要在閏月年為其准備壽衣,讓老人們看著放心。
壽衣的件數、質地是很有講究的。件數要單數,諸如五、七、九件不等,忌雙數,怕凶禍再次降臨;材質上則忌用緞子,因「緞子」和「斷子」諧音,而多用綢子,因為「綢子」和「稠子」音同,寓意福佑後代多子多孫;壽衣還不能用皮毛製作,怕來世轉為獸類。
(三)、入殮時候的忌諱
逝者入殮的時候有很多忌諱。
1、入殮的時候忌諱淚灑屍身
在入殮的時候,親人們要暫時忍住悲傷,控制住眼淚,以免淚灑屍身。
2、入殮前後忌諱貓、狗接近屍體,認為會引起死者驟然挺立或成僵屍。
3、棺材忌諱用柳木
棺木以松柏材料為佳,禁用柳木。因為松柏象徵長壽,柳樹不結籽,恐會絕後。
(四)、報喪的禁忌
治喪之家,要在大門上掛上白布、白紙,讓人們都知道家中有人去世,並向堂親姻戚報喪,給在外地或海外親人發訊,子女聞訊奔喪。其中向姻戚報喪,尤要慎重。
父母去世,確定了葬禮的日期後,孝子要去親戚家報喪。報喪時講究孝子未進屋,先跪在室外行禮,向親戚報告父母去世的消息以及葬禮的時間。
(五)、葬禮日期、墓地的選擇
古人認為人死後靈魂是不會一下子走遠的,死亡會涉及很多事項,所以古人尤其重視葬禮日期的選擇,以免引發系列的不幸。
而墓地的選擇自古以來都十分講究。俗以為墓地好壞直接關系後代的貧富吉凶。舊時,關於墓地的選擇禁忌,民間有十不葬歌謠:一不葬粗頑塊石,二不葬急水灘頭,三不葬溝源絕境,四不葬孤獨山頭,五不葬神前廟後,六不葬左右休囚,七不葬山岡撩亂,八不葬風水悲愁,九不葬坐下低小,十不葬龍虎尖頭。
因此,要請專業人士選擇葬禮的日期、好風水的墓地。
(六)、下葬後的禁忌
逝者下葬之後,送葬的人要繞墓三周,在回家途中則忌回頭觀看,以免逝者的鬼魂跟隨活人回家。
(七)、服喪期間忌諱走親訪友
子女服孝期間不走親戚,不訪友,不集會,不拜年,尤其不能到病人家去,以免給他人帶來不幸。俗語有「身穿熱孝,不登鄰宅。」
(八)、守孝期間,子女忌穿色彩鮮艷衣服
父母去世後,子女要為父母守孝,古時候一般要守孝三年。現代時間縮短,但也不宜少於一年。守孝期間,子女忌諱穿色彩鮮艷的衣服,濃妝艷抹,飲酒作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