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現在退休老人幸福感普遍比年輕人強,這是為什麼
對於說現在退休老人幸福感普遍比年輕人強,我個人還是比較認同的。你就說現在的我吧,30多歲本是一個應該奮斗的年紀,可是偏偏自己就非常羨慕那些退休的老人,恨不得盼著自己現在就退休。
最後,現在社會節奏加快,生活的壓力、工作的壓力,都在搶奪著年輕人的幸福感。而退休之後的老年人相對來說就沒有這些壓力了!
⑵ 為什麼人到老年才是最幸福的時候
人到老年,最大的幸福應該從下面幾方面來看:
第一、有健康的身體
到了老年,如果生活不能自理,那就特別麻煩,不僅自己受罪,還拖累子女。要是到了老年,能行動自如,不需要別人當拐杖,那是最大的福氣。
王婆婆今年85歲了,她耳不聾,眼不花,這么大年齡仍然自己生活。
王婆婆就住在我們家對面,她的老伴得癌症已經去世多年。從此,王婆婆就自己生活。王婆婆有二個兒子,都在不同的地方工作。
大兒子在昆明工作,退休後自然就留在昆明。二兒子在縣里稅務局上班,周末還常常回來看望她。可是,退休以後,聽說是在景洪買了房,也搬到景洪去了。
王婆婆的兩個兒子經常勸她,去和他們一起生活,而且每個兒子家都為她准備了房間,王婆婆就是不去。她仍然留在當地養老。她說已經適應當地的水土了,年齡大如果到異地去,一時半會適應不了哪裡的水土,對身體不好。
王婆婆一直就這樣自己獨立生活著。每天早晨六點半就起床,到家門前打太極拳;吃過早點以後,到集市買菜;晚飯後,圍著學校足球場走幾圈。由於她堅持鍛煉身體,一直沒有什麼大病。只是平時換季節,有個感冒病而已。
我有時比較懶,閑著就拿著個手機,要麼寫點小文,要麼就看頭條。王婆婆看到我經常宅家裡,她就告訴我,要多出去外面走走,呼吸新鮮空氣,多運動,才有益健康。
第二、有自己的養老錢
誰有不如自己有,自己有錢愛幹啥就幹啥,想買啥就買啥。如果自己老了沒有錢,花錢的時候還要跟子女要可不是那麼好要的。你還得張口、伸手,到時人家還要問你,要錢幹啥、買啥、不幹活還要錢。老人手中有錢,才會活得有尊嚴、有自信、心裡才踏實。
村裡的趙伯伯,是一位退休工人,他的工資雖然不高,每個月只有2000左右。但是他的晚年生活過得衣食無憂,很開心。
趙伯伯年輕時候,就有點殘疾,他的腳走起路來有點跛。好在他一直有一個穩定的工作,退休了也有退休工資。
趙伯伯老伴在農村,政府徵收田地時,她家賣田地有一筆錢。趙伯伯就用這筆錢在村裡蓋了房子,遺憾的是老伴還沒有住進新房就去世了。緊接著 趙伯伯也退休了。
隨著年齡的增大,趙伯伯腳的毛病越來越嚴重,導致無法站立,整天坐在輪椅上。雖然趙伯伯的腿有問題,但是他的思維非常清晰。一直堅持自己獨立生活。
他把自己蓋的房子全給兒子,自己就留出一個卧室自己住,在加一個小廚房自己做飯吃。趙伯伯把自己退休工資讓自己閨女管著,他想吃什麼,就讓閨女買回來。水果、魚、肉、零食等,他從不間斷過。
吃飯問題,趙伯伯身體好的時候,就自己坐在輪椅上做;如果身體不好生病,兒媳就來幫他做。閨女有時間,偶爾也會來幫他做。
趙伯伯就這樣度過了他的晚年生活,一直到他去世。趙伯伯的晚年雖然與輪椅為伴,但是他的生活是快樂的,因為他有一份穩定的退休工資。
第三、有自己的住處
人老了,一定要有自己的「窩」,無論大小,只要夠住就行。老年人和年輕人生活習慣不一樣,老人看不慣年輕人睡懶覺,看不慣年輕人花錢大手大腳,長期住在一起,會產生矛盾。還有老人老了沒有牙,飯喜歡吃軟一點,菜喜歡煮耙一點。既然住一起鬧矛盾不開心,還不如自己住自在。到過年過節大家聚一聚,也未嘗不可。
總而言之,我覺得人到老年,只要有健康的身體,有自己的養老錢和自己的「小窩」,就是老人最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