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老年人血壓高會有什麼症狀呢
現在一些老年病逐漸年輕化,很多人年紀輕輕就會得高血壓,也不知道怎麼回事,有些可能是家族遺傳所導致,有些估計是跟生活作息不規律有關,但還是絕大部分這些病會發生在老年人身上,其實這個病也不致命,只要堅持服葯,可以活很多年,對生活沒有任何影響,一旦患上高血壓,有哪些症狀呢?
但我們家那位老人脾氣特別不好,經常容易激動,所以有一回血壓直接飆到200多,那一會真是嚇死,半夜跑了急診,後來醫生給她吃了一盒緊急降壓葯,這才降下來,好長一段時間血壓都偏高,要多吃木耳,芹菜,苦瓜這些東西都有助降血壓,平時多運動,不要久坐,這些對血壓都沒有好處,一旦患上,就需要終身服葯,不可以停下來,不然後果很嚴重,所以年輕人一定要注意自己飲食,千萬不要患上這個病,不然就要跟你一輩子。
2. 老年人高血壓有哪些症狀表現
老年人高血壓有哪些症狀表現?老年高血壓的特點是血壓波動性大、血壓晝夜節律異常、收縮壓增高、舒張壓下降,部分患者在長時間站立或者突然站起來的時候,可能會出現站立不穩、頭暈目眩等症狀,在飯後也會出現嗜睡、頭暈、心絞痛等症狀。收縮期壓增高、脈壓增大。老年高血壓為收縮壓增高、舒張壓一般正常。而且收縮壓會隨著年齡的增大而增高,但舒張壓在60歲後會緩慢下降,導致脈壓差增大。隨著年齡的增大,人體內調節血壓的機制會變得不靈敏,加之動脈血管的硬化,順應性降低,會隨著情緒、體位等的變化,血壓出現明顯的波動。如出現老年人餐後低血壓、體位性低血壓、白大衣高血壓等。血壓晝夜節律異常,表現為夜間血壓下降幅度<10%或>20%,晨峰高血壓現象比較常見,導致心、腦、腎等靶器官損害的危險增加。
3. 什麼是老年高血壓
一、定義1999年WHO/ISH建議:①正常人動脈血壓的理想值<120/80mmHg。②正常血壓<130/85mmHg(18.4/11.3kPa)。③正常血壓高限130~139/85~89mmHg;④成人高血壓≥140/90mmHg(18.6/12.0kPa)。老年高血壓患者中,一部分患者是由老年期前的各種高血壓延續而來。除原發性和繼發性高血壓之外,隨增齡血壓逐漸上升的現象,稱為老年性高血壓。主要為大動脈粥樣硬化,其彈性降低,管壁纖維增生,血管硬化導致。其標准為:65歲以上的人群中,血壓持續或3次非同日血壓測量SBP≥140mmHg(18.6kPa)或DBP≥90mmHg(12.0kPa)。若SBP≥140mmHg,DBP<90mmHg,則診斷為單純收縮期高血壓(ISH)。
二、臨床特點老年高血壓患者有如下特點:
(1)收縮壓升高明顯,舒張期血壓升高較慢,導致脈壓差加大,如主動脈明顯硬化,舒張期則無明顯增高。
(2)血壓隨體位變動而變化。由於血管硬化,對張力和壓力變動的調節能力減弱所致。
(3)血壓隨季節、晝夜變化。部分老年人的血壓在夏季較低,而冬季較高或晝夜之間變化明顯。收縮壓的變動范圍可達5.3kPa(40mmHg)以上,舒張壓的變動范圍可達2.6kPa(20mmHg)。
(4)容易發生合並症。老年高血壓的發病基礎是動脈硬化,而收縮壓的增加又會加重和加速動脈硬化。腦血管和心血管的硬化為最嚴重的伴隨症。收縮壓使腦血管和心血管意外的發生率明顯升高。經大量臨床分析證實,有高血壓比無高血壓病史的冠心病死亡率高2.3~5.0倍。在血壓測量值增高的老年人中,有部分人實際血壓並不高。這主要是因其肱動脈硬化,袖帶不能正常壓迫而致。這種假象稱之為假性高血壓。此現象亦有隨年齡增加之趨勢,不能貿然降壓。
三、發病率目前全世界患高血壓的患者已逾5億,我國有高血壓患者約9000餘萬。每年新發患者數約300餘萬。在美國約有5800萬例高血壓患者,黑人高血壓占該人種成年人的38%,白人中則有29%的成人有高血壓。在80歲以前隨年齡增大而單獨收縮壓增高的發病率較高,有關患病率的資料主要來自大規模的篩選,全部高血壓患者中85%~90%為原發性高血壓。腎實質病變引起的高血壓佔5%~10%,而可能治癒的疾病所導致的高血壓只佔1%~2%。我國大規模的老年人高血壓調查資料較少。1991年我國30個省市、自治區95萬人口普查顯示(按SBP≥140mmHg和/或DBP≥90mmHg為診斷標准):全國60歲以上老年人高血壓患病率,男性為38.5%,女性42.1%.合計為40.4%。以SDP≥160mmHg,DBP<90ramHg為診斷單純收縮期高血壓的診斷標准,我國單純收縮期高血壓患病率為1.25%,其中老年患者佔86.6%;以DBP<95mmHg時,我國60歲以上單純收縮期高血壓的患病率為10.24%(男7.92%,女12.33%)。據此推算,我國老年ISH約1000萬人。各國居民的調查資料顯示,高血壓患病率有明顯的隨年齡麗增高的趨勢。四、發病機制隨著年齡的增加,機體內的多種變化會對老年人高血壓的形成和發展產生多方面的影響。
(一)血管的老化1.動脈彈性降低、硬化及相應的功能改變(1)隨年齡增大,血管的彈力纖維逐漸變得硬而脆,容易折裂,使動脈的彈性減弱,血管的擴張能力降低,而外周阻力則趨於變大。如20~40歲時,外周阻力為132.3±6.2kPa,60~70歲為207.5±12.2kPa。由於血管阻力的增加,脈搏波前進的速度則加快。幼年時主動脈波速度平均為4.1m/s,65歲的老人其脈搏速度為10.5m/s,相應的切變應力(shear stress)也增加,從而增加了心臟的負荷和能量的消耗。
(2)主動脈內膜隨年齡增加而變厚,40歲時內膜厚度約為0.25mm,70歲時可達0.5mm。血管內膜的增厚使得血管彈性降低。當心臟收縮時,血管順應性較差,使動脈內收縮壓明顯升高。而心臟舒張時,同樣由於血管彈性不良,可造成血壓偏低,因而呈現臨床上脈壓差大的特點。舒張壓低帶來的直接危害是臟器供血不良,可導致臟器功能的減退。
2.靜脈的張力和彈性降低由於靜脈的老化,血流回心的動力亦有減弱。老年人則表現為動脈血壓升高的同時,靜脈壓反而下降。靜脈血管床大,血液易於淤滯,尤其在活動減少及卧床增多時,容易發生深靜脈的血栓形成。有學者曾測量20~40歲時的靜脈壓力平均為0.93±0.04kPa(954.4mmH20);60~70歲時為0.7±0.04kPa(714.4mmH2O;71~80歲時為0.57±0.02kPa(592.5mmH2O)。
3.毛細血管網結構的改變老年人毛細血管的改變主要表現內皮的基底膜增厚,管腔縮小,部分毛細血管襻區發生痙攣或完全閉塞,造成單位面積內有功能的毛細血管數減少。微血管的這些增齡性現象是組織器官老化的重要基礎,也是整體老化的原因之一。
(二)腎臟排鈉功能減退老年人隨年齡增長,其腎功能有所減退。腎血流量下降,有效腎單位減少,腎小球濾過率、腎小管回吸收與排泌功能受損,排泄鈉的功能亦減退,造成容量負荷的增大。
(三)生理血壓調節機制障礙隨年齡的增長,主動脈與頸動脈竇壓力感受器敏感性下降,造成對體循環波動緩沖能力的障礙。此外,血管本身對血管內壓力變化的調節能力也隨年齡的老化而逐漸減退。
五、預後未經治療的高血壓患者有喪失勞動力和自理能力,合並左心衰、心肌梗死、腦出血、腦梗死和腎功能不全的潛在危險。高血壓為誘發腦卒中的最重要的因素,也是冠心病的三個主要易患因素之一(另兩個為吸煙和血脂異常)。對高血壓有效的內科治療可以預防和治療大多數並發症,從而延長患者的壽命。作為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心血管事件的預測目標,收縮期高血壓比舒張期高血壓更為重要。
六、治療由於老年人的病生理基礎不同,且葯物易發生副作用,應該在長期治療前對全身情況加以全面考慮。多數資料證實,對收縮壓和舒張壓均高的老年人進行降壓是有益的,對降低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有非常顯著的意義。歐洲老年人高血壓研究組做了縱向、多中心、隨機和雙盲對照等各項治療試驗。經過10年觀察,治療組血壓明顯下降。美國老年收縮期高血壓研究觀察,大於等於60歲者,單純收縮期血壓高的治療效果,治療組非致命性腦卒中、心肌梗死以及左心衰均有明顯下降。短暫腦缺血發作,心腦血管病死率雖有下降,但未達到統計學顯著性。
在老年人的高血壓治療過程中,要特別根據老年人的特點,更多地注意副反應問題。老年人代謝和內環境平衡功能呈生理性退化,可影響葯物的分布、代謝和排泄。降壓葯的不良反應如低血鉀症、體位性低血壓、腦血流量減少、糖代謝障礙、血尿酸升高,對老年人的健康均可產生不良影響。在臨床治療過程中,要注意患者降壓治療的反應,調整和控制降壓的幅度。對於70歲以上的老年人要注意治療與生治質量的一致性。在英國有學者根據他們的研究提出:治療後舒張壓在12.7~13.3kPa(95~100mmHg)或較低<11.3kPa(85mmHg)時,患者心肌梗死的發病率和死亡率較高。而舒張壓居二者之中,11.3~12.0kPa(85~90mmHg),則冠心病死亡率較低,其解釋為機體通過自動調節,在一定范圍的灌注壓下,維持重要器官供血。鑒於此項研究,有學者提出舒張壓不宜降至12.0~11.3kPa(90~85mmHg)以下。
必須明確,降低血壓不是治療高血壓的唯一目標。對老年患者同時要考慮對心臟、腎臟和血管的保護。治療要注意個體化,因人而異,嚴密觀察療效和副反應,重視靶器官的保護,重視生活質量。提倡先使用一種降壓葯,力求摸索出最小的有效劑量。無疑在老年高血壓人群中,也有相當數量的頑固性高血壓。對這部分患者仍依照聯合用葯的原則。在治療老年高血壓時,還要注意到老年人在用葯方面的特點,如:腎臟功能減退,葯物可能產生蓄積;血漿白蛋白減少,游離葯物和結合狀態葯物的分布會有改變;身體脂肪增加,脂溶性葯物分布增加;身體總水分減少,水溶性葯物分布也減少等。必須按個體情況,選擇和調整用葯的種類和劑量。具體葯物的選擇如下。
(1)鈣離子拮抗劑:鈣離子拮抗劑可作為治療老年高血壓的一線葯物。它能降低血管外周阻力,有抗血小板凝集、抗心律失常、防止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保護血管內膜、改善心肌供氧的作用,適用於高血壓有心臟並發症者,對老年人高血壓有良好的降壓作用,很少發生過度降壓。它對老年人反射性心跳加快和血管擴張的作用較青年組不明顯。它有擴張粥樣硬化狹窄血管的作用,因此較少影響靶器官的灌注,目前先後出現的長效、緩(控)釋鈣離子拮抗劑給老年高血壓患者帶來了福音。應該注意的是:鈣離子拮抗劑與β-受體阻滯合用時,仍要小心。因為到目前為止,依然有學者堅持鈣離子拮抗劑的負性肌力作用將加重心衰。
(2)利尿劑:迄今為止,利尿劑始終被列為一線抗高血壓葯物,多年來一直用於輕型高血壓的治療。由於隨增齡導致的處理鈉和水的能力降低,用噻嗪類葯物可有助於緩解水鈉瀦留,然而長期服用此類葯物可以造成多種代謝障礙。如低血鉀、高血糖、高尿酸、脂代謝紊亂。故在應用時需密切注意代謝變化。
(3)轉換酶抑制劑:近年來,轉換酶抑制劑類葯物發展迅速。這類葯物有較強的血管擴張作用,可以有效降低血壓,無體位性低血壓及反射性心率加快的副作用,很適用於老年患者。該類葯物有抗重塑(anti remodeling)效應,可以逆轉心室肥厚,改變心室結構。此葯的不良反應與劑量有密切的關系。
(4)β受體阻滯劑:β受體阻滯劑的缺點是中樞神經副反應,如嗜睡、乏力等。禁用於工度以上的心臟房室傳導阻滯,病態竇房綜合征和心力衰竭的患者。β-受體阻滯劑可致糖耐量降低,血清總膽固醇和甘油三酯升高。
(5)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血管緊張素Ⅱ受體(ATⅡ)拮抗劑阻斷血管緊張素Ⅱ的各種效應,如:血管強烈收縮、醛固酮生成增加、間接增加緩激肽的血管擴張作用,從而降低血壓,適於較長期應用。此外,ATⅡ對改善心功能有較明顯的效果,臨床應用副作用少見,絕少發生咳嗽。
(6)老年患者不適用的降壓葯物:根據老年人容易發生直立性低血壓的特點,強利尿劑、神經結阻滯劑、α-受體阻滯等應避免使用,以免發生腦供血不足。此外,如利血平、可樂寧、甲基多巴等葯物對中樞神經系統有抑製作用,應盡量避免,以防產生精神抑鬱等副作用。
4. 老年人高血壓病的特點有哪些
老年高血壓患者近些作來有上升趨勢、老年高血壓病作為高血壓病的一種特殊類型,達引起廣泛
重視 老年高血壓病患者,腦卒中的危險性是正常血壓者的32倍。
老年高血壓有哪些特點呢?
1)血壓波動大
老年商血壓無論是收編壓、舒張壓與脈)差較年輕患者均有較大的波動,不僅在長時期閃波動明
顯,在-天中的波動也大於年輕患者。
(2)體位性低血壓
體位性低血壓在老年人1較為常見,其發生與壓力感受器調節血壓的功能減弱有關。
(3)假性高血壓
老年人由於動脈硬化容易出現假性高血壓現象,這類高血壓患者對抗高血壓葯物的耐受較差,更易
導致嚴重的不良反應和嚴重的並發症。同時老年高血壓患者降壓速度不應太快,也不應降得太低。
(4)B受體敏感性及交感活性降低
老年高血壓患者心率加快,用 受體阻滯葯治療,其誠慢心率與降低血壓等效應均減弱。
5. 什麼是老年高血壓
老年高血壓是指年齡超過6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血壓超過高血壓臨界點,達到高血壓的標准。老年人一旦確診為高血壓一定要及時通過葯物控制血壓,以免影響老年人的健康生活甚至引發嚴重的高血壓並發症。只要堅持吃葯、堅持定期復查,老年血壓還是可以控制住。家裡的老年人如果患有高血壓,家人一定要重視更要監督,讓老人家適當運動但要避免勞累,平時飲食以清淡易消化為主,不要吃高鹽、高膽固醇、高油脂的食物,多吃富含維生素和蛋白質的食物。
6. 老年人高血壓有哪些症狀表現
老年人高血壓特徵如下:1、單純收縮期高血壓患病率高,且脈壓大;2、血壓波動大:老年高血壓患者一般24小時之內血壓通常較不穩定波動較大。所以老年人一次測量血壓正常,就不能判定沒有高血壓,或目前血壓控制好。因此需要每天至少要常規測量2次血壓,來判斷血壓情況。如果發現有頭暈等等不適這種症狀,應該隨時測量血壓;3、易發生體位性低血壓:即站立後血壓低於平卧位時血壓,收縮壓相差20mmHg,或舒張壓相差10mmHg。表現為頭暈目眩,站立不穩,視力模糊,嚴重還會發生大小便失禁,出汗,甚至暈厥。多見於體位突突然發生變化以後,或長期卧床患者都容易引起體位性低血壓。所以老年人平時起床時候一定要緩慢起床,不要突然起床,避免出現體位性低血壓。部分也葯物可以引起體位性低血壓,如特拉唑嗪;4、晨間高血壓現象:即指高血壓從深夜低谷水平逐漸上升,在凌晨、清晨後時間段迅速達到較高水平。所以晨峰高血壓常在清晨引起心腦血管疾病;5、並發症多:老年人常常會有合並動脈硬化、腦卒中、冠心病、心肌肥厚,包括心律失常、心衰等等,長期持久血壓升高還會導致腎小球動脈硬化,最終會導致腎功能衰竭。
7. 老年高血壓發病特點有哪些你知道嗎
老年人是高血壓病的主要群體,要想有效治療老人高血壓,就要了解它的特點,這樣才能夠對症下葯。老年人高血壓有六大特點:
1、收縮壓增高
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加,收縮壓水平也會增長升高,而舒張壓水平在60歲後呈現降低趨勢。在老年人群中,收縮壓增高更常見,佔60歲以上老年高血壓的65%。有研究表明,與舒張壓相比,收縮壓與心腦腎等重要器官損害的關系更為密切。
2、脈壓增大
脈壓是反映動脈血管彈性的指標,脈壓增大也是老年高血壓的重要特點。脈壓>40毫米汞柱診斷為脈壓增大,老年人的脈壓可達50-100毫米汞柱。有研究顯示,老年人脈壓是比收縮壓和舒張壓更重要的危險因素。脈壓水平與腦中風復發密切相關,脈壓越大,腦卒中再發危險越高。
3、血壓波動大
老年人由於身體機能下降,血管變僵硬,調節功能變差,使老年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更易隨情緒、季節和體位的變化而出現明顯波動,部分高齡老年人甚至可發生餐後低血壓。老年人血壓波動幅度大,會增加降壓治療難度,因此選用降壓葯物就要謹慎。
4、容易發生體位性低血壓
所謂體位性低血壓是指從卧位改變為直立體位的3分鍾內,收縮壓下降≥20毫米汞柱或舒張壓下降≥10毫米汞柱,同時伴有頭暈、眼花等不適。因此,老年高血壓需要注意測量站立位血壓,高血壓伴有糖尿病的患者更應注意。
5、血壓晝夜節律異常
健康的成年人血壓水平應該是早上高,晚上低,夜間血壓水平較白天降低10%-20%。而老年高血壓患者常伴有血壓晝夜節律的異常,表現為夜間血壓下降幅度<10%或>20%、甚至表現為夜間血壓不降反較白天升高,使心、腦、腎等重要器官損害的危險性顯著增加。
6、並發症多
老年高血壓常伴發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如冠心病、腦血管病、外周血管病、缺血性腎病及血脂異常、糖尿病、老年痴呆等疾患。若血壓長期控制不理想,更易發生或加重重要器官損害,增加心血管死亡率。
8. 中老年人得高血壓的症狀都有哪些
中老年高血壓病患者的症狀,往往因個人、因病情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1.一般情況
中老年高血壓病由於起病緩慢,初期症狀很少,可以說沒有什麼感覺,中老年人有時反應不敏感,許多人是在體格檢查時或由於其他疾病就醫測血壓時,才偶然發現自己有高血壓。
或是只在精神緊張、情緒波動、過度勞累後有輕度或者暫時性血壓升高。以後隨著病情發展,血壓可逐步升高,並趨向持續升高。有人直到發生了心、腦血管意外之後,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壓病。這是值得警惕的。
大多數高血壓病患者在血壓升高的早期,僅有輕微的自覺症狀,比如常見的有頭痛、頭暈、頭漲、耳鳴、煩躁、心悸、健忘、失眠多夢、工作和學習時精力不易集中、易疲勞、四肢麻木、肌肉酸痛等等。這些症狀在血壓正常的中老年人中也可以見到,並不是高血壓病所特有的。由於在早期這些症狀有的很像神經官能症,如果不測量血壓,很容易造成誤診。
2.特殊表現
隨著病情的發展,當高血壓病患者已經出現並發症時,症狀會越來越明顯,而且症狀會逐漸增多,有時可危及生命。當有心臟受累時,就會出現心慌、氣促、胸悶、心前區疼痛、呼吸困難、喘息、不能平卧等症狀。當腎臟受累時,則會出現夜間尿頻、尿液清淡、從尿量多逐漸到尿量減少、浮腫等症狀。當有嚴重並發症——腦出血時,會出現突然的神志不清、呼吸深沉而不規則、大小便失禁等症狀;有腦血栓時會出現一側肢體麻木,逐漸活動不便,甚至麻痹癱瘓,也可能出現失語。
3.高血壓急症表現
高血壓急症主要是指高血壓危象、高血壓腦病、急性左心衰竭。
4.高血壓危象
是指出現血壓在短期內(數小時至數天)突然急劇升高,以收縮壓升高為主,舒張壓也可升高,並有心率增快、精神異常興奮、發熱、口乾、出汗、皮膚潮紅或面色蒼白、手足發抖,亦可有劇烈的頭痛、耳鳴、眩暈、惡心、嘔吐、視力模糊不清或暫時失明,有的出現腹痛、尿量減少甚至排尿困難,以至可以有呼吸困難。大部分發作時間短,恢復比較快,但也容易復發。
5.高血壓腦病
除有血壓在短期內突然升高(數小時至數天)、劇烈頭痛、視物模糊等症狀外,還可有抽搐、意識障礙、暫時性偏癱、失語、甚至昏迷,可發作數小時或數天不等。
當發生以上兩種情況時,必須立即急請醫務人員或急送醫院搶救,患者需要住院治療,千萬不可貽誤時機而造成嚴重後果。
9. 60歲以上的老年人,血壓多少算正常老年人的高血壓有哪些特點
說到高血壓大家都比較熟悉,但是問題具體不同年齡的人,血壓多少是正常的范圍,很多人都回答不出來。
目前按照不同的年齡,其正常的血壓范圍也會有一定的差異性。
比如說兒童的正常血壓范圍也分為多個年齡階段,比如新生兒的血壓平均水平是在76/34mmHg,還分為1-6個月,2-5歲等不同的階段。
正是因為由於這個認知,很多人覺得人越老,那麼其正常的血壓范圍也應該越高。
其實不然,對於成年人來說不管是30歲還是65歲,其血壓的正常標准值就是120/80mmHg左右, 一旦收縮壓超過了140mmHg,舒張壓超過了90mmHg,則可以診斷為高血壓。
並不能因為年齡大了就放鬆血壓的標准,對於60歲以上的老年人來說,出現高血壓不積極進行治療,對身體的傷害更明顯。
當被確診為高血壓以後,大部分患者都需要在醫生的一個指導下,根據自身的血壓情況,來選擇合適的葯物進行治療。
對於只是稍微高於正常血壓水平的患者, 也就是收縮壓升高到120以上,雖然患者身體不會出現明顯症狀,但是也要注意通過飲食進行調理。
主要是進行清淡、低鹽、低脂類飲食,進行適當的運動以及控制好體重等方法進行調理。 但是如果飲食調理的效果不佳,或者患者的血壓還在持續的上升之中,這個時候需要對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風險進行一個評估。
如果心血管疾病屬於中低風險,通過生活飲食干預後,血壓仍然超過140mmHg,這個時候就需要服用降壓葯物進行治療。
而對於已經存在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通過評估以後,屬於高危風險,也就是血壓值超過130mmHg,就需要服用降壓葯物進行治療。
所以說對於60歲以上的患者,如果血壓超過了130mmHg的范圍,同時還合並有糖尿病、高血脂等現象,一般都屬於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之一, 這個時候就要注意積極地採用降壓葯物進行治療,盡量將血壓控制在130mmHg,而不是140mmHg以下。
對於60歲以上的老年人來說,千萬不要認為自己年齡比較大,所以血壓適當的高一點也沒有什麼關系,就不需要進行干預,這是比較錯誤的想法,容易延誤疾病的治療。
跟正常的成年人一樣,如果血壓升高到了120mmHg以上,就要引起重視,適當調整飲食以及運動來調理。
如果血壓持續升高到130mmHg以上,則最好及時到醫院進行風險的評估。
對於合並有心血管疾病以及一些常見的慢性疾病, 就要緊急啟動降壓葯物的治療,需要通過合理的服用降壓葯來控制血壓,才能更好的保護身體 健康 。
相比較於年輕的高血壓患者來說,老年人的高血壓表現的症狀還是有一定的區別的,因為老年高血壓患者多數伴隨著各種慢性疾病以及心腦血管類疾病,所以其出現高血壓以後,症狀也多少有點差異。
1、清晨高血壓
也就是指患者在清晨醒過來以後,在一個小時內家庭自測血壓 135/85 mmHg ,或者兩個小時後的動態血壓 135/85 mmHg,還有就是清晨也就是06:00 - 10:00 ,醫院診室測量的血壓 140/90 mmHg。
2、餐後易出現低血壓
老年高血壓患者,比較容易在早上進食以後,出現低血壓的一個症狀,比如常見的暈厥、衰弱和腦卒中等現象。 當然在中餐和晚餐也會出現類似的症狀,只是相比較早餐來說出現的機率稍微小一些。
3、血壓晝夜節律出現異常
因為老年人容易出現動脈硬化的現象,所以導致其血管壁的僵硬度增加,以及血壓的中樞調節功能也在減退,這個時候就比較容易出現血壓晝夜節律異常的一個問題。
一般在夜間,患者的血壓會下降 10%或升高 20%,當然也有部分患者表現為夜間血壓不降反而升高的現象。
4、並發症比較多
對於老年高血壓患者來說,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老化的程度比較嚴重,本身體質就比較弱, 患有各種慢性疾病。如果這個時候出現高血壓,就容易出現一些並發症,比如常見的冠心病、腦血管病、缺血性腎病以及老年痴獃等。
1、治療目標
對於老年高血壓患者來說,針對高血壓的治療目的主要是將血壓調整到一個比較適合的范圍內 ,可以最大限度的防止以及減少心血管等並發症導致的致殘和致死率。
對於老年患者來說,需要將血壓控制在
10. 老人高血壓是怎麼回事
高血壓是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也是臨床常見的診族叢斷。老年人常見的是原發性高血壓,發病原因如下:
1、年齡因素:超過60歲的老年人,有將近一半的患者都有高血壓,而且部分患者沒有被診斷出,實際上已經有高血壓。因為患者沒有到醫院就診或者平時沒有症狀,這種群體較多,所以提醒老年人到了一定年紀以後要經常測量血壓,盡早明確診斷有沒有高血壓,特別是有家族史的患者,臨床上常見的是在20-30歲就已經有明確的高血壓;
2、血管疾病:最常見的是動脈硬化、動脈狹窄、動脈閉塞導致的血壓升高;
3、飲食習慣異常:最常見的是高鹽飲食;
4、日常活動量減少:如駕駛員、計程車司機高血壓、心臟病,甚至心梗的比例較高;
5、心理因素:長期處於緊張、焦慮的情緒狀態中,會導致血管世態痙攣、動脈硬化,出現高血壓、心臟病。所以患者要做好情緒的自我管理,情緒調節,特別是在目前工作壓力、生活壓力、環境壓力都越來越大的情況下,心理調節是重要因素之一。
繼發性高血壓往往是由於呼吸睡眠暫搜穗源停綜合征、腎臟疾病導致的腎動脈狹窄等問題引起的血壓升高,這在臨床上可以通過專門的檢查來明確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