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老年人 > 老人過世禮薄叫什麼

老人過世禮薄叫什麼

發布時間:2022-06-19 20:28:57

1. 有人過世,送的禮金俗稱什麼



有一位朋友問,「紅事禮到人不怪,白事禮到人不收」這句話,是過去農村老話,還是現在的農村俗語。我告訴他們說,這句話是現在才流行的農村俗語,是一種與時俱進的做法,並不是現在有一些人所說的「前人留下的習俗」。

朋友又問其中的原因,我告訴朋友說,過去農村只有「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來」之說,這里紅事和白事,雖然一種要主動邀請或者告知親朋和鄰居,另一種則不需邀請或者告知親朋和鄰居,但是,指的是「人到」,而不是「禮到」。過去農村習俗之中,普遍沒有「紅事禮到人不怪,白事禮到人不收」之說。實際上,過去農村普遍的說法是:「人到禮到」。

1、過去農村紅白喜事中的「禮」有哪些?

為了讓現在年輕人,了解過去農村紅白喜事中的「禮」,在講「人到禮到」之前,這里得介紹一下過去農村「送禮」時,禮品的講究。

舊時,農村普通人家,大多比較貧窮,富裕的只是少數人。那時,農村社會屬於典型的農耕社會,農村人過著自足自給的小農經濟經濟模式,商品經濟還不發達。在這種社會背景下,農村人手裡的錢並不多,物資匱乏,家裡的財富大多以「物」的形式保存,比如,糧食、布料、豬肉、雞鴨、蔬菜等。現在五十歲左右,以及五十歲以上,在農村生活過的人,有過這種經歷,應該還記得當年這種紅白喜事之中送禮的方式。因為這種送禮方式,從舊時一直延續了上世紀八十年代,後來才逐漸被貨幣,即「份子錢」取代。

因此,過去農村紅白喜事,所送的「禮」,大多數人都以「物」為主,只有少數人用貨幣。尤其是同村人,更是如此。這里例舉一些過去農村人隨禮,以「物」為主的「禮」。

打三朝酒(滿月酒)。屬於慶賀性喜酒。屬於慶賀類喜酒。通常在未滿月前送禮:嬰兒衣服鞋帽、活雞、雞蛋、豬肉、豬肚、魚類等。一般根據平時個人之間的人情往來,可以只送一樣,也可以送多樣。

生日酒。屬於慶賀性喜酒。村鄰以米(以升為單位,下同)、麵粉、面條(以斤為單位)、麵食等為主。親戚,米、面、糖、布料(送布料一般是嫡親,或者關系親密的人)。做壽送對聯、匾額、壽帳(其實就是布料)等。

建房酒。屬於幫扶、慶賀性喜酒。通常有幫工,送建築材料、糧食、蔬菜等,可在建房的時候送,在新房屋落成典禮辦酒時就不再另外備禮。

嫁女喜酒。屬於送別性紀念性喜酒以送嫁妝中的物品為主。通常在女子出嫁准備階段(即男方報明結婚日子時)認領,辦出嫁酒時送來,有被褥類(出嫁女子衣服除外,由男方置辦)、傢具類、生活用品類、鞭炮若干,可以是一件較大的,也可是幾件較小的。

結婚喜酒。慶賀性喜酒。村鄰以米、麵粉、面條、麵食、布料(通常關系親密)等為主。娘舅及其他親戚以禮金為主、還有糧食(以擔為單位)、對聯匾額(可做可不做)。

喪酒。屬於幫扶性白事。村鄰以米、麵粉、面條、麵食、新鮮豆腐、布料等,另送一刀紙(農村對燒紙的傳統計量)、鞭炮若干、蔬菜若干,義務幫忙除外。

這里需要說明的是,地方不同,習俗有別,各地在紅白喜事來往隨禮,送禮的禮品可以不太一樣。而時代不同,各地送禮的禮品也在不斷發展變化。到今天的農村,人們紅白喜事的來往隨禮,大多變成以送「份子錢」為主,送物的已經很少了。

2、什麼是「人到禮到」?

「人到禮到」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只要客人來了,不管禮金和禮物帶了多少,哪怕客人是空著手來,也表明客人對紅白喜事舉辦人的尊重,給足了主人的面子,就是給主人最好的「禮」。

過去農村人情之間的你來我往,普遍比較講究的是人是否到場,講的是紅白喜事中的人氣,並不看重來的客人帶來了多少禮金和禮物。客人到了,村裡的左鄰右舍都能看到,哪怕是客人的禮物帶得再少,人們也不會有什麼說法。人不到禮到了,村裡的左鄰右舍看不到,就會問,某某親戚為什麼沒有來呢?容易引起別人的種種猜疑,是不是與這家親戚鬧矛盾,關系處理得不好,親戚不來往了。

在這方面,農村人情來往之中有一句非常經典的老話:「長短是根棍,多少是個禮」。意思是說,長的棍棒也是棍棒,短的棍棒也是棍棒,同樣的道理,不管客人到家裡來帶了多少禮物,帶得多也是一種「禮信」的表示,帶得少也是一種「禮信」的表示。

「禮信」,很多農村通俗的說法,也被看成是方言俚語,通常理解為禮節性的禮物,比如一包糖、一塊肉、一隻雞,幾個雞蛋或鴨蛋等,不論多少,大小和輕重,只要有所表示,就是「禮信」。「禮」和「信」合在一起為「禮信」,講的就是親戚朋友之間相互禮敬和信義,重點又落在信義上。

農村人情往來,是相互的,俗語說:「人情是把鋸,你來我去」,用文雅一點的話說,就是禮尚往來,這也就是農村所說的「講禮信」。如果這次你家有紅白喜事,只帶禮去,人不到場,那下次他家有紅白喜事,你也可以人不去,只捎禮過去。這樣,親戚間的往來,就失去了人情味,只有「禮」(錢財關系),而沒有「敬」,更失去了「信義」,完全變成了一種放債與收賬的關系。

因此,「人到禮到」,在農村,人們又說成是「人到禮信到」。這裡面的意思就更加明顯了,說明「人到
」比讓別人捎禮物的更重要。

比如說,一個人結婚,上門給娘舅下了請帖,結果娘舅均以有事沒空為由,只請了禮過來,娘舅一個也沒有來,這種情況,不僅外甥沒面子,自己的父母更沒面子。在過去農村,娘舅是所有來客之中,最尊貴的客人。「娘大舅大」,娘舅是別人不能替代的客人。農村辦喪事也同樣如此。

為了讓讀者多了解過去農村民俗,這里順便將過去農村紅白喜事習俗知識拓展一下。

事實上,「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來」這句話,在農村,「紅事不請不到」通常指娘舅那邊的親戚,按照過去農村規矩,嫁女要「接」(即上門去告訴他們,通常不下請貼),結婚要「請」(即下請帖),生日、建房、進火等喜事要報信(不下請貼)。其他村鄰,除了幫忙的要上門請外,吃喜酒的人是不用請,自己上門來,有的地方俗稱「趕酒」、「吃喜酒」。

「白事不請自來」是指村鄰。通常來說,老人過了,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特殊信號。比如有的地方,老人去世後要放三個大鞭炮,俗稱報喪炮,或死人炮,有這種習俗的地方,春節拜年是不允許放大鞭炮的;有的地方老人去世後,要敲三聲鑼(或者鍾、鼓之類),叫喪鑼,有這種習俗的地方,通常把「打鑼」比喻為做事失敗和某事完蛋了。村裡人不用請,大家都自覺來幫忙,這就是過去農村俗語說的「一家有喪,全村有喪」,意思是說,村裡一家人有了喪事,就等於是全村人的喪事,是大家的事,俗稱為「眾人眾事」。

但是,娘舅那邊的親戚則需要去「請」,農村俗稱報喪。由孝子中的長子披麻戴孝、帶著米和酒肉到娘舅家去報喪。通常來說,只報給親娘舅,娘舅一邊告訴其他親戚,一邊到喪家去見死者最後一面,俗稱為「看活」,或者「看生」(意思是看望和安慰活著的親人),然後回去,再召集那邊的親戚來參加葬禮。

從上面的習俗我們可以看出,過去農村,人們更看重的是「人到」,人到即「禮到」。如果僅僅只是捎個禮,就算是「禮到」了,還是有失禮數,即使收了禮,心裡也不高興。如果沒有特殊情況,不管是紅事白事,人不到,只送禮,一般不會接受。

3、為什麼說「紅事禮到人不怪,白事禮到人不收」是當代俗語?

過去農村,由於人們絕大多數的人從事農業生產,住居在村裡,即便是臨時有急事,不能去參加親戚朋友的紅白喜事,還可以讓家裡的其他人前往。只要是家裡有人去了,就算是「人到禮到」。

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農村大量的人員開始離開土地和村莊,到外國經商或者務工,分布在全國各地比較發達的城市,至少也到縣城或市級城市,留在村裡的人越來越少,大部分人全家都外出,包括小孩讀書也在外地學校。這種農村人口的大流動,也讓原有的一些農村習俗發生了變化。農村人情往來就是其中的一種。

在這種背景下,農村親戚比較多,這些親戚之中的紅喜事,一年少也有幾次,多則有十多次。離家鄉這么遠,或者離親戚那麼遠(有的全家住在外地城市),來去一趟不容易,花在路上的時間和路費也不少。再說,不管是經商還是務工,都很難脫身。最便捷的方式就是捎禮(通迅還不太發達的時期),到後來,網上支付方式的發展,「份子錢」的轉收就更加便捷了。除了一些必須親自參加的紅喜事外,對於一般的紅喜事,大多數人都採用了這種方式。這種做法成了習慣,人們也就能夠理解,也就沒有什麼可見怪的了。這就是「紅事禮到人不怪」的意思。

農村白事與紅喜事就不一樣,現在本來在農村的人就少,需要的是有人來參加。如果一個村的人,在老人去世後,所有在外的人都不回家,就一些老人在家,喪事就無法辦了。對於農村來說,每個兒女都有老人,每個人都會變老,每個家庭的將來都會有這么一回事。現在別人家老人去世,你一家人不去參加,將來你家有同樣的事,別人同人也不會來參加。人情來往是相互的,村裡人相互幫忙也是相互的,農村沒有萬事不求人的人。

也就因為如此,現在很多農村,自發制定了一些講鄉情的規矩。比如,有一些村民間規定,村裡老人扶柩、打金井等事,按照勞動力排班,輪到誰就由誰上,如果確實沒時間,就由這勞動力負責請人來做。

當然,也有一些農村,辦喪事市場化,有專門的隊伍,一條龍服務,但是,參加坐夜守靈傳統不可能市場化,還是需要有人來參加。這也就是「白事禮到人不收」原因,錢不可能代表一切,更不能代替鄉情和親情。

總而言之,農村民俗是長動不息的,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變化。但是,過去農村的習俗就是過去的習俗,現在新出現的習俗就是現在的習俗,只有多了解農村過去習俗,才不至於張冠李戴。

2. 人去世送的禮金叫什麼

一般喜事,禮金會統稱為紅包。
而葬禮的禮金,則可以叫帛金。

喪禮時送上帛金的金額,通常是在整數以外加上零丁的一元,以零一作結,例如101元。
按照中國傳統習俗,親友參加喪禮都會收到由亡者家屬送出、內含一元硬幣及糖果的吉儀。 一旦親友送出的帛金是整數,扣除吉儀內的一元,尾數便為九,導致喪事「長長久久」不吉利之意。因此,便要特別在帛金內加入一元,以便扣除吉儀內的一元後,不會以九字作結。
此外尾數一元也可取其單數,免得「壞事成雙」。避免偶數是因為「雙」與「傷」是諧音,有「傷心」的意思。

3. 老人去世禮簿叫什麼

禮單

4. 去世隨禮的禮金叫什麼

葬禮的禮金,則可以叫帛金。

喪事禮金隨禮原則

原則一、根據民間說法單數比較好(比如100、300、500、700、900等等),避免偶數是因為「雙」與「傷」是諧音,有「傷心」的意思。當然,有些地方可能並無此忌諱,所以也不完全局限於此。

原則二、尾數加1(如101、301),一方面寓意依依不捨的意思,表達對逝者的悼念之情。另一方面因為按照中國傳統習俗,親友參加喪禮都會收到由亡者家屬送出、內含一元硬幣及糖果的吉儀。一旦親友送出的帛金是整數,扣除吉儀內的一元,尾數便為九,導致喪事「長長久久」不吉利之意。因此,便要特別在帛金內加入一元,以便扣除吉儀內的一元後,不會以九字作結。

5. 喪事禮金簿怎麼寫

大家都知道,白事的禮簿就是在長輩親人去世後,用來記載葬禮上親朋好友禮金的冊子。最近很多朋友在網上詢問,白事禮簿的抬頭怎麼寫合適,搜集了一些資料,拿來供大家參考。
通過上圖只能簡單地看出豎寫,豎開本,中間標注的是年月日,但具體時間不詳,左上角禮簿二字清晰可辨,估計不是清朝就是民國時期的。

看文本的樣式估計同上面處於一個時期,抬頭也很簡單。只是表明祭祀禮簿、人名。

這個不是扉頁,但是覺得也算是抬頭吧!估計外面首頁上可能寫的是禮簿、年月日、孝子名字之類的吧?

這個是康德七年奠儀禮簿(劉相臣白事禮簿)封面、抬頭。

(康德七年奠儀禮簿劉相臣白事禮簿內容書寫)古代的書寫習慣,一定是豎著寫,一般都是從右到左的順序。這是漢民族的習俗,適用於全國大多數的地域。大多都以舊式中文書寫法來寫。大體以寫明奠禮簿為主,依次寫上故去的是什麼人,還有府邸的姓氏,故去老人的名字,孝子的名字。

一、到今天,關於禮簿的抬頭,講究的人家還是自己用紙裝訂,抬頭基本如下圖兩種1、先是日期比如庚寅年臘月廿十六,在另起一行奠禮簿(字要大點),在偏左邊另起一行,本家姓什麼就寫什麼宅,接著,故去母親是先妣父親是先考,在寫上逝去人的名諱。以上全部從右到左豎著寫。如下圖

2、先是日期,或慈父慈母,在另起一行奠禮簿(字要大點),在偏左邊另起一行,本家姓什麼就寫什麼府寫上孝子的名字。以上全部從右到左豎著寫。如下圖

二、印製收禮帳簿的出現,無需在寫抬頭隨著時代的變遷,白事禮簿在花圈店未賣印製收禮帳簿前,都是禮房先生用白紙自己裝訂。現在花圈店機制印刷的禮簿,封面幾乎都是深藍顏色,上面都以表明奠禮簿,買回家省去禮房先生裝訂的麻煩。

1、封面上也不需要書寫什麼抬頭之類。

2、打開後的第一頁,填寫時間。

3、禮金登記簿一般是豎格的,分上下兩行。上面那行寫姓名,下面那行寫金額便於以後禮尚往來就好。

注意:一定要豎著寫,據說這是軒轅黃帝故里的習俗,這個還需我們發揚和傳承,是傳統文化不可或缺的。

6. 有誰知道農村老人去世以後請人吃飯,人家有的送錢,有的送紙錢,用來記賬的本子叫什麼

我們家就是農村的,我們那頭就叫賬本啊,至於格式就跟咱們上學時候的練習本的格式是一樣的,當然也有其它格式的

7. 去世隨禮的禮金叫什麼

葬禮的禮金叫帛金。

喪禮時送上帛金的金額,通常是在整數以外加上零丁的一元,以零一作結,例如101元。按照中國傳統習俗,親友參加喪禮都會收到由亡者家屬送出、內含一元硬幣及糖果的吉儀。 一旦親友送出的帛金是整數,扣除吉儀內的一元,尾數便為九,導致喪事「長長久久」不吉利之意。

因此,便要特別在帛金內加入一元,以便扣除吉儀內的一元後,不會以九字作結。此外尾數一元也可取其單數,免得「壞事成雙」。避免偶數是因為「雙」與「傷」是諧音,有「傷心」的意思。

注意事項:

1、服裝要穿深色一些,比如黑色或者深藍色。

2、不要穿顏色鮮艷的衣服,而且不要打扮得花枝招展,不要塗抹口紅。

3、最好不要佩戴首飾,如果想要佩戴首飾的話,則應該戴一些顏色暗樸素些的首飾。

4、不要戴鮮艷的首飾,比如黃金等。

8. 葬禮的禮金叫什麼

詞語:奠儀

讀音:diàn yí

意思:用於祭奠的金錢和禮品。

引證: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十七內回:「 賈母容幫了幾十兩銀子,外又另備奠儀, 寳玉去弔祭。」

翻譯:賈母准備了了幾十兩的銀子,另外又准備了一些用於祭奠的禮品,讓寶玉帶去祭拜。

(8)老人過世禮薄叫什麼擴展閱讀

反義詞:禮金

讀音:lǐ jīn

意思:

1、表示敬意或慶賀所饋贈的現金。

引證:王西彥《夜宴》五:「他現在正苦於旅費不足,打算請校長跟教導主任在紀念周上公開報告一聲,叫學生把公餞的錢捐集起來送禮金。」

2、苗族訂婚時的聘金。

引證:《中國民間故事選·阿秀王》:「但是,我還要三根龍王的須子做禮金,你明天去找三根龍須子來,就可選好日子把我的小公主娶去了。」



9. 老人去世禮單怎麼寫

豎寫;從右至左,左邊第一-行與紙面頂部空兩個字開始寫,「痛悼(哀悼)世伯(父親)大人xxx先生千古」;正中行紙面上下空格近乎相當寫上,寫上「永垂不朽(英靈永存或與天地長存等)」等敬語;末行從紙面底部估計空餘兩個字位置,寫上「世侄(兒或世友)xxx敬輓」即可。

從紙面看,三行是從右至左,右中左一行比一行位置低。

白事禮包不具名和致辭,把禮包送給相關司禮人員即可。有些人家親友多,司禮登記往往忙不過來,那就很可能會漏記收禮,送禮往往講究的是禮尚往來,如果送禮了,主人家卻沒有登記,主人家可能會怪自己,這樣是付出了沒好報。

因此,對於這樣的情況,也可以名,具體做法是:現成的白事專用封包不需要致辭,只在封包正面左下角具名「XXX敬」。那種無致辭的空白封包,則在正面項部居中豎排寫上「牛眠之敬」, 在左下角具名即可。


八十以上老人去世輓聯如下:

1、永垂不朽,流芳百世,遺愛千秋,含笑九泉,天人同悲。

2、浩氣長存,千古長存,名垂青史,千古流芳。

3、恩澤四海,功高九天,花凝淚痕,水放悲聲。

4、教誨永記,風范永存,常懷典範,寄託哀思。

5、秋日鶴唳,夜月鵑啼,壽終正寢,鶴駕西歸。

10. 老人去世奠禮薄寫的「草緞」二字是什麼意思

不是草緞,應該是草縀。
也許寫錯別字了。

縀,古通鞋。草縀,即草鞋。為防止路上、山上打滑,專為金剛(有的地方稱八仙,即扛靈柩者)准備的一人一雙的草鞋。草縀是文雅的說法,是治喪用鞋的專用術語。
現在交通道路方便的地方,就不發草鞋,改發布鞋或膠鞋,有的富豪講體面甚至發皮鞋了。但禮簿上仍寫作草縀。

閱讀全文

與老人過世禮薄叫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晉城澤州農村養老保險 瀏覽:412
老人突發心律不齊怎麼辦 瀏覽:577
老人家鼻樑沉 瀏覽:940
宿遷職工養老保險個人承擔多少 瀏覽:502
一年級孝敬友善節儉誠信朗誦 瀏覽:859
中科院老年大學科學園 瀏覽:846
老人專用針怎麼用 瀏覽:22
封閉抗體檢查正常是什麼 瀏覽:653
重慶退休工資排行 瀏覽:966
小時候父母不在家干過哪些事 瀏覽:778
深圳免費老年大學有哪些手續 瀏覽:990
為什麼愛狗人不愛父母 瀏覽:837
重陽節老人節胡扯 瀏覽:848
老年人男性尿尿有血 瀏覽:873
植物重陽節 瀏覽:138
安徽2018年養老保險個人 瀏覽:872
遼寧過渡養老金從什麼時間算起 瀏覽:676
女土夏季長款40久50歲 瀏覽:547
河南省18年退休人員工資上調 瀏覽:81
老人家去世脖子有些歪 瀏覽: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