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黎民偉個人經歷
黎民偉,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出生於日本,少年時被父親送至香港聖保羅書院求學。
1911年,他加入中國同盟會,發起組織了香港首個文明戲團體——清平樂白話劇社,並演出宣傳革命的戲劇。
1913年,他組建了「華美」電影公司,與亞細亞公司合作拍攝了影史上第一部由香港出品的故事短片《莊子試妻》。他與兄長黎海山、黎北海共同合作。
他追隨孫中山,拍攝了記錄國民革命和北伐的新聞紀錄片,被譽為「中國紀錄片之父」。1923年,他創辦了香港第一間電影製片公司——民新影片公司,並拍攝了《中國競技員赴日本第六屆遠東運動會》等新聞紀錄片。
1924-1925年,他拍攝了關於廣東革命政府的軍事活動紀錄片,如《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孫大元帥出巡廣東東北江記》、《孫中山北上》等,具有歷史價值。同時,他改編了《聊齋志異》中的《胭脂》為同名影片,受到觀眾好評。省港大罷工後,民新公司工作停頓,次年遷至上海,與人合作經營。
1926年,民新公司遷至上海,並成立上海民新公司,與羅明佑合辦聯華影片公司,拍攝了大量中國早期電影史上的重要作品。
1927年,民新影片公司攝制完成《國民革命軍海陸空大戰記》紀錄片,內容豐富,反映了孫中山的革命活動。1928年,他還開辦民新影戲專門學校,培養電影人才。
1929年,他與羅明佑合作,組成聯華影業公司,並擔任第一廠主任,拍出第一部影片《故都春夢》。1930年,民新並入聯華,黎民偉擔任聯華一廠廠長。
1932年,「聯華」拍攝了幾部反映「一·二八」抗日戰爭的新聞紀錄片。1933年,他被選為中國電影文化協會執行委員。1936年,「民新」退出「聯華」,恢復拍片。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他返回香港,建立啟明製片廠和影劇院。香港淪陷後,攜眷入內地,從事戲劇宣傳抗日救亡。1945年,抗戰勝利後,他回到香港恢復民新影片公司和經營仙樂電影院。
1953年10月26日,黎民偉不幸逝世,享年60歲。
黎民偉(1893-1953),早期電影開拓者,編劇、導演,中國電影先驅之一,有「中國電影之父」、「香港電影之父」之稱。1994年第十三屆香港金像獎授予他最高榮譽獎。1953年10月26日,黎民偉病逝香港,享年60歲。在他的追悼會上,掛著「國片之父」的橫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