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得了高血壓如何治療在家裡注意哪些
注意事項 一、 合理膳食 1. 飲食對於高血壓的重要性:民以食為天,合理的膳食可以使你不胖也不瘦,膽固醇不高也不低。 控制高血壓要點2. 高血壓患者的飲食宜忌: ①碳水化合物食品: 適宜的食品---米飯、粥、面、面類、葛粉、湯、芋類、軟豆類。 應忌的食品---蕃薯(產生腹氣的食物)、干豆類、味濃的餅干類。 ②蛋白質食品 適宜的食品---牛肉、豬瘦肉、白肉魚、蛋、牛奶、奶製品(鮮奶油、酵母乳、冰淇淋、乳酪)、大豆製品(豆腐、納豆、黃豆粉、油豆腐)。 應忌的食物---脂肪多的食品(牛、豬的五花肉、排骨肉、鯨魚、鯡魚、金槍魚等)、加工品(香腸)。 ③脂肪類食品 適宜的食品---植物油、少量奶油、沙拉醬。 應忌的食品---動物油、生豬油、熏肉、油浸沙丁魚。 ④維生素、礦物質食品 適宜的食品---蔬菜類(菠菜、白菜、胡蘿卜、番茄、百合根、南瓜、茄子、黃瓜)水果類(蘋果、桔子、梨、葡萄、西瓜) 海藻類、菌類宜煮熟才吃。 應忌的食物---纖維硬的蔬菜(牛蒡、竹筍、豆類)----!!!與下面的「高血壓飲食寶典」沖突!!!!---- 刺激性強的蔬菜(香辛蔬菜、芒荽、芥菜、蔥、芥菜)。 ⑤其他食物 適宜的食品---淡香茶、酵母乳飲料。 應忌的食物---香辛料(辣椒、咖喱粉) 酒類飲料、鹽浸食物(成菜類、成魚子)醬菜類、咖啡。 3. 高血壓病人應注意的飲食習慣 ① 首先控制能量的攝入,提倡吃復合糖類、如澱粉、玉米、少吃葡萄糖、果糖及蔗糖,這類糖屬於單糖,易引起血脂升高。 ② 限制脂肪的攝入。烹調時,選用植物油,可多吃海魚,海魚含有不飽和脂肪酸,能使膽固醇氧化,從而降低血漿膽固醇,還可延長血小板的凝聚,抑制血栓形成,防止中風,還含有較多的亞油酸,對增加微血管的彈性,防止血管破裂,防止高血壓並發症有一定的作用。 ③ 適量攝入蛋白質。高血壓病人每日蛋白質的量為每公斤體重1g為宜。每周吃2-3次魚類蛋白質,可改善血管彈性和通透性,增加尿鈉排出,從而降低血壓。如高血壓合並腎功能不全時,應限制蛋白質的攝入。 ④ 多吃含鉀、鈣豐富而含鈉低的食品,如土豆、茄子、海帶、萵筍。含鈣高的食品:牛奶、酸牛奶、蝦皮。少吃肉湯類,因為肉湯中含氮浸出物增加,能夠促進體內尿酸增加,加重心、肝、腎臟的負擔。 ⑤ 限制鹽的攝入量:每日應逐漸減至6g以下,即普通啤酒蓋去掉膠墊後,一平蓋食鹽約為6g。這量指的是食鹽量包括烹調用鹽及其他食物中所含鈉摺合成食鹽的總量。適當的減少鈉鹽的攝入有助於降低血壓,減少體內的鈉水瀦留。 ⑥ 多吃新鮮蔬菜,水果。每天吃新鮮蔬菜不少於8兩,水果2至4兩。 ⑦ 適當增加海產品攝入:如海帶,紫菜,海產魚等。 4.果蔬 每天人體需要B族維生素、維生素C,可以通過多吃新鮮蔬菜及水果來滿足。有人提倡,每天吃1-2隻蘋果,有益於健康,水果還可補充鈣,鉀、鐵、鎂等。 5.補鈣 有人讓高血壓患者每天服1克鈣,8星期後發現血壓下降。因此應多吃些富含鈣的食品,如黃豆、葵花子、核桃、牛奶、花生、魚蝦、紅棗、鮮雪裡蕻、蒜苗、紫菜等。 6.補鐵 研究發現,老年高血壓患者血漿鐵低於正常,因此多吃豌豆、木耳等富鐵食物,不但可以降血壓,還可預防老年人貧血。 二、適量運動 運動對高血壓的重要性:有句話說:「年輕時,用健康換取金錢,年老時,用運動換取健康。」運動除了可以促進血液循環,降低膽固醇的生成外,並能增強肌肉、骨骼與關節僵硬的發生。運動能增加食慾,促進腸胃蠕動、預防便秘、改善睡眠。有持續運動的習慣:最好是做到有氧運動,才會有幫助。有氧運動同減肥一樣可以降低血壓,如散步、慢跑、太極拳、騎自行車和游泳都是有氧運動。 1、進行運動的注意事項: ① 勿過量或太強太累,要採取循序漸進的方式來增加活動量。 ② 注意周圍環境氣候:夏天:避免中午艷陽高照的時間;冬天:要注意保暖,防中風。 ③ 穿著舒適吸汗的衣服:選棉質衣料,運動鞋等是必要的。 ④ 選擇安全場所:如公園、學校,勿在巷道、馬路邊。 ⑤ 進行運動時,切勿空腹,以免發生低血糖,應在飯後2小時。 2、運動的禁忌 ① 生病或不舒服時應停止運動。 ② 飢餓時或飯後一小時不宜做運動。 ③ 運動中不可立即停止,要遵守運動程序的步驟。 ④ 運動中有任何不適現象,應即停止。 三、戒煙限酒 吸煙會導致高血壓。研究證明,吸一支煙後心率每分鍾增加5-20次/分,收縮壓增加10-25mmhg。這是為什麼呢?因為煙葉內含有尼古丁(煙鹼)會興奮中樞神經和交感神經,使心率加快,同時也促使腎上腺釋放大量兒茶酚胺,使小動脈收縮,導致血壓升高。尼古丁還會刺激血管內的化學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血壓升高。 長期大量吸煙還會促進大動脈粥樣硬化,小動脈內膜逐漸增厚,使整個血管逐漸硬化。同時由於吸煙者血液中一氧化碳血紅蛋白含量增多,從而降低了血液的含氧量,使動脈內膜缺氧,動脈壁內脂的含氧量增加,加速了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因此,無高血壓的人戒煙可預防了高血壓的發生,有高血壓的人更應戒煙。 與吸煙相比,飲酒對身體的利弊就存在爭議。不時出現各種報告,有的說飲少量酒有益,有的說有害,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大量飲酒肯定有害,高濃度的酒精會導致動脈硬化,加重高血壓。 四、心理平衡 高血壓患者的心理表現是緊張、易怒、情緒不穩,這些又都是使血壓升高的誘因。患者可通過改變自己的行為方式,培養對自然環境和社會的良好適應能力,避免情緒激動及過度緊張、焦慮,遇事要冷靜、沉著;當有較大的精神壓力時應設法釋放,向朋友、親人傾吐或鼓勵參加輕松愉快的業余活動,將精神傾注於音樂或寄情於花卉之中,使自己生活在最佳境界中,從而維持穩定的血壓。 五 自我管理 1、定期測量血壓,1-2周應至少測量一次。 2、治療高血壓應堅持「三心」,即信心、決心、恆心,只有這樣做才能防止或推遲機體重要臟器受到損害。 3、定時服用降壓葯,自己不隨意減量或停葯,可在醫生指導下及現病情加予調整,防止血壓反跳。 4、條件允許,可自備血壓計及學會自測血壓。 5、隨服用適當的葯物外,還要注意勞逸結合、注意飲食、適當運動、保持情緒穩定、睡眠充足。 6、老年人降壓不能操之過急,血壓宜控制在140-159mmhg為宜,減少心腦血管並發症的發生。 7、老年人及服用去甲腎上腺素能神經末梢阻斷葯的防止體位性低血壓。 8、不需要嚴格禁止性生活:注意以下幾種情況,不宜進行性生活①事後不要立即進行房事②酒後應禁止性生活③若有頭暈,胸悶等不適應停止性生活,並及時就醫。 居家自我照顧: 卧床休息之重要性:采左側卧,可減輕子宮壓迫下腔靜脈,因而使靜脈迴流增加,進而增加全身血循環、胎盤和腎之血流灌注而使血壓下降。 六、按時就醫 ①服完葯 ②血壓升高或過低,血壓波動大 ③出現眼花,頭暈,惡心嘔吐,視物不清,偏癱,失語,意識障礙,呼吸困難,肢體乏力等即到醫院就醫。如病情危重,請求救120急救中心。 科學飲食 盡管原發性高血壓不能治癒,但它能被有效控制。 合理的飲食結構有助於保持血壓平穩。合理的飲食是指高纖維素、低鹽及低脂飲食,應多吃水果、蔬菜和穀物。 首先可使用非鹽調味品增加食物美味,少吃加工過的食物,因為這類食物含有較多的鈉鹽。 其次一些飲料如可樂類含有的咖啡因可在段時間內使血壓升高,而每天飲用少量的紅葡萄酒,如一天一杯可使血壓降低,但過量飲酒可加重高血壓病。 另外研究人員發現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同樣有助於降低血壓。建議您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如香蕉中的鉀可幫助降低血壓。另經證明每日攝入800毫克鈣和300毫克鎂對治療高血壓有益,多種菜籽、堅果、大豆、豌豆和深色蔬菜中含有豐富的鈣和鎂。 有益於降壓的食物: ① 葉菜類:芹菜、茼蒿、莧菜、汕菜、韭菜、黃花菜、薺菜、菠菜 青菜等; ② 根莖類:茭白、蘆筍、蘿卜、胡蘿卜、荸薺、馬蹄; ③ 瓜果、水果類:西瓜、冬瓜、西紅柿、山楂、檸檬、香蕉、蘋果、紅棗、桑椹、茄子; ④花、種子、堅果類:菊花、羅布麻、芝麻、豌豆、蠶豆、綠豆、玉米、蕎麥、花生、西瓜子、核桃、向日葵子、蓮子心; ⑤ 水產類:海帶、紫菜、海蜇、海參、海藻、牡蠣、鮑魚、蝦皮、銀魚; ⑥動物類及其他:牛奶(脫脂)、豬膽、牛黃、蜂蜜、食醋、豆製品、黑木耳、白木耳、香菇。 高血壓患者飲食禁忌 1、控制食鹽量,忌食鹹肉、鹹菜、泥螺等。 2、忌暴飲暴食、高熱量食物,如豬油、奶油、巧克力、動物內臟、動物腦、動物油、蟹黃、蛋黃、白薯、干豆、油炸食物等。 3、戒煙限酒,忌濃茶、咖啡和辛辣食品 飲食寶典 三餐 飲食安排應少量多餐,避免過飽;高血壓患者常較肥胖,必須吃低熱能食物,總熱量宜控制在每天8.36兆焦左右,每天主食150-250克,動物性蛋白和植物性蛋白各佔50%。不伴有腎病或痛風病的高血壓病人,可多吃大豆、花生、黑木耳或白木耳及水果。晚餐應少而清淡,過量油膩食物會誘發中風。食用油要用含維生素E和亞油酸的素油;不吃甜食。多吃高纖維素食物,如筍、青菜、大白菜、冬瓜、番茄、茄子、豆芽、海蜇、海帶、洋蔥等,以及少量魚、蝦、禽肉、脫脂奶粉、蛋清等。 低鹽 每人每天吃鹽量應嚴格控制在2-5克,即約一小匙。食鹽量還應減去烹調用醬油中所含的鈉,3毫升醬油相當於1克鹽。咸(醬)菜、腐乳、鹹肉(蛋)、腌製品、蛤貝類、蝦米、皮蛋、以及茼蒿菜、草頭、空心菜等蔬菜含鈉均較高,應盡量少吃或不吃。 高鉀 富鉀食物進入人體可以對抗鈉所引起的升壓和血管損傷作用,可以在食譜中經常"露面"。這類食物包括豆類、冬菇、黑棗、杏仁、核桃、花生、土豆、竹筍、瘦肉、魚、禽肉類,根莖類蔬菜如莧菜、油菜及大蔥等,水果如香蕉、棗、桃、橘子等。魚不論對哪種高血壓患者,魚是首選的,因為流行病學調查發現,每星期吃一次魚的比不吃魚者,心臟病的死亡率明顯低。 果蔬 每天人體需要B族維生素、維生素C,可以通過多吃新鮮蔬菜及水果來滿足。有人提倡,每天吃1-2隻蘋果,有益於健康,水果還可補充鈣,鉀、鐵、鎂等。補鈣有人讓高血壓患者每天服1克鈣,8星期後發現血壓下降。因此應多吃些富含鈣的食品,如黃豆、葵花子、核桃、牛奶、花生、魚蝦、紅棗、鮮雪裡蕻、蒜苗、紫菜等。 補鐵 研究發現,老年高血壓患者血漿鐵低於正常。多吃豌豆、木耳等富含鐵的食物,不但可以降血壓,還可預防老年人貧血。 飲水 天然礦泉水中含鋰、鍶、鋅、硒、碘等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煮沸後的水因產生沉澱,對人體有益的鈣、鎂、鐵、鋅等會明顯減少,因此對符合標準的飲用水宜生喝。茶葉內含茶多酚,且綠茶中的含量比紅茶高,它可防止維生素C氧化,有助於維生素C在體內的利用,並可排除有害的鉻離子。此外還含鉀、鈣、鎂、鋅、氟等微量元素。因此每天用4-6克茶葉(相當於2-3杯袋泡茶)沖泡,長期服用,對人體有益。 以上飲食原則,高血壓病人若能落到實處,持之以恆,必會有益於健康。 根據科學實驗證明,芹菜對高血壓的預防和調養有著顯著的效果。
2. 高血壓吃葯了血壓降不下怎麼辦,升高到100-180,現在一直在服用非洛地平緩釋片
高血壓是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又是人類死亡主要疾病如冠心病、腦血管疾病等的重要危險因素。肥胖、煙酒、攝鹽過多、缺乏活動、心理緊張等又是導致高血壓發生的危險因素。醫學研究表明:對高血壓的早期預防和早期穩定治療及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使75%的高血壓及並發症得到預防和控制。政府將每年的10月8日為「全國高血壓日」,因此我們的宗旨是普及高血壓的防治知識,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
血壓為何難以控制
什麼叫血壓難以控制目前常用的抗高血壓葯物已有六大類幾十種,如果合理選葯,大多數病人的血壓能控制在理想或正常范圍內。而少數高血壓病人即使服用包括利尿劑在內的三種或以上抗高血壓葯物,且每種葯物都用到了足量和足夠的時間,其血壓仍然在140/90mmHg或以上者,稱為頑固性高血壓,即俗稱血壓難以控制。高血壓患者容易發生一系列心血管疾病。但隨著血壓受到控制,這些疾病的發生率會大大降低甚至可以避免發生。因此,面對血壓難以控制的高血壓患者,一定要及時到醫院讓醫生分析、查找原因,進一步調整治療。血壓難以控制有哪些因素根據我們的臨床經驗分析,血壓難以控制常有以下幾種原因:
■高血壓患者的伴隨情況未及時消除如體重增加、高鹽、酗酒、緊張狀態等。
■繼發性高血壓疾患未得到病因治療由於不能針對病因治療,當然高血壓也難以控制。在這里也提醒血壓難以控制的高血壓患者及其家屬,要給醫師提供一份詳細的病史資料,一定要找從事高血壓臨床研究的專科醫師進行系統診治。
■高血壓腎損害對高血壓治療的影響高血壓患者易發生腎臟損害,而腎臟損害本身又是高血壓的原因。因此高血壓患者如未及時有效地治療,容易造成腎功能受損,此時再不合理使用利尿劑,體內過多的水和鹽就不能排出體外,更加重高血壓,這就造成血壓難以控制。
■「白大衣高血壓」在醫師診所測量血壓總是高於正常,甚至用幾種葯物也難以控制到正常的患者,在自己家裡自己測量血壓是正常的,同時檢查心、腦、腎等重要臟器無嚴重的損害,醫學上稱「白大衣高血壓」。
■急進型惡性高血壓這是一種特殊類型的高血壓,一定要找醫生及時診治。
■抗高血壓治療不當①患者未堅持服葯;②葯物劑量太小或間隔時間太長而達不到治療效果;③選葯不合理或不適當地聯合用葯。事實上,對於因治療不當而血壓控制不滿意者,不屬於頑固性高血壓的范疇。
高血壓治療的六大誤區
高血壓病大多數採取家庭治療的方法。這種方法雖然方便,但實際治療過程中卻存在不少誤區,必須引起重視。
誤區之一:以自我感覺來估計血壓的高低。高血壓病人症狀的輕重與血壓高低程度下一定成正比,有些病人血壓很高,卻沒有症狀;相反,有些病人血壓僅輕度升高,症狀卻很明顯。這是每個人對血壓升高的耐受性不同,加上臟器官損害程度有時候與血壓高低也不一定完全平等。因此,憑自我感覺來估計血壓的高低,往往是錯誤的,也容易延誤治療。正確的做法是定期主動測量血壓,每周至少測量兩次。
誤區之二:血壓一降,立即停葯。病人在應用降血壓葯物治療一段時間後,血壓降至正常,即自行停葯;結果在不長時間後血壓又升高,還要再使用葯物降壓這樣不僅達不到治療效果,而且由於血壓較大幅度的波動,將會引起心、腦、腎發生嚴重的並發症,如腦溢血等。正確的服葯方法是服葯後出現血壓下降,可採用維持量,繼續服葯;或者在醫生的指導下將葯物進行調整,而不應斷然停葯。
誤區之三:採用傳統的服葯方法。研究表明,高血壓病患者的血壓在清晨醒後變化最大,可以在數分鍾之內上升2~5千帕,中午過後,血壓會自行下降。這種血壓變化規律致使患者容易在早晨和夜間發生腦中風。(早晨容易發生腦出血,而夜間則容易發生腦缺血。)傳統的每日3次的服葯方法沒有考慮患者的血壓變化規律,只是一味地考慮降低血壓,結果使清晨時的血壓控制不理想,而下午和夜間常使血壓偏低,新的服葯方法每天清晨醒後1次性服葯。可以有效地防止清晨醒後的血壓劇烈變化,使血壓處於比較平衡狀態,因此效果較好。
誤區之四:降壓過快過低。一些高血壓病人希望血壓降得越快越好,這種認識是錯誤的。因為,血壓降得過快或過低會使病人感到頭暈、乏力,還可誘發腦血栓形成等嚴重後果。
誤區之五:不根據具體情況,一味追求血壓達到正常水平。六十歲以上的老年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動脈硬化,為此偏高些的血壓,有利於心、腦、腎等臟器的血液供應。如果不顧年齡及病人的具體情況,而一味要求降壓到「正常」水平,勢必影響上述臟器的功能,反而得不償失。正確的做法是根據病人的年齡、臟器的功能情況,將血壓降到適當的水平,特別是老年人,不可過度降低血壓。
誤區之六:單純依賴降壓葯,不做綜合性的治療。高血壓的病因較多,因此,治療也需要採取綜合性的措施,否則就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治療效果。正確的做法是除選擇適當的葯物外,還要注意勞逸結合,飲食宜少鹽,適當參加文體活動,避免情緒激動,保證充足睡眠,肥胖者應減輕體重等。
高血壓與冠心病的關系?
冠心病是危害人類健康的最主要疾病之一,它是由於各種有害因素損傷冠狀動脈內皮細胞,造成冠狀動脈粥樣硬化,進一步導致血管狹窄甚至閉塞,臨床上出現心絞痛、心肌梗塞甚至猝死。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吸煙是冠心病的四大元兇。
(一)高血壓是冠心病的獨立危險因子:大量研究表明,高血壓可以損傷動脈內皮而引起動脈粥樣硬化,並加速動脈粥樣硬化過程。血壓水平越高,動脈硬化程度越重,死於冠心病的危險性就越高。
(二)高血壓可以引起心肌梗塞:當存在冠脈病變時,血壓升高可能觸發粥樣硬化斑塊破裂,血栓形成,堵塞冠脈,導致急性心肌梗塞。因此,良好地控制高血壓可以預防冠心病,減少冠心病發作並可阻止意外事件發生.
同是高血壓用葯何迥異
常聽到老年人感嘆:人老了,病多了,不吃葯不行,葯吃多了,又怕出問題。這種矛盾心理困擾著愈來愈多的老人。
有一天,幾位定期在高血壓門診隨訪的老病號,在候診室不期而遇,老人說話的主題往往離不開自己的病,他們很自然地交流了自己看的是哪位醫生,吃了哪些葯品。說著說著,老人們心中疑竇頓起:得的都是高血壓病,為什麼醫生開的葯品卻一樣?莫不是~~~於是他們推舉張老伯為代表,約請我進一堂講。我欣然答應,抽空和他們分析了每一個人的情況和用葯之道,解除了他們的疑惑。
伴有其他疾病時,用葯更需講究
高血壓病老年病人常同時患有其他疾病,如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腎臟病等。如果高血壓控製得不好,也還會加重這些病變,甚至導致心力衰竭、卒中、腎功能衰竭等致命惡果。因此,專科醫生在治療高血壓病時,既要考慮抗高血壓病葯物對其他疾病的影響,又要考慮治療其他疾病的葯物對高血壓病的作用。病情不同,首選葯物也不同,常見有以下幾種情況。
1、病人伴有糖尿病時,首選轉換酶抑制劑(簡稱ACEI)。不過ACEI有引起咳嗽的副作用,所以在使用期間,如果出現咳嗽,又與感染無關,用抗生素或止咳葯都無效時, 則可改血管緊張素II受體拮抗劑,如氯沙坦、纈沙坦、厄貝沙坦等,但要遵醫囑定期監測腎功能。
2、病人合並心力衰竭時,首選ACEI和利尿劑。
3、同時患有前列腺肥大者,首選受體陰滯劑,如特拉唑嗪、多沙唑嗪等葯物,既有降低血壓又有治療前列腺肥大的作用,可謂一箭雙雕。
4、存在腎功能不全者,可在醫生指導下選用ACEI或貝那普利(洛汀新)、福辛普利(蒙諾)。
伴有其他疾病時,哪些降壓葯不宜選用
1、伴有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或痛風時,不宜選用噻嗪類利尿劑或含此類葯物的復方制劑,如珍菊降壓片、開富物、復方降壓片等;也不宜選用大劑量α受體阻滯劑,如倍他洛克、阿替洛爾等,以免影響糖脂代謝。
2、當高血壓合並II度或II度以上房室傳導阻滯時,禁用β受體阻滯劑和維拉帕米異捕定)、地爾硫草(恬爾心)。
3、老年人心率較快,如每分鍾大於110次,不可選用短效二氫吡啶類降壓葯,如硝苯地平含用,可誘發心絞痛或心肌梗死。
4、有便秘、抑鬱或直立性低血壓者,不可選用可樂定。
5、有抑鬱的患者,不宜使用利血平及含此類葯物的復方制劑,如復方降壓片。
抗高血壓葯聯合和葯禁忌
某些抗高血壓葯聯合應用時不良反應會成倍增加,可以引起嚴重後果,要特別引起重視。
1、珍菊降壓片含噻嗪類利尿劑,不可與吲達帕胺(壽比山)、復方降壓片、開富特等利尿劑合用,否則會加重低血鉀,甚至導致嚴重的心律紊亂而致死。
2、β受體阻滯不可與維拉帕米(異搏定)合用,因為兩者均可引起竇房結、房室結抑制,可能導致猝死。
3、β受體阻滯不可與地爾硫草(恬爾心)合用,否則可引起房室傳導阻滯,降低心功能。
補鈣與服降壓葯不矛盾
高血壓病人服用鈣離子拮抗劑尼群地平等降壓,與同時補充身體所需的鈣有無矛盾?
鈣是人體必需的元素。人們每天約從食物中攝取100毫克的鈣,其中的99%與磷結合後沉積於骨質中。鈣是構成人體骨骼的最基本原料。鈣還有許多重要的生理作用。研究發現,攝取的鈣鹽不足,特別是在血鉀降低、血鈉水平上升,或長期進食鈉鹽過多時,就會引起血壓上升。因此,為防治高血壓,應強調適當補鈣。
那麼,為什麼降壓葯又是鈣離子拮抗劑呢?這與補鈣豈不矛盾?
原來,人體中的鈣有極少部分存在於血管內皮細胞與心肌細胞中,它們含量極微,卻有著十分重要的生理功能。如果這些細胞內的鈣離子增多,就會明顯引起血管收縮和心肌收縮能力加強,導致血壓增高。尤其是小動脈血管的持續收縮,是高血壓發生的直接原因。鈣離子拮抗劑能阻抑細胞外鈣離子進入細胞內,所以能有效降壓。但它們對血液中鈣的含量沒有影響,更不會拮抗鈣的其他生理作用。所以,高血壓患者服用鈣拮抗劑,與同時補充鈣劑並不矛盾。如果患者按照醫師意見加服補鈣劑,還有助於防治高血壓。當然,這不等於說凡是高血壓病人都需補充鈣劑。
多吃鹽會使血壓升高
食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鈉離子和氯離子都存在於細胞外液中,鉀離子存在於細胞內液中,正常情況下維持平衡。當鈉和氯離子增多時,由於滲透壓的改變,引起細胞外液增多,使鈉和水瀦留,細胞間液和血容量增加,同時回心血量、心室充盈量和輸出量均增加,可使血壓升高。
細胞外液中鈉離子增多,細胞內外鈉離子濃度梯度加大,則細胞內鈉離子也增多,隨之出現細胞腫脹,小動脈壁平滑肌細胞腫脹後,一方面可使管腔狹窄,外周阻力加大;另一方面使小動脈壁對血液中的縮血管物質(如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血管緊張素)反應性增加,引起小動脈痙攣,使全身各處細小動脈阻力增加,血壓升高。
目前世界范圍內的許多鹽與高血壓的關系資料均表明,鹽的攝入量或尿鈉離子排泄量(間接反應鈉的攝入量)與高血壓呈正相關,即人群攝入食鹽量越多,血壓水平越高。我國研究情況也顯示,北方人食鹽的攝入量多於南方人,高血壓的發病率也呈北高南低趨勢。
吃鹽多的人都會得高血壓嗎?答案是否定的。研究結果表明,在人群中約有20%的人吃鹽多了會得高血壓,這部分人醫學上稱為鹽敏感者,而大部分(80%左右)正常人吃飯稍咸一些並不會患高血壓。但目前在人群中還無法區分鹽敏感者及不敏感者,因此,從預防高血壓的角度應注意適當控制食鹽的攝入量,改變飲食「口重」的習慣。
對於已經發生高血壓的患者,限鹽也是有益的。實踐證明,在高血壓的早期或輕型高血壓患者,單純限鹽即可能使血壓恢復正常。而對中、重度高血壓患者,限制鹽的攝入量,不僅可提高其他降壓葯物的療效,還可使降壓葯物的劑量減少,這樣可大大的減少降壓葯物的副作用和葯品費用。所以,不管是從預防高血壓的角度,還是治療高血壓患者,限鹽都是有益的。
高血壓症的誤區
貧血者不會患高血壓嗎?
貧血通常是指外周血中血紅蛋白濃度、紅細胞計數和(或)紅細胞壓積低於同年齡和同性別正常人的最低值,而高血壓則是常見的心血管疾病,是指血壓超過正常標准。貧血和高血壓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二者無任何因果關系。
身體瘦者不會患高血壓?
超重是血壓升高重要而獨立的危險因素,但高血壓的發病機制有多種因素參與,包括遺傳、環境、解剖、適應性、神經內分泌系統等因素。因此,無論身體偏胖或偏瘦,都應定期檢查血壓,不能盲目樂觀。
每天中午血壓最高?
長期以來,人們受中午血最「旺」觀點影響,認為一天當中正午血壓最高,其實不然。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表明,正常人群及高血壓病人晝夜血壓都呈「雙峰一谷」的變化,即上午8~9時、下午4~6時為高峰,半夜2~3時為低谷。
我國高血壓病的特點
1、腦力勞動者高於體力勞動者。
2、北方地區高於南方地區。
3、城市高於農村。
4、家庭史明顯,有高血壓家庭史者高於無高血壓家庭史者。
5、高鹽飲食者高於低鹽飲食者。
6、有煙酒嗜好者高於無煙酒嗜好者。
7、身體超重者高於正常體重者。
8、長期從事精神緊張勞動者高於其他工作者。
生活方式在高血壓治療中的地位
近年,關於高血壓治療有兩個重要文件,分別為JNC的新報告和WHO的治療指南。前者較以往更注重高血壓的非葯物治療,後者對高血壓患者進行危險分層,按分層決定治療策略。兩者均強調生活方式的改良(提倡健康的飲食習慣、減輕體重、戒煙、減少酒精攝入、限制鈉鹽和增加體力活動)適用於所有患者。
高血壓患者進行的隨機對照試驗證實,將每日鈉鹽的攝入量由180mmol(10.5克)降至80~100mmol(4.7~5.8克)就能使收縮壓平均降低約4~6mmHg。我們在臨床實踐中發現,攝鹽過多常常是頑固性高血壓的一個原因,限鹽治療對老年高血壓患者更為重要。
另一研究發現,在肥胖的高血壓患者中,體重減少5kg就能使血壓降低。DASH(停止高血壓的膳食方法)研究顯示,膳食中有大量水果和蔬菜,以低脂肪的奶製品取代富飽和脂肪酸的食物,血壓的降低程度大於其他的膳食研究。改善膳食結構的益處不僅在於降低血壓,而且可降低心血管病及癌症的病死率。TONE研究顯示,限鹽及減輕體重可以使相當數量的高血壓老人安全停服抗高血壓葯物。這與抗高血壓治療的好處主要在於血壓降低本身的理論相一致。其結果對醫師的臨床實踐有很好的指導意義。
需要指出的是高血壓需要終生治療。在按「程序」減葯或停葯期間,需反復測壓,以保證血壓維持在一定水平以下,若盲目停葯或間斷服葯,反而會加重靶器官的損害。
TONE的研究對象為輕度患者,並不包括人群中有很高比例的合並其他危險因素的患者。TONE的結果只是初步的,在高血壓的實際治療中,究竟哪些患者可以停葯?如何制定具體的停葯方案,尚需進一步研究
高血壓與微量蛋白尿有何關系
高血壓病患者做尿液檢查可以幫助了解腎臟損傷的程度。明確高血壓與腎臟病變之間的關系,然而常規的尿檢測方法存在靈敏度差的缺點。近年來,一些醫院已開展了一些新 的較靈敏的方法測定尿微量白蛋白及N-乙醯-β氧基葡萄糖甘醇(NAG)、視黃醇結合蛋白(RBP、尿免疫球蛋白G(IgG)等,可以早期發現亞臨床微量蛋白尿。有利於對多種疾 病如高血壓合並腎損害或糖尿病腎病等的早期診斷及治療。
(1)微量白蛋白尿指尿中白蛋白的排泄每分鍾超過20 微克或24小時超過30毫克。尿微量白蛋白排泄與血壓密切相關,在輕度高血壓,微量白蛋白尿的發生率為5%左右;血 壓明顯升高(>170—180/100mmHg)的高血壓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原則普遍和嚴重。其發生機制為高血壓時腎小球內壓增 加和濾過分數增加,引起腎小球基底膜功能和結構異常。因此,高血壓病患者只有血壓明顯升高才會出現微量白蛋白尿。
(2)糖尿病患者由於腎小球基底膜電荷異常改變,腎小球系膜基底增厚。對白蛋白的通透性增加,糖尿病腎病早期僅腎小球濾過率增高。以後才出現微量白蛋白尿,血壓可逐步升高。糖尿病患者與高血壓病患者比較,血壓同樣為170-180/100mmHg水平。糖尿病患者平均尿白蛋白的排泄比高血壓病患者高100倍。因此,尿微量白蛋白排泄對評價早期 糖尿病腎病更靈敏和重要。當高血壓病合並糖尿病時,尿白蛋白排泄呈直線上升.其預後不良。
(3)不少臨床葯物研究都採用微量白蛋白排泄為指標,觀察葯物對腎臟的保護作用,例如以轉換酶抑制劑洛汀新治療各種腎功能衰竭患者的國際性APRIE試驗。 除了最常用尿微量白蛋白排泄來叵映腎小球病變外,NAG和RBP是反映腎小管功能的指標。NAG是一種酶,主要來源於腎近曲小管上皮細胞,RBP是一種結合蛋白,其含量反映腎小管重吸收功能,當它們增高時提示高血壓或糖尿病所致腎小管重吸收功能受損。 迄今,尿微國白蛋白的排泄已不單純用於檢測腎臟病變,它已被認為是一個獨立的預測高血壓病患者小血管損傷的、 比眼底視網膜改變更敏感的指標。
肥胖者減肥後體形較難恢復的原因所在。
二、肥胖通過容量負荷、胰島素抵抗、交感活性增強、外周阻力血管變化,腎素一血管緊張素系統和心房利鈉素的變化以及類固醇激素的差異等因素,在高血壓的發生和維持中起廠重要作用。
有人發現肥胖者的血糖、胰島素及C肽值明顯高於非肥胖者,遺傳因素和超重,對胰島素抵抗有相加作用,在胰島素抵抗或高胰島素血症時引起脂質代謝紊亂,脂肪積沉於體內,同時義反過來加重胰島素抵抗。高血壓病人中糖耐量降低者約為46.7%,因此,肥胖者與高血壓病、糖耐量有一一定的內在聯系,實踐證明通過控制飲食,增加體力活動及適當的耗氧運動,可改善血脂、血糖,使體重降低,血壓下降,血壓與體重呈正相關,有人通過低熱量飲食及中等量的運動1周使體重卜降4.6kg,血壓得以下降,其中收縮壓下降1.73kpa,平均壓下降1.2Kpa,舒張壓下降147Kpa,也有人指出通過相關分析表明,在女件體重減輕比例與舒張壓降低呈顯著相關,即體重下降3.9kg可使血壓下降2.9/2.3mmHg。筆者通過多年臨床實踐發現許多肥胖高血壓患者,通過限制熱量攝入、增加有效的合理的體育鍛煉與運動或適當應用減肥食物與葯物,使體重從明顯的中度以上肥胖下降至輕度肥胖,甚至接近正常,對其血壓的減低有明顯的作用,且易十用比平時劑最更小的葯物很好地控制血壓,不但用葯量減少且其生活質量得到明顯提高。氣短、乏力、胸悶、頭脹等高血壓症狀明顯改善、減輕,體力得到明顯恢復。因此,在有肥胖或體重過重病人的高血壓治療中,首先應提倡減肥、減重的治療,以使高血壓的治療達到合理、有效的最佳水平。
近年來隨著分子生物學水平的發展,肥胖的研究有大的發展,有人發現脂肪組織內含有非常豐富的心房利鈉肽清除受體信使(Natriuretic Peptides C1earance ReceptorMessengen mRNA)而空腹時其水平受抑制,研究者認為肥胖者通過利尿肽激素的調節作用影響鹽敏感性及容量因素,對高血壓的發生和維持起廠重要作用。
三、肥胖高血壓的臨床特點是高心輸出量和低外周血管阻力,在肥胖高血壓的臨床處理中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肥胖者相對於非肥胖者血壓較高。
2、肥胖者測壓時其袖帶的長度(42cm)及氣囊寬度(12-15cm),較正常老應有適當的增加以防止測量中誤差。
3、肥胖高血壓患者減重能有益於血壓的下降,是降壓治療中必要的先行的步驟,也是提高療效、合理治療的重要方法,肥胖者減重也可降低高血壓的發病率。
4、肥胖高血壓降壓葯作用相對較小,應注意葯物劑量的個體化及葯物的順應性。
5、合理的肥胖高血壓治療用葯,從理論上講應以β阻滯劑(降低心輸出量)、α受體阻滯劑(降低交感神經活性)及利尿劑(降低血容量)較為適合。有報告比較β阻滯劑與鈣拮抗劑的療效發現β阻滯劑對肥胖病人療效較好,鈣拮抗劑對非肥胖病人療效較好。也有報告提示可樂啶及利尿劑對肥胖高血壓治療效果比作肥胖者好。晚近有資料表明鈣通道阻滯劑和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在肥胖高血壓的治療中顯著有益,對腎臟的保護作、對胰島素抵抗的改善作用以及時交感神經功能的抑制均有利於肥胖高血壓的降壓治療;
6、肥胖病人中脂溶性和非脂溶性葯物的作用不同。在選擇葯物時應加以注意。
高血壓病人戒備空調
進入夏天,特別是在今年幾次熱浪襲人的日子裡,不少高血壓病患者,自覺症狀加重。一測量血壓,收縮壓增加了10~20mmHg,舒張壓也增加了5~10mmHg。
以往一般情況下,高血壓病人都能根據氣候等因素自行調整用葯品種或劑量。當夏天來臨時,隨著血壓的下降,或減少服葯劑量,或調換降壓作用比較輕的葯物,多年下來,屢試不爽,血壓控製得蠻好。不知今年怎麼搞的。
我仔細問了他們的生活、工作等情況。這兩年,這些病人家裡都裝上了空調,單位里辦公室都有空調,有的還是中央空調。我想,大熱天里血壓不但不降低,反而升高的症結就在這里。這些病人差不多整天在室溫20多度的環境里生活、工作,相當於置身在春、秋季節,如果再減少降壓葯物的劑量,或服用降壓效果偏輕的中葯,血壓怎麼不高呢?我向這些病人指出了血壓偏高、症狀加重的原因,希望他們遠離空調,或者將室內溫度控制在27~28℃左右,同時要調整好葯物的劑量和品種,以平安度夏。
高血壓病人的自我及家庭護理
1.高血壓病患者,家中必備血壓表及聽診器,以隨時觀察並記錄血壓的變化,至少在晨起、睡前各一次。
2.養成良好生活習慣,注意勞逸結合。
3.大多數高學壓病人是要終生服葯,一定要按時服葯,牢記「寧可少吃一頓飯,也不可少次一次葯」。要更換葯物時,應在醫生指導下放可換葯,不要自行換葯或停葯。
4.突然頭痛、惡心、嘔吐時,家人要協助病人:平卧,把頭墊高,用濕毛巾敷在頭部;立即測量學壓;口服降壓葯,以快速降壓為宜;盡快送往醫院就醫。外出是感覺不適,應立即停止行動,就地坐下,防止跌倒或發生其他意外。
5.高血壓病應戒煙酒。
健康4守則預防高血壓
每人每天至少要做20至60分鍾的帶氧運動,運動無須激烈,做做家務、上下樓梯、步行去車站都行,如果想鍛煉體魄,則可以跑步、跳舞、跳繩、游泳或打球。
遵守健康生活的四大守則:健康飲食、適當運動、不抽煙和懂得紓解壓力。可幫助你預防高血壓。
1998年的全國健康調查顯示,我國患高血壓的人口有27.3%,即每4人就有一人是高血壓患者。
調查還顯示,高血壓患者有年齡偏高的趨勢,患者當中60至69歲的就佔了64%,也就是每10名患者有6人是60歲以上的樂齡人士。
這樣的調查結果確實令人擔心,但年齡與高血壓之間卻不是一種必然的因果關系。心臟專科醫生徐德祥接受本報訪問時說:「一個生活方式健康的人,到老都不會患上高血壓是可能的。」換言之,撇開遺傳因素,高血壓是可以預防的,關鍵是你必須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
守則1. 健康飲食
「健康生活方式必須包含四大守則:就是健康飲食、適當運動、不抽煙和懂得紓解壓力。」
健康飲食是指少鹽、少脂肪、少膽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少酒精,多蔬菜水果和高纖維食物。
特別控制鹽的攝取量,因為國人每天平均攝取的8至12克食鹽,比每天所需的兩克高出了許多。
鹽含有人體所需的鈉,而鈉的需要量可從天然食物中獲得滿足,根本不必從食鹽中獲取,但不放鹽多數人又食不下咽,所以徐德祥醫生建議以6克為限。
他還提醒,調味品如茄汁,還有罐頭食品都含有很高的鹽分。
守則2. 帶氧運動
適當的運動,特別是帶氧運動是防止高血壓不可或缺的要角。徐德祥醫生說,每人每天至少要做20至60分鍾的帶氧運動,運動無須激烈,做做家務、上下樓梯、步行去車站都行,如果想鍛煉體魄,則可以跑步、跳舞、跳繩、游泳或打球。
守則3. 不抽煙
不要抽煙是徐德祥醫生的另一忠告,因為香煙中的化學物質會使抽煙者在抽煙時血壓上升,加速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並且更容易患上心臟病。
守則4. 紓解壓力
另外,生氣、興奮、害怕或精神承受壓力時,血壓就會暫時上升,如果長期承受壓力或無法有效地應付日常生活中的壓力,就會比較容易患上高血壓。
懂得紓解壓力是防止高血壓的一道重要關卡,這包括不要對自己作不實際的要求,要適當分配時間,要有紓解壓力的途徑,如找朋友傾訴心事、聽音樂放鬆自己等,如果無法達到紓解壓力的目的時,就應該尋求專業協助了。
血壓高心力弱——控制血壓預防心力衰竭
最新一項研究發現,在心力衰竭病患中,91%是高血壓病患,如果好好控制血壓,則可使心力衰竭延緩幾年至幾十年。
隨著世界人口的逐漸老化,心力衰竭的病例也有增加的趨勢,而大多數心臟病學家認為,高血壓是導致心力衰竭的危險因素之一,血壓越高,發生心力衰竭的危險性也越大。過去已有統計顯示,高血壓患者發生心臟衰竭的機率是10到15倍。
抗高血壓葯物延緩心力衰竭
3. 我母親最近高血壓有一個多月了,我母親最近高血壓有一個多月了,吃了幾種降血壓的葯還是高,請問怎麼辦
近年來,高血壓高病的治療水平已有明顯的提高,治療高血壓病的葯物也層出不窮。然而,許多高血壓病患者在治療過程中,血壓控製得比較滿意,但患者的血脂水平卻出現增高。血脂增高,血液粘度增高,容易發生血管栓塞,引發缺血性心臟病和缺血性腦中風。
哪些抗高血壓的葯物會引起患者血脂出現不利的變化呢?目前臨床發現至少有以下4種常用的抗高血壓葯物可引起血脂升高:
雙氫克尿塞——此葯為利尿葯,通常與其它抗高血壓葯合用治療輕中度高血壓病。試驗表明,雙氫克尿塞可使血液中甘油三酯明顯增高,提高血液粘稠度,不利於患者身心健康的全面恢復。
復方降壓片——是最常用的降壓葯物之一。患者用葯後,血壓葯物之一。患者用葯後,血壓緩慢下降,但甘油三酯和膽固醇卻明顯增高。復方降壓片對血脂的不利影響還會降低高密度脂蛋白,這就更容易使血液中的膽固醇增多,促進動脈硬化的進展。
心得安——也是常用的抗高血壓葯物。患者用葯後血液中的膽固醇和甘油三酯都呈明顯增高趨勢,對控制血液粘稠度極為不利。
硝苯啶——是一種鈣離子拮抗劑,有較好的降壓和擴張血管的作用。服用此葯後,血液中的甘油三酯和膽固醇濃度顯著上升,但對高密度脂蛋白的影響不大。
上述4種葯物能使血脂濃度增加,這對於控制動脈硬化是極為不利的,甚至是有害的。因此,凡是服用上述幾種葯物的高血壓病患者,在服降壓葯的同時應定期檢查血脂濃度,發現血脂增高或血液粘稠度增高時,加服一些降血脂和降低血液粘稠度的葯物,或改換其它降壓葯,以使高血壓病的治療趨於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