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南通總共多少人呢
南通市地處長江三角洲,東瀕黃海,南臨長江,與上海、蘇州隔江相望,與泰州、鹽城毗連。下轄如東、海安二縣,如皋、通州、海門、啟東四市和崇川、港閘、經濟技術開發區三區。轄區總面積8001平方公里。 南通是一個人口大市。2006年底,全市總人口769.79萬,人口密度為962人/平方公里,人口出生率為6.35.‰,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81‰。人口密度居全國地級市之首。 南通是我國開展計劃生育工作最早、人口數量增長控制效果最為顯著的城市。解放初期南通的人口基數就很大,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時南通人口總量就達507.32萬人,居江蘇省首位。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634人,比全省平均水平多267人。在全國公開批判馬寅初《新人口論》和「文化大革命」中「人多力量大」等「左」的思潮影響下,南通的人口經歷了兩個出生高峰,第一個出生高峰發生在1954年-1958年,第二個出生高峰發生在1962年-1969年,兩次高峰期間年人口出生率基本保持在30‰左右,這兩個生育高峰分別使人口凈增55萬人和116萬人。人口警鍾的敲響,引起了各級黨政部門的高度重視。七十年代初,南通恢復和重建了計劃生育組織領導機構和基層工作網路,通過制訂、下達人口計劃,宣傳、落實「晚、稀、少」婚育政策,1972年南通的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到15.62‰,人口自然增長率下降到8.68‰,提前8年在全國第一個實現國務院規劃的人口自然增長率降到10‰的目標。八十年代初,南通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進入一個重要轉折期,尤其是中央《公開信》發表後,大力提倡一對夫婦只生一個孩子,全市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長率進一步下降,雖然受到前兩次生育高峰周期性影響,從1986年起出現了持續時間長達8年的第三次人口生育高峰,但在從嚴控制人口過快增長的大氛圍下,通過各級政府和廣大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這次生育高峰峰值遠低於前兩次生育高峰,凈增人口僅36.5萬人。1997年南通市實現人口零增長,1998年起連續9年出現人口負增長。實行計劃生育基本國策以來,全市已累積少生350萬人。人口的有效控制,為南通經濟、社會的和諧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南通是一個人口環境相對優良的城市。南通是我國最早列入對外開放的十四個沿海城市之一,是人居環境最佳的城市之一,是我國著名的「教育之鄉」、「建築之鄉」、「體育之鄉」和「長壽之鄉」。豐富的高素質勞動力資源為南通的改革開放和經濟騰飛提供了巨大動力;發達的醫療保健制度,為南通人民的健康提供了可靠的保障;累計一孩率高達90%、出生人口性別比連續三十多年保持正常范圍,孕產婦死亡、嬰兒死亡率提前6年實現國務院婦兒委規劃的2010年控制目標;2006年人口平均期望壽命高達78.26歲。 南通是我國人口老齡化最快的地區之一。南通人口年齡結構由年輕型向成年型轉變始於20世紀60年代,到1982年剛剛成為穩定的成年型人口就開始老齡化。1982年第三次全國人口普查中,南通65歲以上老人就有529395人,總人口的7.2%,與全國宣布2000年進入老齡化社會相比提前了18年。此後,南通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快,2001年,全市65歲及以上老年人943453人,占同期總人口的12.03%,明顯高於同期江蘇的9.1%與全國的7.9%水平,與同期美國的13%接近,也與世界發達國家的14%相差不遠。隨著老年人口高齡化趨勢,長壽老人日漸增多。據「五普」資料顯示,全市80歲以上高齡老人18.2萬人,占人口總數的13%,至2003年1月,全市共有100周歲以上老人449人,折算計達每百萬人中有57個百歲以上老人。其中如皋市比例最高,每百萬人中有83人,超過聯合國每百萬人中有75個百歲以上老人可界定為長壽之鄉的標准8個百萬分點。全市156個鄉(鎮、街道)中有138個鄉(鎮、街道)有長壽老人,分布面為88.5%,其中最年長的男性105歲,女性106歲。
❷ 南通地區的長壽之鄉在哪裡
如皋啊 我是如皋人
❸ 江蘇省南通市如皋市為什麼被稱為長壽之鄉
長江北岸自江海平原上的江蘇省如皋市(南通市轄下的一個縣級市),是新近出現的一個長壽縣市,總人口145萬,有百歲老人172人;90歲以上老人4000人;80歲以上老人40000人;60歲以上老人275000人,人均壽命已超過75.5歲。專家們認為,如皋的長壽現象與當地的環境、水質、飲食結構及生活起居等有關。就食品而言,當地的銀杏、蘿卜、長生果,茶干、潮糕、蕎麥餅,無一不具益壽之效。就器用而言,草席、木屐、蕎殼枕,瓦罐、鐵鍋、杉木盆,無一不具健身之妙。就藝術而言,中國盆景七大流派、中國風箏四大產地、中國篆刻三大流派,如皋皆居其一,其養年之功盡可意會言傳。目前,當地還保留著百歲巷、萬壽堂、水繪園等與長壽、養生有關的歷史文化遺址,以及百歲碗、過百路、千家米等壽文化民俗。
老人的長壽因素雖然涉及各個方面,但飲食習慣是一個不可忽視的主導因素,俗話說「民以食為天」,是一個永恆的真理。如皋長壽老人們經常食用的食物是:玉米糝、黃豆及豆製品、蘿卜、紅薯、花生等等。當地百姓及保健機構認為,這些食物同人們的健康長壽密切相關。
❹ 中國 哪個城市 的人口 平均壽命最長
「長壽之鄉」在中國的確定標準是:每10萬人口中百歲老人達到3位。實際上,江蘇如皋版、湖北鍾祥、廣西巴馬權作為中國六大長壽之鄉中的3個(另3個為四川樂山市、遼寧遼陽興隆村、新疆克拉瑪依),均超過了聯合國規定的長壽之鄉的標准:每10萬人中擁有百歲壽星7.5人。
目前,江蘇如皋已擁有百歲老人209位,總人口為145萬人的如皋成為中國百歲老人總數最多的縣級市;湖北鍾祥有100歲以上老人71名;廣西巴馬則於上世紀90年代被國際自然醫學會宣布為「世界長壽之鄉」,現在百歲老人為78人。
與會的中國老年學會會長張文范等專家認為,盡管三地的長壽之道不盡相同,但良好的自然環境、悠久的敬老傳統和長壽文化、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心態、健康的飲食習慣與長壽食品是普遍的長壽之道。專家們倡議,「百歲人生不是夢,健康方式每一天」,長壽之道實際上掌握在每個人自己手中。
如皋地處長江下游北岸平原,隸屬江蘇省南通市。作為世界知名長壽之鄉,如皋不在高寒地帶,也不在偏僻山區,而是地處江海平原、中國沿海經濟較發達地帶。專家們認為,研究如皋的長壽經驗更具有普遍意義。
❺ 江蘇南通市目前大概有多少人口該市在江蘇省乃至全國的經濟排名中雜樣消費水平呢
南通,位於江蘇省中部,長江入海口北岸,是我國的天然避風不凍良港,是江蘇沿海南北交通的樞紐。此處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氣溫約15度。此處三面臨水,一面靠陸,與上海、蘇州等市毗鄰,下轄崇川區、港閘區、富民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狼山旅遊度假區和啟東、海門、通州,如皋四個縣級市及海安、如東二縣。總面積8001平方公里,人口789萬市區面積224平方公里,人口74萬。
遠古時代,南通是一片茫茫的江口海域,隨著長江泥沙的沉積,逐步形成了沙洲、淺灘、陸地。海安縣成陸最早,在五、六千年前,海安青墩就已有人類生活。如皋市和如東縣相繼在漢代和南北朝時同陸地連接,至漢代時,當地人開始「煮海為鹽」,成為歷史上著名的產鹽區。但南通市區和通州市在南北朝時還是洲,稱胡逗洲,直到唐末才同大陸相連。由於胡逗洲是海鹽的重要產地,唐僖宗乾符二年(875)設狼山鎮遏使。五代十國時期,南唐立靜海都鎮制置院。公元958年,北方後周派兵南下佔領靜海,並築城池,升為靜海軍,旋改通州,以其四通八達的地理位置而得名。辛亥革命後,建立民國(1912),廢州設縣,為了與河北省的通州(俗稱北通州)相區別,改稱為南通縣,南通之名,即始於此。1949年2月南通解放,建南通市,南通縣仍然保留,縣治移至金沙鎮(今南通縣改稱通州市),市、縣分治。1983年,南通市與南通地區合並,實行市管縣體制,構成了今天的新版圖。
有教育之鄉,長壽之鄉,奧運之鄉,中國近代第一城之稱。
經濟因為地域處於長江之北,發展受到影響,目前處於江蘇中流,發展勢頭猛進,有追趕蘇州無錫的實力。
❻ 南通是長壽之鄉嗎
有啊,江蘇如皋
❼ 南通這座城市為啥被稱為世界長壽之都
南通,位於江蘇東南部,地處長江下游北岸,西與泰州相連,北和鹽城為鄰,東抵黃海,南達長江。南通土地面積8001平方千米,下轄3區1縣、代管3個縣級市,2019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383.4億元,年末常住人口731.8萬人。南通是長三角26市之一,是長三角北翼經濟中心。
❽ 全國人口平均壽命最長的城市
中國人均壽命最長的城市是上海市。
2017年上海市民政局等部門聯合發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上海人均預期壽命再創新高,達83.18歲,在中國內地城市中名列第一,第二和第三分別是蘇州、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