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古人稱男子20.30.40.50.60.70.80.90.100歲為什麼之年
不滿周歲——襁褓;
2~3歲——孩提;
女孩7歲——髫年;
男孩8歲——齠年;
幼年版泛稱——總角;
10歲以下—權—黃口,即乃稚氣未脫的少兒代稱也;
13~15歲——舞勺之年;
15~20歲——舞象之年;
12歲(女)——金釵之年;
13歲(女)——豆蔻年華,
15歲(女)——及笄之年;
15歲(男)——志學之年
16歲(女)——破瓜年華、碧玉年華,二八年華;
20歲(女)——桃李年華;
24歲(女)花信年華;
至出嫁—— 梅之年,標梅之年;
至30歲(女)——半老徐娘;
20歲(男)——弱冠;
30歲(男)——而立之年;
壯年時期——春秋鼎盛;
40歲(男)——不惑之年、強壯之年;
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還歷之年;
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從心之年、懸車之年;
80~90歲——耄耋之年;
90歲鮐背之年;
100歲——期頤,又可稱為「人瑞」。
⑵ 古代對40、50、60、70、80、100歲的人怎麼稱呼
1、40歲:不惑之年、強壯之年
2、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內服之年、大衍之年
3、60歲:花甲、容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
4、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5、80歲:杖朝之年
6、100歲:期頤
當然,古代年齡稱謂並不止這些,還有許多散見於各類古書中,因較少使用而未被流傳下來。有些由於使用頻率高,生命力強而被後人沿用了下來。
年齡稱謂介紹:
年齡稱謂是古代指代年齡的稱呼,古人的年齡有時候不用數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稱謂來表示。年齡稱謂大多是記載在書籍之中,然後被沿用至今。
古人的年齡有時不用數字表示,不直接說出某人多少歲或自己多少歲,而是用一種與年齡有關的稱謂來代替。
垂髫(tiáo)是三四歲至八九歲的兒童(髫,古代兒童頭上下垂的短發)。總角是八九歲至十三四歲的少年(古代兒童將頭發分作左右兩半,在頭頂各紮成一個結,形如兩個羊角,故稱「總角」)。
⑶ 古人七十歲退休很正常 ,命苦的九十多歲還上班,那七十至八十歲在古代稱為什麼
70歲叫古稀之年,從心所欲,至於80歲就叫做耋
⑷ 請寫出古人把70到90歲稱為什麼
70歲稱古稀之年。
80歲稱杖朝之年。
80至90歲耄耄之年。
100歲樂期頤
⑸ 求古代對10、20、30、40、50、60、70、80、90歲的別稱
3-9歲—抄—垂髫(tiao)10歲——總角襲20歲(女)――桃李年華
20歲(男)――弱冠
30歲(男)――而立之年
40歲(男)――不惑之年
50歲――知命之年
60歲――花甲,平頭之年、耳順之年,杖鄉之年
70歲――古稀、杖國之年
80歲――杖朝之年
80-90歲――耄耋之年
90歲――鮐背之年
100歲――期頣
⑹ 古人稱八十歲為什麼之年,九十歲為什麼之年,一百歲為什麼之年
八十歲,這個年歲的稱謂為杖朝之年。男子80歲,意思是年過八十就可以允許撐著拐杖入朝。
九十歲,這個年歲的稱謂為杖鮐背之年。由於老年人背部的褶皺如同鮐魚的斑紋,因而引申為」高壽老人「之意。
一百歲,這個年歲的稱謂為期頤之年。期是期待,頤是供養,意謂百歲老人飲食起居不能自理,一切需期待別人供養或照顧。
(6)古人80到90歲叫擴展閱讀:
而立:出自論語「三十而立」,意思是男子三十歲獨當一面
不惑:同樣出自論語,「四十而不惑」。指男子四十歲就已經見慣各種情況,不會被迷惑了。
艾:語出《禮記》,「五十曰艾」。
知命:語出論雲「五十而知天命」
花甲/甲子:以天乾地支輪回而得,天干十種,地支十二種,一輪回正好是六十年,故代指六十歲。
古稀:出自杜甫的詩:「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因此作為七十歲的代指。
⑺ 60歲 70歲 八九十歲分別稱為是什麼之年
60歲:花甲之年。
70歲:古稀之年、懸車之年、杖圍之年。
八九十歲: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mao]耋[die]之年。
拓展資料:
60歲
耳順、耳順之年、還歷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歲。因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論語·為政》),所以後代稱60歲為「耳順之年」。
高齡:敬辭,稱老人的年齡,多指六十歲以上。
花甲:天乾地支配合用來紀年,從甲起,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稱六十歲為花甲。花甲:我國古代用干支記時間。所謂干支,是天乾地支的簡稱。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乾和十二地支按照順序搭配成六十個單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稱「花甲」。把這種記時間的詞語移用到記人的年齡上,就以「年屆花甲」或「花甲之年」來指人到60歲了。
花甲:指六十歲,用干支紀年,錯綜搭配,六十年周而復始。
還歷之年:指60歲。
下壽:古人以六十為下壽,下壽:指60歲以上。
耆[qi]:古稱六十歲的人為「耆」。
耆[qí]艾:古代以六十老人為耆。
70歲
從心之年:因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論語·為政》),所以後代稱70歲為「從心之年」。
古稀:古代人活到70歲,也就很不容易了。杜甫有詩曰:「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後人就多依此詩,稱70歲為「古稀之年」。
古稀之年、懸車之年、杖圍之年:均指70歲。
耋[dié]:七八十歲的年紀,泛指老年。如:耄[mào]耋[dié]之年。
杖圍之年:指70歲。
懸車之年:指70歲。
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mao]耋[die]之年:均指八九十歲。
耄:指八九十歲的年紀,泛指老年,如:老耄、耄耋之年。
耄耋:耄[mào],《鹽鐵論·孝養》中寫道:「七十曰耄。」《禮記·曲禮》說:「八十九十曰耋。」耋[dié],《爾雅·釋言》註:「八十為耋。」把上面幾種說法合起來,我們可以看到,「耄耋」是指人的高壽,大約是「七老八十」了。耄[mào]耋[dié]:泛指晚年。耄,八九十歲的年紀。耄,七八十歲的年紀。耄(mao)耋(die)指八九十歲。毛傳又雲:「耋,老也,八十曰耋。」後人因稱八九十歲的老人為「耄耋」。
耄[mao]耋[die]之年:指八九十歲。九十歲也可稱耄耋之年。
⑻ 古代90歲老人叫什麼
被稱作耄耋。出處:《禮記·曲禮》說:「八十九十曰耋。」意思時,八十九十歲可以成為為耋。在《爾雅·釋言》註:「八十為耋。」意思是說八十歲成為耄。綜上所述可以知道八九十歲都可以稱作耄耋老人
「九十」也有其他稱謂,比如說叫「鮐背」,鮐是一種魚,背上的斑紋如同老人褶皺的皮膚。,又人到暮年,皮膚上生出老年斑如凍梨之皮,故又稱「凍梨」。
(8)古人80到90歲叫擴展閱讀:
對老人的其他稱呼:
耳順、耳順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歲。
高齡:敬辭,稱老人的年齡,多指60歲以上。
耆:古稱60歲的人為「耆」。
下壽:古人以60為下壽,指60歲以上。
還歷壽:61歲的壽辰。
從心之年:70歲。
古稀:古代人活到70歲,也就很不容易了。
懸車之年、杖圍之年:均指70歲。
耋:七八十歲的年紀,泛指老年。如:耄耋之年。
喜壽:指77歲,草書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歲。
傘壽:80歲壽辰。因傘字的草體形似八十,故稱「傘壽」。
中壽:指80歲以上。
米壽:指88歲。因米字拆開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歲。
上壽:90歲為上壽。
白壽:指99歲,百少一為99,故借指99歲。
期頤:指百歲高壽。
茶壽:指108歲。茶字上面廿,下面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歲。
雙稀、雙慶:140歲。
⑼ 古代分別稱20歲、30歲、40歲、50歲、60歲、70歲、八九十歲各稱什麼
20歲:加冠
30歲:而立
40歲:不惑
50歲: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
60歲:耳順、耳順之年、還歷之年、花甲之年
70歲:從心之年、古稀之年、懸車之年、杖圍之年
80歲: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mao]耋[die]之年
90歲:鮐背
(9)古人80到90歲叫擴展閱讀:
兒童稱謂
童孺:兒童。
垂髫[tiao]:指兒童。兒童垂發叫髻。垂髫:髫[tiáo],指古代兒童猶未束發時自然下垂的短發。因而就用「垂髫」稱幼兒或指人的幼童階段。也有說「垂發」的,意思相同,如《後漢書·呂強傳》就有「垂發服戎,功成皓首」句。垂髫:小孩子頭發紮起來下垂著,指幼年。垂髫:指幼年兒童(又叫「總角」)。垂髫(tiao)是三四歲至八九歲的兒童(髫,古代兒童頭上下垂的短發)。
齠[tiao]:兒童換牙。齠年:童年。
髫[tiáo]年:童年。
髫[tiáo]齡:童年。
束發:是指青少年。
稚:稱年齡小的為稚。
膝下:幼年,言子女幼年僅能依附父母的膝下。《孝經聖治》:「故親生只膝下。」
孺子:兒童。《孟子離婁上》 :「有孺子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也用作老人對年輕後生的稱呼。《史記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復還,曰:『孺子可教矣。』」
成人稱謂
冠者:指成年人。
待年、待字:指女子成年待嫁的年歲。「愛自待年金聲夙振」(《文選宋文皇帝元皇後哀策文》)。「女子許嫁,笄而字。」(《禮記·曲禮上》)
有室、有家:男子娶妻、女子出嫁之年。《孟子·滕文公下》:「丈夫生而願為有室,女子生命而願為有家。」朱熹集註:「男以女為室,女以男為家。」
怨女:指年齡大而沒有結婚的女子。〈孟子梁惠王下:「內無怨女,外無曠夫。」
曠夫:指年齡大而沒有結婚的男子。
老人稱謂
杖家之年:五十
杖鄉之年:六十
杖國之年:七十
杖朝之年:八十。
《禮記·工制》:「五十杖於家,六十杖於鄉,七十杖於國八十杖於朝,九十者天子欲問焉,則就其室。」
斑白:老人。老年人頭發斑白,因代指老人。
黃發:是指長壽老人。:指老人,老人的頭發由白變黃。「黃發」是枯黃的頭發。人老了,頭發上由黑變白,白發則黃。
皓首:白頭,指年老。
久壽:長壽。
眉壽:耄[mao]壽,長壽。人老了眉毛長,所以稱眉壽。
姥[mu]:年老的婦人。
暮齒:晚年,暮年。
暖壽:舊俗在過生日的前一天,家裡的人和關系較近的親友來祝壽。
萬壽:大壽,高壽之意。
遐齡:指人長壽高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