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養老驛站和養老院有什麼不同
1、級別不同:
社區養老服務驛站是街道(鄉鎮)養老照料中心功能的延伸下沉,作為居家養老服務的基礎,是政府為社區老年人提供基本養老服務的重要載體和主要途徑,是社區老年人家門口的「服務管家」。
養老照料中心是街道(鎮鄉)級的為老服務機構。
2、作用不同:
社區養老服務驛站是充分利用社區資源,就近為有需求的居家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陪伴護理、心理支持、社會交流等服務,由法人或具有法人資質的專業團隊運營的為老服務機構。
養老照料中心為入住老人提供24小時服務,日常進行口腔清潔、床上擦浴、洗浴、理發剃須、二便清潔、洗衣等生活護理,可為特殊老人提供一對一、二對一服務,讓老人開心、安心、舒心地安享晚年幸福生活,提高晚年生活質量。
㈡ 養老驛站是什麼
往後,除當局賡續在改良養老政策外,市場上各個行業開端試水養老。保險業有泰康建的泰康之家,地產行業有北京的清朋華友、恭和苑、中精眾和、將府庄園、朱鳳泊的太陽城、遠海的椿萱茂,上海的親和源、智匯坊,川西的幸福公社,海口的恭和苑,烏鎮的雅園,萬科的養老四面著花,有隨園嘉樹、智匯坊、橡樹匯、幸福家等,房地產行業從尋求最後的配套、賣屋子開端向輕資產重經營改變。康健醫療行業有考試考試互聯網的藍卡和各大病院;做適老化產物的有永愛、鶴逸慈等;家政做居野生老的有北京的愛儂,承接了全部朝陽區居野生老營業;公益行業的樂齡社會辦事中央和特別在廣東地域凸顯的各NGO……在征詢行業,研討養老成績的學者和征詢專家有烏丹星出生於醫療、郭玉群來自台灣、曾遠群深喑地產之道。各行業四面著花,成熟的紅利形式成為了各行業正在研討的成績。
再回到養老最急切辦理的是什麼。實在人人看,以上的保險、地產、醫療行業持有了市場上最多的養老成本,其餘NGO\家政只佔領一小部分。而這些成本的辦事客群是誰呢?是那些買得起房、至多一個月能夠或者付出5000元以上養老費用的父老。在40、50、60年月成本積聚斷層的一代,這種的客群又有若干呢?後代付出才能多高?小我鄙見,今朝中國的養老邁靜態是步入圈地、成本積聚與打劫的階段。而養老的成績,並非急切要辦理的成績,養老成績並無深入骨髓,成為社會成績。以是,養老最急切辦理的是軌制的前瞻性,構建養老生態圈。遵守生物鏈的紀律,打消成長的阻礙,放寬准入。安慰各行業的介入,動員各行業的力氣。才能使養老成為一個大生態圈,各行業飾演好各自腳色,使其正常運轉。
㈢ 社區養老驛站的艱難時刻:掙扎在盈虧線與情懷之間
社區養老驛站正在陷入更深的經營困境之中。㈣ 北京市民如果對簽約的養老驛站不滿意怎麼辦
如果北京市民對猛談簽約的養老驛站不滿意,可以採取以下措施:
1. 與養老驛站溝通:首先與養老驛站負責人或相關工作人員進行溝通,反映自己的問題和不滿意之處。通過溝通可能得到解決或得到一些妥善的策略。
2. 向所屬街道或社區反映:如若通過養老驛站溝通後始終沒有得到解決,也可以向所屬街道或社區反映,要求相關部門介入協調處理,以達到妥善解決問題的目的。
3. 咨詢相關組織:如果重大問題懸而未決,建議咨詢有關部門、專業律師或老年人組織,在法律和程序上獲得支持和幫助判知團。
4. 投訴和舉報:如果養老驛站存在違規操作或不良行為,可以通過電話、網路等途徑向相關部門進行投訴和舉報。
總之,在維護自身利益的同時,應該充分尊重養老驛站、街道和社區的工作,理性對待問題,協助各方一起解決掘橘問題,以便更好地提高養老驛站服務質量,更好地為老人服務。
㈤ 北京養老驛站多數虧損,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麼
按道理來說,養老驛站應該是屬於比較新型的行業。同樣也是屬於比較能夠適應的這樣一個老齡化的大環境,滿足老人需求的地方,既然是這樣,那麼養老驛站應該是要盈利才對。但是卻發現北京的養老驛站多數是虧損的,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麼呢?
總之,驛站想要正常的盈利,還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才行。
㈥ 社區養老服務驛站(北京)服務功能配置--養老概念之十一
(1)利用驛站現有設施和資源,為社區內空巢或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日間托養,實施專業照護。
(2)針對有特殊服務需求的老年人開展短期全托,短期全托時間原則上不得超過15天。
(3)積極主動為有特殊服務需求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服務,包括協助進食、協助排泄及如廁、協助移動、更換衣物、卧位護理,以及洗發、梳頭、口腔清潔、洗臉、剃鬍須、修剪指甲、洗手洗腳、沐浴等內容。
(4)有條件的社區養老服務驛站,可接送需要日間照料的居家老人。
(5)對於需長期托養的老年人,統一推介轉送到附近的養老機構(照料中心)接受全托服務。
(1)響應老年人通過互聯網、物聯網等網路手段或電話、可視網路等電子設備終端提出的養老服務需求,整合聯系社會專業服務機構、服務資源和社區志願者,為居家老年人提供專業化養老服務。
(2)呼叫器、遠紅外感應器、網路終端、可視網路等智能呼叫網路設備應符合國家規定,質量完好,其功能應符合老年人的特點和需求。
(3)驛站應主動公開服務電話,選派熟悉業務、服務能力強的人員接聽電話,收集老年人服務需求。對於政策咨詢類電話,盡可能第一時間給予解答。對於服務需求類電話,應認真做好記錄,及時轉相關部門或負責人辦理。
(4)對於老年人提出的助餐、助潔、助浴、助醫、助行、代辦等服務需求,由社區養老服務驛站轉介或直接提供服務,按老年人要求排憂解難,做到高效便捷、收費合理。
(5)驛站為老年人推薦的社會專業服務機構必須負責該服務的跟蹤督導。承接服務的服務機構須是經民非或工商注冊、管理規范、服務記錄良好的服務機構。
(1)助餐主要分為集中用餐、分餐和上門送餐。
(2)符合國家食品安全法律法規的規定和食品行業標准。
(3)提供助餐服務應根據營養、衛生的要求、老年人需求、地域特點、民族、宗教習慣制定菜譜,為老年人提供營養豐富、全面合理的均衡飲食,做到葷素搭配、干稀搭配、粗細搭配合理,每周有食譜。
(4)實行集中用餐的驛站,應在醒目處公示助餐服務時間、服務須知等,保持內外環境及餐桌整潔,餐具須每餐消毒一次。給予老年人充分的用餐時間,服務過程細致、周到、親切;注意觀察老年人用餐安全,發現異常及時處理。
(5)分餐、送餐應及時,飲食應保溫、保鮮、密閉、防止細菌滋生,提供符合保溫、保鮮要求的設備及運輸工具,保證及時、准確、安全地將餐飲送達。
送餐時要注意核對老年人的姓名、菜品及數量,確定無誤後簽收,服務時禮貌、周到、細致。
(6)提供餐飲加工服務應獲得衛生許可證,助餐服務人員應身體健康,助餐服務可轉介有相關資質的第三方提供。
(7)提倡通過中央廚房方式開展助餐服務。
(1)設有護理站的社區養老服務驛站,應配備相應醫務人員,為老年人提供醫療衛生服務。護理站配備的注冊護士、康復治療人員人數應當符合本市護理站審批有關要求。
(2)不具備條件的,依託周邊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開展健康服務,可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家庭病床的設置與管理相結合;也可引入社會化專業機構,提供健康服務支持。
(3)社區養老服務驛站至少依託醫療機構提供量血壓、測血糖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可依託專業機構或專業人員開展慢性病管理、常見病護理、翻身拍背、養生保健、用葯指導等醫療護理服務。
設有護理站的,可按照本市有關規定開展基礎護理、專科護理、臨終護理、消毒隔離技術指導、營養指導、社區康復指導、健康宣教等醫療護理服務。
(4)社區養老服務驛站應定期組織專業人員舉辦健康知識及技能培訓,加強老年健康教育,提供疾病預防、傷害預防、自救及自我保健等健康指導。
(5)依託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護理站或專業醫生、護士為老年人提供定期體檢、上門巡診、家庭病床、社區護理、健康管理等服務。
(1)協助老年人開展各種類型有益於身心健康的文化娛樂活動,內容包括組織書法、繪畫、棋牌、唱歌、戲曲、趣味活動、益智游戲以及健身運動等。
(2)驛站應制定相關管理制度規范,明確活動設施場所的開放時段、注意事項、服務保障措施,在不同時段安排適宜的活動方式,確保不影響老年人正常休息和身體健康。
(3)所有活動遵守安全、自願原則,滿足老年人身體和精神健康的條件和需求。
(4)活動場所宜由專人定期打掃清理,確保干凈整潔。
(1)驛站應及時掌握簽約服務老年人的心理變化,滿足老年人心理需要,促進老年人心理健康。
(2)心理慰藉主要以陪同聊天、情緒安撫等形式開展。陪同聊天以老年人感興趣的話題為切入點,多傾聽,引導老年人傾訴,與老年人建立良好的信任關系,幫助消除不良情緒反應及孤獨,滿足老人情感慰藉和心靈交流需求。
(3)心理慰藉服務應注意保護服務對象的隱私權。
(4)心理慰藉服務的人員可由心理咨詢師、社會工作師、醫護人員或經驗豐富的養老護理員擔任。
(5)要有危機處理的意識,制定相應的危機處理預案和程序。必要時可提供相關信息尋求專業支持,或轉介專業服務機構提供服務。
在以上服務的基礎上,可根據自身條件拓展開展助潔、助浴、助醫、助行、代辦、康復護理、法律咨詢等服務項目。
(1)助潔主要包括整潔居室(客廳、卧室、廚房、衛生間)和清潔灶具。
(2)門框:無塵土、觸摸光滑、開關盒等表面潔凈,玻璃目視無水痕、無污漬、光亮潔凈。
(3)地面:木地板潔凈,瓷磚無塵土有光澤。
(4)居室:地面無死角、無遺漏,潔具潔凈光亮、無異味。
(5)清潔灶具:無明顯污漬、不銹鋼灶具光亮潔凈,必要的進行定期消毒處理。
(1)助浴主要分為來站助浴和上門助浴。
(2)助浴前應進行健康評估和安全提示,並做好相關安全措施。有條件的驛站,可派車將老年人接到驛站。
(3)助浴過程中應注意觀察老年人身體情況,如遇老年人身體不適,協助採取相應防護措施。
(4)助浴時應根據四季氣候狀況和老年人居住條件,注意防寒保暖、防暑降溫及浴室內通風。
(5)上門助浴應與服務對象簽訂服務協議,並有2名工作人員在場。
(1)協助監護人陪送老年人到醫院就醫或代為取葯。
(2)遵照醫囑,協助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管理葯品。
(3)按照監護人要求提供約定內服務,必要時可提供相關信息或轉介服務。
(1)助行服務包括陪同戶外散步、陪同外出。
(2)助行服務一般在老年人住宅小區及周邊區域內。
(3)助行服務應注意途中安全。
(4)使用助行器具時應按助行器具的使用說明進行操作。
(1)根據老年人需求,提供代購、代領物品,代繳費用等服務。
(2)服務范圍包括為老年人代購生活必需品或陪同購物,代領各種物品,代繳水費、電費、煤氣費、電話費等日常費用,服務人員應准確記錄購買的品種,清點錢物,按照約定購物,做到當面清點並簽字。
(3)提供代辦服務時應保護老年人的隱私,不向他人談論老年人的家庭情況或錢物情況。
(1)康復護理醫療服務應依託有資質的醫療機構進行。
(2)康復護理應符合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點。
(3)康復護理過程中應注意觀察老年人的身體適應情況,防止損傷。
(4)根據需要配備相應的康復設施設備。
轉介由法律從業資質的律師或律師事務所提供咨詢服務。
社區養老服務驛站在街道辦事處(鄉鎮政府)的統籌協調下,加強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的對接,在掛號、就診、取葯、綜合診療、轉診等方面為居家老年人就醫提供便利條件。
㈦ 北京和上海有什麼區別
以前的北上廣,現在的「帝都」和「魔都」;以前的四合院石庫門,現在的三里屯陸家嘴;落戶後的福利究竟有哪些不同呢?
北京和上海都是中國一線大城市,而且一個是「帝都」一個是「魔都」。所以經常被人拿來PK。以前經常是吃喝玩樂的PK,今天落戶君就給大家撈點兒干貨,咱們一起看看這兩個城市的福利待遇到底那個更強!
1.醫療
北京:現有三甲等醫院共計——35家
上海:現有三甲等醫院共計——28家
在醫療方面,北京略占上風,作為「帝都」匯聚了更多的醫療資源
2.社保
低保:
北京:2016年城鎮最低生活保障金為:800元/每人每月
上海:2016年城鎮最低生活保障金為:880元/每人每月
最低工資:
北京:2016年最低工資標准為:1720元
上海:2016年最低工資標准為:2190元
第二回合的社保PK,上海扳回一局,確實比北京高不少哦!
3.養老津貼
北京:
1、90-99歲,每月可領取100元高齡津貼;2、100歲(含)以上,每月可領取200元高齡津貼。3、 80歲(含)以上居家養老的老人,可領取每月100元的養老券。
上海:
1、65-69歲,每人每月75元。2、70-79歲,每人每月150元。3、80-89歲,每人每月180元。4、90-99歲,每人每月350元。5、100歲及以上,每人每月600元。
第三回合養老津貼的PK,上海反超北京一局。無論在發放年齡的廣度上,還是發放金額的高度上,都超過了北京!
4.人口
北京:2015年年末,北京的常住人口為:2170.5萬人
上海:2015年年末,上海的常住人口為:2415.27萬人
這一回合的PK,稍微有點混亂。雖然上海在數量上勝出,但是考慮到大城市的人口並非多多益善,而需要良性增長。因此這一回合小編判定北京勝出。相信各位鐵磁和我的想法是一樣的!
5.平均壽命
北京:平均期望壽命81.8歲
上海:平均期望壽命82.41歲
這一回合上海以微弱的優勢勝出,去過一次上海,明顯感覺沿海城市的空氣比北京好的多,而且上海土著居民的生活更慢一些!
6.養老系統
北京:
2016年將在城六區試點150個養老驛站,在此基礎上,爭取再建1000個以上社區養老服務驛站。預計到2020年,北京市每千名戶籍老年人養老床位數將由2015年的38張擴充至40張。
上海:
2015年末,共有養老機構699家,床位數12.6萬張,占60歲以上老人總量的2.89%。
考慮到北京和上海在養老系統的建設上,都將採取居家社區和機構相結合的方式,因此這一回合兩個城市平局!
7.地鐵線路
北京:
現在擁有18條地鐵線路,334座車站,運營里程達到554公里,日均載客量:1194.69萬人次。(不含S2線)。
上海:
現在擁有14條地鐵線路,366座車站,運營里程達到617公里,日均載客量:1083.3萬人次。(不含磁懸浮)。
雖然在里程和車站數量上北京不及上海,但是考慮到客運量的情況,這一回合北京勝出!
8.私家車
北京:
現在採取的搖號政策,據報道截止今年8月中簽率已經是733:1了。
上海:
現在採取的是拍號政策,據報道截止今年7月,平均成交價為84483元
雖然在兩座城市開車出行都是種「多麼痛的領悟」,不過在車牌號派發方面,上海憑錢,北京憑運氣。拿確定PK不確定,這一回合上海贏了!
9.房價
北京:
以二手房為例,16年8月平均成交價格為51558元/平。
上海:
同樣以二手房為例,16年8月平均成交價格為57957元/平。
按照上面人口的對比規則,相對較低一方獲勝,因此這一回合北京勝出!
10.平均工資
北京:
根據取自593038份白領樣本計算,北京的平均工資為:7654元!全國排名第二!
上海:
根據取自491454份白領樣本計算,上海的平均工資為:7734元!全國排名第一!
本回合,沒有爭議,上海勝出!不過看著兩地的平均工資,心裡默默感覺拖後腿的哥們兒也應該不少吧?
通過這么一比較,您可能也看出來了,其實兩個城市的福利待遇難分伯仲,互有優劣。選擇一座城市生活,其實能不完全靠這些冷冰冰的數據。更要選擇一種適合你的城市氣質,一種適合你的城市味道!
北京積分落戶 微信 bjlh-advice!積分落戶學歷提升、天津人才引進代辦三個月快速落戶免費咨詢電話 400-601-6869!
㈧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 養老產業大有可為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優化孤寡老人服務,推動實現全體老年人享有基本養老服務。
老齡化是全球性人口發展大趨勢,也是我國發展面臨的重大挑戰。當前,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有效應對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事關國家發展全局,事關億萬百姓福祉。
10月20日,陝西省山陽縣衛健局原副局長徐毓才對記者分析指出,國際上對老齡化社會的定義標準是一個國家或地區65歲及以上的人口超過總人口的7%或60歲及以上人口達到總人口的10%,這個國家和地區就被視為進入到老齡化社會;65歲及以上老年人達到總人口的14%即進入深度老齡化。我國從2000年就開始進入老齡化社會了。
徐毓才指出,我國人口老齡化有三個特點:第一,基數大;第二,增長快;第三,未富先老。我國總人口多,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經歷了生育高峰,現在人均預期壽命延長,而我國社會富裕程度還不夠。相比城市老年人養老,交通不便、基本保障體系不健全、中青年人口大量流出、經濟條件和傳統觀念限制等因素導致農村地區老年人養老問題比較嚴峻。姿旅凳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要讓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
人口老齡化也催生出銀發經濟。據艾媒咨詢今年6月發布的《2022—2023年全球養老產業發展及中國市場趨勢研究報告》,2021年中國養老產業市場規模達8.8萬億元,同比增長率高達22.3%。2022年中國養老產業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0.3萬億元。未來中國養老產業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老齡化成趨勢
據今年9月27日發布的《北京市老齡事業發展報告(2021)》,2021年,北京市60歲及以上常住人口佔比首次突破20%,65歲及以上常住人口佔比首次突破14%,這標志著北京市正式跨入中度老齡化社會。
截至2021年末,北京市常住總人口2188.6萬人,比2020年末減少0.4萬人。其中,60歲及以上常住人口441.6萬人,占常住總人口的20.18%。65歲及以上常住人口311.6萬人,占常住總人口的14.24%。
從各區常住人口老齡化程度來看,東城區、西城區、石景山區位列前三,60歲及以上人口佔比分別達到27.0%、26.9%、25.1%。
目前北京戶籍居民平均期望壽命達82.47歲,比2012年提高1.12歲。十年間,百歲老人數從544人增至1417人。十年來,北京制定出台涉老惠老政策100餘項,形成了以《北京市居家養老服務條例》為基礎,以老年社會保障體系、老年健康服務體系、養老服務體系等為主要支撐,推動老齡事業高質量發展的老齡政策體系。
據了解,養老服務體系主要包括三種形式,即居家養老、社區養老和機構養老,我國老年人以居家養老為主。
2021年,北京養老服務體系在各方面均有較大發展。在社區居家養老方面,截至2021年底,新建成運營街鄉鎮養老照料中心13家,累計建設運營養老照料中心276家;已建成運營養跡旅老服務驛站1112個;全市累計發展養老助餐點1015個。
在機構養老方面,截至2021年底,全市已建成運營養老機構579家,其中2021年新增養老機構17家,新增床位3000張。全市養老機構共入住4.76萬人。
在農村養老服務網路建設方面,開展農村鄰里互助養老服務點建設試點。北京已在懷柔、密雲、延慶3個區展開試點,累計建成300個互助養老服務點,提前完成市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200個建設任務。
在養老服務人才培養方面,目前,北京市具備養老護理員培訓資質的職業技能培訓學校有62所,養老機構內養老護理員有1.1萬餘人。2021年,全市為8700餘名養老護理員發放崗位獎勵津貼達2236萬余元。
北京人口老齡化現狀是全國人口老齡化的一個縮影。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為26402萬人,佔18.70%。與2010年相比,60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鎮枯了5.44%。65歲及以上人口為19064萬人,佔13.50%。
數據顯示,除西藏外,其他30個省份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均超過7%,其中,12個省份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超過14%。
據國家衛健委最新披露的數據,截至2021年底,全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2.67億,占總人口的18.9%;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2億以上,占總人口的14.2%。
艾媒咨詢報告顯示,根據聯合國統計,2020年全球65歲及以上人口佔比為9.3%,其中高收入經濟體、中高收入經濟體分別為18.4%、10.8%。日本、義大利、葡萄牙老齡化率居全球前三,我國老齡化率排名為第63名。
對於我國人口老齡化情況,徐毓才指出,有的地方老齡化程度較高是因為年輕人口流出導致的。按普查結果來看,人口流向比較多的是從農村到城市,從小城市到大城市,從經濟不發達地區流向發達地區。「9073」養老模式,即90%居家養老、7%社區養老、3%機構養老。因為傳統觀念,我國老年人更喜歡在自己熟悉的環境中居家養老。
產業潛力巨大
近幾年,國家出台了一系列關於人口發展和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重要政策,養老產業獲得了較快發展。
2020年11月,《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首次提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
2021年7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決定》發布。預計「十四五」期間我國人口將進入中度老齡化階段,2035年前後進入重度老齡化階段,將對經濟運行全領域、社會建設各環節、社會文化多方面產生深遠影響。
同年11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發布。要求堅持應對人口老齡化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相結合,堅持滿足老年人需求和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相結合,努力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讓老年人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
今年3月,國家衛生健康委等15部門聯合印發《「十四五」健康老齡化規劃》。老齡事業整體目標是,到2025年,老年健康服務資源配置更加合理,綜合連續、覆蓋城鄉的老年健康服務體系基本建立,老年健康保障制度更加健全,老年人健康生活的社會環境更加友善,老年人健康需求得到更好滿足,老年人健康水平不斷提升,健康預期壽命不斷延長。
在國家衛健委今年9月20日舉行的以老齡化工作為主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衛健委老齡司司長王海東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老齡工作取得顯著進展和成效。
截至2021年底,全國參加基本養老保險10.3億人。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城市達49個,參保人員達1.45億。截至今年第一季度,全國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總數達36萬個,床位812.6萬張。截至2021年底,全國共有兩證齊全醫養結合機構6492個,機構床位總數175萬張,醫養簽約近7.9萬對。
在老年教育方面,在基層設立超過4萬個老年教育學習點。在老年人優待和權益保障方面,2012年以來,全國法律援助機構共組織辦理老年人法律援助案件109.8萬余件。
在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的背景下,近些年來,養老產業市場投融資活躍。據艾媒咨詢前述報告,2014年至2022年一季度中國養老市場投融資金額總計48.5億元,投融資數量共計107起,投融資數量呈現下降趨勢,但每筆投融資事件含金量較高。養老產業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資本對養老產業的布局越來越看重。養老產業吸引越來越多來自房地產、保險、醫葯等不同領域的市場參與者。艾媒咨詢報告認為,中國已經逐漸步入深度老齡化社會,養老問題是「十四五」時期的重要工作;養老服務朝專業化、細致化方向發展,未來2~3年老齡經濟極具增長活力。企業入局養老產業探索打造醫養結合的養老模式,養老服務業競爭加劇;智慧養老是養老服務模式發展的重中之重,將涵蓋多種養老形式。
㈨ 養老驛站和養老院有什麼不同
養老驛站和養老院的不同點如下:
1、性質不同。養老驛站是為患者提供長期醫療護理、康復促進、臨終關懷等服務的醫療機構,是醫療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養老院是為老年人提供飲食起居、清潔衛生、生活護理、健康管理和文體娛樂活動等綜合性服務的機構。
2、服務對象不同。養老驛站的服務對象一般都不同程度地患有各種疾病,特別是中風、癱瘓以及植物人,生活不能自理。養老院的服務對象則可以是健康的老年人。
3、服務內容不同。養老驛站是為患者提供長期醫療護理、康復促進、臨終關懷等服務。養老院為老年人提供飲食起居、清潔衛生、生活護理、健康管理和文體娛樂活動等綜合性服務。
4、概念不同。養老服務驛站是政府充分利用社區資源,就近為有需求的居家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陪伴護理、心理支持、社會交流等服務,由法人或具有法人資質的專業團隊所運營的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可以說,養老服務驛站是政府為社區老年人提供基本養老服務的重要載體和主要途徑,是社區老年人家門口的「服務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