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親生父母拋棄子女,年紀大了要求養老,該怎麼辦
現在社會中有一種普遍現象,那就是小時候被親生父母遺棄,長大後親生父母卻要求你養老。面對這樣的問題想必很多人都不知道怎麼辦?以下幾點也許會對你有幫助。
如果自己生下來孩子,卻因為種種原因而沒有養育孩子,內心肯定是有愧疚的。別說孩子長大,跑來讓他們養老,就算是去相認都不好意思。因為他們守信用,也體諒養父母的辛苦。有的人是因為家裡條件好了,想要幫襯孩子一把,拿著錢去認孩子的。這樣的父母,才是真心愧疚孩子,真心明白為人父母的責任。
做父母就應該有做父母的樣子,如果自己為老不尊,根本不像父母,那麼孩子也不必被不孝順的名聲「道德綁架」。
Ⅱ 中國的法律父親死掉,母親不養孩子怎麼辦
根據法律規定,父母是孩子的第一監護人,父親去世以後,母親就是核高孩子改高尺的唯一監護人念鋒,如果母親不撫養自己的孩子,就涉嫌遺棄罪,可能需要承擔刑事責任的。
Ⅲ 農村老母親八十多歲,子女不在身邊,老人又不願去兒女家養老,該怎麼辦
送農村敬老院或者城市裡的養老院,距離兒女們近一些,同時她還能找到同齡人交談。
Ⅳ 30歲了還不結婚、不生娃,這代年輕人將來如何養老
可以有三種方式選擇:去養老院、住養老社區、組養老互助群。
其實,養老問題不只是無子女的人要面臨的問題,即使已有子女的父母,隨著子女對養老觀念的改變,父母老了以後也要面臨同樣的問題。面對這個問題,我說說這三種養老方式給我的感觸。
住養老院的舅姥爺
我的舅姥爺因為患有帕金森,家人把他送進養老院生活。養老院每月6000元,因為舅姥爺是一個不能自理的老人,需要特殊護理,所以收費相對高一些。
我和我媽去探望他的時候,總感覺他情緒很低落,工作人員只能保證舅姥爺的基本生活需求,但是不會特別關心他的心情。所以他每次看到我們的時候就顯得很高興,我也願意陪他說話,哄他開心,我們要離開的時候他還會掉眼淚,眼裡充滿了不舍和委屈,也期待著我們能再來看他。
我感覺,人一旦住進養老院,有子女的老人比無子女的老人除了多一份對子女的期盼,其他的區別並不大,總有一種被親人拋棄的心情,更談不上享受晚年生活,所以我將來老了除非迫不得已,不會選擇養老院度過餘生。
同我媽參觀養老社區
現在很多保險公司都開設了養老社區的服務,我爸媽買保險的這家保險公司也有這樣的服務,他們有一個免費參觀養老社區的機會,我就和我媽一起去了解了一下。
工作人員大致給我們介紹了養老社區的內容,讓我對這種新的養老模式產生了興趣。
可以花錢購買使用權也可以通過購買保單的形式擁有使用權,使用權是可以繼承可以轉讓的;因為是養老社區,所以裡面的配套設施專門針對老年人的需求而設計,比如老年人關心的看病,吃飯問題都被周全的考慮到,同時為了豐富老年人的晚年生活,還提供了很多娛樂的設施;就像住在普通的樓房一樣,擁有更多的私人空間;因為享受了更好的服務,所以就價格來說也會比住養老院更加貴一些。
聽了介紹後,我覺得這樣的養老方式更加符合我們這代人追求享受美好生活的養老觀念,相比於住進封閉的養老院,我更加傾向這樣的晚年生活。
阿姨組建的互助養老群
阿姨生大病住院手術需要兒子簽字的時候,他的兒子正在和老婆在泰國享受熱帶風情,這一點讓阿姨徹底醒悟,養兒防老已成過去,養老還是要靠同齡摯友們的相互幫助。
阿姨在郊區的高檔小區買了一套花園式洋房,和她買到同一個小區的還有另外三戶摯友。他們打算老了以後不再依靠子女養老,而是採取互助養老的方式。平日身體健康的時候就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各家輪流做飯打牌聊天,身體不好的時候又可以依靠朋友送醫喂葯。因為處在近似的境遇中,又有友誼的加持,所以照顧起彼此也會更加上心。在最脆弱的時候,有好朋友們在陪身邊,心裡也不會感到孤獨。
阿姨的這種養老方式也是我很嚮往的另一種養老方式,脫離了養老機構的限制,晚年生活會更加自由、更加灑脫。但是要享受這樣的養老方式,需要滿足一些條件,比如有一定資本做基礎,還有一群和自己一個圈子的摯友。
對於養老的問題,我們年輕人也不用過於焦慮,相信隨著養老產生的不斷升級,將來我們可以享受到更優質的養老服務,也會有更多的養老方式供我們選擇。
Ⅳ 現在年輕人都不想生孩子,以後的養老問題該怎麼解決
現在的年輕人對於結婚和生孩子都沒有太大的熱情,在他們的世界中以自己為中心,許多人甚至成為了丁克一族和不婚主義者,養老問題就依靠存款和現如今的成熟養老體系。
現在的人都有工作單位,社保和農村養老都能夠足額繳納繳費,國家在養老的這些問題上也會有負擔很大一部分。所以,真正的養老問題並不是不能解決。同時,年輕時不想生孩子,也不用擔負起養育孩子的所有經濟壓力。這樣的經濟條件用在自己身上,也足夠將來養老。只是許多人的觀念依然覺得結婚生子才是最完整的路線和過程,不結婚生子只是容易受到異樣的眼光,只要能夠承受世俗的眼光,就完全可以遵照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和追求生活。
Ⅵ 母親不撫養孩子怎麼辦
法律分析:1.母親不撫養孩子,不履行作為母親的義務,孩子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法院判決母親需支付小孩撫養費。
2.母親作為小孩的監護人,如果不撫養小孩,可能會被撤銷監護人資格,但母親依然還需承擔義務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二十六條 父母對未成年子女負有撫養、教育和保護的義務。成年子女對父母負有贍養、扶助和保護的義務。
Ⅶ 母親早年拋棄孩子離家,晚年要求養老,怎麼辦
母親卜祥槐生下了,就是天大的恩情!滴水之恩,湧泉相報宴御!現在她老了,你必須進贍養的義務。雖然她 沒有養育你,可能也有她的難處,哪個母型友親不愛孩子呢?多體諒吧。
Ⅷ 母親不撫養孩子怎麼辦
母親不撫養孩子對方可以向法院起訴,對於任何人,只要生育了孩子就有撫養孩子的義務,雖然在離婚是,夫妻一方可以自動放棄孩子的撫養權,但若是丈夫沒有撫養孩子的能力,孩子的目前還不撫養孩子,此時可能會構成遺棄孩子的罪名。Ⅸ 媽媽不撫養親生兒子怎麼辦
如果母親不撫養孩子可以去州塌法院進行起訴處理。因為根據相關的規定,父母撫養未成年的子女是其責任,而母親如果不撫養子女那麼是屬於違法的行為,是可以起訴要求其撫養的。但同時,子女贍養父母也是其義務,如果子女枯知不贍養父母也可以起訴。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二十六條父母對未成年子女負有撫養、教育和保護的義務。成年子女對父母負有贍養、扶助和保護的義務。
第一千零五十八條夫妻雙方平等享有對未成年子女撫養、教育和保護的權利,共同承擔對未成年子女撫養、教育和保護的義務。
第一千零六十七條父母不履行冊敗圓撫養義務的,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獨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要求父母給付撫養費的權利。成年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的,缺乏勞動能力或者生活困難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給付贍養費的權利。
Ⅹ 父母都很年輕,不看孩子也不出錢,說不用我們養老,怎麼辦
我曾經也遇到過這個問題,老人年輕,不管孩子,說身體不好,可是給她閨女看孩子,送貨,走的比誰都快。有病了,也是大家輪流照顧,哪個也沒躲過去。現在孩子大了,我覺得還真得感謝他媽不給看孩子。自己的孩子自己教育,你想把他培養成什麼樣的人,都由你來規劃塑造。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陪伴,他會和父母非常親,很多問題可以和你溝通的非常順暢,而且他也會理解你。至於給不給錢,你的孩子為什麼讓老人出錢來養呢,沒錢養一個,有錢多養幾個,多創造幾個愛情的結晶。自己吃點兒苦,多多努力工作,孩子是看得到的,他也會以你為榜樣,努力學習,努力工作。父母把兒女養大,就完成了他該做的,沒有義務再去養孫子了。過去有句老話,眼珠子指不上還指眼眶子嗎,孫子女對老人沒有贍養義務。所以自己的孩子自己帶,不要讓老人過多摻和小家的生活,參與小孩子的看護。
本來就是自己的孩子自己負責,家長看不看都可以,他們願意看孩子就看,不願意他們就可以不管,不能讓老人非得給你看孩子。許多老人一輩子替孩子想和做,可是最後一點幸福都沒有。養老現在都是有退休金還有國家補助尊重老人吧,讓他們做自己的事。
讓你體會什麼是愛,和做父母的責任。
養孩子是你們小兩口自己的事情。如果父母願意幫忙帶孩子那非常好,如果父母不願意帶,也不能強求。
這個問題很復雜,應該說老人沒有責任和義務看孩子。隔代帶孩子也有弊端,孩子由母親養育是最好的方式。但當今年輕人要工作等多原因無法做到。無人幫助確很困難。老年人身體力行應該幫一下。解決這個問題太難了,這是 社會 問題。
那說明你的智商不夠,情商堪憂,沒有哪一個父母不是無私奉獻,隔代人更會去呵護,捫心自問你做的怎樣,不是你們差到極致,就是惡到無度
父母再年輕能有多年輕?你們都做父母了他們再年輕也五十多歲了吧,國家退休年齡女工人五十歲退休,男的要六十歲才能退休,在你們眼裡還年輕嗎?辛苦工作一輩子好不容易退休了還非要給你們帶孩子,你們的要求不過分嗎?一把屎一把尿把你們拉扯大容易嗎?勤儉節約一輩子的錢都給你們買房買車結婚用了,就算他們不給你帶孩子,你們難道就不給他們養老了嗎?如果這樣你們和白眼狼有何區別?正確的做法是:你們除了要給他們養老外,還要尊重他們的生活方式,讓他們度過一個幸福安詳的晚年,至於你們的孩子辦法多的是自己解決,父母把你們養大真的不容易,不能因為不給你們帶孩子而傷了感情,做兒媳婦的心態很重要,公婆沒義務給你帶孩子你必須要明白,你的小家庭和大家庭的幸福都在你的一念之間,所以你要擺正你的觀點很重要!!!
90年代初就聽一個老人親口說:「別看我現在不管孩子,以後他們不管我可不行,國家有法律呀!」但是一個家庭是否溫馨興旺不能指望法律吧,那可是最低的道德底線。家道中興一定是母慈子孝、互相扶持,家庭成員之間真誠相待,遇到困難共同面對共同克服。什麼時候覺得不關我事,什麼時候人心就散了,這個家也就涼了。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老人們還是得哄著來,哄的開心就好啦
盡自己的孝道,父母老了,到時候肯定還得指望孩子幫襯,別人都不好使的。那是父母把養老想簡單了,盡自己的良心吧!沒有父母哪來的我們啊!做一個真真正正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