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老服務 > 全國養老保險基金支出增加的原因有哪些

全國養老保險基金支出增加的原因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3-03-19 12:16:16

1. 為什麼養老保險繳費每年都上漲那麼多這些錢是哪裡來的

養老保險繳費每年都上漲那麼多的原因在於想要提高人民的退休生活質量,其次是養老基金的來源首先是政府撥款發放的,再者是社會籌集的,另外是通投資一些穩定長期收益的項目來獲取的。需要從以下三方面來闡述分析為什麼養老保險繳費每年都上漲那麼多以及這些錢是哪裡來的。

一、提高人民的退休生活質量

首先是養老保險繳費每年都上漲那麼多主要的目的就是提高人民的退休生活質量,這是非常關鍵的對於所有的人民群眾而言,畢竟越高繳費檔次的養老保險意味著投資回報率越高。

獲取高額的養老金的小技巧:

可以適當延長繳納的年限,這樣子可以大幅度提高對應的老年生活質量,同時如果經濟條件允許可以讓自己繳納更高基數的養老保險。

2. 在養老保險支出壓力比較大的情況下,為什麼養老金還不斷往上漲呢

養老金一直是我們特別關心話題,以前我們沒有養老意識,除了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之外,沒有人願意交養老保險。可是這些年,我們退休人員,養老金一年比一年領多,讓我們生活有了保證,讓我們退休之後,每個月還有一份不錯收入,帶給我們生活幸福感不言而喻。以前只有城裡人可以享受養老金待遇,可是這些年,我們農村老人也有養老金。60歲以上老人每年都可以領一筆錢,雖然不多,但是這個錢可以夠我們買點生活用品。


我們普通人嘗試到了社保甜頭,都會主動交社保。尤其是我們主力軍農民,農民有意識交養老保險。企業公司多起來,主動給員工交社保,等等這些讓我們交養老保險人多起來,錢就多起來。這給我們儲備了大量養老金。雖然我們到了人口老齡化嚴重時候,但是我們有大量儲備金,來滿足老年人養老問題,養老金上漲也是必然現象。我們遵循老有所依,老有所養,為了為年輕人減少壓力,方法之一就是減少負擔,那就是漲養老金。物價上漲過快,原來養老金錢,已經滿足不了生活需求,為了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漲養老金是唯一方法。

我認為漲養老金是大勢所迫,也是情理之中。鼓勵大家多交養老保險,給自己老年生活一份保障。

3. 今年養老金調整通知發布,養老金為什麼會做出調整

今年養老金調整通知發布,養老金為什麼會做出調整?我國逐漸進入老年化社會,老年人口的比重在逐年增高。養老金是老年人退休後的唯一經濟來源,近幾年每年養老金都會有所提升,老年人口基數這么大,每個人的養老金提升一點,整體養老金的增加額將會是一個恐怖數字,為什麼每年養老金都會提升呢?下面就我的看法給大家聊聊這其中的原因。

1、物價上漲的原因

每年的物價都會有所上漲,如果養老金不提升的話,那其實際購買力是下降的。養老金是大多數退休老人唯一的經濟來源,這樣,老人的實際購買力就會下降,老人的生活就沒有了保障,老人的生活質量就會下降,這種情況是國家不願意看到的。為了在物價上漲的基礎上保障老人們的生活,養老金每年會隨著物價上漲有所上漲。

養老金每年上漲確實會給國家財政造成一定的壓力,國家也正想辦法緩解這種壓力,比如延遲退休、養老金全國統籌等措施,相信經過國家的政策,不但能保證養老金每年遞增,也會保證財政平衡的。親愛的朋友們,你們覺得養老金每年上漲是個好事嗎?歡迎大家踴躍發言。

4. 為什麼社會養老保險的基金支出規模最大

老年人的比例越來越高,年輕人繳納的社保費不足以支持養老金的正常支出,這就導致養老基金池壓力越來越大
2021年中國的社會保障基金排名首次邁入前十,成為世兆首界上五家最大的亞洲養老基金之一。所以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基金是養老保答褲險基金。
養老保險,全稱社會基本養老保險,是國家和社會根據一定的法律和法規,為勞動者在達到國家規定的解除勞動義務的勞動年齡界限,或因年老喪失清猜簡勞動能力退出勞動崗位後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種社會保險制度。

5. 養老保險金統籌層次太低是目前社保制度

養老保險多省收不抵支改革18年為什麼錢不夠花
核心提示:人社部將多措並舉增強基金的支撐能力。繼續加大社會保險擴面征繳力度;提高統籌層次,實行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進一步拓寬基金籌資渠道,啟動實施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此外,還將採取加大財政補助力度、劃撥國有資產充實社保基金等方式增強籌資能力。
人社部將多措並舉增強基金的支撐能力。繼續加大社會保險擴面征繳力度;提高統籌層次,實行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進一步拓寬基金籌資渠道,啟動實施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此外,還將採取加大財政補助力度、劃撥國有資產充實社保基金等方式增強籌資能力。實施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發展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推動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發展。
新一輪養老保險改革大幕徐徐拉開。
按照今年全國「兩會」定下的時間表,職工養老保險全國統籌方案年內出台;延遲退休方案今年制定,明年上報,2017年正式推出;加之現已發布的養老金投資運營方案、機關事業單位並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合並等三項方案,這五項改革構成了未來中國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框架。
中國政法大學法和經濟研究中心教授胡繼曄將這一攬子改革視為繼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養老保險改革的新階段。
然而,自1997年我國正式確立統賬結合的養老保險制度至今,去年出現了當期繳費收不抵支,而且按照去年1.9萬億的支出來測算,若不注入新的資金入池,以目前3.5萬億養老金存量,十幾年後就會用光。
並軌沖擊
2004年,由於當地國企改制,李莉(化名)從已工作了16年的繅絲廠下崗,進入一家民營企業再就業。她只記得當年退休時領出了一張社保單,但到自己退休時究竟能換出多少錢,她也摸不著頭腦。
李莉只是制度轉型浪潮中的一個個體,但不清楚這筆賬該怎麼算的人絕非她一個。上世紀90年代,由於經濟體制改革導致大量國企倒閉,所謂「單位」不復存在,原有依靠單位保障的制度難以為繼,養老保險制度便從單位保障轉為社會保障,並由此建立了我國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簡稱統賬結合)的制度。
中國社科院世界社會保障中心主任鄭秉文在《中國通脹結合養老保險現狀、問題與出路》一文中將現行制度建立的原因總結為,正是「國企改革催生了中國社保體系的誕生」。
當時,通過個人繳費的引入,建立了養老保險三支柱模式;並通過其後1995年、1997年的兩份文件,正式確立了單位繳納20%、個人繳納8%的統賬結合制度。
按照制度設計的預想目標,社會統籌部分是要體現公平,實行現收現付制;個人賬戶部分是要體現激勵,實行積累制。
「一個養老保險制度,運行了20年目標都沒達到。」鄭秉文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評價說,因為看不見個人賬戶的影子,實際個人賬戶也變成了社會統籌的一部分。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由國企改革而建立的職工養老保險制度,對於後加入體系的私營企業等非國有部門,以及處於流動狀態的農民工來說,適應性較弱。
隱形缺口有多大?
李莉在臨退休之際也陷入了困惑:企業和自己已經繳納了養老保險,大家都在說財政每年還會補貼養老保險,既然這樣為什麼還會不時有資金缺口這一說法?
來自人社部公報等資料顯示,自1997年統賬結合制度確立以來,國家財政就開始補貼養老保險,從當年的2億,到1999年的168億,再到2007年的1157億,截至2014年的這18年內,各級財政共為養老保險補貼了近2.2萬億。
另一端,在賬戶的收支結余上,截至2014年末,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存量為31800億元,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存量為3845億元,兩者共計約3.5萬億。
總盤子似乎結余很多,但從當期收支來看,實際2014年拐點已經出現,當期養老金首現收支赤字(詳見21世紀經濟報道11月19日5版《養老金年度收支現赤字,不改革十幾年後耗盡結余》)。這昭示著當期收支渠道已枯竭,是依靠部分存量資金運行。
然而,更令學者們擔心的是,養老金明賬之外的隱形債務問題。所謂隱形債務,意味著真正的支付壓力只是被延後了而已,尤其是當擴面征繳的人群進入退休階段時,支付缺口將更加顯現。
中國社科院2014年發布的《現行統賬結合模式下隱形債務預測與測算》報告顯示,以2012年為基準,社會統籌賬戶的隱形債務為83.6萬億元,個人賬戶的隱形債務為2.6萬億元,合計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統賬結合制度下的隱形債務為86.2萬億元,佔2012年GDP的比率為166%。
「不管怎樣,一個事實是現有隱形債務依然很大。」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研究員聶日明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說,這么大規模的缺口償付不起的話,只會導致「大規模違約」,要麼就是延遲退休,減少領取養老金年限;要麼就是通脹,拿到手的退休金縮水。
在他看來,之所以會存在隱形債務問題,一方面是待遇確定型支出所帶來的新成本,簡單理解就是不管當期收入結余多少,但養老金支付還是要以即期社會平均工資為發放基準。這也就帶來了退休金支付單位金額上的增加;此外,由於人口老齡化所帶來的領取養老金人數增加,相應領取水平和領取人數雙雙增長,無疑加大了總體支付壓力。
而在聶日明看來,另一個更深層次問題,則是1997年制度轉軌時的歷史遺留成本,拖到了現在。
企業員工在制度轉軌前,養老保險採用現收現付模式,單位和個人都未曾繳納養老保險,當從企業支付養老金向統賬結合模式轉變的過程中,並未補償這部分錢。
國家一度試圖解決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空賬問題,先後在13個省市試點做實個人賬戶,但是效果甚微。
多措並舉籌資金
原本寄望歷史轉軌成本會隨著時間推移而逐漸縮減,然而,隨著新進入養老保險體系繳費人群增速放緩,目前來看,隱形缺口在不斷膨脹。
這一點在省份結余上更為明顯。財政部2009年全國社會保險基金決算報告顯示,當年在扣除財政補貼後,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當年收支出現赤字的省份為13個;轉眼到2014年,赤字省份增至22個。這意味著,全國近七成省份已出現虧空預警。
在聶日明看來,之所以資金吃緊問題現在越來越嚴重,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們錯過了改革時機。
按照胡繼曄的分析,從1997年一直到現在,養老保險都處於擴大征繳面的過程,現在基本覆蓋了勞動人口。
擴面意味著當期養老保險收入的來源增加。尤其是對於尚未消化轉製成本的城鎮職工養老保險體系而言,在2002年-2011年內,參保人數基本每年以5%的增速在增加;同時相應的當期結余每年也都穩定在以10%的速度增長,其中在這10年中更是有6個年頭結余增速在30%以上。
「在社保黃金(1055.90,-14.10,-1.32%)期,有源源不斷的繳費人進來,這為養老保險提供了穩定的收益;而且當時正處於『入世』中國經濟高速發展階段,國企效益也很好,恰是改革的好時機。」聶日明說。
他認為,反觀現在,過去10年帶動職工參保人數快速增長的農民工,現在進城速度已開始放緩。
近日,人社部新聞發言人李忠回應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和部分省份養老金發放問題時表示,2014年以來,受多重因素影響,當期養老金支出大於基金征繳收入的省份有所增加。主要原因是養老金待遇水平連續上調,基金支出增加;人口老齡化效應逐步顯現,參保人員中退休人數增速高於繳費人數;部分地區撫養比較高,負擔較重。
在浙江大學教授、中國社會保障學會副會長何文炯看來,要按照公平的原則和「抑峰填谷」的思路,嚴格控制高保障人群的基本養老金標准,穩定中保障人群的基本養老金標准,提高低保障人群的基本養老金標准,並正確引導社會公眾形成理性的預期。
據悉,人社部將多措並舉增強基金的支撐能力。繼續加大社會保險擴面征繳力度;提高統籌層次,實行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進一步拓寬基金籌資渠道,啟動實施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
此外,還將採取加大財政補助力度、劃撥國有資產充實社保基金等方式增強籌資能力。實施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發展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推動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發展。
相關新聞:養老金滾存結余超3萬億仍心裡沒底財政補貼超2萬億
日前,財政部公布了2014年全國社會保險基金決算數據。總體上看,全國社會保險基金滾存結余超過5萬億元,「家底」還是很厚實。
然而,數據的公布卻引發了社會熱議,特別是對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支情況表示擔憂,甚至有媒體驚呼「養老金收不抵支缺口很大」。那麼,養老金收支情況究竟怎樣?到底存在不存在資金「缺口」?百姓未來養老有沒有保障?
養老金待遇連年提高和人口老齡化正在使中國養老保險制度「隱形債務」加速顯性化。
由於養老保險基金統籌層次非常低,雖然成立了省級調劑金制度,但對於一些欠發達地區,尤其是勞動力輸出地區,養老金支出的壓力非常大,必須靠財政轉移支付才能「保發放」。本報近日報道了這一情況之後,引發了民眾對於財政增速下滑之下養老金問題的關注。
剔除財政補貼,養老保險支出高於收入,未來將存在缺口
全國社會保險基金預算主要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等基金,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五險」。其中,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是「大頭」,資金量佔到整個社保基金的六成左右。
先來看看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相關數據:
2014年,本年收入23273億元,比上年增長11.9%。其中,基本養老保險費收入18726億元,比上年增長10.1%。本年支出19797億元,比上年增長18.6%。其中,基本養老金支出19045億元,比上年增長18.4%。本年收支結餘3476億元,年末滾存結餘30376億元。
「算大賬的話,去年養老保險基金總收入是2.3萬億元,支出不到2萬億元,收支相抵還有結余。」財政部財科所副所長白景明分析,當年的結余有3476億元,加上往年滾存的結余,總的剩餘資金超過3萬億元,養老金發放應該不成問題。
既然養老金年年有結余,而且「余錢」高達3萬多億元。為啥社會上還會屢屢傳出養老金「收不抵支、缺口很大」?
實際上,分歧出在「細賬」上。有觀點認為,雖然去年養老保險總收入是2.3萬億元,但如果剔除其中的財政補貼部分,保險費純收入是1.8萬億元,支出卻是1.9萬億元,明顯「收不抵支」。再有,收入的增速是11.9%,支出的增速是18.4%,這么下去「余錢」會越來越少,終有一天養老金會出現缺口。
「同一個問題,放在不同的時間段或特定條件下考量很可能得出不同的結論。」白景明認為,目前養老保險基金的資金來源,主要是由單位繳費、個人繳費和財政安排的部分資金構成的。這三部分收入加起來,肯定是「收大於支」。現階段,人們不必過度擔心資金問題。
支出因素增多,現階段不能靠提高繳費實現收支平衡,要推進全國統籌
數據顯示,「十二五」時期,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支出年均增長18.6%,收入年均增長12%,支出比收入增幅高出6.6個百分點。支出增長比例均明顯高於收入增長比例,意味著錢流進來得慢、流出去得快,即使加上財政補貼,也難以實現自我循環。
造成養老金收支不平衡的原因是什麼?「主要是養老金支出的因素在增多,養老金的征繳卻並沒有提高。」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分析,我們的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建立於上世紀90年代,在此之前企業和職工並沒有養老保險繳費,但這些職工進入新的養老保險體系後,退休是要從裡面領取養老金的。隨著這部分「老人」逐步進入退休年齡,領取養老金人數增多,未繳費造成的缺口開始顯現。還有,這些年保障水平明顯提高,企業職工基本養老金月平均水平2015年達到2200多元,是2010年的1.7倍,這塊支出也在增長。
「我國養老保險的法定費率,是企業繳納工資收入的20%、職工繳納8%,合計達28%,在世界上也屬於較高水平,通過上調費率來平衡收支不現實。而且,上一代人未繳費造成的『窟窿』,全部由下一代人來彌補的話,會造成在職職工繳費負擔過重,出現代際間不公平。」鄭秉文表示。
看來,靠提高繳費來覆蓋支出達到收支平衡,在現階段還難以實現,財政補貼或其資金支持是必要的。在一些地方,出現養老金繳費不足時,為「保發放」都是由財政「兜底」,把差的錢補上。但這樣的「兜底」只能救一時的急,長期來看風險更大。因為養老金每年繳費多少、領取多少、需要財政補多少,沒有一個精確的測算。差多少補多少、走一步算一步,不但讓財政難以「兜底」,也讓公眾心裡「沒底」。
財政部部長樓繼偉表示,社會保險與個人利益密切相關,政策設計要綜合考慮人口結構的變化,需要往後想50年或者更長的時間。養老保險必須堅持精算平衡,不能把缺口完全留給公共財政,實際上是留給其他納稅人,否則不僅不公平,也帶來公共財政不可持續。
養老金收支不平衡,在地方政府的「賬面」上表現得更為明顯。人社部發布的《中國社會保險發展年度報告2014》披露,2014年河北、黑龍江、寧夏三省區的企業職工養老保險金支出大於收入,收支平衡壓力加大。而在廣東、山東、北京、浙江、江蘇等省市,養老金累計結余則超過了1000億元。
鄭秉文表示,在沒有實現全國統籌的條件下,每年的結余都沉澱在發達地區,欠發達地區收不抵支,這讓欠發達地區的財政承受更大壓力。
「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是實現收支平衡的主要途徑之一,應當加快推進。」鄭秉文認為,按照目前的管理體制,養老保險基金分布在省、市、縣三級,其中市縣兩級統籌單位有1000多個。統籌層次太低,這在全世界都是罕見的。它帶來很多弊端,比如養老金區域分化嚴重,勞動力跨地區流動困難,局部保障風險加大等。
13年財政補貼養老金超2萬億
人社部新聞發言人李忠20日在回應部分省份養老金發放問題時表示,2014年以來,受多重因素影響,當期養老金支出大於基金征繳收入的省份有所增加。主要原因是養老金待遇水平連續上調,基金支出增加;人口老齡化效應逐步顯現,參保人員中退休人數增速高於繳費人數;部分地區撫養比較高,負擔較重。
記者查閱歷年統計公報得知,自2002年至2014年,各級財政補貼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已經超過了2萬億元,其中中央財政佔主要部分。
李忠表示,從養老保險基金收入支出情況看,今年前10個月,全國基金總收入超過總支出2100多億元,絕大多數省份基金累計結余額都超過8個月以上的基金支付額,基金運行總體平穩,能夠確保當期養老保險待遇支付。
李忠在20日表示,目前養老保險基金籌資渠道中,財政補助是一個重要的方面。對於少數歷史欠賬較多、基金支付能力較弱的老工業基地省份,國家將繼續加大中央財政補助力度。
自1995年「統賬結合」的養老金制度地方試行、1997年全國統一實行以來,政府一直試圖用維持高費率和設立過渡性養老金這兩種「體制內消化」的方法來償還轉製成本。從目前養老金收支不平衡的趨勢來看,留給這種辦法的空間已經不多了。
雖然全國有22個省份當期征繳收入不足以支付當期支出,但不會直接影響到養老金的當期發放,其原因在於財政補助是養老金的法定籌資渠道,征繳收入必須加上各級財政補助,養老金的收支才能保持平衡。
人社部從2002年開始在年度的統計公報中單列各級財政對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補助情況。統計公報顯示,2002年中央財政補助為408.2億,到2014年,各級財政補貼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已經達到3548億元。
根據統計公報公布的數據計算,從2002到2014年這13年間,各級財政的補助養老金金額達到了20748億元。
從補助金額增長的情況來看,從400億元到2000億元用了9年,2011年突破2000億(2272億元)後,2013年就突破了3000億元(3019億元元)。根據財政部公布的《2015年全國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情況》,今年預算的財政補助為3671.2億元。
從財政補貼的結構來看,中央財政是絕對主力。根據人社部社會保險事業管理中心今年7月公布的《中國社會保險年度發展報告》(下稱《報告》),2009年以來,中央財政占整個企業養老保險基金總收入比重保持在12%~13%,地方財政佔比為1%到3%。
從報告公布的數據來看,與中央財政補助大幅增加不同,地方財政對養老金的補助呈現小幅下降的趨勢,2009年為318億元,2014年降為282億元。
報告顯示,2014年,企業養老保險地方補助為282億元,占總收入1.2%,地方財政投入在10億元以上的有重慶、上海、遼寧、天津、江蘇、湖北、湖南七個省份。
財政部部長樓繼偉近日表示,下一步要豐富社會保險基金收入來源渠道,逐步提高國有資本收益上繳公共財政比例,2020年提高到30%,此外,還要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
從「暗補」到「明債明還」
「統賬結合」制度建立之初,這種應對轉型成本的方式被稱為「體制內消化」。
一位參與制度設計的人士稱,當初選擇「統賬結合」制度模式時曾經充分考慮過轉製成本的問題,並提出三種償還模式:一是完全由財政負擔;二是劃撥部分國有資產;三是體制消化。鑒於當時的財政狀況不佳,劃撥國有資產在操作上缺乏手段,最終選擇了第三種方式,通過高費率來增加基金收入和過渡性養老金對個人空賬進行補償。
從目前養老保險基金運行的情況來看,這種「體制內消化」的模式已經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難。
早在2008年,在國家有關部門支持下,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功成與全國200多位專家教授和200多位各級官員共同參與完成了《中國社會保障改革與發展戰略》(下稱《戰略》)。當時,他們已經提出,轉製成本是制約我國基本養老保險改革與健康發展的瓶頸。
《戰略》稱,在確保養老金發放的前提下,轉製成本沒有顯性化,但卻給國家財政帶來了長期的隱形壓力,雖然現階段各級財政對養老保險基金有一定程度的補貼,客觀上化解了一部分轉製成本,但沒有在性質和目的上給予明確,是一種「暗補」而不是「明補」。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教授李珍認為,雖然財政從2000年就開始由少到多補貼養老保險制度,但是轉製成本已然是一筆糊塗賬,沒有人說得清這筆補貼是不是足夠履行政府的義務。
李珍建議,應盡快明確政府對經濟體制轉型引起的養老成本的責任,計算政府責任總量並建立償付的機制,「明債明還」。
《戰略》建議,盡快明確財政資金對消化轉製成本的責任,使財政補助從暗補變為明補,同時利用國有資產收益來拓寬化解渠道。(完)(國搜財經綜合21世紀經濟報道、第一財經日報、人民日報等)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6. 養老金收支壓力為何日益凸顯

2016年,我國五項社會保險基金總收入比上年增長14.1%,總支出比上年增長20.3%,收支增速差距進一步拉大。11月26日,日前,人社部向社會發布《中國社會保險發展年度報告2016》(以下簡稱《報告》),全面系統地介紹了截至2016年底我國各項社會保險制度建設、管理運行及經辦服務情況。

此外,《報告》指出,必須清醒地看到,當前我國社會保險發展中還存在著地區間不平衡、基金運行結構性矛山哪盾、部分險種覆蓋率不高等問題。人社部強調,下一步將全面實施全民參保計劃,推進應保盡保;盡快實現養老保險全國統籌,穩步提高其他險種統籌層次,緩解地區間基金收支矛盾;強化基金徵收,配合有關部門落實好國務院關於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的有關要求,進一步擴大基金規模;推動建立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台,為參保群眾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優質的服務。

7. 養老金17連漲已定,給退休老人上調養老金的5大現實原因,你知道嗎

由於去年的特殊情況,我國多個行業發展受挫,總體經濟增速放緩,很多人對今年養老金上調不抱太大希望,但真實情況到底是什麼呢?其實早在2021年年初,已經有官方媒體和業內權威人士,證實了養老金將17連漲的好消息。那麼為何國家要連年給退休老人上調養老金呢?我認為有5大現實原因。

第五,激勵年輕人繳費

現在年輕人由於繳費壓力大,延遲退休政策調整等等原因,不願意過早繳納社保費,導致養老保險基金賬戶流失了大筆資金,養老保險基金運行穩定性和長期性受到威脅,國家想從主觀意願上調動年輕人繳費的積極性,就應該讓他們看到繳納社保的高回報,而每年上調養老金就是社保高回報的重要體現。

8. 自己交養老金為什麼每年都漲

2021年養老金上調工作已經完成,至此養老金已經實現了「17連漲」,很多參保職工很不理解,明明國家說養老保險基金有缺口,還需要延遲退休來來應對危機,但為何每年還要給退休人員上調養老金呢?這背後的原因有6點:
第一,物價每年都在上漲
養老金上漲說白了就是物價補貼,回顧國家統計局歷年公布的數據,近些年來我國物價水平持續上漲,物價上漲意味著貨幣貶值、生活成本上升,為了更山明直觀地理解,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之前賣100元的商品,現在價格漲到了103元,如果物價漲了,但不給退休人員同步調整養老金,那麼老人只能節衣縮食、拮據度日了,基本的生活質量可能都無法保障,這就違背了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設立的初衷。
第二,整體社平工資在漲
根據國則唯芹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20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89元,比上年名義增長4.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2.1%。盡管2020年遭受疫情重創後,職工的人均工資水平仍在增加,由此推測往年收入水平增幅更高。而現在的退休老人曾經也是為國家經濟建設做了重大貢獻的企業職工,養老金又是多數退休老人唯一的經濟來源,為了讓他們孫畢共享經濟發展的盛況,也應該跟企業職工同步,為退休老人上調養老金。
第三,繳費基數每年上漲
社保繳費基數的上下限是根據社平工資的60%-300%確定的,由於社平工資每年都在上漲,參保人的社保繳費基數和繳費壓力也在逐年提高,如果退休後養老金水平沒有跟著社平工資增長而上調,反而是一成不變的態勢,將會激發更多參保人的抵觸情緒,導致越來越多的人放棄繳納社保,那麼養老保險制度就無法長期可持續發展。
第四,養老基金仍有結余
2020年受疫情影響,國家減免了企業三項社會保險的繳費,但是養老基金仍有大量結余,根據人社部發布的《2020 年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全年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總收入44376億元,基金支出51301億元。年末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存 48317億元。可見,養老保險基金仍有較為可觀的結余。
疊加現在社保系統正在和稅務系統打通,很大程度上能避免企業不繳或者少繳社保費的情況,目前國家也正在穩妥推進延遲退休,延長養老保險最低繳費年限,養老保險全國統籌等等措施,長期來看能為養老保險基金輸入大筆資金,只要每年養老保險基金能保持有大量的結余,國家就有底氣為退休人員上調養老金。
第五,刺激更多人積極繳費
由於社保回報周期太長,很多人擔心領不到養老金,或者領不回本就離世,導致自己的社保費打了水漂,所以遲遲不願意繳納社保。基於這一現實問題,國家就需要每年上調養老金,讓參保人看到切切實實的利好,才能充分調動年輕職工參保繳費的熱情。
第六,為了促進消費
投資、消費、進出口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目前投資需求與出口需求都在急劇收縮,「促消費」成為拉動中國經濟的未來增長點,想要提高老百姓的消費能力,也應該每年適當給退休老人上調養老金,既可以保障老人的生活質量,又能激活百姓消費潛力,從而帶動經濟發展,由此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9. 緩解養老基金收支壓力要靠綜合改革

緩解養老基金收支壓力要靠綜合改革

在這種雙重壓力下,基金收支狀況嚴重惡化,即使用光了個人賬戶的資金和全部滾存結余,當地的企業職工養老保險仍然收不抵支。以下是我整理的緩解養老基金收支壓力要靠綜合改革,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據報道,財政部部長樓繼偉日前在清華大學演講時表示,社會保險制度必須改革,建議將一部分國有資產劃撥轉入全國社會保障基金,對其進行補充,如此才有條件適時降低社會保險的費率。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2015年第一季度新聞發布會,發言人也透露,對於劃撥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會保障基金,由財政部牽頭,國資委鬧判、人社部、社保基金理事會、證監會等部門參加,已經成立了專題工作組,正在深入研究論證。

目前,我國社會保險繳費比例偏高,但社保基金的收支壓力卻越來越大,財政補貼越來越多。根據預算報告,2013年財政對全國社保基金的補貼為7371.5億元,2014年增長到8446.35億元,而2015年的預算是補貼9741.75億元,其中,對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補貼要佔一半以上。

如何緩解養老保險基金的收支壓力?劃撥國有資本是辦法之一。但是,只靠劃撥國有資本,未必能完全解決問題,而且對國有資本也不公平。導致養老保險基金收支壓力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只有實施針對多方面問題的綜合性改革,才能真正解決這個問題。老齡化是原因之一。這會是未來的主要問題,但對目前收支的影響還不是太大,目前的撫養比還不算高。老齡化問題,解決辦法是延遲退休年齡,但目前更需要解決的是其他方面的問題。

國有企業在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時少繳了一部分養老保險費是原因之二。現行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是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國企以前沒有為職工繳納個人賬戶保險費,是導致大多數個人賬戶空賬運行的原因之一,而個人賬戶空賬運行又是導致養老基金收支壓力大的部分原因。針對這個原因,解決辦法是劃撥國有資本。但國有企業需要做的是償還歷史欠賬,而不是為未來可能出現的養老保險基金缺口兜底,國有資本補充社保基金的金額應該是有限度的。如果劃撥的國有資本超出了歷史欠賬,並在此基礎上降低養老保險費率,那就變成了國有企業對其他企業的補貼;而且,會造成國有資本減值,削弱公有制經濟的地位和作用。

參加養老保險的職工比例還不夠高是原因之三。2013年,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職工人數是2.42億,而當年城鎮就業人員是3.82億,顯然,還有相當多的職工沒有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養老保險統籌層次低是造成這種狀況的重要原因。

不同地區養老保險基金收支不平衡是原因之四。流入人口多的地區養老保險基金的繳費水平低,而流出人口多的地區要靠財政補貼。解決這個問題,也要靠養老保險全國統籌。

還有一個原因是這些年通貨膨脹率較高,導致養老金標准年年較大幅度上調,因此支出增長快於收入增長。

總之,養老保險制度需要綜合性的改革,各部門要負起相應的責任。

什麼是養老基金

養老基金是一種用於支付退休收入的基金,是社會保障基金的一部分。

養老基金通過發行基金股份或受益憑證,募集社會上的養老保險資金,委託專業基金管理機構用於產業投資、證券投資或其他項目的投資,以實現保值增值的目的。

養老基金的全稱為養老保險基金。它是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也稱養老保險制度.就我國養老保險制度現狀來看,它是在勞動者年老體弱喪失勞動能力時,為其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一種社會體系。如達到退休年齡辦理退休審批手續後,就可以享受養老金待遇早枝了。養老保險基金由國家,企業和勞動者共同負擔,由社會保險事業中心籌集並管理。企業上繳本企業工資總額的20%,勞動者按自己上年的工資總額的8%上繳,所謂國家負擔這一部分,沒有具體額度,只是體現在稅收上,既上繳28%部分不用納稅了。

養老基金包含哪幾種

1.養老保險社會統籌基金

是我國出現最早的養老基金,也是目前規模最大的養老基金,它來源於企業和職工繳納的養老保險費。由於個人賬戶始終被當作權益記錄,只記賬,而不形成「實賬」,所以,企業和職工的繳費都被納入了社會統籌基金,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基金尚未形成。

2.農村養老保險液睜改基金

它不同於城鎮,沒有社會統籌,而實行完全基金積累制;費用主要由農民個人繳納,輔之以集體補助,養老金根據個人賬戶積累額領取。

3.企業年金基金

也就是過去所說的企業補充養老保險,它在國外已有廣泛發展,在我國尚處於發育階段。企業年金基金來源於企業和職工的專項供款,並實行市場化運營和管理。

4.全國社會保障基金

它來源於中央財政預算撥款、國有股減持變現資金和其他渠道籌集的資金。目前,中央財政撥入資金已經到位,減持國有股籌集社會保障資金也已有章可循,彩票發行規模的擴大為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提供了較為穩定的資金來源。

養老基金有什麼特點

養老保險基金的特點基本養老保險是我_養老保險三個支柱中最主要的一個支柱,主要來源於企業、個人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國家的財政補貼以及彩票公益金收入和國有股減持收入。基本養老保險中的基礎養老金部分主要用於保障職工退休後的基本生活需要,屬於現收現付制養老金,即以同一時期正在工作的一代人所繳費用支付已經退休一代人養老金的模式。而其中的個人賬戶部分則屬於基金積累制。基本養老保險的特點是其基礎養老金部分是屬於現收現付制,用於保障退休職工的基本生活,其個人賬戶積累的基金可以進行投資,保值增值,讓退休職工享受到更優質的.生活。

我國企業年金屬於自願性企業年金,近些年,企業年金投資總額逐年增長,並且,從企業年金制度建立開始,我國的企業年金就委託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進行投資,並取得了較好的收益,逐漸發揮出其補充基本養老金水平不足和保障退休人員享受較高生活質量的作用。但是,由於我國企業年金制度起步較晚,相對於基本養老保險來說,其齊代率較低,規模較小。

養老基金優點

在儲蓄和保險之外,普通百姓還可著眼於養老型基金產品,首先基金公司是受監管部門嚴格監管下的公募金融機構,信用度高;其次基金進入門檻低,通常1000元即可申購,定投甚至更低;再次養老基金綜合費率相比其他養老理財產品較低,以天弘安康養老基金為例,申購費最高為1%,持有5年以上時間免贖回費,而且從全年的管理費來看僅收取0.9%,相比其他養老理財產品,費率優勢明顯;更關鍵的是,養老基金的收益取得是以債券投資為主、股票投資為輔,因此其收益預期會強於銀行理財、養老保險等產品,同時因其主要投資對象為低風險的債券,因此還具有低風險、低波動的特點,並且還可以通過基金定投等手段,進一步降低投資成本。

可見,投資養老基金是實現百姓個人養老基金理財規劃中——提高收益性——的重要一環,普通百姓可通過對銀行儲蓄、養老保險及養老基金的合理配置來達到更好的「富足養老」目標。

養老基金定投技巧

1.養老定投宜早不宜遲

嘉定一位30歲的白領希望在60歲退休時攢夠100萬養老金,以恆生指數1979年到2009年底的實際收益率計算,如果30歲開始定投,累計投資30年攢夠100萬元,每月只需投入414元;但是40歲開始定投,累計投資20年攢夠100萬元,每月就要投入1730元,晚開始投資10年就要增加3倍多的投入才能獲得相同數額的養老金。可見,養老定投越早開始投入負擔越小。

2.養老定投要有恆心

投資者不應以股市短暫的波動或下跌而動搖投資恆心,如果因為短期內無法忍受市場下跌或其他因素而贖回或停止定投,就無法達到定投「長期平均成本」的目的,等到股市上漲時也無法享受基金的良好績效表現。

3.了解自己的風險收益特徵

專家指出,要了解自己的風險收益特徵據此選擇不同類型的基金構建投資組合。在構建投資組合時不妨採取核心———衛星策略的方式進行配置,核心部分選擇中長期表現穩健的價值型基金產品;衛星部分則選擇具有高成長特性的成長性基金產品。這樣的組合可以使投資者在市場上漲時分享成長型基金的優異表現;市場波動時又能藉助價值型基金的穩健表現,降低可能產生的虧損程度,是可攻可守的搭配。

4.分步抄底,長期開花

一次成功的定投應該是從市場的底部選擇定投,然後在市場的高點或次高點回收收益。實際上,大多數投資者很難做到這點,但選擇相對低點確是值得去做的事情。

在中國經濟保持穩定增長的前提下,目前點位讓我們更有希望看到未來市場的上漲空間。顯然,目前點位處於相對底部區域,雖然不可能達到市場最低點,但無疑,在市場每次深跌之後,都不失為定投進入的好時機。

5.定投長期,熨平風險

養老基金定投最大的意義在於其時間效應、復利效應。如果定投能夠與市場周期相聯系,也即是定投的時間應足夠長,基本上可保證穩定的收益。

定投的風險取決於時間,也即是定投的期限,只要定投的時間足夠長,就可較好規避市場風險。因此,打算養老基金定投時就應做好長期投資准備,在市場低點停止無異於自動放棄攤薄成本的機會。和一次性基金投資相比,定投的風險要小得多。一方面股票基金一次性投資,業績波動性要大於定投,且時點選擇對基金業績的誤差也較小。

;

10. 2023年退休人員養老金上漲

春節過後,2023年的養老金調整也即將到來了。養老金的上調幅度是退休人員非常關注的事情,今年究竟能漲多少呢?
從2016年以來,養老金上調的幅度在逐年下降。2016年由10%變為年再次變為~2020年調整幅度是5%,2021年是年是4%。按照這樣的趨勢,2023年養老金調整,要麼幅度不變,要麼下降。如果幅度不變的話,那麼就是4%;如果下降的話,大概率會是其實,養老金的調整幅度確定,並不是簡單的數字問題,是要綜合參考以下五斗襪大因素的:
第一,社平工資增長。
按照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字,2022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6883元,比上年增長其中。工資性收入20590元,增長 src="https://pics5..com/feed/.jpeg@f_auto?token="/>

相較於去年的情況,確實今年差了好多。2021年我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35128元,比上年名義增長其中工資性收入增長第二,物價增長。
商品千千萬,物價增長也不同。衡量物價一般有三個指數,消費者價格指數、商品零售價格指數、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一般來說,對於退休老人衡量較多的,還是以消費者價格指數為基礎。
2021年,全國居民消費者價格指數同比僅僅增長年,全國居民消費者價格指數同比增長社會保險法中有提及,要根據社會平均工資增長和物價增長情況,適時提高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水平。
空陵激一般來說,養老金的增長水平應當超過物價增長的。
第三,養老金水平。
養老金水平也限制著養老金調整幅度的高低。畢竟養老金水平越高,同樣的比例增加的錢數越多,支出的養老保險基金也會越多。
2004年的時候,我們的(企業)人均養老金水平只有714元。經過10多年的增長,2021年企業退休人員人均養老金水平是2987元,2022年增長4%將超過3100元。
第四,養老保險基金收支。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如果說沒有養老保險基金,日益增長的養老金將由誰誰來負擔?
近年來,我國養老保險基金的收支規模越來越大。2021年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入為60455億元,支出為56481億元,累計結余只有52574億元,不足一年的支出了。
2022年,我國也推行了緩繳養老保險費的政策,這也會造成養老保險基金的壓力。但總體來說,2023年還要補繳上,壓力不大。
目前,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還管理著萬億的社保基金權益,另外還有10%的國有企業股權已經劃撥社保基金,再加上財政補貼的支持,養老金還是能夠實現按時足額發放的。
第五,老齡化的趨勢。
今年人口最震撼的是我國2022年人口出現了負增長。當年新生兒數量是956萬人,而去世人員數量是1,041萬,總人口減少85萬人。
近年來,我國將進入快速老齡化的階段。1962年嬰兒潮時代出生的人口將迅速步入60歲,未來十幾年都是這個趨勢。因此,2022年我國60歲以上的人口數量達到了28004萬人,占我國總人口的與2021年相比,當時我國60歲以上人口只有26736萬人,占我國總人口的壓力真的很大,也難怪會推動延遲退休的。
根據以上五大因素分析,2023年養老金調整水汪型平超過4%的概率很小,能繼續保持4%就很不容易了。不過,也確實有可能會降至左右。但不管怎樣,養老金增長都是在以往養老金的水平上繼續增加,國家還會照顧較低養老金水平的人群,因此生活肯定是能夠得到保障的,安心好了。
閱讀全文

與全國養老保險基金支出增加的原因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宜昌退休金長多少 瀏覽:395
養老保險越早交 瀏覽:65
北京老年人俱樂部 瀏覽:346
老人仰卧腹部起伏快是什麼原因 瀏覽:843
騰訊體檢檢查哪些 瀏覽:465
簡陽城鄉居民養老保險2017 瀏覽:456
一般重陽節是幾月幾日 瀏覽:348
有多少人不給親生父母聯系 瀏覽:352
水源管理員80元體檢都查什麼呢 瀏覽:439
廣東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政策 瀏覽:656
江西女退休年齡 瀏覽:294
年輕父母應該怎麼選擇嬰兒床 瀏覽:799
退休金2018月人均 瀏覽:238
基督教十誡講章孝敬父母 瀏覽:278
多久體檢一次比較好有副作用嗎 瀏覽:902
唯一的長壽市 瀏覽:722
2020年許昌養老金什麼時候補發 瀏覽:707
九九重陽節開展旱教活動 瀏覽:1000
2019豐台老年大學招生簡章 瀏覽:295
不在戶口地交社保退休 瀏覽: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