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鹿邑縣生活水平還可以嗎不是貧困縣吧那邊生活水平怎麼樣
鹿邑縣是周口市的一個經搜裂中濟大世山縣,是河南省縣域經濟發展十大縣之一,2007年度受到省委省政府嘉獎。目前不是國家和省定的貧困縣,但是總體上和全省發展水平還有不小差距。人民群眾的生源搭活水平大多數能夠在溫飽之上、小康之間,真正達到小康水平之上的不是很多。
2. 周口市哪個縣最好
淮陽,其次是鹿邑。
淮陽縣古稱宛丘、陳、陳州,地處豫東平原周口市腹心,轄6鎮13鄉,497個行政村,面積1406.6平方公里,總耕地154.8萬畝,總人口134萬,其中農業人口120.3萬人。縣城是省級歷史文化名城、省級文明城、衛生城,2008年又順利通過「中國旅遊強縣」和省級園林城驗收,被省委、省政府確定為8個「全省文化改革發展試驗區」之一。 地理、氣候條件優越。淮陽地處北緯33.20'—34.00',東經114.38'—115.04',南北長56.0公里,東西寬40.6公里,境域系黃河沖積平原,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屬溫帶季風性半濕潤氣候,年平均日照2354.6小時,年平均氣溫14.30C,年平均降水量714.2毫毀世米,無霜期216天。 水陸交通便利。淮陽東臨京九運輸線,西靠京廣大動脈,南有漯(河)阜(陽)鐵路,北依隴海鐵路;南洛、大廣、周商三條高速公路穿境而過,國道106線和省道周商公路、省際公路南石線在縣城交匯,城鄉公路網路四通八達;南部沙穎河航運上達周口,下至淮河,通航里程40公里,是全省為數不多的具有內河航運縣之一。 歷史文化悠久。約公元前40世紀,太昊伏陵氏建都於此,名宛丘;後炎帝神農氏繼都於宛丘之舊墟,易名為陳。公元前209年,陳勝農民起義據陳城,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農民革命政權。公元前196年,以陳在淮水之北,改名為淮陽,漢高祖封子友為淮陽王,建淮陽國。此後,分別為郡、州、府、縣所在地。在6000年歷史長河中,淮陽始終是豫東一帶的政治文化中心。 旅遊資源得天獨厚。淮陽歷史悠久、文化燦爛、人傑地靈,是中華民族古文化發祥地之一,根文化和伏羲文化資源厚重,名勝古跡眾多,有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遺址10處,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縣級以上46處;縣城被國家旅遊局確定為「全國尋根朝祖旅遊線」、「孔子周遊列國旅遊線」必至景點之一,並且是省級文化歷史名城、周口市「後花園」。
鹿邑就是 老子的家鄉。
2007年,鹿邑縣工作導向鮮明,一是抓重點工作的導向。把目標管理作為全年工作的統攬,把實事、工程、項目作為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二是求真務實的導向。在工作推進中,通過倒排工期、督察排名,按照序時進度,客觀公正、實事求是地進行評析,讓先進介紹經驗,落後表態發言,制定追趕措施,較真碰硬,推進工作。三是兌現承諾的導向。縣委堅決按照年初承諾給予兌現獎懲。對目標完成好的鄉鎮和縣直單位,對重點工程推進過程中涌現出的「老子故里突出貢獻單位」和「老子故里突出貢獻者」進行了表彰獎勵,使他們經濟上得實惠、政治上得榮譽、社會上受尊重。用於獎勵的現金達1500萬元。這是鹿邑歷年來所沒有的,也是全省唯一採取這種做法的縣。這些工作導向,指引在全縣上下形成了一個幹事創業的濃厚氛圍。經濟發展速度最快的一年,2007年,鹿邑縣完成生產總值102.8億元,首次突破百億元大關,姿余敬是周跡慎口第二個突破百億元的縣。各項經濟指標增幅均在20%以上,最高的達到了56%,在全省縣域經濟綜合經濟實力排序中前移了29個位次,增幅居全省首位;財政一般預算支出突破10億元,是鹿邑歷史以來支出最多的一年,是全市支出最多的縣市,綜合財力明顯增強。統籌發展質量最好的一年 通過調優產業結構,扶持優勢產業,三產結構有明顯變化,三次產業比為2742.830.2,一產比重明顯下降,二三產比重明顯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