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老人遺失養老金路人寒風中守候,如何培養市民拾金不昧的精神
江蘇崑山的沈老伯從銀行取了7720元養老金,結果錢不慎滑落,他沒有絲毫察覺。看到這一幕,附近居民、商戶、城管、路人……上前撿起被風吹散的百元大鈔。在寒風中守了10分鍾,最終等到了失主沈老伯。確認了銀行取款記錄後,7720元養老金一分不少回到老人手中。為素不相識的好心人點贊!
熱心路人的做法,引來了廣大網友熱議,網友們認為,這種暖心行為值得點贊。
以高度的責任心對待每個細節,用心、用情服務客戶,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網點工作人員作為「勞動者港灣」的守護者,致力於為大眾提供最溫馨的服務,向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施以援手,為社會帶來更多的溫暖。
Ⅱ 養老金的缺口如何補
怎麼補?
中國目前出現的養老金缺口將由政府補齊。
「國家已成立一個養老基金,由專門的部門來負責。國家拿出錢來作為戰略儲備,以備將來到老齡化人口高峰的時候,如果資金不能平衡,就拿這部分錢作為戰略補充。」
現在每年籌集的三千多億元的養老保險基金,只能保證現有的近4100萬退休人員養老金的發放,養老保險金部分積累很困難,因此養老金短缺的問題在短時間內是不會消除的。
Ⅲ 養老金是如何空缺的
在這個把「難得糊塗」當人生智慧的國度里,政府正不斷向社會不規則的公布一筆一筆的糊塗賬,而一直把「老有所養」看的十分重要的國民,養老金出現1.7萬億大空缺的消息,無疑是個晴天霹靂。而由中國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和和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牽頭的團隊研究的結果更為驚人,到2013年,我國養老金缺口竟高達18萬億。 目前,我國公共養老保障體系的覆蓋面,只佔人口總數15%,低於世界勞工組織確定的20%國際最低標准。除了農村人口絕大多數被拋棄外,城鎮職工也僅僅覆蓋大約55%。一提這個,不少官員總會說,國家人口多、底子薄,養老金保障起步晚、困難大,可就是不明白,「三公」消費怎麼總能奇跡般不斷上升,從來沒有遇到障礙,年度開支總額據說已達到驚人的1.9萬億,如果每年省下一半,不出2年,現在的1.7萬億養老金空缺,不就輕松解決了嗎? 而事實是,這個簡單的辦法,這個能夠體現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舉措,它卻難以成真。有辦法的官員是不會擔心養老問題的,公務員也沒有納入社保范疇。人社部解決養老金空缺的建議,是延遲領取基本養老金年齡。即便相關社會調查中90%以上的人強烈反對,但反對無效,出了大空缺,包不住了,到了不說不行的時候,但你千萬不要誤解,這壓根不是和你商量來著,或許,不久就會勢在必行,而依照社保專家的測算,延遲退休年齡,每年可減緩養老基金缺口約200億元,以此推衍,補齊空缺需要八十年,反對無效後,只能做一直幹下去無法退休的准備了。當然,這情況大多不會發生,但退的越晚,政府的負擔越輕,這個賬是很明白的。 我國的養老金收繳和使用制度始終不透明。究竟全國收了多少養老金,這些養老金如何管理和使用了,交錢的人是無權知道的,根據公開數據,截至年底,養老金個人賬戶本應有資產19596億元,實際卻只有2039億元,有些學者研究,空缺比這還要大。究竟實施這個制度以後,除了國家補貼,企事業單位及員工個人處上繳了多少錢,空缺部分,其中多少是應繳未繳的自然空缺,其中多少是「以後抵前」的真正空缺,其中多少是被挪用而產生的空缺,其中多少是投資失誤損失空缺,其中多少又是管理開支浩大而不當消耗掉空缺? 在20年前,我國確立統賬結合的養老保險制度,起步並不晚。養老保險由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兩部分組成,社會統籌由單位負擔繳費,目前為單位職工工資總額的20%,個人賬戶則由職工個人繳費,繳費比例為個人工資的8%。這個基數是相當大的,政府採取加大現在的職工養老金提取上繳比例來支付制度實施前已到期退休職工的養老金背負,本來應由政府支付的制度轉型成本,在實施之初就須制定配套的財政年度跟隨補缺計劃,但裝聾作啞的擊鼓傳花,不斷變相轉嫁到社會,才是形成巨大空缺的基礎性根源,也給下屆政府留下了一個不公平的包袱。 即便如此,常識告訴我們,養老金個人賬戶絕不會只有這區區的2039億元,政府首先要敢於亮個底賬吧,遺憾的是,這類必須權威和及時公布的數據,我們只能絞盡腦汁的上下求索和千難萬險的多處拼湊,如果養老金管理一直不能透明,社會各界傻乎乎上交、人社部隔幾年就說「空缺」的游戲就會反復下去,如果連養老金都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去玩弄的話,那這個國家最後也一定會被玩殘。我過去曾寫過一篇文章《養老金不入市風險更大》,當然知道養老金這個保命錢是不能輕易入市,但更知道,中國股市無論多糟糕,有個特點就是它的公開性,即便存在貪腐問題,會比投資到那些不公開場所發現幾率更大,否則,養老金成了又一個暗箱操作領域,誰能保證它比投資股市更安全那? 世界的通行做法是,政府財政及國家資產變現都會優先確保養老金不空缺。盡管我國財政也在加大對養老金的投入,但只佔到全國財政支出的2%左右,與歐美國家差距極大,特別是日本,養老金佔到了GDP的20%,而我國養老金只佔GDP的4.3%。盡管我國還提出了通過國有股轉持、國企上交紅利來補充社保,但雷聲大雨點小,2011年央企利潤僅有0.4%補充了社保,國有股轉持的范圍也沒有包括原來高峰期大量上市的國有控股企業。作為國家戰略而在2000年設立的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截止到2011年底基金規模僅為8688億元,也無法應對即將出現的社保空缺危機。 從1958年實施的法定退休年齡男60歲、女55歲規定,已持續半個多世紀。對大部分沒有特殊技能普通職工來說,延遲退休年齡,不過是給單位添麻煩、給健康添麻煩的一種危機滯後傳遞,本來,靠月積年累剋扣工資來實現的養老夢想,覺得不會有任何變故的,主動繳納是基於對國家之信任,以及可以享有國家財富的全民共沾,但現實是,不說退休養老金出空缺了,即便是慾望極為保守和可憐,即便是按現規定年齡退休並拿到養老金,也會面臨通貨膨脹侵蝕而不得不艱苦度日,除非,養老金之外搞到了不義之財。
Ⅳ 關於養老金改革,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對於養老金改革,中國金融學會會長周小川已經發文進行說明,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第五個問題是建立合理的預籌養老金經營體制。周小川認為,在當前的形勢下,必須要建立起合理的養老金經營體制,與資本市場發展進行很好的配合。雖然資本市場存在一定的波動,尤其是新興市場,泡沫破滅的時候會給大家帶來很大的疑問。但是,從更長的歷史階段來看,保值增值很大的可能性還是要依靠資本市場。因此,必須建立合理的預籌養老金經營體制,利用資本市場工具用現在的國有資本對個人賬戶進行填充和回補。
總而言之,對於養老金改革,應該注意以上幾個方面的問題,這也是關乎我們自身的利益的。
Ⅳ 退休後想領取養老金,要做到這6件事,你知道是什麼嗎
在參保人員心目中,可能都認為,只要自己按時足額繳納社保,等到退休後,就一定能夠領取養老金。但事實上,從參保到領取養老金這個過程,還有6件事必須做到,否則,養老金可能將一分都拿不到,看看你都知道嗎:
第六,保管好社保卡
考慮到很多老人對智能手機不太會使用,所以申請電子社保卡的人比較少,大部分人還是利用社保卡看病和領取養老金的,但是這就面臨社保卡丟失的隱患。老年人智力下降,容易忘東忘西,萬一丟了社保卡,由於很多老人害怕自己記不住密碼,都是設置非常簡單的密碼,容易被破解,被貪財者撿到,可能會盜走你的錢,還影響後續養老金發放。所以,一定要保管好自己的社保卡,盡量不要總是隨身攜帶,查看養老金發放,可以讓子女在社保APP上幫你查詢,即使去銀行,也一定要在親人的陪伴下再去,以減少丟卡的風險。
Ⅵ 什麼原因造成現在養老難
在以前的時候呢,很多的人都是想著養兒防老,想著生個兒子以後就能夠給自己養老了,但是照現在的情況來看,養兒已經防不了老了,而且還需要承擔很大的壓力。當自己老了的時候根本就指望不了孩子能夠給自己養老,或許自己存了一輩子的養老錢,最後都會成為孩子的。因為不是孩子不想給自己養老,實在是社會壓力太大了。
一:在大城市裡買房。
現在的農村幾乎已經不見年輕人了,因為年輕人都去城市裡面打工掙錢,想要在大城市裡面生存下去,就必須要在城市裡面買座房子。現在的房價真的是太貴了,稍微大點的城市,房價一萬一平,一座房子下來需要一百萬。父母還需要把自己的養老錢都拿出來給孩子付個首付,就更別提養老了。
這就是我們社會的現狀,年輕人自己都顧不住自己,更別說還養活父母了。而且現在的老人都在農村,年輕人都在外面生活。
Ⅶ 通貨膨脹那麼厲害,我們交的養老金怎麼能保證足夠我們退休後使用怎麼保證養老金不貶值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讀一下這篇文章吧!
經濟觀察網魏英傑/文說實話,到現在我都不知道自己每個月繳納多少養老金,以後退休又可以拿多少錢。畢竟離退休還早,而且變數太大,這時候操心等於白操心。
但對已經或即將開始領取養老金的人群,這卻是不得不面對的問題。特別是,近年來受物價上漲等因素影響,養老金能否隨之調整,成為很多人關心的問題。近日,國務院決定繼續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提高幅度按2012年企業退休人員月人均基本養老金的10%確定。方案確定後,這將是國家連續9年較大幅度調整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水平。
照理說,這應當算得上是一個善政了。要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大家都知道,由於各種原因,中國養老基金虧空很厲害,據統計2011年全國養老金個人賬面虧空高達2萬億元。一方面是收不抵支,另一方面還要根據社會發展狀況不斷提高基本養老金水平,這看上去就像是打腫臉充胖子。按照這樣下去,如果不採取措施的話,虧空只會越來越厲害。
這樣做似乎也並沒有收到預想中的掌聲。北京某退休職業職工稱,2004年他退休時養老金大約是1200元,如今差不多翻了一倍。「但老實說,心裡還是有點不踏實,明年要是不漲了怎麼辦?」雖說養老金年年在漲,可許多人依然心存擔憂。這說明了什麼呢?
對於已退休人員來講,養老金年年漲當然最好。何況,按現在的物價水平,不漲就等於降低。但這部分人群更大的擔憂可能不在這里,而是不知道養老金今年漲了明年又會如何。這其實就是對現行養老金制度缺乏足夠信心。這里頭的原因,一方面正如報道所稱,養老金漲不漲、怎麼漲,缺乏一個正常的調整機制;另一方面就是,養老金賬戶常年虧空,讓人覺得有不安全感。
人們對養老金的擔憂,說到底就是對政府缺乏信心。養老金虧空那麼多年了,如此寅吃卯糧肯定不行。可一直以來,卻沒有看到政府採取什麼實質有效的補救措施。這樣看上去,難免讓人認為這是在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鍾。可當這鍾敲不下去了怎麼辦?這是人們不得不考慮的問題。目前,這個虧空的口子越來越大,一些地方已出現頂不住的苗頭,如有的地方開始從銀行貸款來支付社保了。當制度本身處於風雨飄搖之中,給塊糖吃顯然起不來什麼安慰作用。
有經濟學家預測,到2013年,中國養老金的缺口將達到18.3萬億元。但人保部預測,到2025年中國城市養老金的缺口只有6萬億元。無論是哪個數據,這都表明養老金制度必然要面對可持續的困境。這個缺口最終由誰來埋單是一回事,一直懸在半空卻只會讓所有人提心吊膽。這就像一顆定時炸彈,而且壞就壞在誰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爆炸。在這背景下,無論養老金一年漲多少幅度,充其量也只是治標不治本的辦法。
養老金制度能夠維持的前提是信心。如果沒有信心,誰願意把今天的錢存進賬戶,等老了再來領取?所以,不管採取什麼補救措施,當務之急是讓人們看到信心。而要讓人們看到信心,關鍵在於提高政府公信,讓人對這個制度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