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以後,除了養老金以外,還能夠拿到6筆錢。一是獨生子女退休補助費;二是住房公積金;三是企業年金;四是高齡補貼;五是採暖費;六是喪葬撫恤費。下面分離問題,做詳細剖析,希望可以對你有所協助!
寫在最後:
1.關於退休人員來說,退休後領取的不只是養老金,還可享用終身醫保待遇。
2.在契合一定條件的狀況下,還能夠申領獨生子女退休補助費、住房公積金、企業年金、高齡補貼、採暖費、喪葬撫恤費。
3.固然各省請求略有差別,但是該有的類別還是能夠申領的。所以千萬不要以為領完養老金就完事了,一定要主動到社區(街道)、人社局等有關部門理解當地政策,確保能領則領,應享盡享。
有啊,到社區居委會提出申請,國家財政出資每人每月75元城鎮居民養老金。
C. 國家有補貼無業人員養老金政策,這是真的嗎,標準是什麼
是的。國家對失業人員分為兩種情況:城鎮職工養老保險或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城鎮職工可享受政策補貼的人員分為靈活就業人員、4050人和注冊失業人員。不同的身份和不同的國家補貼政策。參加社會保險的靈活就業人員需要支付社會規劃和個人賬戶的費用。國家將提供補貼,減少免費靈活就業人員的支付比例,以減輕參與者的經濟負擔。支付比例為20%的養老金、7%的醫療保健和失業1.2%。北京三險捆綁支付,不允許單獨支付養老金或失去治療。支付檔次分為40%、60%、70%、100%、300%五個檔次,可自願選擇。目前三險按最低繳費總額為每月。977.12元。
如果我們沒有職業,只要達到退休年齡,不能享受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就可以直接享受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人社部下文督促各地建立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增長機制,以後我們的基礎養老金會越來越高的。但現在看來,保障水平有點低。中國有56億退休人員領取基本養老金,平均待遇水平僅125元,其中國家補貼基本養老金113元。我國基本養老金待遇最好的城市是上海,達到850元。第二個好城市是北京,基本養老金610元。我希望我們所有的地方都能達到這個水平,每個人都能快樂。
D. 深圳戶籍在深圳沒有工作且過了退休年齡,不能領養老保險可以領什麼補助金
如果你退休前養老保險關系在深圳,在深圳繳費至少滿10年,全部繳費年限(包括其它城市交的)至少滿15年,到齡就可以在深圳辦理退休,按深圳的養老金計發辦法計算養老金。
2013年1月1日起,深圳執行的是《深圳經濟特區社會養老保險條例》:
第三章養老保險待遇
第十八條基本養老保險待遇包括基本養老金、病殘津貼、喪葬補助金和撫恤金。
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由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支付,不得重復享受。
第十九條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人員可以在本市申請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
(一)按照國家、廣東省有關規定確定養老保險待遇領取地為本市;
(二)達到法定退休年齡;
(三)累計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滿十五年。
第二十條1992年7月31日以前參加工作的參保人,依照規定退休時,其月基本養老金的構成為:
(一)統籌養老金;
(二)個人賬戶養老金;
(三)過渡性養老金。
前款人員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前取得本市戶籍,且在本市實際繳費年限累計滿十年的,依照規定退休時,其月基本養老金構成為:
(一)統籌養老金;
(二)個人賬戶養老金;
(三)過渡性養老金;
(四)調節金。
第二十一條1992年8月1日以後參加工作的參保人,依照規定退休時,其月基本養老金的構成為:
(一)統籌養老金;
(二)個人賬戶養老金。
第二十二條統籌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調節金的具體計發辦法如下:
(一)統籌養老金:以退休時本市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和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平均值為基數,按繳費每滿一年發給百分之一計算;
(二)個人賬戶養老金:按退休時個人賬戶積累額除以國家規定的計發月數計算;
(三)過渡性養老金: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乘以享受比例。1992年7月31日前繳費年限未超過二十五年的,其享受比例為:1992年7月31日前繳費年限乘以百分之一點二;1992年7月31日前繳費年限超過二十五年的,其享受比例為:1992年7月31日前繳費年限減去二十五後乘以百分之一,再加上百分之三十。
(四)調節金:每月三百元;
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是指職工參加工作至退休時,繳費年限的每月繳費指數之和,除以繳費年限的月數,乘以職工退休時本市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每月繳費指數的計算辦法由市政府另行規定。
第二十三條統籌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調節金由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支付。
個人賬戶養老金從個人賬戶中支付;個人賬戶支取完畢後,由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支付。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E. 職工的養老保險有補貼嗎
沒有,職工交的養老保險是單位和個人雙方交,單位交的多個人交的按工資的百分比交,交的多退休吋拿的多。
F. 自謀職業退休除了基本的退休金之外,還有哪些補貼
不要錯過!退休後除了能按月領取養老金外,至少還有7筆錢可以領取,分別是公積金、企業年金或職業年金、獨生子女補貼、醫保費用、取暖補貼、高齡補貼、離世後的喪葬費及撫恤金等。根據退休時的退休身份不同、退休地區不同,以上7項待遇有的退休人員是沒有的,下面我們就具體來看一下:
首先,公積金:
在職時繳納公積金的人員才能在退休後領取,一般機關事業單位、外企、國企的職工都在參繳范圍之內,而個別私企沒有公積金,所以也就無法領取。
在職時,職工和用人單位分別按照繳費基數的5%-12%(地區不一,比例不一)繳納公積金,全部流入個人賬戶。離退休人員在離退休後可以憑借《住房公積金提取申請表》、個人身份證及退休證等一次性領取,一般當天或隔天就到賬了。
第二,企業年金或職業年金
機關事業單位有職業年金,有的企業有職業年金,這兩項名字雖然有差別,但是性質是一樣,都可以看做是補充養老金。
職業年金(企業年金)在退休後可以一次性領取或者一次性購買商業保險,也可以按月領取,如同養老金一樣。
對於出境定居的退休人員、離世的退休人員而言,職業年金是可以一次性領取的,當然也可以用於支付購買商業保險產品;對於尚在世的退休人員而言,職業年金是按月計發的,是補充養老金的一種,余額發完為止,離世後尚有餘額的可以由繼承人依法繼承。
第三,獨生子女補貼
之前的政策是「一對夫妻,一個孩」,為了獨生子女父母,退休後的獨生子女父母可以領到一筆獨生子女補貼,但是補貼標准各地存在差異,自行制定本地標准。
以北京為例,領取了《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的父母在退休後父母雙方每人享受不少於1000元的一次性獎勵,當然有的地區補貼標准更高,比如煙台的標準是退休時由所在單位按照設區的市上一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的30%發給一次性養老補助。這樣算下來的話,社平工資6萬元/年的話,獨生子女補貼就有近2萬元,標准還是很高的。
第四,醫保費用
這里所說的醫保費用是指按月流入醫療保險個人賬戶中的錢,這部分錢可以用於支付門診費用或者醫保定點葯店買葯。
至於每月流入醫保個人賬戶多少錢也沒有統一的標准,一般是按照退休人員本單位在職職工人均繳費基數的4%左右的比例劃入,有的則是按照固定數額劃入,比如上海市是74歲以下的每年劃入1680元、75歲以上的每年劃入1890元。
第五,取暖補貼
取暖補貼的發放標准就更不統一了,而且一般只有北方才有,南方沒有。
取暖補貼發放標准多則幾千元,少則一兩千元,關鍵看地區政策是如何規定的。
第六,高齡補貼
有的城市對高齡人員進行了特殊照顧,按月發放高齡補貼,有的地區則沒有。
以上海市為例,具有上海戶籍且年滿65周歲的老年人,可以申請老年綜合津貼,具體的標準是65-69歲,每人每月75元;70-79歲,每人每月150元;80-89歲,每人每月180元;90-99歲,每人每月350元;100歲及以上,每人每月600元。
第七,喪葬費及撫恤金等補貼
對於參保了社會保險的參保人來說,無論是在職時離世還是在退休後離世的,均可以按照規定領取喪葬費、撫恤金、遺屬撫恤金等,且發放標准根據地區不同、退休前的身份不同而標准不一。
以陝西為例,喪葬費計發標准為當地上一年度(或前12個月)職工月平均工資×6個月;直系親屬的一次性救濟費按本市上一年度10個月社會平均工資一次性發放;如果供養直系親屬孤身一人的,可以每月領取生活救濟費,標准為當地城鎮企業職工生活困難補助標準的200%。
以上各項補貼根據地區不同,少則幾萬元,多則十幾萬元。
G. 重慶合川城鎮60歲老人沒有任何養老金有什麼補助
從11月2日起,合川作為重慶市個城鄉養老保險試點區縣之一,凡符合條件者可前往戶口所在鎮街的社會保障服務所辦理相關手續。
據了解,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是重慶市於今年7月1日啟動實施的一項惠及全市2000餘萬城鄉居民的普惠政策,今年開始在包括合川在內的15個區縣進行試點,預計在2012年覆蓋重慶市40個區縣。參保范圍擴大後,凡年滿16周歲以上的農村居民、城鎮靈活就業人員,年滿60周歲以上的城鎮沒有享受基本養老保險或退休待遇的人員均可申請參保。
昨天,在南津街街道社保服務窗口看到,前來咨詢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政策的群眾絡繹不絕。這個政策好,以後我的生活更有保障了。該街道白塔街社區張維寅老人樂呵呵地告訴記者。按照新的繳費及待遇標准,其中60周歲以上老人參保可按每月40元、60元和90元三個不同檔次繳費,享受不同待遇。
以65歲的張維寅老人為例,他選的是最低檔每月繳費40元(同時政府每年補貼30元),這樣每月可領取養老金120元。同時,記者幫他算了一筆賬,如果他採取一次性繳付方式,應繳4800元,其中政府補貼300元,實際繳納4500元。而三年零一個半月後就可拿回繳納的全部保費,之後則可繼續免費享受每月120元的養老金。
此外,若採取不繳費參保方式,年滿60周歲至69周歲的老人每月可領取養老金80元,年滿70周歲以上老人每月則可領取養老金90元。 合川區對城鎮低保老人實施分類救助,一是及時出台相關政策措施,加強對鎮街的工作指導,確保救助工作順利推進。二是向各低保家庭廣泛宣傳相關政策,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三是認真開展申請、調查和審核報批工作,將符合條件的對象全部納入救助范圍。目前,全區享受城市低保分類救助的對象已有1044人,確保了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