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2個月院感培訓內容有哪些
如下:
一、院感的內容
包括在住院期間發生的和在醫院內獲得出院後發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開始或入院時已存在的感染。
二、醫務人員在院感管理中的主要職責
1、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規程。
2、掌握抗生素的使用原則,做到合理應用。
3、掌握醫院感染診斷標准。
4、發現醫院感染病例,及時上報感染管理部門。
5、掌握自我防護知識,正確進行各項技術操作,預防銳器刺傷。
三、無菌技術操作原則
1、環境要清潔,採用濕式清掃,並每日用紫外線消毒。
2、進行無菌操作時,帽子要把全部頭發蓋住,口罩須遮住口鼻,並修剪指甲、洗手。
3、無菌物品與非無菌物品分別放置。無菌物品應放在清潔、乾燥、固定的地方,不可久露於空氣中並定期檢查。
4、取無菌物品時,必須使用無菌持物鉗。凡未經消毒的手和物品,不可觸及和跨越無菌區。無菌物品取出後,雖未動用,但亦不能放回原處。
5、執行無菌操作的地方要寬闊,不可過於狹窄,以防無菌物品被污染。
參與人員
主會場設在總院區三樓會議室,分會場設在東院區一樓會議室,並同步進行線上視頻培訓,會議由感染管理部主任孫逢國主持。
共計500餘人參加現場培訓,近1000人參加線上培訓,其餘員工均接受科室二級培訓,確保全院臨床醫技、職能後勤、物業管理人員全員培訓到位。
2. 什麼叫院內感染易感對象是院感發生的原因
指住院病人在醫院內獲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間發生的感染和在醫院內獲得出院後發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開始或者入院時已處於潛伏期的感染。醫院工作人員在醫院內獲得的感染也屬醫院感染
免疫力低下者為易感對象
主觀因素:醫務人員對醫院感染及其危害性認識不足;不能嚴格地執行無菌技術和消毒隔離制度;醫院規章制度不全,無健全的門急診預檢、分診制度,住院部沒有入院衛生處置制度,致使感染源傳播。此外,缺乏對消毒滅菌效果的監測,不能有效地控制醫院感染的發生。
客觀因素: 1、侵入性診治手段增多據統計,美國每年因使用醫療器械而發生感染者占醫院感染的45%。如內窺鏡、泌尿系導管、動靜脈導管、氣管切開、氣管插管、吸入裝置、臟器移植、牙鑽、采血針、吸血管、監控儀器探頭等侵入性診治手段,不僅可把外界的微生物導入體內,而且損傷了機體的防禦屏障,使病原體容易侵入機體。
2、使用可抑制免疫的治療方法因為治療需要,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劑,接受化療、放療後,致使病人自身免疫機能下降而成為易感者。大量抗生素的開發和普及治療過程中應用多種抗生素或集中使用大量抗生素,使病人體內正常菌群失調,耐葯菌株增加,致使病程延長,感染機會增多。易感病人增加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過去某些不治之症可治癒或延長生存時間,故住院病人中慢性疾病、惡性疾病、老年病人所佔比例增加,而這些病人對感染的抵抗力是相當低的。
3、環境污染嚴重醫院中由於傳染源多,所以環境的污染也嚴重。其中,污染最嚴重的是感染患者的病房,廁所的污染也很嚴重,抽水馬桶每抽一次水都可能激起大量微生物氣溶膠。病區中的公共用品,如水池、浴盆、便器、手推車、拖布、抹布等,也常有污染。對探視者未進行必要的限制對探視者放鬆合理和必要的限制時,以致由探視者或陪住人員把病原菌帶入醫院的可能性增加。
3. 院感十七項核心制度
院感是指醫院感染管理辦法,十七項核心制度如下。
一、醫院感染管理組織建設及責任制度
二、醫院感染培訓制度
三、醫院感染病例監測制度
四、醫院感染病例的報告與控制制度
五、抗菌葯物臨床合理應用管理制度
六、感染暴發及醫院感染突發事件的監測、上報與控制制度
七、環境衛生學及消毒滅菌效果監測制度
八、消毒隔離制度
九、消毒葯械管理制度
十、一次性使用無菌醫療用品管理制度
十一、手衛生管理制度
十二、無菌技術操作規范
十三、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十四、醫療廢物管理制度
十五、醫務人員職業衛生防護制度
十六、醫院感染質量控制考評制度
十七、多重耐葯菌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制度
(3)養老院院感包括哪些擴展閱讀
《醫院感染管理辦法》簡介
為加強醫院感染管理,有效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提高醫療質量,保證醫療安全,根據《傳染病防治法》、《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等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製定。《醫院感染管理辦法》已於2006年6月15日經衛生部部務會議討論通過,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於2006年9月1日發布實施。
4. 院感制度包括哪些
一、做好感控工作是保障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的底線要求,是醫療機構開展診療活動中必須履行的基本職責。地方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和各級各類醫療機構要以高度的責任感和敏感性,提高政治站位,樹立底線意識,重視並做好感控工作。要嚴格落實相關法律法規、規章制度及技術標准,採取有力有效措施,提高感染性疾病診療防控能力,預防和控制感染性疾病傳播,杜絕醫源性感染發生,防範化解感染暴發風險,以對人民健康高度負責的態度,切實加強感控管理,為人民群眾提供安全、高質量的醫療服務。
二、強化責任意識,落實感控制度要求
地方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和各級各類醫療機構要履行主體責任,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負責人是感控工作的第一責任人。醫療機構要切實發揮本機構感控委員會的作用,明確感控管理部門、醫務、葯學、護理、臨床檢驗以及各臨床科室的職責分工,壓實部門責任,並建立多學科、多部門協作機制,形成合力共同開展感控工作。要認真學習貫徹《醫療機構感染預防與控制基本制度(試行)》(見附件),根據本機構實際情況,細化具體制度措施,加強全過程管理。醫療機構要加強感控人才隊伍建設,確保感控專(兼)職人員配備充足,感控隊伍專業結構合理,健全感控人員職業發展路徑和激勵機制,加大投入傾斜力度,保持感控隊伍的穩定性。
三、突出工作重點,做好重點科室感控工作
對感染性疾病病例較多,易發生人間傳播,特別是易發生醫源性感染的科室,要重點關注並加強管理。尤其要針對新生兒病房、新生兒重症監護室、重症醫學科、器官(骨髓)移植病房、血液透析中心(室)、感染性疾病科、手術室、產房、急診科、口腔科、介入手術室、輸血科、內鏡室、消毒供應中心等重點部門和科室的特點,制訂並落實具體防控措施。重點科室要指定專人負責本科室感控工作,明確其崗位責任,統一接受感控管理部門業務指導,確保各項防控措施落實到位。
四、開展主動監測,及時評估,降低潛在感染風險
建立完善國家級、省級、醫療機構三級感染監測控制體系,逐步實現全國范圍內醫療機構感染前瞻性目標監測。醫療機構要加強對重點科室的主動監測,對侵入性操作環節(例如手術治療、中心靜脈插管、留置導尿管、呼吸機輔助呼吸、透析治療、內鏡操作等)實現全覆蓋。通過主動監測,及時發現感染散發病例、感染聚集性病例和感染暴發,持續改進感控工作。醫療機構要定期開展感控風險因素科學評估,明確影響本機構感控的主要風險因素和優先干預次序。根據風險評估結果,合理設定或調整干預目標和策略。採取基於循證證據的干預措施,進行科學防控,避免防控過度和防控不足。建立並實施基於風險評估結果開展感染高危人群篩查的工作機制。醫療機構應當積極創造條件,利用信息化手段開展感染監測評估工作。
5. 什麼是院感
一、醫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醫院內獲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間發生的感染和在醫院內獲得出院後發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開始或者入院時已處於潛伏期的感染。醫院工作人員在醫院內獲得的感染也屬醫院感染。廣義地講,醫院感染的對象包括住院病人、醫院工作人員、門急診就診病人、探視者和病人家屬等,這些人在醫院的區域里獲得感染性疾病均可以稱為醫院感染,但由於就診病人、探視者和病人家屬在醫院的時間短暫,獲得感染的因素多而復雜,常難以確定感染是否來自醫院,故實際上醫院感染的對象主要是住院病人和醫院工作人員。
二、醫院感染分為細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支原體感染、衣原體感染及原蟲感染等,其中細菌感染最常見。每一類感染又可根據病原體的具體名稱分類,如柯薩奇病毒感染、銅綠假單孢菌感染、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等。
6. 院感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在上述了解和理解孩子的基礎上,在重視身教重於言教的同時,講究「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的教育方法,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下面,列舉常見的幾種類型孩子的表現及主要教育方法:
第一類:精力過剩的孩子。此類孩子主要表現為愛玩,愛鬧,愛打架,難以管教,但他們較聰明好動,反應快,接受能力強。
7. 院感檢查內容有哪些
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一、術語定義手衛生的定義:為醫務人員洗手、衛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總稱。洗手的定義:醫務人員用肥皂(皂液)和流動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膚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過程。衛生手消毒的定義:醫務人員用速干手消毒劑揉搓雙手,以減少手部暫住菌的過程。外科手消毒的定義:外科手術前醫務人員用肥皂(皂液)和流動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劑清除或者殺滅手部暫居菌和減少常居菌的過程。使用的手消毒劑可具有持續抗菌活性。手消毒效果應達到如下相應要求:衛生手消毒,監測的細菌菌落總數應≤10cfu/cm2。外科手消毒,監測的細菌菌落總數應≤5cfu/cm2。二、洗手指征:1、直接接觸每個患者前後,從同一患者身體的污染部位移動到清潔部位時。2、進行無菌操作、接觸清潔、無菌物品之前。3、穿脫隔離衣前後,摘手套後。4、處理葯物或配餐前。5、接觸患者周圍環境及物品後。6、接觸患者粘膜、破損皮膚或傷口前後,接觸患者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傷口敷料等之後。醫務人員在下列情況時應先洗手,然後進行手衛生消毒:1、接觸患者的血液、體液和分泌物以及被傳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後。2、直接為傳染病患者進行檢查、治療、護理或處理傳染患者污物之後。醫務人員洗手的方法(一)採用流動水洗手,使雙手充分浸濕;(二)取適量皂液,均勻塗抹至整個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縫;(三)認真揉搓雙手至少15秒鍾,應注意清洗雙手所有皮膚,清洗指背、指尖和指縫。
8. 院感管理內容包括哪些
院感科,其全稱應該是控制院內感染科顧名思義,主要的工作就是對院內感染進行有效的控制。
院感科的工作有其技術成分,但主要的還是行政性的工作所以,一般的醫生和護士都可以做搞衛生管理的人員當然也可以勝任 答案補充 醫院是一個從事醫療的單位,醫務人員在從事醫療的過程中,為了防止醫源性的感染,必須要對醫務人員和患者負責。
保證不能因為醫療活動而發生對其感染的情況院感科就是做的這項工作其中包括對醫務人員進行防止醫源性感染的培訓對醫療廢棄物的管理消毒管理工作一次性醫療衛生用品的審核及使用後處理等等。
院內感染管理制度:
一、為認真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實施細則》及《消毒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醫院成立院內感染控制委員會,全面領導院內感染管理工作。
二、建立健全院內感染監控網,以醫院住院病人和工作人員為監測對象,統計住院病人感染率。
9. 院感八項都包括什麼
問題分析: 感染八項不是醫學上的一個化驗項目,只是醫院自己設置的一個組套
比如血脂三項,血脂五項,血脂全項等。
如果你說檢查是否患有艾滋病,那醫生給你開的感染八項應該包含艾滋抗體的。
意見建議:艾滋病的檢測一般就是查艾滋抗體,就是HIV抗體,
感染艾滋病毒,到能查出hiv抗體是需要一段時間的,一般8周左右,長則幾個月。
所以你如果是剛剛高危性行為,可能還沒有抗體,如果時間有幾個月了,是能夠查出來的,如果感染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