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麼是以房養老有什麼作用
隨著我們國家老齡化逐漸嚴重,「以房養老」的政策退出之後,為老人提供了更好的保障。那麼什麼是以房養老呢?簡單來說,它是一項挑戰不少中國傳統思維老百姓的政策,從推出到實施,從實施到現在都獲得了不同年齡段老百姓的高度關注。下面小編總結了一些關於以房養老的知識,希望可以幫助大家更深入的了解關於以房養老政策的基本概念。
什麼是以房養老
以房養老是依據擁有資源,利用住房壽命周期和老年住戶生存余命的差異,對廣大老年人擁有的巨大房產資源,尤其是人們死亡後住房尚餘存的價值,通過一定的金融或非金融機制的融會以提前套現變現。實現價值上的流動,為老年人在其餘存生命期間,建立起一筆長期、持續、穩定乃至延續終生的現金流入。
中國有60歲以上老年人1.78億,養老的經濟模式主要是子女贍養、退休金、社保金。逐漸興起「年輕貸款買房,老年將房屋抵押給銀行或保險公司,由上述機構支付養老費用,晚年衣食無憂」的「以房養老」。
以房養老的項目分類
以房養老的理念之下則聚集了眾多的具體操辦模式,據我們大致歸納可包容30種,倒按揭只是其中最為典型也最為復雜的一種,並非一定要將以房養老等同於倒按揭。據我們的廣泛調研和深入研討,以房養老的各種操作模式可分為金融行為和非金融行為,前者運作復雜,必須通過金融保險機構才得以順利運營,包括倒按揭、售房養老和房產養老壽險等;後者的各種簡易方法,則是老年人開動腦筋,再加上社會的有意倡導後,就完全可以自行操作,包括遺贈扶養、房產置換、房產租換、售房入院、投房養老、售後回租、招徠房客、異地養老、養老基地等。這些看上去大相徑庭的做法,其實都可以實現以房養老的大目標。
以房養老政策的實施有什麼意義
其實該政策的實施對很多擁有傳統觀念的老年人而言具有很大的挑戰,在中國人根深蒂固的想法中「但存方寸地,留於子孫耕」。很多老人都會選擇在百年後將自己的一切所有都留給自己的孩子。而現如今的政府的「以房養老」政策卻要讓老人將房屋抵押該銀行,讓自己辛苦一輩子也難以攢下一套房子讓給別人。這也不時為該政策所要面臨的巨大阻力。但隨著試點的推行表明也有不少的人是很贊成該政策的,一方面有了這項政策讓一些老人的生活更加有保障,除了一般的養老保險外有了更為高一點的生活補貼讓生活能更有品質保證;另一方面也使得子女的負擔得到了緩解和減輕。
關於這樣的政策,不少專家以及業內人士都認為值得期待。隨著現在國家老齡化問題比較嚴重,推出這樣的以房養老模式,不僅可以讓老人們的晚年花費不再愁,更加可以穩妥的讓他們更加愉悅舒適的享受自己的晚年生活。希望通過上面的簡單介紹,可以幫助過各位朋友掌握「什麼是以房養老?」這樣的問題,並且在選擇這類做法的時候,可以作出正確的決定。
Ⅱ 什麼是「以房養老」保險
以房養老是依據擁有資源,利用住房壽命周期和老年住戶生存余命的差異,對廣大老年人擁有的巨大房產資源,尤其是人們死亡後住房尚餘存的價值,通過一定的金融或非金融機制的融會以提前套現變現。
實現價值上的流動,為老年人在其餘存生命期間,建立起一筆長期、持續、穩定乃至延續終生的現金流入。
中國有60歲以上老年人1.78億,養老的經濟模式主要是子女贍養、退休金、社保金。逐漸興起「年輕貸款買房,老年將房屋抵押給銀行或保險公司,由上述機構支付養老費用,晚年衣食無憂」的「以房養老」。
(2)一房養老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以房養老好處:
1、解除老年人經濟顧慮,延長其壽命。據國外數據統計,獲得倒按揭房款的老年人平均壽命將延長2年左右。
2、防腐倡廉。如官場上流行的「59歲現象」,就因為官員在臨近退休之時,對未來生活預期不良,為保持退休後生活水平而貪污受賄。
3、該模式還可以改變老年人消費觀念,擴大消費。
4、啟動老年人的房產金庫,提高其生活質量。
Ⅲ 以房養老是什麼意思辦理流程是怎樣的
以房養老模式多。據我們大致歸納可包容30種。 (1)「倒按揭」養老。以房養老中最為人所知也最復雜的一種。 以房養老 (2)售房養老。簡單而言,售房養老就是「60歲前人養房,60歲後房養人」。大家在60歲之前,通過儲蓄存款、按揭貸款的形式,購買住宅,並在60歲之前還清所有房款的本息,取得該住宅的全部產權。再在60歲退休養老之時,將該住宅的產權予以出售,依靠出售該住宅的余值來養度自己的餘生,達到養老保障的目的。 (3)家內售房養老。家庭內部父母與子女兩代人之間的一種房產繼承與贍養的特殊方式,父母在世時用擁有房產向子女出售,以換取養老用的款項。 (4)投房養老。用錢投資第二套或更多套房產,賺取錢財用於晚年養老,或用出租住宅的租金收益養老。 (5)投資返本入住。開發商將住房出售給老年住戶後,又在一定期限內將售房款項逐年向老年住戶全部返還,帶老年住戶去世後,開發商重新將住房收回。對住戶來說可稱為「投資返本入住」。 (6)合資購房。老年人需要購買適合養老的住房,但在資金不敷使用時,聯合其他機構或個人合資購房,房屋購買到到收受,老年人率先使用,帶老年人身故後,將該住房移交給合資對方享用或自主支配。 (7)購房返款養老。房產營銷機構從大規模營銷房地產中,獲得的超額營銷費用中結余部分資金,返還給購房客戶並投入金融機構積累理財,並於客戶年老後作為養老資金。 (8)父子合資購房養老。父母與子女合資購買住房後,與子女共享房屋產權,父母首先居住該住房,身故後將住房遺留給子女繼承。 (9)父子接力貸款購房養老。老年父母希望貸款購買新房居住,限於資金不足,向銀行貸款已超出年齡,故此與子女一起向銀行申請貸款買房,將來貸款本息也由父子接力合作歸還。 (10)異地養老。異地養老是離開自己的家鄉,到其他更適合的地域,或更為節約合理地度過自己的晚年生活,如城市到鄉村,鄉村到城市,如旅遊養老、海外養老等等。 (11)基地養老。在大城市周邊的生態環境優越的地域,大量建造養老基地,並附設以完備的設施服務,將城市中的老年人自願移入基地養老,將老人原居住的住宅價值通過價值轉換,便換位老人養老所需要的現金流入。 (12)老年公寓養老。老年人到老年公寓居住養老,將原來居住住宅的價值搞活,支付公寓的各式用費。 (13)老年社區養老。老年人將自有住宅做其他處置,自己入住大型老年社區養老,用房產處置的收入彌補老年社區的房租和生活護理用費。 (14)農家養老。城市的老年人到生態環境較為優越、交通便利或有親緣瓜葛的農村,購買或租住住房,在農村養老生活。 (15)集資合作養老。富裕起來的老年人動用自己的財力,合資建造自己需要的養老機構,並在機構中自我管理運營,舒適養老度過晚年生活。 (16)住房置換養老。通過住房資源的置換,將住房的價值搞活或居住場所發生變更,以期更符合養老生活的實際情形。 (17)售房入院養老。老年人將自有住宅出售,自己住到養老院或養老基地中,作舒適養老。 (18)售房入院+養老壽險養老。本模式是在售房入院的基礎上產生,老年人將住房出售後自己居住到養老院舒適養老,房款則躉交與壽險公司,辦理終生型的養老壽險產品,以保障終生生活無憂。 (19)租房入院養老。老年人將住房對外出租,自己用租金居住到養老機構,將來自己身故後將住房移交子女繼承。 (20)宅基地換養老。老年農民集中居住養老公寓,用宅基地換去養老保障。 (21)農房換市區房養老。以農村宅基地置換市區公寓房,以農村集體土地承包經營權置換生活保障。 (22)招徠房客養老。老年人空有較大住宅,卻空落落少人居住,現將部分空置房間對外出租,收取租金養老。 (23)購養老房養老。老年人購買適合養老的住宅,長期居住安心養老,度過晚年生活。 (24)合居共住養老。若干志同道合的老年人將住房資源予以重新配置後,合居共住一起養老。 (25)託付贍養養老。兒女整日工作忙碌,故此將自己應對父母盡到的贍養義務,有償委託他人代為履行。 (26)遺贈扶養養老。如某孤寡老人無兒無女可做晚年依靠,也無過多現金可資養老運用,卻有一套可觀的房產,這就可以同某位可靠人士簽約,由對方負責自己有生之年生活贍養的義務,到自己壽終正寢之時,所遺留房產和其他財產都留贈給該扶養人員作為補償。 (27)以房換養養老。「給我你的房子,我為你養老送終」,可稱為我國民間社會長期來就有的遺贈扶養的「現代版」,發達國家倒按揭房產養老模式的「修訂版」。 (28)住房出典養老。老人可以選擇住宅出典,取得整筆款項用於投資,獲得投資收益後再將房屋重新贖回,余剩部分用作養老支出。 (29)以房自助養老。2007年4月21日《新京報》報道,「上海將試點以房自助養老,公積金管理中心做房東」。與反向抵押貸款不同的是,它從一開始就變更了房屋的產權人。
Ⅳ 談談你對以房養老的看法
(一)以房養老的概念
以房養老是一種反向抵押貸款,即倒按揭。是指房屋產權所有者把房屋抵押給銀行、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金融機構就房主的年齡、身體因素、房產價值等進行評估,並在一定年限內,金融公司給予房主資金,且房主繼續擁有居住權,但在房主去世後,房屋歸金融機構所有的貸款行為。
(二)以房養老的優缺點
以房養老的優點:(1)以房養老可以為老年人提供一個充分利用自有房屋資產的機會,提高老年生活質量。(2)這金融工具是無追索權的,即只有住房價值可以用來還款,如果貸款到期時,房屋價值低於貸款價值累計額時,借款方無需償還不足部分。
以房養老的缺點:(1)根據國外發展經驗看,以房養老申請程序繁瑣,流程復雜。(2)以房養老是不足額貸款,具體貸款比例由借款人年齡、貸款利率、房產價值等共同因素決定。(3)以房養老政策與家庭資產傳遞理論相悖論。
以房養老的理論依據
生命周期理論是以房養老最基本的理論依據。由美國經濟學家莫迪利亞尼和布倫伯格等人在20世紀50年代提出。
在生命周期理論中,一個理性的消費者,不僅要對某一消費行為、消費項目的決策安排考慮個人效用的最大化,而是去實現生命周期內的整個一生效用的最大化,而預算約束則為生命周期內的收入與消費支出的平衡。生命周期理論把人的生命分成3個部分:青年時期、中年時期和老年時期。通常情況下,一個人在青年和老年時期的收入較低,呈負儲蓄,而中年時期收入相對較高。人們在其一生的消費總現值不超過收入總現值的前提下會盡可能保持消費恆定。[ 2]
生命周期理論的核心正是個人在工作期間取得的收入應當在其整個一生包括養老期間予以合理配置。以房養老正是這優化配置思想的現實應用。人們在實現買房也正值中年時期,年齡約為30-50歲,而住房壽命一般為70年。帶房主退休時房產仍有40年的價值。以房養老正是利用剩餘價值讓老年人在有生之年將購買的住房價值消耗掉,真正實現效用最大化。
Ⅳ 以房養老是什麼意思
先通俗總結一下:
有兒女的,把房子留給兒女,兒女來養老;
沒兒女的,把房子留給別人,別人來養老。
這應該是最通俗的了。
提出以房養老的基礎:
養老壓力重是80年代這代人很是頭疼的事。加上如今社會發展之迅猛,一個停歇帶來的可能就是被淘汰——大學生泉湧入社會,年輕有活力有想法的90年代、00後也都滿18周歲了。生活,工作,上有老下有小中間還有一批小老虎想要害寡人。沒有壓力是不可能的,奮力奔跑不敢停歇。
這樣,人口結構,以及人口中間層現狀形成的養老問題也就清楚明白了。
人口=房子。這個公式有些草率。但是通常每對夫妻有套房子在老來時候基本都是可以實現的。
勞動力的流動,城鎮化勞動力向大中城市轉移……這代人指望後代養老很難了。四二一家庭結構對應的也就是二一結構的房產結構——老人四口二套房,新人三口一套房。他們指望不上後代養老的時候,自己又沒有其他收入總不能不活了。
國家對養老的問題總會看到普通人前面去。社保基金挪用補給上一代沒有繳納過社保金的人用來養老(事實上雖然他們沒有繳納社會養老金,但他們那代人為國家的發展卻做了永遠無法磨滅的貢獻,所以國家這樣操作是非常對的。)但明顯這個缺口會很大,發展其他的養老產業,使中國1.78億人(60歲以上人口,統計,中國,1.78億)老有所養,必須依託其他產業。
於是,老人家手裡的房產,就是能夠盤活的最好商品。
例如金融性的:
以前買房是先付首付,再分期還款。現在可以讓金融機構或者其他企業給老人首付,然後分期給老人房款,至房產轉移。舉例:100萬的房子,買的時代交了30萬,月供3000千。現在和銀行簽了以房養老協議,銀行評估了老人的房子值50萬(折舊,事實上他們的房子早翻不知道多少倍了),首付就不給了,銀行每月給老人家5000元,直到老人離世,房產歸銀行。這是最復雜的了。
例如商業性的:
某養老企業,和老人家簽了協議,等老人離世,房產歸企業,企業負責贍養老人。
例如有償贈予的:
老人沒有兒女,或者兒女在外拼搏,正好鄰居小王在家贍養二老,小夥子有孝心有愛心,老人一決定,讓小王給他們養老,等他們走了,房子給小王。小王也覺得可以,達成協議。
這就是以房養老了。雖然解釋的不夠全面系統 ,但希望幫助到大家。
Ⅵ 以房養老是什麼意思
老人將自己的房產或出租,或出售,用這些資金進養老院度晚年。但還回是有蠻多老人排斥答的,第一,思想觀念的束縛,在老人家看來,把房子賣掉或者出租,住進養老院,有違中華民族的傳統,同時,也顯得兒孫不孝,有種孤家寡人,無人贍養的意味;第二,養老院護理設施落後,服務質量無法滿足老人們的需求,換句話說,養老院的服務難以讓老人家滿意;第三,養老院沒有家的氛圍,老人們縱然住進了養老院,內心也是孤獨的。所以居家養老應運而生,完成居家養老通過廣西金中,居家養老服務平台,引入養老服務。
Ⅶ 什麼是以房養老以房養老到底可不可行
與家庭,每個人都沒有奇怪,4年前,開始一級的一級城市的試點操作,據相關數據統計,只有近100個房主選擇支持房子,可以看出家庭不接受由每個人和飛行員在測試點之後取得了「結果,中國銀色中國銀保險委員會必須全面擴大家庭和老式養老保險的試點地區。這真的可行嗎?
Ⅷ 以房養老什麼意思房子最後歸誰
比如你買房子的時候做一個按揭,就是交了首付以後,然後每個月去還房貸。那麼以房養老是一種倒按揭,也就是保險機構或者金融機構按照一個評估值,把房屋一定的款項給你以後,每個月給你一定的養老錢,最後這個房子的產權歸這個保險機構或者金融機構,是這么一種模式。
Ⅸ 以房養老到底有什麼現實意義
以房養抄老其實就是「倒按揭「的一種俗稱,指房屋產權擁有者,把自有產權的房子抵押給銀行、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後者每月給房主一筆固定的錢,房主繼續獲得居住權,一直延續到房主去世;當房主去世後,其房產出售,所得用來償還貸款本息,其升值部分亦歸抵押權人所有。從國際范圍內的先例來看,以房養老非常普遍。
益養老平台認為,要了解以房養老的意義,需要了解政府為啥要出以房養老政策?
作為負責社會福利保障的民政部門,之所以不遺餘力的再三要推出所謂的以房養老,這其中最大的背景,就是政府在養老保險上的投入嚴重不足。
養老保險雙軌製表明,只有少數拿著高額退休金的公務員階層可以過著衣食無憂的中等生活,而大多數普通企業退休職工,養老金只有退休公務員的幾分之一,他們只能生活在中低水平之下。
而這些同樣是新中國的建設者,不計報酬和代價為國家貢獻了一輩子。老了退休後,國家卻給不了他們體面足額的退休收入。
在這樣的情況下,作為社保政府主管的民政部門,反而號召推廣所謂的以房養老,本質上就是想用老百姓的住房產權來彌補政府養老支出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