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我从1964年开始从事农村基层工作,至今已经40多年了,农村改革对我们这样的共产党员养老方面有涉及吗
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比较缓慢,其中原因很多,除了农村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和农民的保险意识较差以外,制度本身的设计缺陷也是造成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之一。作者建议:打造农民土地保障、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三位一体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政策及资金支持”的三方共同负担的筹资模式。
1992年,民政部印发了《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方案》),标志着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在中国开始实施。截止到2003年底,全国有5428万人参保,积累基金259亿元,198万农民领取了养老金。农民的参保人数占应参保人数的比例很小。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比较缓慢,其中原因很多,除了农村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和农民的保险意识较差以外,制度本身的设计缺陷也是造成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之一。
农村养老保险的软肋
1.制度的整体设计未体现出社会保险的基本特征。社会保险应该同时具有以下三个特征:第一,国家法律的强制性;第二,保险费通常是由个人、企业和政府三方共同负担;第三,以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水平为标准。而现行《方案》因过多地考虑到农民的保险观念不强而强调“自愿性”,资金筹集上坚持“个人缴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扶持”的原则。可以认为,这种保险模式基本不具备社会保险的含义,而是较多地体现出商业保险的特征。
2.制度覆盖面小、共济性差。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决定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面一般是以区县为单位。但是,这种管理办法存在着较大的缺陷。一般而言,保险系统的覆盖面越大,抗风险的能力就越大。而在一个区县的范围内,一些与保险有关的统计指标的差别很小,这就使养老保险制度的共济性很差。另一方面,养老保险制度所必须的不变成本也较为明显地呈现出规模不经济的特征。
3.筹资模式的缺陷。《方案》规定,保险基金的筹集渠道为:“个人缴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予以政策扶持”。但在上述三个渠道中,除了对个人缴费规定了具体标准外,其余两个渠道都缺乏硬约束。在经济不太发达的地区,普通农民很难享受得到集体补助。而《方案》又没有对国家的责任通过约束性的规范加以具体规定。这样,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没有稳定的资金支持的情况下,很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保险。
4.保障水平设计缺陷。考虑到我国农民收入水平普遍较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费率水平也设计地较低。根据测算,如果按照《方案》设定的最低缴费标准2元/月缴纳保险费,10年之后,每月可以领取养老金4.7元,15年后,每月可以领取养老金9.9元,这很难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一项调查表明,大部分参加保险的农民都选择了最低标准缴费。不仅如此,《方案》没有按照国际通行的养老保险测算模式进行保险费和养老待遇的设计,养老金一经领取终身不变,使《方案》很难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生活的快速变化。
农村养老保险的破局之道
1.制度的设计应与国家的农业政策相适应。国际经验证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应与国家一定时期所实施的农业政策密切相关。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的农业政策经历了两次重大转折:一是鼓励离农政策。为了达到扩大农业生产经营规模的目的,日本政府通过建立土地经营权转让养老金的制度,鼓励农民离开土地。二是返农政策。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农业人口急剧下降,其农业政策也转变为“鼓励返农”,土地权益转让养老金便被取消。近年来,我国的“三农”问题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农民问题,解决农民问题的关键又是如何增加农民的收入;而提高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是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只有通过建立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才能消除离开土地农民的后顾之忧。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只有与国家的农业政策相配合,才能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
2.坚持“强制投保为主、自愿投保为辅”的原则。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必须充分体现社会保险的强制性特征,凡达到全国农村平均收入水平以上的农民必须投保;同时,也应该考虑到全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对收入在全国平均水平以下、贫困线以上者鼓励投保。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推进,可以按人群和地区分类、分步进行。首先在农村的不同人群中分类推进,如乡镇企业职工和民办教师,强制其必须参加保险;其次在较为富裕的地区,一方面要加大政府资金的示范效应,另一方面也要逐步强制农民参加养老保险,然后逐渐扩展到其他地区。
3.实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与土地保障相结合,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相衔接的政策。现阶段,农村的土地养老和家庭养老方式面临着许多挑战,需要政府为农民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以弥补传统养老方式的不足。根据农村的具体情况,应建立农民土地保障、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三位一体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与城镇职工不同,农民有土地保障,尽管保障功能已经弱化,因此社会养老保险只应是补偿土地保障功能的不足,而农村最低社会保障制度又成为保障农村老年人口最后的一道生活保障线。
4.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政策及资金支持”的三方共同负担的筹资模式。城市养老社会保险制度中,企业是主要的投保人,而农村只在极少数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集体企业才能为农民提供一部分保险金补助。因此,集体补助只能是辅助筹资渠道,而为了保障所有的农村老年居民的基本生活水平,必须建立有效的财政支持系统。政府不仅要给予保险金政策方面的优惠,还需要给予农民一定数额的直接经济补贴。政府资金的投入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建立政府资金的引导机制,即为了鼓励农民参加养老保险,应由政府对参保人员根据年龄的不同给予适当的补贴。二是建立养老保障待遇调整的储备基金,以保证被保险人领取的养老金数额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基本同步发展。
❷ 青海省基层警察养老金有一万吗
肯定没有了,但是作为警察,退休后的养老金是足够他们在当地生活。
❸ 2014年退休的基层法院一级法官可享受什么待遇
2014年退休的基层法院一级法官可享受很多很好的待遇。
❹ 养老金并轨对基层公务员有好处吗
没有什么区别,并轨后,所有的退休公务员都会由社会保险支付养老金,专而不再是由财政支付养老属金。
就象我们省是1996年对企业的养老保险制度进行的改革,但现在你并不能看出1995年退休的人员和2010年退休的人员养老金上有什么区别的。即使计发办法不相同。
❺ 国家公务员退休金是多少养老金是多少基层民众退休金养老金是多少。
公务员退休后的退休费按本人退休前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之和的一定比例计发。其中,工作年限满35年的,按90%计发;工作年限满30年不满35年的,按85%计发;工作年限满20年不满30年的,按80%计发。”的规定,该公务员可以按90%计发,因此,他的退休费为1633.5元。网上流传的“公务员的退休金可以领80%--90%”的说法,大概就是指的这一规定,但是这一规定仅是指退休金计算中的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这两部分,他们却没搞清楚。
保留物价福利补贴:退休前后均为40元。
工作性津贴:退休前为870元,退休后不再领取。
生活性补贴:退休前为1320元,退休后领取退休补贴1540元。
住房补贴:退休前后均为105元。
综上所述,退休前工资和退休金总额分别为:
❻ 乡镇基层事业单位(卫生院)职工的养老保险费单位应该负责多少
社会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的形式,由社会集中建立基金,以使劳动者在年老、患病、工伤、失业、生育等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能够获得国家和社会补偿和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它包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
四金缴费比例: 个人缴纳部分 公司缴纳部分
养老保险金= 基数×8% + 基数×22%
医疗保险金= 基数×2% + 基数×12%
失业保险金= 基数×1% + 基数×2%
住房公积金= 基数×7% + 基数×7%
其中个人出的部分是左边的部分,即基数的8%+2%+1%+7%=18%,其余右边的部分由公司出,其总数为基数的22%+12%+2%+7%=43%。
四金的缴费基数的定义:
一般四金基数就是当月的工资,不过如果工资很高(比如超过了上年你所在城市社会月平均工资的三倍),那基数就到顶了。而如果工资特别低的话(比如低于上年你所在城市社会月平均工资的百分之六十),那基数也有封底。
上海市2004年的情况为例,2003年社会月平均工资是1847元。如果你的月工资超过1847×3=5541元。则四金基数是5541元;如果你的月工资低于1847*60%=1108.2元。则四金基数是1108.2元。要是工资在1108.2元到5541元之间,那基数就是你的工资。
❼ 公务员基层工作经验怎么算,自己交的养老保险算不算
如果是私人企业,各个地方要求不同,有的地方出了开具证明之外还要提供响应内的工资证明,也容就是财务发放工资的表格等,相对比较麻烦,
只要你能找到合适的企业,帮你开一份假的工资证明就可以了你自己买的养老保险不能算的
❽ 请问2019警察改制在填写养老保险时领导都是公务员而基层警察都是警员退休以后待遇上有什么区别吗
警察改制在填写养老保险时领导都是公务员而基层警察都是警员?退休以后待遇上有什么内区别吗?容
养老金计算与参保时间累计年限,社平工资,个人社保帐户余额有关。你只提供了工龄,无法计算。
养老金计算与参保时间累计年限,社平工资,个人社保帐户余额有关。你只提供了工龄,无法计算。
个人社会养老保险计算公式为: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其中,个人账户养老金计算公式为: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计发月数略等于(人口平均寿命—退休年龄)X12)】。
基础养老金的计算公式为:基础养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 =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❾ 基层教师辞职去大城市工作养老保险该怎么处理
一,当事人辞职的,养老保险(社保中的一种)可以由单位转个人缴纳(教师辞职,应该经过当地主管教育部门批准)。
二,事业单位(教师)工作人员辞职后,其在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关系也自然中止,转为社会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
1,辞职人员应申请将养老保险关系由机关社保局转移至企业社保局,将身份转变为灵活就业人员(具体咨询当地社保管理部门);
2,再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继续参保,按每年不低于上年度全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60%的基数,以20%的比例缴纳养老保险费。
3,在办理社保关系转移时,档案关系也应随之由原事业单位转到当事人户口所在地人力资源(人才市场)和社会保障局职工档案室。
4,当事人持本人身份证、户口簿等资料到当地社保中心办理缴纳手续(具体资料以当地社保部门要求为准)。
5,辞职人员转移社保关系后,其在事业单位的视同缴费年限及实际缴费年限都予以承认。
三,养老保险:
1,全称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是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解决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2,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保险五大险种中最重要的险种之一;
3,养老保险的目的是为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为其提供稳定可靠的生活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