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养老保险的特征有哪些
我国的农村养老保险发展到今天,虽然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但较以往相比,开始走向更加完善和成熟。它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是一种政府行为。每个人都有一个从出生到年老的自然生活周期,在年老时,随着劳动能力的逐渐丧失,也就失去了获取收入和物质资料的能力,老年人如何养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单纯依靠市场是无法对此进行调节的,存在着市场失灵。这就需要由政府出面进行干预,从而保证老年人老有所养,保持社会的稳定。
(2)强制性。即国家通过立法程序,强制用人单位和个人必须依法参加养老保险,履行法律所赋予的权利和义务,缴纳养老保险费,待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可向社会保险部门领取基本养老金,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保障退休后的基本生活。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或从自身利益出发来决定是否参加基本养老保险。
强制性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克服个人短视问题。即有些人注重目前消费而忽视将来消费,如果没有养老保险制度,这些人在年老后就可能陷入困境。现代社会又不能无视这些人的困境,要给予帮助。一旦社会无偿地给短视者以帮助,就会产生更多的短视行为,即“搭便车”行为,使社会不堪重负。
在我国农村,由于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下,对广大农民目前实行自愿的养老保险制度。
(3)养老保险提供的是基本生活保障。为什么养老保险所能保障的不是劳动者最高的生活水平,而只是基本生活水平呢?原因主要在于:退休者已经退出了劳动力队伍而不再创造价值,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下,社会创造的物质财富是既定的,如果政府有意识地通过制度安排来保持退休者很高的生活水平,一方面会增加整个社会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会增加现有劳动者的抚养负担,降低其他年龄层次人口的消费水平,进一步影响在职劳动者生产的积极性,不利于经济发展。
(4)养老保险的保障对象是法定退休者。对于养老保险的对象,各国一般都从法律上给予明确的界定,一般包括以下条件:一生中累计的工作年限、达到法律规定的年龄、曾缴纳过养老保险费等。在中国等一些发展中国家,退休只适用与城镇非农产业的就业者,而对于农村的劳动者一般没有退休的概念。“老年”有生理意义上的老年和社会意义上的老年两种含义。生理意义上的老年是指从医学生理上,一个人的主要器官衰老到一定程度的状态。社会意义上的老年,是指一个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承担社会劳动义务能力下降到一定程度的状态。养老保险所指的老年是社会意义上的老年,但也要按照国家规定的年龄界限来判定。
(5)互济性。一般来说,养老保险费是由国家、企业或单位、个人三方共同承担的,筹集到的养老保险基金要保障退休者的基本生活,就必须进行科学的管理,在较高的层次上和较大的范围内实现养老保险费用的社会统筹和调剂互助,从而分散风险,保障生活。
(6)普遍性。每个劳动者都要经历漫长的老年岁月,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年老的风险对于每个劳动者都是普遍存在的。因此,一般来说,养老保险的对象应当是全体劳动者,不管是哪个行业,是城市还是农村。当然,一个国家养老保险的实行,是与本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化程度相联系的,这需要有一个过程,比如各国的养老保险首先是城市产业部门,农业部门则比较晚。养老保险的普遍性也表现为全球性,因为人口老龄化是世界性的课题。
Ⅱ 养老保险的特征有哪些
据“法保兜”保险网了解养老保险是以社会保险为手段来达到保障的目的。
养老保险是世界各国较普遍实行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由国家立法,强制实行,企业单位和个人都必须参加,符合养老条件的人,可向社会保险部门领取养老金;
②养老保险费用来源,一般由国家、单位和个人三方或单位和个人双方共同负担,并实现广泛的社会互济;
③养老保险具有社会性,影响很大,享受人多且时间较长,费用支出庞大。因此,必须设置专门机构,实行现代化、专业化、社会化的统一规划和管理。
1、通过建立养老保险制度,有利于新老更替,实现就业结构的合理化;为老年人提供了基本生活保障,使老年人老有所养,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项重要措施,有利于社会稳定;
2、能够激励年轻人奋进,提升工资标准,为退休后的生活提供保障,有利于从侧面上促进经济发展。
养老问题不仅是社会问题,而且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关系到一个国家或社会的经济、文明发展,需要我们予以足够的重视。由于养老保险的实施范围很广,被保险人享受待遇的时间较长,费用收支规模庞大,因此,必须由政府设立专门机构,在全社会统一立法、统一规则、统一管理和统一组织实施。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Ⅲ 居民养老保险和社会养老保险有什么不同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区别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版:
第一,居民养老保险是自愿权的,不是强制性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是强制性的缴费,必须缴纳,和纳税是一样的。
第二,缴费的基数和比例不同,城镇职工缴纳养老保险,是按照职工的工资作为缴费基数,按月缴费,居民养老保险,是按年缴费,按照规定的数额作为缴费基数,没有缴费比例。
第三,养老金的领取计算办法不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是根据缴费年限,缴费基数以及社会平均工资计算,居民养老金,是按照本人缴费数额加补贴计算,
第四,由于缴费的基数不同,得到的养老金的待遇也不同,居民养老保险缴费基数低,待遇也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缴费基数高,待遇也高,
第五,参保年限限制不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必须缴费最低是15年,而居民养老保险,不受这个限制,只要到达领取年龄,就可以领取,只有距离领取年龄超过15年的,才要求必须缴纳到15年,
第六,领取的年龄不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男到60周岁,女工到50周岁,女干部到55周岁即可办理退休,居民保险不论男女都是60周岁。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Ⅳ 我国养老保险有几种类型区别是什么
养老保险有三种类型:
1、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凡是企业职工,都参加这个保险,是国家强制性的保险,必须参加缴费,男60岁,女工50岁,女干部55周岁退休城镇职工。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养老保险,自愿参保,不强制参加,男60周岁,女55周岁退休。
2、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自愿参保,凡是年满16周岁以上,没有参加城镇职工或者个体工商户养老保险的,都可以参保,男60周岁,女55周岁的参保后,可以直接领取养老金,不必缴纳费用。
3、农村养老保险,自愿参保,凡是没有参加别的养老保险的,年满16周岁以上,就可以参保,男60周岁,女55周岁的参保后,可以直接领取养老金,不必缴纳费用,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应该参加养老保险。
(4)养老保险的的特征有什么区别扩展阅读:
四个层次
我国的养老保险由四个层次(或部分)组成。第一层次是基本养老保险,第二层次是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第三层次是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第四层次是商业养老保险。在这种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中,基本养老保险可称为第一层次,也是最高层次。
基本养老保险
基本养老保险(亦称国家基本养老保险),它是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解决劳动者在达到国家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基本养老保险以保障离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为原则。
它具有强制性、互济性和社会性。它的强制性体现在由国家立法并强制实行,企业和个人都必须参加而不得违背;互济性体现在养老保险费用来源,
一般由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共同负担,统一使用、支付,使企业职工得到生活保障并实现广泛的社会互济;社会性体现在养老保险影响很大,享受人多且时间较长,费用支出庞大。
企业补充养老保险
由国家宏观调控、企业内部决策执行的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又称企业年金,它是指由企业根据自身经济承受能力,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基础上,企业为提高职工的养老保险待遇水平而自愿为本企业职工所建立的一种辅助性的养老保险。
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是一种企业行为,效益好的企业可以多投保,效益差的、亏损企业可以不投保。实行企业年金,可以使年老退出劳动岗位的职工在领取基本养老金水平上再提高一步,有利于稳定职工队伍,发展企业生产。
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
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是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由职工自愿参加、自愿选择经办机构的一种补充保险形式。
实行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的目的,在于扩大养老保险经费来源,多渠道筹集养老保险基金,减轻国家和企业的负担;有利于消除长期形成的保险费用完全由国家" 包下来" 的观念,增强职工的自我保障意识和参与社会保险的主动性;同时也能够促进对社会保险工作实行广泛的群众监督。
商业养老保险
商业养老保险是以获得养老金为主要目的的长期人身险,它是年金保险的一种特殊形式,又称为退休金养老保险,是社会养老保险的补充。商业性养老保险的被保险人,在交纳了一定的保险费以后,就可以从一定的年龄开始领取养老金。
这样,尽管被保险人在退休之后收入下降,但由于有养老金的帮助,他仍然能保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
商业养老保险,如无特殊条款规定,则投保人缴纳保险费的时间间隔相等、保险费的金额相等、整个缴费期间内的利率不变且计息频率与付款频率相等。
Ⅳ 养老保险制度的主要类型及特点是什么
一、养老保险的主要特点
这一概念主要包含以下三层含义:
1.养老保险是在法定范围内的老年人完全或基本退出社会劳动生活后才自动发生作用的。
这里所说的“完全”,是以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脱离为特征的;所谓“基本”,指的是参加生产活动已不成为主要社会生活内容。需强调说明的是,法定的年龄界限(各国有不同的标准)才是切实可行的衡量标准。
2.养老保险的目的是为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为其提供稳定可靠的生活来源。
3.养老保险是以社会保险为手段来达到保障的目的。养老保险是世界各国较普遍实行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4.养老保险费用来源一般由国家、企业或单位、个人三方共同负担,并在较高的层次上和较大的范围内实现养老保险费用的社会统筹和互济。
养老问题不仅是社会问题,而且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关系到一个国家或社会的经济、文明发展,需要我们予以足够的重视。由于养老保险的实施范围很广,被保险人享受待遇的时间较长,费用收支规模庞大,因此,必须由政府设立专门机构,在全社会统一立法、统一规则、统一管理和统一组织实施。
二、养老保险制度的类型
世界各国实行养老保险制度有三种模式:
传统型
传统型的养老保险制度又称为与雇佣相关性模式(employment-related programs)或自保公助模式,最早为德俾斯麦政府于1889年颁布养老保险法所创设,后被美国、日本等国家所采纳。个人领取养老金的工资替代率,然后再以支出来确定总缴费率。
个人领取养老金的权利与缴费义务联系在一起,即个人缴费是领取养老金的前提,养老金水平与个人收入挂钩,基本养老金按退休前雇员历年指数化月平均工资和不同档次的替代率来计算,并定期自动调整。除基本养老金外,国家还通过税收、利息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实行补充养老保险,基本上也实行多层次的养老保险制度。
Ⅵ 养老保险的特点有哪些
我国的农村养老保险发展到今天,虽然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但较以往相比,开始走向更加完善和成熟。它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是一种政府行为。每个人都有一个从出生到年老的自然生活周期,在年老时,随着劳动能力的逐渐丧失,也就失去了获取收入和物质资料的能力,老年人如何养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单纯依靠市场是无法对此进行调节的,存在着市场失灵。这就需要由政府出面进行干预,从而保证老年人老有所养,保持社会的稳定。
(2)强制性。即国家通过立法程序,强制用人单位和个人必须依法参加养老保险,履行法律所赋予的权利和义务,缴纳养老保险费,待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可向社会保险部门领取基本养老金,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保障退休后的基本生活。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或从自身利益出发来决定是否参加基本养老保险。
强制性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克服个人短视问题。即有些人注重目前消费而忽视将来消费,如果没有养老保险制度,这些人在年老后就可能陷入困境。现代社会又不能无视这些人的困境,要给予帮助。一旦社会无偿地给短视者以帮助,就会产生更多的短视行为,即“搭便车”行为,使社会不堪重负。
在我国农村,由于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下,对广大农民目前实行自愿的养老保险制度。
(3)养老保险提供的是基本生活保障。为什么养老保险所能保障的不是劳动者最高的生活水平,而只是基本生活水平呢?原因主要在于:退休者已经退出了劳动力队伍而不再创造价值,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下,社会创造的物质财富是既定的,如果政府有意识地通过制度安排来保持退休者很高的生活水平,一方面会增加整个社会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会增加现有劳动者的抚养负担,降低其他年龄层次人口的消费水平,进一步影响在职劳动者生产的积极性,不利于经济发展。
(4)养老保险的保障对象是法定退休者。对于养老保险的对象,各国一般都从法律上给予明确的界定,一般包括以下条件:一生中累计的工作年限、达到法律规定的年龄、曾缴纳过养老保险费等。在中国等一些发展中国家,退休只适用与城镇非农产业的就业者,而对于农村的劳动者一般没有退休的概念。“老年”有生理意义上的老年和社会意义上的老年两种含义。生理意义上的老年是指从医学生理上,一个人的主要器官衰老到一定程度的状态。社会意义上的老年,是指一个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承担社会劳动义务能力下降到一定程度的状态。养老保险所指的老年是社会意义上的老年,但也要按照国家规定的年龄界限来判定。
(5)互济性。一般来说,养老保险费是由国家、企业或单位、个人三方共同承担的,筹集到的养老保险基金要保障退休者的基本生活,就必须进行科学的管理,在较高的层次上和较大的范围内实现养老保险费用的社会统筹和调剂互助,从而分散风险,保障生活。
(6)普遍性。每个劳动者都要经历漫长的老年岁月,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年老的风险对于每个劳动者都是普遍存在的。因此,一般来说,养老保险的对象应当是全体劳动者,不管是哪个行业,是城市还是农村。当然,一个国家养老保险的实行,是与本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化程度相联系的,这需要有一个过程,比如各国的养老保险首先是城市产业部门,农业部门则比较晚。养老保险的普遍性也表现为全球性,因为人口老龄化是世界性的课题。
Ⅶ 浅谈社会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的区别是什么
大多数人对于社会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两者的区别并不是很清楚,那么,你是否也想要知道他们两者之间的区别呢?具体我们来看下文一起来寻找答案吧!
浅谈社会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的区别
众所周知,养老保险大致可以分为社会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两大类。两者之间在本质上就有很大的区别,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性质不同。
社会养老保险是属于一种政府行为,是由国家立法强制实施的;商业保险则是属于商业性质,是一种商业行为。
2、目的不同。
社会养老保险是不以盈利为目的,其出发点是为了确保劳动者晚年生活的基本生活能够得到保障,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而商业养老保险的根本目的是获得利润,并且在此前提下还可以给投保者一些经济补偿。
3、特征不同。
社会养老保险具有强制性、福利性和互济性,而商业养老保险则具有自愿性、盈利性和赔偿性。
4、资金来源不同。
社会养老保险是由国家、用人单位和个人三者分担,而商业养老保险则完全是由投保人进行负担的。
5、责任不同。
社会养老保险是公民应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征服会对社会养老保险承担最终的兜底责任,而商业养老保险是受市场竞争机制影响的,政府主要可以依法对商业养老保险进行监督。
由此可见,社会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除了本质上不同之外,还包括了实施目的不同、特征不同、责任不同和资金来源不同等区别。建议大家在购买时应以社会养老保险为基础,商业养老保险作为补充,这样保障会更加全面。
相关推荐
社会养老保险类型介绍
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的一项福利制度,其设定一个年龄界限,当劳动者年龄达到这个界限时,就能退休领取养老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由国家和社会提供物质帮助,保障其晚年基本生活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商业养老保险险种有哪些你了解吗
商业养老保险是社会养老保险的补充,现在不少保险公司相继推出各种养老保险,目前市场上有养老功能的保险产品主要有传统型、两全型、投连型和万能型等几种。下面我为大家详细介绍。保险公司哪家强,我刚好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最新榜单!全国十大保险公司排名
Ⅷ 养老保险区别于其他社会保险的主要特征
养老保险是政府行为没有风险;社会商业保险是国家制定政策,企业行为有风险。
Ⅸ 个人养老保险和企业养老保险有什么不同
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是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组成部分。
我国社会保险中的养老保险,有三种形式,一是城镇职工,二是城镇居民,三是农村居民。在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中,包括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
1、区别不是很大,主要是缴费上,事业机关的基本养老险相对来说,个人担负的较少,对工龄也要算的,虽然之前不一定是缴了钱的,保障上由于视同缴费年数较长,所以领取的相对较多。不过随着国家要建立统一的养老保险,所以2者最终会走在一起。
2、同样可以办理跨省转移,一般由事业型单位转移到一般企业单位的话,职工由机关单位进入企业工作之月起,参加企业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单位和个人按规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原有的工作年限视同缴费年限,退休时按企业的办法计发基本养老金。
3,其中,公务员及参照和依照公务员制度管理的单位工作人员,在进入企业并按规定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后,根据本人在机关(或单位)工作年限给与一次性补贴,由其原所在单位通过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转入本人的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所需资金由同级财政安排。补贴的标准以各地具体政策为准。
4,公务员进入企业工作后再次转入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原给予的一次性补贴的本金和利息要上缴同级财政,其个人账户管理、退休后养老金计发等,比照由企业进入事业单位工作职工的相关政策办理。
Ⅹ 养老保险制度的特征
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的特征
(1)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是“统账结合”制度。统账结合识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简称,即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共同组成我国城镇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2)从制度设计的基本结构来看,我国统账结合养老保险制度类似于部分基金制,即现收现付和将来支付两种方式相结合。
(3)但是在具体内容上,我国的统账结合制与部分基金制又完全不同:①现收现付(社会统筹)部分的资金筹措方式不同。部分基金制用征税方式,我国的统账结合制用的是收费方式;②基金(个人账户)部分的资金来源和运作方式不同。在资金来源上,部分基金制基金部分的资金来源是社会保障税收入用于现付保险金后的余额,而我国跟人账户部分的资金来源是个人直接缴费;在资金运作上,部分基金制的基金部分的资金是以信托基金方式运作,而我国的个人账户部分的资金目前也用于现付保险金,个人账户基本属于“空账”。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