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顺孝敬 > 不孝敬父母的现实事例

不孝敬父母的现实事例

发布时间:2025-07-13 12:06:53

㈠ 养不教,父之过子不孝谁之过

父母有推卸不了的责任,有些父母自己昏头昏脑,自然教养不出孝顺儿女。有些孩子,心智不全,缺少辨别是非的能力,容易受外界坏的影响,道德素养不好,对父母常常有不孝之举。所以说“子不孝”,父母有责任,不孝之子更应负主要责任。

肯定父母是有很大的责任的,从小溺爱孩子,凡事都满足他们,有求必应,造成孩子唯我独尊。别人的意见,建议都听不进。一切唯我是从,目中无尊长。唯我独大。长大后孩子一定不懂孝顺的。只要你父母稍微不听他的话,不按他的旨意去做,就会大发雷霆,谈何孝顺!我觉得儿女不孝很大的原因是父母的溺爱原因造成的!孩子长大不懂感恩,很叛逆。父母责任是第一,其次是老师教育的不够。再其次是孩子本身没有爱心没有感恩的心。从不懂的去为别人着想。不会换位思考。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会有出息吗!自私,狂妄。一切唯我独尊!没有朋友,没有亲人!所做的一切事都得为我着想。试问这样的孩子长大后能适应 社会 吗,终究会被 社会 淘汰!古语说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我觉得不仅这二个人有过错,孩子本身也有很大的过错。当然人之初,性本善。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太宠溺他们,是害了孩子一生啊,奉劝现在的年轻人千万别太宠溺孩子了,多教育孩子,孝敬老人,才是人之正当的途径。

养不教,父之过,子不孝谁之过?这个问题我是这么认为的:

父母生养孩子,就要教育好孩子,如果父母放任自流,使孩子走上了邪路,这就是父母的过错了,如果孩子长大成人,不孝敬父母,无疑还是父母的过错。

孩子幼年时期模仿性特别强,如果作孩子父母的,对自己的父母亲先前不孝敬,哪么以后孩子长大成人后,也难得对生身父母孝敬了。

所以说教育孩子要言传身教。给孩子从小要起到一个好的表帅作用。

在旧中国时期,如果一般父母思想超前,或者是书香门第出身,他们教育出的孩子,一般都走上了正规道路,大都成了创建和建设新中国的栋梁人才。

相反哪些吊尔浪当,生娃不管娃,有的孩子当上了土匪或走向了反革命道路!

在今天的 社会 主义 社会 里,党和人民政府对教育事业无微不至关怀,所有的孩子从幼儿起,就100%的受到了在校教育。

现在的孩子一方面在校受学校教育,回到家里又接受父母的管教,所以说现在的孩子是受双层管教的,除过哪些极个别辍学的孩子,但是这些个别辍了学的孩子在 社会 上也是严格尊规守法的。除非有些家庭失控孩子。

我在此要谈一个我们身边发生的事例,他们大部分是孩子家长对孩子轿生惯养,使孩子走上了犯罪道路。

有的至今还在狱中在押,有的骗了别人的钱,多年不敢回家,有的借钱赌博无法还债。

这些孩子大部分都是辍了学走向了 社会 ,父母没管教好的结果。

但是相反有些孩子青云直上成了国家的栋梁人才,这离不开学校和父母教养的成果,他们的父母一贯孝敬孩子的祖父祖母,直到祖父祖母下世,孩子是看在眼里的,他们成就事业了,也就无微不至的孝敬起父母了!所以说家长对孩子成长,是起着最主要作用的!

㈡ 孝顺父母的人,要现代的,有名的。要有事例,急啊

林秀贞------“不孝敬父母的人,不能做朋友!”、“人人管闲事,世上无难事!”、“人人都帮人,世上无穷人!”,这样看似平平常常,却又饱含深刻道理的朴实语言,出自一位朴素的农村妇女之口确实感人,她不仅这样说更是这样做的,况且一做就是三十多年。

林秀贞是河北衡水市枣强县王常乡南臣赞村农民,她30年如一日,义务赡养了6位无任何血缘关系的孤寡老人,为8名残疾人安排就业岗位,帮助他们解决各种生活困难,还出资4万多元帮助乡村中小学改善教育条件,资助14名贫困家庭子女步入大中专院校,受到群众的高度赞扬。

2007年2月26日,2006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在中央电视台如期举行,独臂英雄丁晓兵,蓝领专家孔祥瑞,排爆专家王百姓,气象学家叶笃正,好军医华益慰,著名学者季羡林,爱心大姐林秀贞,阳光少年黄舸,青岛爱心群体微尘,慈善家霍英东, 十位人物获此殊荣,组委会给林秀贞的颁奖词是:“用30载爱心让一村之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富人做这等事是慈善,穷人做这等事是圣贤,官员做这等事是本分,农民做这等事是伟人。这位农妇让九州动容。”

爱自己亲人的人,是人;爱别人亲人的人,是神!我们被这个普通农村妇女感动着,让我们记住着朴实的语言,让我们实践着这个朴实的语言,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去传承世间着伟大的爱心吧!

㈢ 孝敬父母与不孝敬父母的古今中外的事例

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亲包仪,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时便以孝而闻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进士,当时28岁。先任大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因为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马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们的叫口称颂.几年后,父母相继辞世,包公这才重新踏入仕途。这也是在乡亲们的苦苦劝说下才去的。

东汉时的黄香,是历史上公认的“孝亲”的典范。黄香小时候,家境困难,10岁失去母亲,父亲多病。闷热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赶打蚊子,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以便让父亲早一点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钻进冰冷的被窝,用自己的身体暖热被窝后才让父亲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袄,为了不让父亲伤心,他从不叫冷,表现出欢呼雀跃的样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种欢乐的气氛,好让父亲宽心,早日康复。

在全国以实施“跨世纪教育工程”而著称的上海建平中学,一个13岁少年的题为《妈妈,我就是你的眼睛》的发言,使全国女市长考察团的26位成员潸然泪下。这位同学9岁时,母亲双目失明,他幼小的肩膀过早地承受了家庭的较多责任和义务,为了买一盘母亲喜欢的沪剧磁带,他利用休息日在上海的街头整整跑了6个小时!

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汉文帝时,有一位叫淳于意的人,拜齐国著名医师杨庆为师,学得一手高超的医术,曾经做过齐国的仓令。他的老师去世以后,弃官行医。因为个性刚直,行医的时候,得罪了一位有权势的人,导致后来自己遭陷害,被押往京城治罪。他的女儿名叫缇萦,虽然是一位弱小女子,然而不辞劳苦,长途跋涉一同前往长安向皇帝诉冤。她陈述了肉刑的害处,并说明了父亲做官时清廉爱民,行医时施仁济世,现在确实是遭人诬害。愿意替父受刑。汉文帝被缇萦的孝心深深感动,赦免了她的父亲,并且下诏书废除了肉刑。

唐朝有个姓杨的人,家贫如洗,但十分孝道,靠讨饭养其父母。故人们叫他杨乞。他所讨食物,都带回家中奉献双亲。父母没有尝过,他虽然饥饿也不敢先尝。如有酒时,就跪下捧给父母,等父母接过杯子即起来唱歌跳舞就像小孩子一样,使父母快乐。有人怜悯他穷困,劝他给人家打工,用所得收入养亲。杨乞答道:“父母年迈,若为人家打工,离家太远,就不能及时奉侍他们。”听的人感到他真是个孝子。后来父母去世了,他又乞讨棺木安葬。每逢初一、十五,就拿着食物去墓前哭祭。

在三国时,有一个孝子,姓孟,名宗,字恭武,从小就丧了父亲,家里十分贫寒,母子俩相依为命。长大后,母亲年纪老迈,体弱多病。不管母亲想吃什么,他都想方设法满足她。一天,母亲病重,想吃竹笋煮羹,但这时正是冬天,冰天雪地,风雪交加,哪来竹笋呢? 他无可奈何,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就跑到竹林抱竹痛哭。哭了半天,只觉得全身发热,风吹过来也是热的。他睁眼一看,四周的冰雪都融化了,草木也由枯转青了,再仔细瞧瞧,周围长出了许多竹笋。他的孝心感动了天地。他把竹笋让母亲吃了,母亲的病就好了。

晋朝时,有一位叫杨香的孝子,十四岁的时候就经常跟着父亲去田里收割庄稼。 有一天,突然一只老虎把他的父亲衔去。当时杨香手无寸铁,但他深深地知道必须去救自己的父亲,于是不顾自身的危险,立即爬上虎背,紧紧扼住老虎的脖子,老虎终于松口逃走。他的父亲也就脱离虎口,保全了性命。
鲍出,字文芳,是后汉时新丰人,天生魁伟,生性至孝。一天他不在家,一伙强盗把他母亲劫走。鲍出闻讯后,怒发冲冠,抄起一把刀就不顾一切地追下去。沿途杀了十几个贼人,终于追上了劫掠他母亲的强盗,远远看见母亲和邻居老妪被绑在一起。 他大吼一声,奋力上前。众贼见他来势凶猛,锐不可挡,吓得四散逃命。鲍出顾不上追敌,径直跑上前来,叩头请罪。跪着给母亲和邻居老人解开绑绳,将她们解放回家。 后来战乱纷起,他就侍奉母亲到南阳避难。贼乱平定,其母思归故乡。可是路上跋山涉水,抬轿难行,鲍出思虑再三,就编了一个竹笼,请母亲坐在笼中,将她背回家乡。

㈣ 不孝敬父母的事例

一个女儿,因为父母从小就对她很严厉,她一直记恨在心。长大后,父母年回纪也大了答,她却不管她父母,把她父母扔到一个山区中,一个月只给他们送一斤的蔬菜,250升的水。终于在又一次,女儿上山去给父母送菜,发现父母已死去,兴奋极了。但却因此从山上掉了下来,不幸摔死了。

阅读全文

与不孝敬父母的现实事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怎么与总是嘲讽自己的父母相处 浏览:931
陈寨养老院简介 浏览:562
璧山幸福养老院 浏览:14
小孩三岁以上怎么体检 浏览:556
2018年广东退休养老金最新政策 浏览:514
女孩离婚父母如何表态 浏览:280
北海有几家老年公寓 浏览:281
敬老院院院长个人总结 浏览:330
人一年养老金多少钱一个月 浏览:702
当今社会这一代人拿什么去养老 浏览:730
耐火厂养老院 浏览:118
父母卧病在床子女如何照顾 浏览:105
时金宫灯长寿 浏览:787
老年人配近视镜注意什么 浏览:995
内江哪里在卖养生桶 浏览:139
山西养老保险补缴政策 浏览:344
老年人健康码 浏览:55
退休年龄按周岁还是按虚岁 浏览:578
泰州残疾人住养老院优惠政策 浏览:406
强制执行退休金 浏览: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