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国描写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重阳节、中秋节、除夕节的诗句,各两句
春节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
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重阳节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端午节
午日观竞渡
边 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
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
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
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
醉讽离骚不解愁。
午日处州禁竞渡
元宵节
正月十五夜灯
(唐)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进天上著词声。
:除夜
(南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元 宵》
(明) 唐寅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清明
杜 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秋夕
(唐)杜牧
红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守岁
苏轼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㈡ 春节、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七夕节、元宵节分别的农历时间、习俗、传说故事、诗句、名家文章
一、春节
1、时间:农历正月初一;
2、习俗:祭灶、扫尘、购置年货、贴年红、守岁、吃团年饭、拜年等;
3、传说故事:万年创万年历、桃符传说、年兽传说等;
4、名家文章:老舍《北京的春节》、老舍眼中的“太平花”;
5、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二、端午节:
1、时间:农历五月初五
2、习俗:端午食粽、扒龙船、放纸鸢、挂艾草菖蒲等
3、传说故事:纪念屈原、纪念伍子胥;
4、名家文章:汪曾祺《端午的鸭蛋》、屈原的《离骚》和《天问》;
5、诗句: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三、清明节
1、时间:公历4月5日前后;
2、习俗:踏青郊游、扫墓祭祖;
3、传说故事:火烧山逼介子推;
4、名家文章:林萧的亿清明
5、诗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四、中秋节
1、时间:农历八月十五;
2、习俗:赏月、玩花灯、吃月饼、猜谜等;
3、传说故事:嫦娥奔月、玉兔捣药;
4、名家文章:老舍笔下的中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诗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五、重阳节
1、时间:农历九月初九日;
2、习俗:登山秋游、摆敬老宴、赏菊、辞青等;
3、传说故事:登高寻九节菖蒲、登高山带回雷电火种;
4、名家文章:陶渊明的白衣送酒、孟嘉落帽;
5、诗句: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六、七夕
1、时间:农历七月初七;
2、习俗:拜七姐、储七夕水、吃巧果、乞求巧艺与姻缘等;
3、传说:牛郎织女的鹊桥会;
4、名家文章:李清照《行香子·七夕》;
5、诗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七、元宵节
1、时间:农历正月十五;
2、习俗:赏灯、押舟、猜灯谜、耍龙灯;
3、传说故事:点彩灯来历、东方朔与元宵姑娘;
4、名家文章:杨维桢《元夕与妇饮诗》;
5、诗句: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㈢ 端午节 春节 重阳节 除夕 中秋节 清明把这6个重新排序
端午节 春节 重阳节 除夕 中秋节 清明把这6个重新排序如下:
春节版
清明节
端午节权
中秋节
重阳节
除夕
中国农历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