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曹操一向鼓励世人要孝顺,他为何掘了别人的墓呢
三国时代,曹、孙、刘3方分别创建了魏、吴、蜀3个国家。不过客观来说,曹操的才能完全碾压孙权、刘备两人。论文学才华,曹操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而孙、刘基本与文学名人没有半分钱关系;谈军事能力,曹操北平乌桓,南征北战,而刘、孙根本不能比拟;说政治手腕,曹毫无压力完爆刘、孙2人。
曹操曾经有几次收编大军的经历。一次是收服了黄巾残部的青州兵,再一次是收降了袁绍的北方残军,另一次是收编了荆州的几十万军马。荆州是粮食产地,北方也不差粮,但这些人毕竟数量庞大,所以曹老板的这个举动是为了军费的无奈之举,非常现实,又很无奈。
Ⅱ 明代,马皇后去世葬入陵墓,她生前有何孝举,陵墓定名为“孝陵”
因为马皇后的谥号叫做孝慈,因此陵墓得名孝陵,而孝慈这个谥号则是因为她的丈夫朱元璋对她很是敬重,因此给她谥号孝慈。马皇后这个人是一个温和体恤、心存善念、爱民如子且聪慧过人的人。
朱元璋性格暴躁易怒,经常会为一些小事责罚下人,而这个时候经常是马氏出面安抚,使朱元璋平息怒火。后来朱元璋称帝,后宫嫔妃但凡有孕在身,她都悉心照料。朱元璋和众皇子的饭食也都是由她亲手掌控,不出一丝纰漏。在她病重之时,却拒不吃药,朱元璋很是焦急问她为什么,马氏回答,如果他们治不好我的病你又要杀了他们,怎么能因为我一个人而使这么多人丢掉性命呢。后来,马氏病重身亡,朱元璋悲痛欲绝,封谥号孝慈,且再没立过皇后。
Ⅲ 曹操是盗墓界祖师爷,曾动员万人挖开一座陵墓,究竟是谁的坟墓
曹操动员万人挖开的是梁孝王刘武的坟墓,曹操从刘武坟墓中盗取的财富不仅养活了他的军队,也让他的军队整整三年都不需要为军饷发愁。
一、梁孝王刘武
曹操不愿意攫取民脂民膏去充当军饷,也不愿意像刘备一样大肆造钱,他为了筹集军饷打起了盗墓的主意。他将目光盯在富有的梁孝王刘武的坟墓上,亲自指挥士兵挖开刘武的坟墓,从墓中盗取了数万斤的财宝,并且将这些财宝全部充沛军需。
《三国志·魏书》记载:
又梁孝王,先帝母弟,坟陵尊显,松柏桑梓,犹宜恭肃,而操率将校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掠取金宝。
就这样,曹操从梁孝王坟墓中盗取的财宝不仅解决了军饷不够的困境,也让他有足够的钱财招兵买马,为他逐鹿中原称霸一方提供了物质基础。
Ⅳ 皇帝陵寝的命名规则 长陵、孝陵、景陵、裕陵、泰陵、乾陵、昭陵……等等的含义
在中国古代,皇帝将陵寝的建造祭祀视为头等大事。自秦始皇开始,历任皇帝均在生前就为自己建造陵墓。有的陵墓建造了几十年,直到皇帝死了才匆忙收场。建造陵寝设有专门的机构和负责的大臣。当然陵寝也要有个名字,陵寝的名字叫做陵号,目前还没有看到专门论述陵号的专著,无法论证陵号命名是否有传统的规则。但从秦始皇以来的陵号命名规律来看,陵号或者取吉祥之意的文字,如明太祖朱元璋葬于孝陵,按谥法云:五宗安之曰孝,慈惠爱亲曰孝,协时肇享曰孝,秉德不回曰孝。朱元璋以此暗喻自己之德;或依陵寝所在地命名,如汉代陵号长陵、阳陵、杜陵、霸陵等等,均以陵墓所在地命名。从历史上来看,陵号命名的情况以前者居多。这些蕴含吉祥之意的文字在中国古代的谥法中,一般都可以找到它们的含义。
另,二楼的朋友推荐的网络关于“陵寝”词条的解释是错误的。陵号是皇帝生前所定,依照常理陵号的命名还要经皇帝的批准才可使用;而不是“根据去世皇帝生前的功过和世系而命名” 。看来网络“陵寝”词条的作者把陵号与谥号弄混了。谥号才是臣子在皇帝去世后根据该皇帝的功过生平以及谥法而定。从皇帝的谥号上可以看出这个皇帝是昏君还是明君,而从陵号上看不出哪个皇帝是昏君来。
用清朝的陵号举例说明:
世祖顺治孝陵。是清入关后的第一座皇帝陵寝。孝字在谥法中,处于较为重要的地位。古人所辑的谥法集解中,其意义有三十九种之多。尤以《正义谥法解》“协时肇享”的说法为最确切,与天子大孝相吻合。有开基肇业之意。
圣祖康熙景陵。景字在谥法中有十三解。以“耆意大图曰景”,“德行可仰曰景”二条,与圣祖一生行事最为符合。“耆意大图曰景”出于《唐会要》,《经世大典 君谥》刘熙注:耆,老也。少而有老成之谋,能大其功,故曰景。
世宗雍正爷泰陵。“泰”字,清《内阁鸿称册》有二义:循礼安舒曰泰;临政无慢曰泰。世宗一生勤于政事,陵寝命名当取第二个意思。
高宗乾隆裕陵。 “裕”字,清《内阁鸿称册 列圣尊谥》有二义,“建中垂统曰裕”,“宽仁得众曰裕”。王世贞《谥法考》“强学好问曰裕”。高宗好学不倦,建立乾隆盛世,国富民强,陵名为裕,也算恰如其分。
仁宗嘉庆爷昌陵。“昌”字谥法有其字而无解。但是在《辞源》一书中,“昌”字有善,美好壮盛,兴盛等义,昌陵之意当取于此。
宣宗道光慕陵。慕陵是清陵中的特例,在谥法中没有慕字,是宣宗自命的陵名。
文宗咸丰爷定陵。谥法中,“定”字有十九义。在清《内阁鸿称册 列圣尊谥》关于定字有三解:静正无为曰定;大应慈仁曰定;义安中外曰定。咸丰年间内忧外患不断,文宗在位期间殚心竭虑而未能平定,故在其死后,以“义安中外”之义命名,也算是寄托一种期望吧。
穆宗同治惠陵。“惠”字,在谥法中有二十八解。清《内阁鸿称册 列圣尊谥》中,“惠”字有二解:德威可怀曰惠;泽及万世曰惠。穆宗庙谥为一个“毅”字。“毅”字,含有英明有执,强而能断之意,这与“德威可怀曰惠”之含义正相对照,可为穆宗陵命名原因一解。
德宗光绪爷崇陵。“崇”字的谥义,只有清王世贞《谥法考》中有一种解释,为“能修其官曰崇”。就是说能使官员各修其职叫做“崇”。
Ⅳ 梁孝王之墓为什么引得曹操带兵盗掘,帝王霸业借此发迹
在河南省安阳县成为了中国瞩目的焦点,在这里发现了曹操的墓地,很少有人知道曹操这位中国历史上声名显赫的人物,在东汉末年,他当了一伙盗墓贼,2000多年前的一个夜晚,曹操带兵隐藏在了一个群山中,这里丛林掩映,
公元前169年,文帝的儿子梁国的国君突然坠马身亡,这不得不让文帝重新选择一个梁国的国君,而重新选的这位就是窦太后的小儿子刘武。而他的陵墓就在茫荡山。这座陵墓是历史最庞大的宫殿,超过西汉楚王墓的规模,称得上是千年第一陵。
Ⅵ 古代帝王陵墓是如何命名的比如说“裕陵”、“孝陵”、“茂陵”等,这些字有什么讲究吗
古代帝陵命名并没有资料表明有严格规则,大致分为两种:
一是按照尊号、版谥法等取权名;
如唐太宗昭陵中的“昭”字,就是一个褒义词,也和唐太宗的尊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相吻合。据谥法解释:“圣文周达曰昭、明德有功曰昭”。如高祖李渊献陵、中宗李显定陵、睿宗李旦桥陵、玄宗李隆基泰陵、德宗李适崇陵、穆宗李恒光陵等,其献、定、桥、泰、崇等字都是与皇帝的尊号或谥号有关的褒义词。
二是按照陵墓所在地取名;
如:西汉的长陵、安陵,因位于长安而得名;阳陵因位于弋阳县而得名;平陵因位于平原乡而得名:茂陵因位于茂乡而得名;灞陵因灞水而得名等等。
Ⅶ 河南永城芒砀山汉梁孝王王后墓是怎么被发现的
河南永城芒砀山汉梁孝王王后墓是1991年4月当地村民开山采石时发现的。因在其山顶的陪葬坑中出土一枚“梁后园”铜印玺和“孝园”瓦而断定此墓应是梁孝王王后李氏之墓。
这座墓室的发现,为解决我国考古上许多重要学术问题提供了丰富的有价值的文物,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梁孝王王后墓所体现的文化思想、形制格局,既是一个强盛的诸候王国的历史见证,也是汉王朝的文化、哲学、政治意识的缩影,是迄今为止全国发现的西汉时期遗存的最大的石崖陵墓。其发掘的墓道、甬道内的封石多达4000多块,且每块封石上刻有该石摆放的位置、编号、石工姓名、干支纪年等,对研究西汉的立法制度、书法艺术、古文字演变等,是不可多得的珍宝。
(7)汉孝顺皇帝墓扩展阅读:
梁孝王王后墓的建筑特点:
梁孝王王后墓长2l0米,其墓道与梁孝王墓相对,有两个墓道,长约80米,南北宽5.5米;34个侧室及回廊,墓室内平面面积1.6万平方米,容积约为6500立方米,规模之宏伟,形制之复杂,是迄今国内发现的最大石室陵墓。
墓室顶部有大型彩色壁画——《四神云气图》:中部一条7米长巨龙飞腾,东朱雀,西白虎,四周由怪兽、灵芝及云气纹图案装饰。壁画从主墓室顶部的西端起,向东延伸有丈余,总面积达30平方米,填补了我国西汉时期壁画的空白。这幅壁画为“历史最悠久、篇幅最宏大、保存最完整、艺术价值最高”的稀世珍宝,比敦煌壁画要早600多年,被称为“敦煌之前的敦煌”。
梁孝王王后墓有东西两个墓道。东墓道位于山峰的东坡,是在岩石上露天开凿的,总长37.7米。东墓道的西端连接前庭,前庭北壁有两个侧室。因为在侧室门口发现刻有“东车”、“西车”字样,室内又出土有马骨和铜马衔,所以估计这两个侧室应是车马室。
东墓道西端有门和甬道相连。甬道南北两侧各凿有两个侧室,是放置陪葬品的地方。墓的前室西部有一斜坡甬道与回廊和后室即主室相连通。后室是李王后墓的主体建筑部分,周围有回廊环绕。后室西半部凿有一长方形凹槽,后室北壁凿有棺床室、侧室和过道。
过道西壁有两个小侧室,南侧室为浴室,北侧室为厕所。厕所内有便池及扶手等,当为我国坐便器的最原始形态。在南回廊的东段南侧有一仿楼阁式侧室,被称为储冰室,据说这是我国最早的“冰箱”。
Ⅷ 汉代梁孝王陵墓怎样发现的
梁孝王墓复一直以来都很有名的。历制史记载也明确,所以基本都被盗空。不需要别人发现了。
梁孝王墓位于永城市芒砀山南脉保安山东侧山腰,距山顶约15米。梁孝王名刘武,汉文帝次子,初封代王,后封淮阳王,文帝十二年(前168年)改封为梁王,史称梁孝王,死后葬此。其墓斩山为椁,穿石而藏,墓门向东,墓长56.62米。
Ⅸ 哪一个陵墓600年无人敢盗,为何洪秀全在墓前自称不孝子
这个传奇的陵墓就是朱元璋的明孝陵,600年来无人敢盗,至今仍旧完好无损。洪秀全在朱元璋的墓前痛哭自称是不孝子,没有早一点夺回汉人的江山。明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合葬陵,历时38年修建完成,是我国古代最大的帝王陵墓之一,也是至今为止少有的保存完整的帝王陵墓之一。
孙中山去祭拜明孝陵其实跟洪秀全是一个目的,他是想以朱元璋为榜样“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因为朱元璋是驱除鞑虏、结束异族元朝统治的领袖,所以他被很多人所推崇。
Ⅹ 孝东陵的墓主人简绍
顺治十一年(1654)五月入宫,册为妃,六月立为为皇后,顺治帝死时专,她年仅21岁。孝属惠章皇后在康熙一朝备受尊崇。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十二月初六日卒,终年77岁,五十七年(1718)入葬。
七位妃为恭靖妃、淑惠妃、端顺妃、宁悫妃、恪妃、贞妃、悼妃。
此外,孝东陵内还葬有十七个格格、四个福晋,这些格格和福晋都是福临的嫔御。由于清初宫闱草创,典制未备,皇帝的一些侍妾也称格格、福晋。到了清朝中期,后妃制度日臻完善,后妃等级、名号、称谓上的混乱现象才得以杜绝。
孝东陵首开为皇后单独建陵之制,其规制是后世皇后陵效法的蓝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