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法国为什么被称为天主孝子
因为法国是非常尊崇天主的,不管是谁,都非常尊崇天主,把天主当成自己最信赖的人,在任何时候,都会去信奉天主。
⑵ 大足石刻的文化价值
一、石窟艺术
重庆市的大足石刻以其规模宏大、雕刻精美、题材多样、内涵丰富和保存完整而著称于世。它集中国佛教、道教、儒家“三教”造像艺术的精华,以鲜明的民族化和生活化特色,成为中国石窟艺术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它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史料,从不同侧面展示了九世纪末至十三世纪中叶中国石刻艺术的风格和民间宗教信仰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刻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具有前代石窟不可替代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许多欧洲人、尤其是法国人,对大足石刻宠爱倍加。
大足石刻是大足区境内主要表现为摩崖造像的石窟艺术的总称。大足是石刻之乡,全县有40多处石刻,造像达5万多个。
其中最著名、规模最大的有两处,一处叫宝顶山,一处叫北山。这两处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晚唐以后石窟艺术的代表作。大足县是重庆市所辖郊县,星罗棋布,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摩崖造像多达75处,雕像5万余身,铭文10万余字。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
大足石刻开凿于唐永徽元年(公元650年),盛于宋代。现存摩崖石刻造像5万余尊,铭文10万余宁,遍布100多处。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北山(包括北塔)、宝顶山、南山、石门、石篆山石刻,是大足石刻中规模最大艺术价值最高的石刻造像代表。
石刻以佛教造像为主,兼有儒、道造像。具有石窟造像的特征,属于石窟艺术的范畴。早期的“庙宇殿堂”式结构,完全是摩崖造像,如大佛湾造像全都裸露在外,与山崖连成一片,给人一种非常直观的感觉。突破了一些宗教的约束,使造像更具人性化。
雕刻形式有圆雕、高浮雕、浅浮雕、凸浮雕、阴雕五种,但主要以高浮雕为主,辅以其他形式。不仅有不计其数的各阶层人物形象,以及众多的社会生活场面,而且还配有大量的文字记载,是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
二、艺术价值
中国石窟艺术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各个时期的石窟艺术都积淀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模式及内涵。以云冈石窟为代表的早期石窟艺术魏晋时期,公元四至五世纪受印度犍陀罗和笈多式艺术的影响较为明显,造像多呈现出"胡貌梵相"的特点。
以龙门石窟为代表的中期石窟艺术隋唐时期,公元六至九世纪表现出印度文化与中国文化相融合的特点。
作为晚期石窟艺术(晚唐至南宋时期,公元九世纪末至十三世纪中叶)代表作的大足石刻在吸收、融化前期石窟艺术精华的基础上,于题材选择、艺术形式、造型技巧、审美情趣诸方面都较之前代有所突破,以鲜明的民族化、生活化特色,成为具有中国风格的石窟艺术的典范;
与敦煌、云冈、龙门等石窟一起构成了一部完整的中国石窟艺术史。大足石刻“三教”造像俱全,有别于前期石窟。以南山摩崖造像为代表的公元十一至十三世纪中叶的道教造像,是中国这一时期雕刻最精美、神系最完备的道教造像群。
石篆山摩崖造像中以中国儒家创始人孔子为主尊的“儒家”造像,在石窟艺术中可谓凤毛麟角。以石篆山摩崖造像为代表的佛教、道教、儒教“三教”合一造像,以及以石门山摩崖造像为代表的佛教、道教合一造像在中国石窟艺术中亦极为罕见。就保存状况而言,大足石刻是中国石窟艺术群中保存最完好之一。
“五山”摩崖造像保存完好。全部龛窟与造像,除历史上对少数雕像肢体残损部分有过补塑外,未遭受大的人为和自然灾害的破坏。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日常维修保护中,严格遵守“不改变原状”的原则,以确凿文献、碑刻题记为依据,采用传统技术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手段进行。
其设计、材料、工艺、布局等方面均保持了历史的真实性。在对“五山”造像主体进行保护的同时,注重其周围环境的保护,基本上没有改变其环境关系。因此,从总体上看,“五山”摩崖造像基本上保持了历史的规模、原状和风貌。
大足石刻的千手观音是国内唯一真正的千手观音,约1006个。北山造像依岩而建,龛窟密如蜂房,被誉为公元九世纪末至十三世纪中叶间的“石窟艺术陈列馆”。宝顶山大佛湾造像长达500米,气势磅礴,雄伟壮观。
变相与变文并举,图文并茂;布局构图谨严,教义体系完备,是世界上罕见的有总体构思、历经七十余年建造的一座大型石窟密宗道场。造像既追求形式美,又注重内容的准确表达。其所显示的故事内容和宗教、生活哲理对世人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诱之以福乐,威之以祸苦。
涵盖社会思想博大,令人省度人生,百看不厌。南山、石篆山、石门山摩崖造像精雕细琢,是中国石窟艺术群中不可多得的释、道、儒“三教”造像的珍品。
分布
大足石刻群共包括石刻造像70多处,总计10万余尊,其中以宝顶山、北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五处最为著名和集中。另外县级16处重点保护的石刻,普圣庙、玉皇庙、峰山寺、麻杨村、光明殿、眠牛寺、斗碗寨、陈家岩、玄顶村、杨施庙等10处安排人员夜间守护。
1、宝顶山摩崖造像
宝顶山石刻位于大足城区东北15公里。造像开凿于南宋淳熙六年(1179年),历时70余年。创始人为宋蜀中名僧赵智凤。
宝顶山是佛教圣地之一,有“上朝峨嵋,下朝宝顶”之说。宝顶山石刻造像以大佛湾为中心共13处景观。其中以大佛湾石刻造像规模最大,艺术价值最高,保存最完好。
2、北山摩崖造像
北山石刻位于大足城区以北1.5公里的北山。造像最初开凿于晚唐景福元年(892年),历经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至南宋1146年完成,历时250多年。
北山摩崖分南北两个区域,南区多是晚唐、五代作品,北区则多为两宋时期作品。现存雕刻四千六百多尊,其中造像264龛窟,阴刻图1幅,经幢8座,是中国晚期石窟艺术中的优秀代表。
3、南山摩岩造像
位于重庆市大足区城区南面约2公里的南山之巅的玉皇观内,古称广华山,是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的重要组成部分。
南山石刻主要开凿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明清有增补,属道教石刻,展现了宋代完美的道教神系,是中国南宋时期雕刻最精美、神系最完备的道教造像群,是道教演变史的重要资料。
南山石刻共编有15号,有造像5龛窟(分别为真武大帝像、后土三圣母像、三清像、佛道合龛、龙洞)、宋碑5通(分别为大足县令何光震饯行碑、知剑州张宗彦诗碑、知昌州何格非诗碑、邓早跋碑、吕元锡诗碑)、题记7则、清碑15通、民国楹联1则、碑刻题记共28通(则)。
4、石门山摩崖造像
位于重庆市大足区石马镇石门村(原新胜村,位于城区东20公里),主要开凿于北宋绍圣至南宋绍兴二十一年之间(1094~1151年),是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释、道合一造像区,尤以道教造像最具特色。
石门山因有大石夹峙如门故名,造像崖面全长71.8米,高3.4-5米,共有300余造像,通编为16号,其中有造像12龛,宋碑2通,民国年间碑刻1通。
5、石篆山摩岩造像
位于重庆市大足区三驱镇佛会村(原属石桌乡,位于城区西南约20公里),是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典型的释、道、儒“三教”合一造像区,十分罕见,对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和宗教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石篆山因冈峦回环如篆故名,山有佛惠寺(佛会寺),庙西一里许为佛湾(子母殿),有造像10龛,200余尊,均为北宋元丰五年至绍圣三年间(公元1082~1096年)铜鼓石篆庄庄主严逊主持开凿。因系严逊一手主持开凿,内容无一相同。
佛惠寺现已残破,存宋碑1通,明清碑5通,少许圆雕石像。造像崖面长约130米,高约3-8米,通编为10号。
6、大足多宝塔
位于重庆市大足区北山北塔坡,俗称北塔或白塔,兴建于南宋绍兴十七年至二十五年(1147年~1155年),为楼阁与密檐相结合的砖塔,外13级,高33米,8面,腰鼓形,底边宽4米,8角,每角立1石柱,蟠龙缠绕,顶托莲台。塔门向南,内有8层,可由中心梯道盘旋而上。
内外共有127龛造像,镌记70余则。塔底层外壁有北、东、西3龛造像,塔门西侧有“大宋丁卯赵瓦造”题记,北龛刻释迦佛坐像,东龛刻有文殊骑狮,西龛刻有普贤乘象。每层均有石刻、浮雕,顶层已有损坏。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大足石刻
⑶ 关于母亲节的习俗
中国: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会用贺卡和康乃馨来表示爱,也有人建议以忘忧草来表达母爱
挪威:母亲节定于二月的第二个星期天。
阿根廷:则在十月的第二个星期天庆祝母亲节。
黎巴嫩:在春天的第一天庆祝母亲节。
南非:母亲节则定于五月的第一个星期天。
南斯拉夫:南斯拉夫的塞尔维亚人称母亲节为Ma�terice,于每年圣诞节的前两个礼拜庆祝。庆祝的习俗是:小孩子们在母亲节的清晨溜进母亲房间,将母亲绑在床上,母亲醒来时发现自己被五花大绑,便哀求孩子们放开她,并以她预先藏在枕头下的小礼物作为交换。
西班牙与葡萄牙的母亲节则与教会有密切的关系。12月8号是纪念圣母玛利亚的日子,同时也是孩子们表达对母亲的爱的节日。
瑞典在五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庆祝母亲节。在母亲节前夕,瑞典红十字会会举办塑料制的母亲花的义卖,义卖所得将作为赞助育有许多小孩的母亲的度假经费。
巴拿马:也叫圣灵怀胎的日,大意是为了让巴拿马人重视家庭,敬重母亲,所以在1924年5月11日,巴拿马第一个母亲节,1930改为12月8日, do?a Hercilia de Arosemena第一夫人所签定,但这只是这个网上的消息,不知是否准确,当时很多商号也响应了母亲节给母亲打折,并定为国定假日,非常有意义的节日。附西语介绍
埃及:每年三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五是埃及的母亲节。这一天,全国各地的青少年都要给母亲赠送鲜花和礼物,为母亲举办音乐会和文娱演出,并评选出全国最理想的母亲。
印度:每年四月五日是印度的妈妈节。这一天,凡是生了孩子的妈妈都要穿上五彩缤纷的纱丽,戴上精美的首饰,来到公共场所尽情娱乐,以显示做母亲的女性风采。
中非:每年五月二十九日,中非共和国就要隆重庆祝传统的妈妈节。这天,妈妈们身着盛装,怀抱孩子在首都班吉市举行盛大游行。国家领导人和政府官员也要参加她们节日的活动,使节日更加隆重热烈。
法国:每年五月二十九日是法国的母亲节,节日这天,全球各地的妈妈都怀着喜悦的心情接受孩子们“节日愉快”的美好祝愿。法国首次庆祝母亲节是一九二八年,当时的法国总统为此颁布了一项法令:母亲节是国家的正式节日。法国人的母亲节则更像是一个为全家人举行的生日会。法国母亲节定在五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天,全家人聚在一起享用晚餐,餐毕端出一个为母亲而做的蛋糕母亲节
泰国:每年的八月十二日是泰国的母亲节。节日期间,全国最有意义的活动是“评选优秀母亲”,然后,成千上万的女儿手持洁白的茉莉花作为“母亲之花”敬献给母亲,以表达感激之情。
日本: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为日本母亲节。在日本,这个节日充满思念的气氛。为表示对母亲的尊敬,一般以赠送康乃馨为主。
加拿大: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为“母亲节”。在这天,家庭成员除向母亲送礼物外,并要做各种让母亲欢喜事情,以表示敬爱之情。
瑞士:每年的一月一日至四日为“妇女掌权日”。在这四天里,家庭一切大权由妇女掌管,男人甘愿听从摆布,以示对妇女的尊重。
希腊:每年的一月八日是英诺克莱西亚镇的“妇女接管日”。这一天,妇女接管镇上的领导权,而男人们则代替他们呆在家里干家务活。在希腊,每年逢除夕的第二天,为“主妇休息日”,妇女们丢下家务,尽情吃喝玩乐。
德国:在每年的狂欢节里,另有妇女们的专门活动——“女人节”。这天,妇女们冲进市政大厅,闯入办公室,坐上办公桌,以表示妇女接替政权。八月是汉堡市的“太太节”,节日里,由妇女组织的艺术团分别在全市各家剧院演出,节目内容大都是男女平等。
英国:英格兰为表达对母亲们的敬意,乃订四旬斋(指复活节前夕之前,星期天除外的四十天)的第四个星期日为“MotheringSunday”,人们在这一天回家探视双亲,并致礼表示敬意。当时,有许多的穷人必须在有钱人家里当佣工,而被迫离家寄宿在主人家里,在这一天,主人们会放他们假,并鼓励他们返家与妈妈团聚。
墨西哥:每年的十二月十二日是墨西哥的“圣母节”,以纪念一位心地善良、乐于救人的圣母。这天,人们身穿民族服装,高举圣母像旗帜,在老人的带领下载歌载舞。
全世界的母亲节:虽然,许多国家是在一年中不同的时节庆祝属于他们的母亲节。然而,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国家如中国、丹麦、芬兰、意大利、土耳其、澳洲和比利时,都是在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庆祝母亲节的。
⑷ 西方人有“孝敬父母”的说法吗
各有利抄弊。两边的不同袭主要是因为文化观念的不同。西方父母让成年子女离开家,本意并不是给孩子自由,而是还 父母自由。子女得到自由发展的机会只是客观效果。而一些老年人的凄凉晚景则是另一个客观效果。中国对子女赡养父母做一些法律规定既是道德观念的体现,也是为了减轻社会负担(很多老年人并没有足够的养老金)。
我个人认为应该让成年子女出去,给孩子们更多的自由发展机会(貌似现在是孩子不肯出去)。但子女还是应该承当一些养老的义务。想想年迈的父母孤卧病蹋,泪眼空洞,身边却没有一个亲人,我们又居心何忍?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故事:一老人因病住进了医院,最后医生宣布无治了。因老人身边无亲人,由教会的朋友们同意停止治疗,老人被移到专门的病房等死。老人曾买过一块墓地,便让朋友们去他家拿证件。朋友们遍寻不着,老人就迟迟不咽最后一口气。直至一星期后朋友们终于找到,老人才闭上眼睛 。
⑸ 西方人孝敬父母吗
西方人的家庭观念不比中国少。
第一,对于自己的家庭,西方人非常看重,结婚前,他们可能对男女朋友交往比较随便,但是结婚后,他们会非常忠诚,戒指不离手,根本不像有的人形容的那样,大家都找情人。
第二,对孩子,这是最大的不同点,父母对待孩子真的非常有耐心,而且非常平等,真的是像朋友一样。他们永远是尊重孩子的选择,而中国的家长是“我说的你就照做,小孩子懂什么??”另外,他们最大的不同是他们爱自己的伴侣是肯定超出对孩子的爱的(中国相反,父母爱孩子胜于爱伴侣,而且大部分父母对孩子的控制欲望那个非常强烈)。
第三,父亲节,母亲节都是西方人对父母情感表达的体现,国外的老人,由于社会保险比较好他们都是独自居住,孩子时不时拜访一下,一起做做饭。而没有孩子的老人被政府照顾的非常好,住在干净漂亮的公寓,满阳台都是花草(我说的当然是相对富于的国家),但是他们思想上非常独立,不愿意依靠别人。
第四,在国外,亲人之间都直呼名称,大家聊天的时候天南地北,男人女人,爱,性,什么都聊,在场的16、17岁的孩子也都很开心地各抒己见,跟他们吃饭的时候会觉得像是更加温馨的朋友聚会。我真是非常羡慕这种平等但有有爱的家庭。
⑹ 法国媳妇孝顺吗
我有个法国朋友Laure,最近婆婆来了,呆了三周,她整个人都不好了。
婆婆早上十一点的飞机回法国,她早上七点就发微信召集大家中午吃饭。
吃饭的时候,结果她居然最晚到,一身的汗,前心贴后背。人还没有坐定,先扬手说:“大杯可乐。”
服务生认识她,所以问:“零度没有了,健怡可乐行嘛?”
她摇头:“正常的可乐,加冰加糖加咖啡因,我得缓缓。”
因为今天要做国际航班,她婆婆从昨天一早就开始收拾东西。箱子收好倒出来,翻来覆去的收了四遍。昨晚九点就上床了,就是为了今天不会起晚。
结果半夜十二点半,她听见客厅里面有声音,吓的魂不附体的把老公推起来看。她婆婆一个人,把手机打成手电筒的状态,在客厅里转圈。
老太太心里有事睡不着,要再看看漏了什么东西,没敢开灯,怕影响他们。
婆婆终于回去睡下,吃了一颗安定。早上起不来床,足足的睡过了点。紧赶慢赶的上了车,让司机拼命往浦东赶。
公婆一走,大门一关,她靠在门上大气一喘。去洗了个澡,敷个面膜,走到厨房煮咖啡,手机响,是老公,“我爸妈的护照忘家里了,快找。”
如果她是一个有显示表的高压锅,肉眼一定看得到压力红线呜呜得往上冒。下着大雨的工作日,让司机折回来拿护照一定是来不及了。老公又来电话,遥控指挥她,坐地铁转磁悬浮比出租车快。
她扒下刚贴上的面膜,换了衣服就奔向地铁站。早上八点一刻,地铁里人挤人,狐臭头油放屁混着脚丫子,如果这些都是为了去上班赚钱奔前程,至少还有一个正经儿的动力。她这算什么,用自己的人生去弥补别人的漏洞?
我们都安慰她,婆婆年龄大了,难免出错。
Laure很坚定地摇着头:“这不是一个意外,结婚15年,她婆婆一向如此,状况不断,脑子有问题,将来难免会变成老年痴呆或者失意。”
我说:“你这么说你婆婆,你老公会不会有意见?”
她说:“连我老公自己都坚信,他能长这么大,纯属奇迹。”
Nicole的年龄比我们都大,今年55了。她说:“四年前,我们结婚二十五周年银婚纪念。我家先生问,你想要什么礼物呀?是去南美洲旅行还是把家里重新装修一遍?”
她顿了一下说:“礼物就是从现在开始,我再也不去你妈家了。你要去,自己去,你妈想来,我不拦着,但是我,姑奶奶再也不会去。”
说到做到,四年了,真的没有再去过。她老公一开始有点抵触,后来变成举着脚丫子赞成。因为不见面没有冲突,这个男人再也不用左右为难,受两边的夹板气。
Melaine的老妈也在中国度假,吃饭带着她妈一起来。老太太听我们这帮媳妇儿凑在一起吐槽婆婆,插话说:“看看我,我和儿媳妇的关系就非常好,从来没有过争端。”
在我们都安静下来,开始听的时候,老太太继续说:“因为我们从来都不讲话。”
一桌子女人笑翻了天。Melaine拍着她妈的肩膀说,“妈,是她从来都不给你讲话,好不好?”
老太太摇头,“上次你哥过生日,她不拉着我说半天吗?她就是一个情绪古怪的人,讲话不讲话,根本不用往心里去。”
不过要说,Melaine其实才是“婆婆杀手”。
当年婆婆来参加他们婚礼,在家里小住几天。做饭的时候,婆婆说:“我都用一种硅胶铲子炒菜,又不会划伤炒锅,做菜的油也不会渗进铲子里。”
Melaine摇头说:“我都用橄榄木的铲子,木质的感觉,让我拿着顺手。”
此等小事,过去也就算啦。问题是Melaine的老公去家乐福采购本周生活所需,居然买回来一套婆婆说的那种硅胶铲子。
Melaine抄起铲子就扔垃圾桶里了,“这东西留在我家没用。”说完端着咖啡就去客厅了,留下老公和婆婆在厨房里面面相觑。
这么多年了,Melaine自己也说,“其实这事儿真心不能怪婆婆,都是老公的错。”
在法国,媳妇儿吐槽婆婆,女婿心烦丈母娘,各种各样的段子是一堆一堆的多。完全没有我们中华民族尊老的美德。
听了之后,你就会由衷爽,松一口气,原来自己不是最恶的那一个。
天下不是中国婆婆特别奇葩,也不是中国媳妇特别难搞,更不是中国儿子特别怂,不敢担当。
同时爱着一个男人的两个女人,没有选择的被动的捆在一起一辈子,婆媳关系是全世界上最难处理的课题之一,矛盾重重,问题多多。
通常九月开学或者圣诞节后,朋友见面,就拼命吐槽。过完嘴瘾,转回头去,再见面的时候,总还能正襟危坐的表演天伦之乐。
我的婚礼上,我妈给我婆婆敬酒说,因为她不常住法国过,将来我们生孩子,养孩子,估计就得多靠她了。
我妈话还没说完呢,我婆婆马上说:“Nonono,我工作了一辈子,终于可以享受生活,我才没有时间给他们看孩子。他们俩都是成年人,自己可以安排自己的生活。想要孩子的话,自己去处理。”
我婆婆这么说,绝对不是因为我们水深火热。虽然我们没有亲如母女,但是总也还说的过。
我怀孕七个半月,卢中瀚开始到中国出差,一走三周。我婆婆来电话说,她已经把她的行李全都收拾好了,只要我有任何问题,电话打过来,马上就可以出发坐最近一班火车到巴黎。
因为我一直安然无恙,我婆婆到了我预产期前两天到了巴黎。呆了一个星期,送给思迪一条14K金的手链,织了几件漂亮的小毛衣。
原来法国的婆婆和中国的婆婆的用途是不一样的。
法国婆婆不会给你送彩礼,不会给你买房子,不会给你看孩子,反正法国本来也不做月子,更别说买车,做饭,做家务。
儿子已经成年,做母亲的责任已经完成,她们不会担负儿子的生活,更别说跟她无亲无故,没有任何关系的媳妇们了。
没有付出,也不会有索取。
法国婆婆不会指望你给她养老,给她解闷儿,照顾她起居,跟她亲如母女。她是成年人,她有自己的生活,她可以为自己负责。
法国婆婆能做的就是逢年过节给孩子们,买个小礼物。放假的时候,请孩子可以去家里玩两天,开心了送你一瓶自己做的果酱,在不影响她自己生活安排的情况下,有选择性的帮一下而已。
所以对于法国的媳妇儿来说,婆婆就是一个没得选的朋友,处得来就常聚聚,处不来少见面,但是你绝对无权插嘴干涉我的生活。
话语权是个卑躬屈膝爱慕势力的主儿,拿了钱的人总会要指手画脚的出主意。
先不讨论为什么和对不对,回国六年,我看到,在国内绝大多数家庭里面,老公是婆婆养的,房子是婆婆买的,孩子是婆婆在看,月子,婆婆伺候或者不伺候,钱总是要随了份子。
无论是出钱又出力,还是出钱或者出力。既然付出,就会有索取。天下哪里有免费的午餐?再不甘心,再有理,婆婆也总是用这样或者那样的方式直接的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对立僵持的婆媳关系中,自然有过分的婆婆,狠心的媳妇还有那个夹在中间两边受气,需要时时擦掉底线,重新选择立场的男人,人人苦不堪言,呼吸困难。
我知道,在房价越来越贵,孩子越养越精,一对正常收入的夫妻,基本不能够独立生活的今天,说什么学习欧洲,松散家庭关系,各自独立生活,实在维持过早,没有实际操作性。
在很多时候,当我在和法国人讨论一些社会现象的时候,我常常发现,现行的中国社会是先进和落后之中,撕裂的前行。
尤其是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里面,我们有先进的令欧洲眼红嫉妒的硬件,但是就社会组成,家庭关系来说,现行的中国社会其实和五六十年前的欧洲差不多。
二战前的法国,尚还没有完整的工业生产。房子要建在父母旁边的地上,孩子生下来,是父母在帮忙看,社会家庭财产也是以三代为计,当男人看上某个姑娘,要先去征求岳父的同意。
二战结束后,新型的第三产业,让越来越多的女人可以冲出沉重体力工作的局限,找到一份可以养活自己的工作,让自己独立生活。
中国文化三千年,我们无法阻隔社会的进程。我们越来越明白,原来人才是这个社会上最重要的部分。
每个人来到世上都应该有自己的生活。没有人的人生是一个错误,是一个事故,可以任意随手抹去。
人,尤其是女人,当我们终于可以明白什么是独立,当我们终于可以独立的过自己的生活,原来,婚姻,家庭,老公,儿子,那些至亲至爱的东西,都是因为自己。
牺牲自己是一个女人能够做的最愚蠢的行为,牺牲了自己之后,剩下只有没有意义的付出和无穷无尽的委屈。
有一次我和生了儿子的朋友在聊天,她抱着四岁的帅儿子猛亲半天,眼睛亮亮地说:“我确认将来我会是个难搞的恶婆婆,谁也别想抢走我的儿子。”
说完她自己也觉得过分,捂着嘴巴笑半天。
爱上同一个男人,婆媳本是无可调和的天敌。
最好的方式就是扩大生活空间,减少实质性接触。我惹不起,我躲得起,转移战斗力。
怨婆婆,怨媳妇,怨儿子,在这个非常微妙地三角关系里面,要学会辩证性地看问题。
就算我们是一家人,也不是说非要相亲相爱,心心相惜。
人间烟火,烟熏火燎。上帝也有被熏的流眼泪的烦恼。
婆媳问题,此题全球无解。只能泥菩萨过河,各自好自为,千万别钻牛角尖,切记切记。
⑺ 外国人很少孝敬父母吗
原来孩子不与父母同住,是父母也想有独立空间。
外国人“不孝”的另一表现是回父母有病不接答到自己家照顾,而是送到养老院。老人如果住儿女家,儿女正当中年,不可能辞职专职照顾自己,儿女一上班自己多孤独,即便有个保姆,也就那一个人在眼前晃来晃去。养老院就不同了,一大群同龄人,下棋聊天打扑克,还有护士照顾,自己开心,儿女也放心。而且,自己仍然是独立的,没有成为子女的累赘。这可是外国老人很珍视、很自豪的一点,这也正是很多欧美国家的老人选择养老院的原因。
由此看来,孝顺不孝顺,并不在于常住在一起。每逢圣诞节或感恩节,儿女们就远道而来看望父母,通常会住上几天,三代人十几口,亲亲热热,热热闹闹。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养儿防老的观念已经淡化,老人们靠退休金可以自立,至少在城市地区已经是这样了。随着设施齐备、文化生活丰富的养老院的建立,愿意去那里的老人会越来越多,但不能因此就说中国的不孝子孙也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