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河南郑州退休工资计算方法
交费基数很重要 !
企业没有钱,所以交的少,你退休拿的也少。
事业和公务员是国家出的钱,所以交的也多,退休后拿的也多很多。
2. 郑州社保退休养老金计算
保险小编帮您解答,更多疑问可在线答疑。
无法计算,养老金计算需要许多个人社保数据,仅有一个缴费15年的数据是不够的,还得需要:缴费平均指数、个人账户资金余额、法定退休年龄时的社平工资数额等,这些数据都要套进退休金计算公式进行计算,没有这些数据是算不出退休金的。
不过可以告诉你,不要期望过高,没有多少的,满足不了你的基本生活需求。
3. 郑州养老保险退休后怎么计算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本市灵活就业人员再缴纳养老保险金,不用再带着现金在养老保险业务办事窗口与银行之间跑来跑去了,只需办一张邮政储蓄卡,预存些钱进去,通过银行代扣就可以了。昨日,市劳动保险基金统筹办公室与郑州市邮政局正式在本市推行灵活就业人员“储蓄卡”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工作,方便本市近7万名灵活就业人员缴费。
同一张储蓄卡 可缴保险费可领养老金
实行“储蓄卡”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灵活就业人员,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可以申请人事代理机构为其办理退休手续,按规定享受养老保险待遇。
办理退休手续后,本人原缴纳保险费的活期储蓄账户可转换为养老金领取账户,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规定将其应享受的养老待遇标准划拨到该账户中。也就是说,手拿“储蓄卡”,灵活就业人员现在可缴养老保险费,退休后可领养老保险金。
如何办理储蓄卡?您看清楚了
办理储蓄卡代缴业务时,灵活就业人员只需携带本人身份证和邮政储蓄活期账户等资料到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业务办事窗口办理签约手续即可。
但具有郑州市行政区域内城镇户籍、在国家规定的劳动年龄段内且具有劳动能力、未实现就业和临时从业、尚未建立人事档案的灵活就业人员,由本人携带户口簿、本人身份证和两张一寸彩色近照,到户籍所在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所属的职业介绍机构办理人事档案,并完善劳动保障事务代理手续后,到所属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本通知有关规定,办理储蓄卡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有关事宜。
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的4个业务办事窗口
棉纺东路55号社会保险大厦 电话67940940
市职业介绍中心“中心市场” 电话68962652
市职业介绍中心“陇海西路市场” 电话68865523
陇海西路169号市人才交流中心 电话68556011
每年申报一次缴费基数
虽然是银行代扣,可是由于灵活就业人员的缴费基数由个人确定,所以,灵活就业人员还需要在每年的3月底前,到档案代理机构申报下一个缴费年度的缴费工资总额,以此作为银行每月划扣养老保险费用的根据。从今年7月1日起,灵活就业人员的缴费比例统一按本人缴费基数的20%执行。
缴费基数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选择
灵活就业人员缴费基数可以在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一定比例范围内选择确定。其中,2007年7月1日~2008年6月30日可在70%~250%范围内选择;2008年7月1日~2009年6月30日可在80%~200%范围内选择;2009年7月1日~2010年6月30日可在90%~150%范围内选择;2010年7月1日后,统一以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100%作为缴费基数。
对于未申报或未按规定和要求申报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将依据有关政策和上述规定,以对应缴费年度(当年7月1日至次年6月30日)的最低缴费工资确定其缴费基数。缴费基数一经确定,今后不得对该缴费年度的缴费基数申请变更。
在企业就业的人员由中介机构管理档案代理缴纳养老保险费的,按照企业缴纳养老保险费的有关政策规定缴费。
6个月内,21个网点可打印发票,逾期不打,视为放弃
4. 本人在郑州生活但退休是在县城退的退休金该怎么算
这个就按你当时缴费的记录来给你退休多少
5. 郑州市交满15年社保能拿多少退休金
社保的养老保险是规定必须交满15年以后才能在退休以后享受按月领取养老金的待遇,但是你要回考答虑你领取的养老金标准,实际上就是你退休以后每个月能够领取的养老金数额的高低,因为社保政策规定,养老金标准的计算是根据你的养老保险缴费基数高低缴费年限长短来计算的,也就是说,你就能养老保险的时间越长(缴费年限越长),缴费基数越高,你的养老金标准就越高,如果你交满15年以后不继续缴纳了,你缴费年限只有15年,也就是你只能领取最低的养老金标准,所以,如果在你交满养老保险15年以后不继续缴纳,是会吃亏的
6. 郑州铁路局退休职工(郑州市户籍居住郑州)退休基本工资计算按照郑州市还是河南省平均工资
郑州铁路局退休职工(郑州市户籍居住郑州),退休工资是按郑州市的标准计算的。
7. 在郑州市要养老交了16年了,如果到退休的年龄了,会领导多少退休金如何算的交的社保基数是1638.95.
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基础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 ,个人账户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计发月数
8. 河南郑州上年度平均工资4575元,工龄35年,个人账户6万,退休能拿多少养老金
这个计算公式很复杂,有最低工资,工龄,和个人账户,当地公共账户等等,我个人认为你这工龄这么长,估计刚开始最少6000左右。
9. 郑州养老保险退休后怎么计算
养老金计算办法涉及到当事人参保种类,职工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养老金计算办法是不一样的
1、职工养老保险
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
2、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养老金=70+个人账户储存额/139
10. 河南企业退休职工因病死亡丧葬和抚恤金怎么计算
河南省关于调整企业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因病或非因工死亡待遇等问题的通知
字体大小:大 | 中 | 小 2007-12-08 19:08 - 阅读:2279 - 评论:0
豫劳社养老〔2007〕36号
各省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省直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完善遗属津贴制度,现就调整企业职工(含离退休人员,下同)因病或非因工死亡有关待遇问题通知如下:
一 、丧葬补助费
在职人员因病或非因工死亡,丧葬补助费调整为按职工死亡当月本企业养老保险人均缴费工资3个月的标准发给。离退休(退职)人员因病或非因工死亡,丧葬补助费调整为按所在省辖市上年度企业离退休人员3个月人均基本养老金标准发给。
二、一次性抚恤金
在职人员因病或非因工死亡,一次性抚恤金调整为按职工死亡当月本企业养老保险人均缴费工资20个月的标准发给;离退休人员因病或非因工死亡,一次性抚恤金调整为按其生前最后一个月基本养老金20个月的标准发给。
三、遗属生活补助费
从2007年7月1日起,对供养直系亲属按月给付的生活补助费标准调整为:遗属是非农业人口,户籍在省辖市市区的月生活补助费标准为300元,户籍在县(市)乡(镇)的月生活补助费为220元;遗属是农业人口的,月生活补助费标准为150元。孤身一人的,在上述标准上另加20元。遗属生活补助费从职工死亡次月起给付。遗属待遇标准确定后,除我省统一调整标准外,不因遗属本人居住地变动而改变。
职工有多名遗属时,全部遗属的月生活补助费标准之和,不得超过该职工生前月工资或月基本养老金。
四、供养直系亲属丧葬补助费
在职人员供养直系亲属死亡时,供养直系亲属丧葬补助费调整为按当月本企业养老保险人均缴费工资1个月的标准发给;离退休人员供养直系亲属死亡时,供养直系亲属丧葬补助费调整为按当月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1个月的标准发给。
五、职工供养直系亲属范围及享受遗属生活补助费的条件
职工供养直系亲属范围及享受遗属生活补助费的条件,比照《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范围规定》(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令第18号)执行。具体是:
(一)职工供养直系亲属,范围包括该职工的配偶、子女、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兄弟姐妹。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抚养关系的继子女,其中,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包括遗腹子女;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抚养关系的继父母;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抚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二)上述规定范围中的人员,以死亡职工工资或养老金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在职工死亡30日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按规定享受遗属生活补助费。
1、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2、因病或非因工死亡职工配偶男年满6O周岁、女年满55周岁的;
3、因病或非因工死亡职工父母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的;
4、因病或非因工死亡职工子女未满18周岁的;
5、因病或非因工死亡职工父母均已死亡,其祖父、外祖父年满60周岁,祖母、外祖母年满55周岁的;
6、因病或非因工死亡职工子女及其配偶已经死亡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其孙子女、外孙子女未满18周岁的;
7、因病或非因工死亡职工父母均已死亡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其兄弟姐妹未满18周岁的。
(三)领取遗属生活补助费的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享受生活补助费:
1、年满18周岁且未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2、就业或参军的;
3、因病非因工死亡职工配偶再婚的;
4、被他人或组织收养的;
5、死亡的。
(四)领取遗属生活补助费的人员,在被判刑收监执行期间,停止享受生活补助费。刑满释放仍符合领取生活补助费条件的,按规定的标准享受生活补助费。
六、支付渠道
本通知规定的各项待遇由原支付渠道支付。
七、其他
本通知规定适用于城镇各类企业及其职工。按照国家和我省有关规定由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支付养老金的离退休人员适用本通知。
退职人员只享受本通知第一条规定的丧葬补助费。
本通知从2007年7月1日起执行。其中离休干部一次性抚恤金调整时间按机关离休干部调整时间执行。
本通知内容由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负责解释并组织实施。
河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章) 河南省财政厅(章)
二00七年七月三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