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农发行董事长退休年龄
现任农发行董事长解学智已满63岁的退休年龄。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为中央金融企业 ,是直属国务院领导的中国唯一的一家农业政策性银行,1994年11月挂牌成立。主要职责是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筹集资金,承担农业政策性金融业务,代理财政支农资金的拨付,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
❷ 如何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一)
统筹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是: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实行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从制度和机制上化解“双轨制”矛盾。为此,要协调推进相关改革措施:一是机关与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同步改革;二是广泛建立职业年金;三是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工资制度改革相配套,并同步实施;四是对计发办法与调整机制进行改革;五是这项改革可在全国范围同步实施。
为确保这项改革的顺利推行,必须妥善处理改革之后各类人员养老保障权益问题。从实质上来讲,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关键就是如何实现改革前后待遇平稳衔接,确保改革之后有关人员的养老保障待遇水平不受到显著影响。其中,对于改革后的原有在职人员(即“中人”),在参保缴费之后,可考虑采取必要的过渡办法,维护这类人员退休后的养老保障权益,以实现改革之后新旧制度的平稳衔接。
(二)
城镇职工基础养老金实行全国统筹
在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方面,应当加快推进其中的基础养老金实行全国统筹。这将有利于在全国各地区实现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的基本统一,并根本解决跨地区流动就业人员的养老保险关系转移及其权益保障问题,提高基金承受能力和资金使用效率。
实行核心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的关键,在于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对基本养老金的筹资和支付责任,明确事权与财权相对应,共同支撑养老保险制度以及基金的平稳运行。
(三)
积极推动城乡医保制度与管理的整合
为解决目前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分设、管理分割的问题,国务院已明确要求整合城乡医保,实行统一的制度与管理。在我国将城乡基本医疗保险进行整合与统一,也符合国际医疗保障管理体制的主流趋势。因此,应当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任务分工的通知》(
国办发〔2013〕22号)的精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整合,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城乡居民医保制度、管理服务、信息系统的统一,降低政府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促进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公平与可持续发展。
(四)
适时适度降低单位缴纳社会保险费率
应当首先考虑在适当时机适度降低用人单位缴纳的养老保险费,以减轻企业的人工成本负担,这样将有利于企业发展和促进就业。在“十二五”期末城镇职工基础养老金实行全国统筹之后,可以适当降低单位养老保险费率。
此外,针对多年来失业保险基金收支结余过多的问题,除通过修订《失业保险条例》适当扩大失业保险基金在促进就业方面的支出范围之外,还应适当降低失业保险费率。
(五)
渐进式提高法定退休年龄
所谓渐进式延迟退休,是指制定有关延迟退休的政策主要采取小步慢走的方式,逐步缓慢地延长退休年龄。同时,将设立缓冲期或准备期,在将来有关延迟退休的政策制定并公布之后,还将经过几年的准备才会正式实施,尽量减小退休政策调整对社会和有关人员所带来的影响。这也是许多国家在提高法定退休年龄方面比较通行的做法。
在调整退休年龄政策方面,应当把握以下几项原则:一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不同群体的实际情况、不同需求和切身利益;二是要统筹兼顾,在制定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方面,应当综合考虑劳动力供需、教育水平、预期寿命、基金收支等多种因素,统筹协调处理各种关系;三是要有适当的弹性,不宜搞“一刀切”,需要研究采取比较妥善的处理办法。
(六)
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正常调整机制
在建立基本养老保险正常调整机制方面,要坚持公平合理的基本原则,适当考虑相关因素,即要使退休人员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和逐步提高,能够适当分享经济发展成果,又要将待遇调整控制在基金和财政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为此,应采取以下几项措施:一要改革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费用与在岗工资增长挂钩的机制,建立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统一的调整办法。二是调整水平要与居民生活费用价格指数和职工工资增长挂钩机制。三是养老金待遇调整政策由国家统一制定。四是要统筹考虑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和城乡居民的基本养老金调整,逐步建立统筹各类人群的基本养老金调整机制。
(七)
大力加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重点应当加紧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其中迫切需要大力发展企业年金。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鼓励和扶持更多的企业广泛建立企业年金。
随着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城镇职工基础养老金实现全国统筹、适时适度降低包括养老保险在内的社会保险费率,将给企业年金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在机关事业单位建立职业年金并迅速发展壮大之后,将对企业年金形成倒逼态势,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和带动企业年金的发展,为提高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障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
(八)
推进社会保险基金市场化、多元化投资运营
针对目前社会保险基金特别是养老保险基金结余贬值的问题,应尽早出台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办法,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的投资运营机制,以实现基金保值增值。在目前中国资本市场很不成熟、投资风险很大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出台一些针对养老保险基金的特殊政策,包括发行利息较高的特种国债。在目前购买国债渠道狭窄的情况下,建议允许购买政策性银行债,使基金投资获得稳健可靠的收益率。同时,在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方面,要坚持安全第一,严格监管,建立风险防控机制,确保基金安全。
总之,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模式选择应当遵循社会保障发展的客观规律,并与所处的经济与社会环境相适应。社会保障注重社会公平,追求的不是保障水平均等,而是制度公平、机会公平、结果公平。社会保障注重长远的制度安排,追求可持续发展,应正确处理解决当前突出矛盾与建设长效机制之间的关系。社会保障由政府主导,但并非由政府包办,应当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社会保障领域的重要作用。要妥善处理社会保障待遇刚性增长与保障水平适度之间的关系,坚持“保基本”,不宜随意提高保障水平。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应当与其他相关制度改革或政策调整相协调。要倡导积极的社会保障理念,制定和实施积极的社会保障政策,不能片面追求外延式扩张,要更加注重内涵式提升制度运行质量,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促进社会保障制度平稳运行并实现可持续发展,让全体国民都能够依法公平享有社会保障。
❸ 如何理解更加公平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保障制度
对更加公平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保障制度的理解:
一、强调社会保障制度要“更加公平”
是基于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基本价值取向,在国民收入分配的各个环节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而作为再分配重要手段的社会保障则应更加注意公平。当我们确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之后,就注意妥善处理市场效率和社会公平之间的关系。
在这一阶段,人民群众的公平性诉求越来越强烈。在社会保障领域,越来越多的群众从当初要求享有基本保障转向要求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群体之间的收入关系均衡、平等、公正和透明。这种诉求应当看作是一种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二、强调社会保障制度要“更加公平”
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保障领域深化改革的方向。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仍然有许多不足,特别是相当一部分农民工和灵活就业人员没有参保,比如养老保险还有将近2亿符合条件的人员没有纳入到覆盖范围,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尚未全面改革,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双轨”运行,“待遇差”矛盾比较突出。
各项社会保障制度之间的衔接也还不够顺畅,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劳动力的合理流动,进而影响了市场对人力资源的配置效率。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更加公平”,所谓“更加”,既是对前一时期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公平性取向的一种肯定,又是在此基础上针对突出矛盾提出的改革的更高要求。
(3)政策性银行退休年龄扩展阅读:
如何推进社会保障建设事业:
一、 统筹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必须妥善处理改革之后各类人员养老保障权益问题。从实质上来讲,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关键就是如何实现改革前后待遇平稳衔接,确保改革之后有关人员的养老保障待遇水平不受到显著影响。
其中,对于改革后的原有在职人员(即“中人”),在参保缴费之后,可考虑采取必要的过渡办法,维护这类人员退休后的养老保障权益,以实现改革之后新旧制度的平稳衔接。、
二、 城镇职工基础养老金实行全国统筹
在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方面,应当加快推进其中的基础养老金实行全国统筹。这将有利于在全国各地区实现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的基本统一,并根本解决跨地区流动就业人员的养老保险关系转移及其权益保障问题,提高基金承受能力和资金使用效率。
三、 积极推动城乡医保制度与管理的整合
为解决目前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分设、管理分割的问题,国务院已明确要求整合城乡医保,实行统一的制度与管理。在我国将城乡基本医疗保险进行整合与统一,也符合国际医疗保障管理体制的主流趋势。
四、 适时适度降低单位缴纳社会保险费率
应当首先考虑在适当时机适度降低用人单位缴纳的养老保险费,以减轻企业的人工成本负担,这样将有利于企业发展和促进就业。在“十二五”期末城镇职工基础养老金实行全国统筹之后,可以适当降低单位养老保险费率。
此外,针对多年来失业保险基金收支结余过多的问题,除通过修订《失业保险条例》适当扩大失业保险基金在促进就业方面的支出范围之外,还应适当降低失业保险费率。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