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合同工和正式工退休后待遇有啥区别
合同工和正式工的区分,主要是在我国的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里, 两者退休后的待遇是有很大区别的 。
退休后的待遇,其实也就是养老金了。目前来说, 影响养老金的因素主要有三项 ,第一项是本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第二项是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第三项是缴纳养老保险费的年限。
而对于合同工和正式工来说,两者的主要区别就是后面两项了。
合同工,其实在我国还有一种比较普通的叫法,也就是“临时工”。相较于正式员工,临时工每个月的工资水平肯定是远远不如的,正式工一个月扣除的五险一金可能都有2000元左右,而临时工一个月到手的工资可能都没有2000元, 两者的缴费工资差距是非常明显的 。而按照养老金计算“多缴多得”的原则,两者在退休后的养老金差距也是显而易见的。
同时,虽然我国法律明文要求, 不管是正式员工还是临时工, 单位都必须为职工办理养老保险。但是我国还是有一些单位知法违法,并没有为临时工缴纳五险一金, 那么这些员工就缺失了这些年的缴费年限 ,即便后续缴纳了养老金,但是退休后的养老金水平肯定是会下降的,甚至如果缴费年限不足,那么退休后是没有养老金的。
所以,大多数人都想要当正式工,而不愿意去做合同工,不单单是因为在职时候的工资收入差距,还有退休后的养老金也是有很大差别的。
现在有不少的外包公司外派员工到其他企业,对于外派和正式工的区别大家还是有必要了解下的。
我有个朋友小曹进的是外包公司,被外派到了某互联网大公司,他给我说,外派真不爽,我问他怎么了,他说,过节福利人家都有,我没有,感觉自己像是被孤立的一样。虽然说自己是在大公司工作,但并不属于人家的正式工,感觉格格不入。
我还有一个朋友小陈,也是外包公司,被外派到了一互联网知名单位。我拿上边的例子提醒了他,我这个朋友还算机灵,没过多久就辞掉了外包公司的工作,和外派的那家单位签了正式合同。很多外包公司都是有条例,不允许员工这么做的,但是只要你足够优秀,总有解决办法的。
外包公司的五险缴纳规则据我了解到的,大部分外包公司的五险都是按照最低标准缴纳的,一金还不一定有。我举个例子,我朋友小陈,刚开始签的是外包公司的合同,假如说工资是一万,按照三千五的标准缴纳五险一金,那么五险个人扣除3500*(8%+2%+1%)=385元。一金扣除3500*12%= 420元,暂且按照不扣税的标准来算,最后到手的工资是10000-385-420+(420*2)=10035元。但是很多公司并不是这样,最低的五险一金,全额的税。所以说如果再扣税的话,到手就更少了。再来算算,如果小陈签订正式合同的最后到手工资,
五险扣除10000*(8%+2%+1%)=1100元,公积金扣除10000*12%=1200;个人所得税(10000-688.20-5000)*20%-555 307.36元。最终到手工资是10000-1100-1200-307.36+(1200*2)=9792.64元。乍一看,其实也是差不多的。只不过就是少了点正式工的节假日福利罢了。接下来再看下一个问题。
退休后养老金的计算养老金是分个人部分养老金和基础养老金两部分组成。今天就算算个人部分,如果按照最低标准,每个月个人缴纳的养老金是:3500*8% = 280元;如果按照全额缴纳的话,每个月是:10000*8%=800元。所以说只算当前不觉得有太大差别,从退休后领取养老金来算的话差别就大了,这一部分钱直接影响到退休后的养老金。
总结正式工和合同外派工在退休后的养老金问题上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所以根据以上,当我们在找工作的时候,要根据正式工还是外派工的类型来谈薪资,我们可以视情况谈待遇,最起码可以把工资标准提一提。
感谢阅读,欢迎点评并关注!
合同工和正式工退休后待遇有啥区别?
改革后的合同工和改革前的合同制工是不同的。养老金制度改革前企业经过劳动局招收的一批合同制工人,其实待遇和正式工一样,退休后养老金待遇也一样。改革以后的合同工,有的称之派遣工,不仅在机关事业单位有,而且在国企里也有。他们在职时工资、津补贴、奖金及福利待遇与同单位、同工种、同工作性质的正式工待遇是不一样的,往往比正式工少很多,这是合同工与正式工同工不同酬的一个方面。
我曾经作过合同工是深有体会的。2001年我所在单位经过国企改制,我作为内退职工下岗了。随后,我以高级工程师身份被骋为某高职专科院校任教,其实就是合同工。在这里我遇到了我原来曾在事业单位工作过的两位同事。那时我是某研究所所长,他们一个是副所长,一个是科长。那时咱们参加工作时间相同、资历相同,学历相同,职称相同。现在又碰到了一块,他们是副教授,正式教师(正式工)而我是高级工程师外聘教师(合同工),教学中我承担的课时比他们多,他们上的课比我少,我还被认为是先进教师及教学骨干,可待遇却相反,我的课时总收入只有他们工资总收入一半。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是正式工而我是合同工。在现在的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里同样有正式工,同样也有这样的合同工和派遣工存在,这就是中国特色用工制度下的劳动分配制度中存在的待遇差别。
关于合同工和正式工退休后待遇有啥差别?
这个差别也肯定是有的。就拿本人与前面两位同事举例,我在学院以合同工一直干到了退休,教学时间达十年之久。由于不是正式工,退休时是以企业退休的。仅管我养老金缴费指数较高,1993年至1995年期间,1993年缴费指数为1.96,但三年被以视同指数1覆盖了,我的视同年限24年包括企、事业工作时间都是以视同指数为1计算的。(可后来机关事业单位与我同职称人员,视同指数却最低1.76最高1.9878计算的,这个水平与我93年实缴指数相同,但我的实际工资基数却被视同指数为1覆盖了)
96年以后及下岗后教学期间,我缴纳的平均缴费指数为1.38,应该在企业中属于中上等缴费水平。可是退休后的养老金经10年调整至今也只有3500元(还包含高工倾斜在内),仍然只有上述两位同事一半的养老金数额。
目前,在机关事业单位上班的也有很多合同工和派遣工。他们如果退休,养老金的计算与正式工是不一样的,派遣工是劳务公司派遣来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养老金是按企业计算方法计算,正式工有年金你没有,正式工按事业规定算,你按企业规定算。例如正式工实缴指数1.76副高7级,如果你想达到他们的养老金水平,必须平均达到缴费指数3,即按300%缴费才能达到。但实际中按你的工资即缴费基数能达到1.2即120%缴费就是高水平了。所以现机关事业单位合同工退休养老金与正式工养老金比较差距也会很大。
那么现国企里的合同工呢?国企正式工与合同工仅管都是用企业公式计算养老金,但由于在职工资不一样,那么缴费基数是不一样的,特别是合同工不能跟高管比,而且合同工也不可能提拔为高管,哪怕你干的再出色也不可能。另外有些国企有企业年金,国企里的合同工也不会有,退休时由于平均缴费指数,合同工比正式工低,故合同工的养老金也是低于正式工的。
楼主你好,企业单位的正式工合同工退休以后有没有区别?实际上这个社保待遇的计算是根据你本身养老保险的一个参保缴费年限和平均缴费指数,还有你的 社会 平均工资来决定的,与合同工和正式工是没有直接关系的,但是合同工也好正式工也好,只要正常参保了社保,那么我们都能够享受一个相同的退休金。
从理论上来讲,只要是建立劳动合同关系,以后,那么就应该依法为自己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员工,来交纳相应的社保待遇。那么这个缴费年限的长短是直接决定自己今后退休金待遇的一个高低,也就是说只要是正常的,按照严格的劳动合同期限交纳自己的社保待遇,那么都不会对自己的退休金产生任何的影响。
所以说正式工也好,临时工也好,退休金待遇应该来讲都是一样的,但是有些工作单位他对于自己的临时工并没有购买社保或者没有交纳社保,这样的一个前提下对于自己的退休金就会产生一个较大的影响,比如说它的这个参保年限比较少,或者说压根就没有参保社保,那么将来就不能够获得一个养养老金的待遇。
感谢阅读请教我的关注。
合同工和正式工退休后的待遇有什么区别,就要看是在什么样的用人单位了。是机关事业单位的正式职工和合同工,还是企业的正式工和合同工了。
如果是企业的正式职工和合同工、临时工比较,则没有什么区别。企业人员,无论是正式职工还是合同工、临时工,执行的都是“企业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标准都一样,要说区别,就是工资高低,缴费基数和缴费年限的区别了。企业的正式职工一般工作稳定,工资收入高,因而养老保险缴纳的基数大,年限也长,连续性好,这样退休后领的养老金数额也高。合同工如果工资收入和正式职工不差,年限也长,那退休后养老金没有什么区别,一样可以很高。关键是合同工、临时工工资收入相对差一些,工作也不稳定,连续性差,工作不能保证一直有,更换工作岗位的频率也比较高,工资收入差别也比较大,社保费用连续缴纳比较困难,缴纳的基数也不一定一样,缴费年限也无法保证。出于这样的原因,合同工、临时工延迟退休的非常多,即使到退休年龄缴足了15年,养老金数额也相对正式职工来讲,要低很多。
如果是机关事业单位的职工,合同工、临时工等编外人员和正式职工就没法比了。首先来讲,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执行的是“机关事业人员养老保险制度”,而合同工、临时工等编外人员执行的是“企业养老保险制度”,这两种保险制度还没有并轨,两者的供养差别较大,相对而言,机关事业人员退休后和在职时相比,工资收入和养老金数额差别不大,总的收入退休生活基本不受什么影响。而企业人员就不一样,受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等影响,养老金数额和在岗时工资收入差别较大,退休生活保障性差一些。
其次,机关事业单位的正式职工,其工资收入往往是合同工、临时工的好几倍。工资收入高,缴纳的基数就高,退休后的养老金数额就高。而合同工、临时工工资收入低,缴纳的基数就小,退休后养老金的数额就更小了。而且机关事业单位的正式职工退休后,还有许多额外的养老费用发放,比如住房补、老龄津贴等,以及退休发放的一次退休补贴等,死亡后还有丧葬费、遗属供养等,这些政策和合同工、临时工等编外人员是没有关系的。
合同工和正式职工的身份,是计划经济时期的规定,只局限于当时在职期间有一定的区别。即: 退休后是同等的待遇。那时对职工的用工(身份),以及工资待遇与性质划分…,企业是没有自主权的。
企业主要是按照劳动局下达的文件精神(用工指标)作为用工依据。 并按月逐级填制《劳动人事报表》,供有关部门掌握劳动人事动态…等信息。其在职期间相关身份待遇的区别是,具有干部和全民固定职工身份者,可以在国有企业、行政事业单位之间流动,亦可享有“因才”调动、或任用的机会…。但并不等于都要“提拔”或“调动”。
除干部和全民固定职工身份以外。 还分别有老集体职工、新集体职工、计划内合同工、计划外合同工、合同制工、临时工、饮事工等…,多样性的用工形式。但大约从90年代初期,就开始了劳动用工制度改革。逐步实行企业职工的身份转换。即: 全体“干部”身份和“全民固定职工”身份者,都签订了劳动用工合同。 简称为合同工。
所以,从那时起,企业对职工的调资、任用就是一视同仁的。且对工资偏低者进行了微调。不再划分有固定工与合同工的区别。 当1992年社保局成立以后,企业和职工向社保局缴纳的“养老保险”费,都是按照本人月工资标准作为基数,和统一规定的缴费率计算缴纳。 据此、合同工与正式工,在退休后的待遇中,是没有区别的。 而正常微小的区别是:职工与职工之间,因工龄、工资、退休时间…的正常差异。并非是用工性质或其身份的影响,出现其待遇差别。
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中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均是建立的劳动关系,这些单位的劳动者均是合同制职工,没有合同工与正式工的区分。合同工是相对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 社会 团体中的正式编制职工而言的。
那么合同工年满后享受退休金待遇。详细多少按照单位购买的社保基数来计算。凡是不缴纳养老保险,或者购买年限不够的都不能办理退休领取退休金。缴纳养老保险最低15年,到法定年龄办理退休,是领取退休费的唯一条件。
正式工的工资待遇较高,个人不需要缴纳社保费用,退休后领取是退休金,待遇高社保缴费多,退休后领的退休金也就多。
从理论上讲,退休后的养老金跟合同工还是正式工没有直接联系。只要都是一样的劳动关系,参加的都是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有关系的是合同工与正式工的缴费年限、缴费基数和缴费金额。
在实际工作中,往往许多单位正式工与合同工在工资收入、缴费基数、缴费年限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其中:
基础养老金=(退休时上年度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 2x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x1%;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内养老金储存额 计发月数。
以上两项之和为参保人每月的养老金领取额。从养老金的计算公式可以看出,影响养老金高低的因素有:
1、退休时上年度的 社会 平均工资。社平工资越高,计算的养老金越多;
2、缴费年限。缴费年限越长,养老金越多;
3、缴费基数(档次)。缴费基数越高,养老金越多;
4、缴费工资。缴费工资越高,养老金越高;
5、个人账户储存额。个人账户内养老金储存额越多,养老金越多;
6、退休年龄。退休年龄越大,计发月数越少,计算的养老金越多。
通过上面的分折,合同工与正式工退休后在养老金待遇上是否有区别,题主应该早就心中有数了吧!
合同工和正式工退休后待遇有啥区别?作为企业来讲,现在已经没有合同工和正式工的区别,但是在机关事业单位还有正式工和合同工的区别。从性质上来讲,只要都是按照社保法的规定,缴纳养老保险,退休后养老金的计算方式都一样,但是由于缴费基数、缴费年限等不同,每个个体的养老金区别还是比较大的。
目前在企业里面,凡是通过用人单位统一招聘的职工,都是合同工,不会再有正式工或是合同工的区别,都是统一签订劳动合同,在劳动合同有效期内按照岗位职责履行自己权利和义务,合同到期后可以续签也可以不续签,所以在企业里面,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不再有正式工或是合同工,都是合同工。
但是在机关事业单位就不一样,有公务员编制的属于国家公务员,这是大家公认的铁饭碗;事业单位的编制内人员,也是属于正式编制人员,这部分人叫着正式的职员或是正式的员工。机关事业单位中的编制外人员,这部分人员和企业用工一样,需要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也需要为他们缴纳 社会 保险,但是由于工资待遇和编制内人员没法比,所以即使同样缴纳了养老保险,但是退休后的待遇差距仍是非常巨大的。
由于养老金的计算主要考虑缴费基数、缴费年限、个人账户余额、当地的职工 社会 平均工资等因素。在企业工作的职工,无论你是签订的是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还是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如果工资收入比较高的,缴费基数就比较高,工作比较稳定的,很少随意辞职离职的,缴费年限可能就比较长,缴费基数和缴费年限是决定个人账户高低的重要因素。缴费基数决定了平均缴费指数工资的高低,缴费年限决定了领取基础养老金的计发基数的变化。所以缴费基数高,缴费年限长的人,不但基础养老金比较高,个人账户养老金也会更高,总体养老金当然也就处于比较高的水平,但这和合同工或是固定工没有关系。但是在机关事业单位,正式编制和合同工,在养老金上的差别是非常明显的。正式编制的职工,工作稳定,待遇比较好,缴费基数比较高,缴费年限也比较长;但是合同就不一样,由于属于编制外,工资属于协议工资,而且受合同期限的约束,工作不稳定,缴费基数比较低,缴费年限普遍比较短,大部分人一般就是缴费15年左右,所以编制外的合同工和编制内职工的养老金水平是没法比的,根本就不在同一个档次。
综上所述,虽然现在企业已经取消了正式工和合同工的身份界限,都属于合同工;但是在机关事业单位还与编制外和编制内的差别,这种身份的差别体现在退休后的养老金待遇上,其差别也是巨大的。
虽然现在我们多数企业都是要跟职工签订劳动合同的,已经没有所谓的正式工临时工的区别。随着劳务派遣的兴起,我们又出现了派遣合同工和正式合同工的分类。
派遣合同工一般是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岗位上使用的人员,待遇比本单位签订合同的正式工要差很多。但是我们在一个单位工作,可能工作岗位差距也不大,那么退休时待遇会不会相差很大呢?
其实我们的退休待遇不看岗位,不看工资,主要看缴费基数、缴费年限和退休年龄等主要因素。
一般来说,我们交费基数越高,退休待遇就越高;交费年限越长,退休待遇越高,退休年龄越大,退休待遇也越高。
我们大家看一下我们的退休待遇计算公式吧。
主要有基础养老金,一般来说,按照社平基数交费,每交一年多领取1%的退休上年度 社会 平均工资。
缴费基数越低,待遇越低,不过他兼具了调整收入分配差距功能。我们按60%基数交费,每交一年可以多领取0.8%的退休社平工资。
个人账户养老金就是用个人余额除以计发月数,非常简单。一般来说个人账户有1.4万元,每月就可以领取一百元的个人账户养老金。
我们的退休待遇计算公式以及影响退休待遇的因素里面,并没有正式工合同工的区别,只要我们的交费基数高,退休待遇就会高。
多数情况下,派遣合同工,工资待遇比较低,单位都按照百分之60的最低基数给交费。而单位的正式工人,用人单位可能会按照较高的基数,这样一般来说,正式工的退休待遇还是高的。
一般来说,不管是以什么基数交费,我们必须要按照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要求,上年度12个月的平均工资来缴纳社保,包含了加班费和年终奖。如果用人单位不交,我们可以向当地的劳动监察部门进行投诉,如果单位拒不改正的话,会面临瞒报数额的1到3倍罚款。
如果我们忍气吞声,也有可能会遇到变本加厉。如果大家都去维权,我们的 社会 风气自然都会变好,大家可以勇敢尝试一下。
Ⅱ 事业单位合同工退休后的待遇
事业单位退休后的养老改宏金将根据其退休时的职称、工龄有相应的增加,具体增加以实际情况为准。 一般退休养老金由3部分组成核仿册: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还需要结合个人工资和退休时社会平均工资等数据。 基础养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50岁为195、55岁为170、60岁为139)。 1996年之前参加工作的“老人”和其它有视同缴费年限的人员,才有过渡性养老金。各省市自行制订过渡办法,各地办法有差异。
《社会保险法》第十六条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十五年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不足十五大旅年的,可以缴费至满十五年,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也可以转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者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按照国务院规定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 第十八条 国家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根据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物价上涨情况,适时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
Ⅲ 医院合同工退休后待遇如何医院合同工退休金有吗
1、社保交1283元,工龄35年的话,三甲医院合同工,退休后能领多少社会退休工资?
根据社保退休领取每月社保补助金要看本人缴纳的社保金基数,积存系数,等级和在职工种来衡量计算。也根据当地人平生活水平来核定每月发放退休生活金。
2、事业单位合同工是否有退休养老金
无论什么单位、无论什么工,只要参加社会劳动保险(社保),并滑缺且按时缴费,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社保缴费年限符合社保最低年限要求以上,都可以办理退休手续享受养老金。
不参保没缴费,无论在任何单位,任何人、什么工,都不可能退休,更不会有养老金。
3、合同工到退休年龄有退休工资吗?
交足15年以上养老保险的就有退休工资;
没交养老保险的就没有退休工资;
交了养老保险,但没有15年的,退休时一次性退还养老保险个人帐户部分及利息,不能按月领取退休金。
4、公立医院的在编护士以后退休了,与一般临时工退休了以后工资有区别吗?编制有什么好处?
编制的就区别于合同工,有无编制就相当于正式工和零时工。前者比较有保险,而且退休后可享受就职医院的相关优惠。
5、医院合同工待遇与临时工待遇一样吗
你这两年信樱辩应该属于规陪,规范化培训,也算临时工,待遇很低,没有五险一金,一个月可能是1500,两年结束后,要么找关系留在医院做合同工,有了五险一金,但是只是对等你的基本工资发放五险一金,也就是一千五,对应公积金也就262,不会涨,只有编织工会涨很多,虽然你一个月可能会4000块钱,但是有2500的都是提成奖金,这个不对应五险一金,所以你干四十年后,退休金能拿到3000来块,而编织工干四十年退休金能七八千。要么拿到医院的,证明经历过大医院培训,有个私人医院需要这个,。
6、合同工是否有退休金?
有退休金。
合同工要缴纳社保,退休后才能有退休金。
职工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1、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并已办理退休手续;
2、所在单位和个人依法参加养老保险并履行了养老保险缴费义务;
3、个人缴费至少满15年。
8、有编制和合同工,到退休年龄后,发的退休工资一样多吗?
有编制和合同工到退休的年龄还有退休工资是不一样的,尤其,各个单位的工专资也是不一样的因为有属的单位给工人毛的福利,比高胶的,比较多,所以说,等到,工人退休的时候,相应,领导的工资就比较高,而有的颂好单位,浇的只是一个最低的标准,等到,工人退休的时候,领到的是,基础,基本工资。
9、合同工和正式工退休后,退休金会有差别吗?
要看单位为合同工和正式工缴的养老保险是否是同样的标准,还有看单位的性质,有些单位正式职工退休后是在单位拿退休金的,而合同工就只能在社保拿了。
Ⅳ 事业单位合同制工人退休政策
一、事业单位合同制工人退休政策
事业单位劳动合同制工人退休金计发办法,其退休费用由财政统发,不再执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事业单位劳动合同制工人退休后享受待遇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八十九条规定规定,公务员退休后,享受国家规定的退休金和其他待遇,国家为其生活和健康提供必要的服务和帮助,鼓励发挥个人专长,参与社会发展。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劳动合同制工人退休待遇问题的复函》和自治区有关政策规定,在统一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出台前,对于已经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的机关事业单位劳动合同制工人,退休时按照企业的办法计发基本养老金,所属资金由统筹基金支付。
二、 事业单位劳动合同制工人退休年龄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八十七条规定:
1、正常退休:年龄达到男60岁,女干部55岁、女工人50岁,连续工龄(含折算工龄,下同)10年的应当退休。
2、提前退休:三种:一是因公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二是因病或非因工不能坚持正常工作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男50岁,女45岁,连续工龄10年;三是特殊工种(井下、高温,高空、特繁工种、有毒有害工种)男55岁、女45岁,连续工龄10年。
3、退职: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又不具备退休条件的。
法律依据:
《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
第一条 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群众团体的工作,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该退休。
(一)男年满六十周岁,女年满五十周岁,连续工龄满十年的。
(二)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者其他有害身体健康的工作,男年满五十五周岁、女年满四十五周岁,连续工龄满十年的。
本项规定也适用于工作条件与工人相同的基层干部。
(三)男年满五十周岁,女年满四十五周岁,连续工龄满十年,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四)因工致残,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长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第二条 工人退休以后,每月按下列标准发给退休费,直至去世为止。
Ⅳ 合同工退休工资怎么算
法律分析:按照工龄,每工作一年100元。依此类推工龄10年的退休金是1000元。参加工作20年的退休金是2000元,参加工作30年的退休金是3000元,工龄40年的退休金是4000元。不分高级工,中级工,还是普通工人。退休颂袭金一律平等。公务员也要不分职位高低一律平等。和工人的退休金一样。三年以内执行完岁埋成。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第十三条 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前,视同缴费年限期间应当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由政野雀兄府承担。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出现支付不足时,政府给予补贴。
第十五条 基本养老金由统筹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基本养老金根据个人累计缴费年限、缴费工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个人账户金额、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等因素确定。
Ⅵ 合同制工人退休政策
合同制工人退休政策如下:
1、男年满六十周岁,女年满五十周岁,连续工龄满十年的;
2、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者其他有害身体健康的工作,男年满五十五周岁、女年满四十五周岁,连续工龄满十年的;
3、男年满五十周岁,女年满四十五周岁,连续工龄满十年,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4、因工致残,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定,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合同制工人退休工龄工资计算标准如下:
1、基本工资:15年以下工龄2000元,15年工龄2300元,20年工龄2500元,25年工龄2800元,30年工龄3000元,40年工龄3500;
2、工龄工资:每年30元,随着工龄增长。工龄工资的实行这不仅是对老工人的照顾问题,更重要的是鼓励终身从事工人工作,有利于工人队伍的建设和工人队伍的稳定;
3、工作工资:补贴按照实际按劳取酬原则;
4、绩效工资:月份和年奖金,这部分奖金,只能占工资的10%左右,主要是激励工作出成效,优质优得,不仅要激励多工作,更要激励劳动人民;
5、特优津贴:全体工人公认的特别优秀工人,无名额限制,县市以上部门高标准考核认定,象领国务院津贴,领县市政府津贴,不终身制。
法律依据:《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第一条
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群众团体的工人,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该退休。
(一)男年满六十周岁,女年满五十周岁,连续工龄满十年的。
(二)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者其他有害身体健康的工作,男年满五十五周岁、女年满四十五周岁,连续工龄满十年的。
本项规定也适用于工作条件与工人相同的基层干部。
(三)男年满五十周岁,女年满四十五周岁,连续工龄满十年,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四)因工致残,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