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退休金工资存折如何补办
先去退休金发放单位查询帐号,再去银行办理挂失手续,挂失时本人带身份证和复印件去办理版,5元手续费权,7日后去银行补办新存折,后把新存折帐号告诉退休金发放单位的会计(一定要去),便于退休金发放单位以后再发放工资。
2. 退休金存折可以换成银行卡吗
可以换。
1.首先需要持本人身份证去银行办理一张银行卡,不一定要是开通存折的银行,也可以是其他的银行。
2.办理银行卡之后在持本人身份在去社保部门申请更换银行介质,更换银行介质的意思就是将代发养老金的介质从存折转换成银行卡。
【拓展资料】
即国家有关文件规定。在劳动者年老或丧失劳动能力后,根据他们对社会所作的贡献和所具备的享受养老保险资格或退休条件,按月或一次性以货币形式支付的保险待遇,主要用于保障职工退休后的基本生活需要。1991年,《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1991]33号)规定: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建立起基本养老保险与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制度。1997年,《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7]26号)中更进一步明确:各级人民政府要把社会保险事业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贯彻基本养老保险只能保障退休人员基本生活的原则,为使离退休人员的生活随着经济与社会发展不断得到改善,体现按劳分配原则和地区发展水平及企业经济效益的差异,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在国家政策指导下大力发展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同时发挥商业保险的补充作用,目前按照国家对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总体思路,未来基本养老保险目标替代率确定为58.5%。由此可以看出,今后基本养老金主要目的在于保障广大退休人员的晚年基本生活。
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构成,即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其中,由于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是从90年代才开始逐步建立,因此过渡性养老金作为一种过渡性安排,不是每个人都享有的。只有在《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7]26号)实施前参加工作, 《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2005]38号)实施后退休,且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人员,才享有过渡性养老金,即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基础上,再发给过渡性养老金。
3. 退休存折上的社发十几年了,今又变成了工资,不知什么回事
退休银行卡每月发你的都是退休金也就是退休工资,发放的名称口七社发(社保发放)改为退休工资,名称换了,实际性质是一样的,都是社保部门每月发给你的退休工资。
4. 离退休人员工资存折必须换成银行卡吗
有的地区,个别银行有这种要求,这不是统一规定的。但是各地银行退休金账户都不再发放存折了,只要办理退休金账户一律都是银行借记卡。
5. 可以取养老保险金的的本子是什么样
领取养老金的前提条件是退休,退休之后按当地社保规定办理存折,按月领取养老金。
6. 关于退休金存折的问题
拿身份证去挂失应该是可以的,因为当时办理存折的时候,留的身份证号码应是对的.如果不行的话,就要去单位(原先给办理存折的部门)开证明了.
7. 请问,谁知道退休人员邮政储蓄的工资存折,摘要部分,有一行打的是社保,有一行打的是工资,这是啥情况
离退休人员工资存折遗失解决方法:
1、如离退休人员不慎将工资存折或卡遗失,需先告知机保局退管股,本人再带上身份证到原开户银行进行挂失,再重新开户,将新开户的账号或卡号报给单位经办人员,单位经办人员向机保局退管股纸质申报即可。
2、由本人携带身份证、新开户的存折或卡到机保局退管股办理即可。
8. 我是退休工资存折,是邮政储蓄存折,出省能在邮政储蓄所拿钱吗
邮政存折只可以在省内各营业网点通存通兑,跨省的不能办理业务。可以至银行柜面询问是否可以给你的存折开银行卡成为一卡一折户,以后可以分别用存折和银行卡存取款,银行卡可在国内任意银行网点存取款,存折基本上就是一个对帐单。
9. 家父不幸,其生前发放退休工资时,在存折〈摘要〉一栏都是〈社保〉,但有一笔却是〈汇总压缩〉,请问是什
汇总压缩指的是当事人较长时间(一般是6个月以上)没有打印明细,银行对于此类情况时将转入、转出做汇总处理并予以显示。没有关系的
你可以查看压缩前的最后一个时间,距离压缩的时间必然超过6个月
10. 老人退休金用卡还是存折
现在的退休费用已经交给工作当地的社保局办理。办理退休手续时会给一张卡,退休费会打到卡里。一般都是次月发放。可以咨询当地的社保局。
如果退休金是打在社保卡上,就说明社保卡具有银行卡功能,卡上就可以肯定带有银联标志,只要带有银联标志,就可以在任何地方、任意一个银行取款。
(10)退休工资存折样本扩展阅读;
养老金,又名退休金、退休费,是中国的一种社会养老保险待遇。按照国家有关文件规定,养老金定义为:在劳动者年老或丧失劳动能力后,根据他们对社会所作的贡献和所具备的享受养老保险资格或退休条件,按月或一次性以货币形式支付的保险待遇。
养老金本着国家、集体、个人共同积累的原则积累、运作。当人们年富力强时,所创造财富的一部分被投资于养老金计划,以保证老有所养。
2015年6月29日,中国人社部、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15年7月13日。[1]伴随着养老改革的扎实推进,参保人数持续增加,基金规模不断扩大,养老基金投资管理办法应时出台。8月23日,中国政府网公布了由国务院近日正式颁布实施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这是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发展史上的一项大事和重大突破,标志着数以万亿元计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有望成为中国资本市场上的新力量。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的通知》,自2018年7月1日起实施。[2]
中国养老金主要分为两类: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养老金和企业人员退休养老金。二者实行的不同制度,被舆论广泛称为养老“双轨制”,两者待遇差距巨大,是一种歧视性的制度,在中国已经持续20年。具体表现为三个不同:
一是统筹的办法不一样即企业人员是单位和职工本人按一定标准缴纳,机关事业单位的则由财政统一筹资;
二是支付的渠道不一样即企业人员由自筹账户上支付,而机关事业单位则由财政统一支付;
三是享受的标准不一样即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标准远远高于企业退休人员,差距大概是300%~500%。
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由于养老保障制度的不同而造成了两者之间待遇差异较大,且这种差异已引起群众的不满,要求缩小差距、统一制度的呼声日益高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