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面对有毒的父母
在中国谈父母的不是 是一件很难的事
因为总是有一句话把你怼回去——“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孝大于天!这是两千多年来的孝道文化留下来的铁律。
但是呢 就像坏人也会变老成为坏老头一样
为什么不会有人渣生了孩子变成了父母呢?
感谢媒体,让我们知道了那些过分的父母
让我们能够理性的看待“孝道”这件事
美国有一本关于家庭关系的书 叫做《toxic parents》
直译过来应该是《有毒的父母》
但是它的中译本名字叫做《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
其中意味我按下不表 看客自行体会
著名心理学家武志红老师在推荐序中说道
中国人有私德而缺乏公德。
为什么?
因为私德的核心是孝道,是孩子要无条件地遵从父母的规则,
这是“非如此不可”的、必须做的东西。
相反,公德的核心是良知,
但在家里过度孝顺的我们到了社会上就忍不住想放肆破坏公德都会给我们叛逆的快感。
可以说,破坏公德就是过度孝顺的阴影。
所以,看到此次勇敢站出来发声举报“父亲”的女孩,
我们应该多一些理解与同情,多多予以支持
不应该用愚昧的、病态的孝道来谴责她
毕竟,她与母亲 ,才是最大的受害者
设身处地想一下,若不是退无可退,谁愿走上这条“绝路”?
只有释放了内心的悲痛与愤怒,只有将责任归于那些应该负责的人——你的父母后,真正的解放才能降临。
当你把父母的感受当做你大部分人生决定的基础时,你正在放弃自己的自由选择权。如果在你心中父母的感受永远占首位,那么你的人生将会由他们驾驭。
如果不能认清主要的责任方,你就会一辈子把这个重担放在自己的肩膀上。
如果你一直因此责怪自己,你的内心就会永远充满耻辱和自我憎恶,你就会不断地惩罚自己。
以上三条,是我从书中摘取的建议,作者从大量的心理治疗案例中给出这些建议
如果你不是当事者 你也许体会不到它的用处
甚至还会不认同
但是 我不是写给你看的 懂的人自然懂
很多来自有毒家庭的孩子长大以后都对爱的含义和感受感到困惑。
他们的父母打着爱的旗号,实际上却并没有赋予他们真正的爱,
反而令他们觉得爱是一种混乱的、 戏剧性的、令人困感甚至痛苦的情感——他们必须要牺牲自己的心愿和梦想才能成全爱。
很明显,他们感受到的并不是爱。
爱的行为并不会折磨你,也不会让你失控,更不会让你产生自我憎恶。
拥有健康的情感。当有人爱你时,你会感到被接受、关怀、珍惜和尊重。
真正的爱带来的是温暖、愉悦、安心、稳定和内心的平静。
成者不知道怎样爱你。尽管这个事实很可悲,你也只能选择接受。
而当你清晰地了解到父母的局限性和自己遭受的损失后,
你也将为自己的生命打开一扇新的大门,
开始接纳那些真正爱你的人,
他们会赋予你应得的、真正的爱。
备注:本文引用部分全部来自于《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一书
希望以此能够帮助到遭受不幸的你 ,给你以力量。
『贰』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很嫌弃父母是什么心理,其实我不想这样,但是就是会有这种表现,应该怎么办呢求解
大概应该是从青春期开始的,这个时期的小孩逐渐有了独立意识,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不需要再听父母的话了,觉得自己什么都懂。再加上年轻人善于接受和学习新鲜事物,而人到中年的父母却表现出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思维,导致年轻人更加觉得自己很厉害,然后就对父母开始嫌弃。
不过没关系,这是成长过程中很正常的一种现象,等过了这个阶段,当你成熟之后又会发现父母的各种好。现在的你就是要努力克制自己不要狂妄自大就好了,谦虚一点,毕竟父母把你养大不容易,你现在即使真的很有本事也不能忘本啊!俗话说,树高千尺莫忘根,你也谦虚低调些,就不会有这种想法了。
『叁』 如何走出父母从小留下的打骂阴影,走上正常人道路
听完《如何经营无怨无悔的人生》讲座就会找到希望
『肆』 古人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不孝有那三种
除了无后,另外两种不孝一是作人曲意逢迎,诟陷亲人,二便是家中贫寒父母年内迈,却不出仕。
“不容孝有三,无后为大”出自《孟子·离娄上》。原文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十三经注疏》中在“无后为大”下面有注云:“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
用白话文来解释就是: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
(4)如何看待父母的耻辱扩展阅读
世俗所谓不孝者五:
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
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
好货财,私妻子(只顾老婆孩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
从耳目之欲(放纵情色享乐),以为父母戮(让父母受到耻辱),四不孝也;
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