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请问“不肖子孙”跟“不孝子孙”有何区别
“不肖子孙”跟“不孝子孙”区别如下:
1、不肖子孙:
不肖:不像(指不像先人),不贤。指不能继承祖先事业的,没有出息的子孙,多用于自己在祖宗坟前的谦称。
不孝子孙:
不孝子孙指的是不孝顺的后辈,是后来人们根据“不肖”的同音“不孝”造出来的词。
2、肖”是指肖像。后来词义进一步发展,“不肖”指不如先祖,有不成材、不正派之义。孝的本义是子女对父母的孝敬。
通过字形溯源,“不肖子孙”与“不孝子孙”的含义可以落实,它们的意义也因为有了字形线索而可以区分得很清楚。
(1)父母没了为什么要写不孝子扩展阅读:
对孝道的全盘否定是不可取的,但我们应看到一点,那就是对孝道的抨击带来了我们对自由平等的进一步认识,这也是人性的复苏。
所以,胡适于1919年8月3日在《每周评论》第33号上发表了一首题为《我的儿子》的诗作,提出了“我要你做一个堂堂的人,不要你做我的孝顺儿子”的观点,包含了西方近代民主主义的父子平等思想,这在今天已经再也不陌生了,
但在当时却伴随着五四的春雨,在愚昧的国民心里生根发芽。一贯激进的鲁迅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中也喊出了极有人性化的宣言:“要各自解放了自己的孩子,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 。
时过境迁,孝道伴随着我们的文化不断发展,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孝道就被人彻底抛弃,只是方式开始发生变化而已,并不是孝道的彻底沦丧。因为新时代的孝道应该更多地符合人们的需求,再也不能是被统治者所利用的思想工具。
新时代的孝道应该给我们更多的快乐,而不是精神的压力,同时也应该依旧是维系我们最真的亲情的纽带。
所以,孝道在新时代已经有了它的新意义,因为它必须跟着时代一起前行。我们有理由相信,它必会在新时代中除去自己的腐朽外衣,而露出人性的光芒。
2. “不肖”和“不孝”有什么区别么
“孝”《辞海》的注释是:①古代的道德规范,儒家指养亲、尊亲;②指居丧,如守孝等;③指保育。“不孝子”是指不养亲,不尊敬父母长辈,违背孝道的人。
而“肖”在此中的意思是:像、类似的意思。“不肖子”是指在兴趣,爱好,性格不像父亲的人,不继承祖业的人。
原是有很大区别,不过现在经常滥用。
3. 死者花圈上的孝子与不孝子有什么区别
花圈上写孝子与不孝子区别很大,弄错了会遭人笑话的。
父母有一方健在的写孝子二字,说明要继续尽孝。
父母双亡,应写不孝子。
4. 父母去世子女写挽书自称孝子还是不孝子
谦称 不孝子 (谦虚的意思) 正称 孝子
5. 人死后,死者子女称孤子、哀子或孤哀子是指什么
旧时儿子死了父亲称孤子,死了母亲称哀子,父母都死了称孤哀子。
父死称失估,母死称失恃,估和恃都是依靠的意思,意思是父母死了失去了依靠。
旧时丧帖书有一定程式,遣词用句和称谓都十分考究,父亲去世,要写“正寝”“严制”,自称“孤子”。母亲去世,则写“内寝”、“慈制”,自称“哀子”。若父母双亡,自称“孤哀子”。结尾用词要按丧服轻重分别写上“泣血稽颡”、“稽首”、“拉泪”、”拭泪”、“泻泪”等。
与丧事有关的习俗和忌讳
1、父母死,子女在大门口贴“当大事”,但如果死者的父母尚在,不可贴当大事;父亲在,母亲死,不可贴当大事。
2、丧事时,帮单上称他人的名字叫芳名“芳意从草,意思是坟上长草,所以称芳名,而喜庆时称别人的名字为鸿名,鸿,音从红意为喜庆。
3、父母死,守者孝三年叫大墙,守孝一年的叫小墙,父母的丧事期间,不能洗脸、梳头、喝酒、不得嘻笑打闹,吃饭时不能坐凳子。小墙期内,外出做客不可做首席。
4、父母老,次年的春联应用黄色或者蓝色的对联。有的贴一年,有的贴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