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为什么长大后会越来越讨厌父母,恨父母越来越不想看见他们。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感同身受,回你这种情况在我们这很普答遍,因为我们这里人素质低愚昧无知,所以很多人脾气性格不好,对孩子基本是奴隶式的管教,我们村还有一个91年的结婚后自杀了,因为老婆不爱他,父母又天天吵他骂他,他还得干活做饭。我们家环境也不好,三天两头骂吵,或许这就是命,不能生在发达国家也不能生在好人家,但是我后来反抗了,我要为自己活着,感情和金钱没有关系,一旦感情破裂了就回不去了,我们要做的就是面相未来,苟且偷生也好寻找自己的幸福也好,好好努力吧,你欠养父母的可能是钱而已,因为你这种情况情感上已经不可能了,以后给他们养老钱就好了,在一起只能增加彼此的痛苦,生活不易,且行且珍惜,本人重点大学毕业,很多书本都看过,那些道理我都懂,但是没啥用,纸上谈兵罢了,所有的事情都遵循因果关系。我从来不给家里打电话,我已经到了无所谓的感觉,有事或者有经济需要的时候才会打电话,回家我也不和他们说话,但是我会好好对自己,这辈子不能白活了
『贰』 我很讨厌自己的父母,该怎么办
你的这种想法简直太不是人了。如果我是你父母的话,肯定会给你一巴掌的。自己的父母把你抚养长大,母亲生你的时候有多么不容易,你却说讨厌自己父母,我们每个人都没有资格这样说。你要拍着你自己的良心想想怎么能说出这样的话。你的父母不是你亲生的还是对你不好,为人父母不管做什么没有不疼爱自己的子女的,你却说很讨厌他们,这样他们知道后会很伤心的。
我们总是把最好的脾气给了陌生人,最坏的脾气给了自己的父母。其实生活真的是很艰难的,当你离开父母之后你就会发现,没有父母的保护你什么也做不成,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没有资格讨厌父母。可能是他们现在的做法你还不能理解,但是他们想的肯定是为了你好。你一定得理解你们父母的不容易,有什么对父母不满意的可以跟父母沟通,但不要有讨厌父母的想法,别人会说你傻的,简直千错万错。你要明白,父母为了我们付出了太多的心血,世界上对你最好的只有自己的父母。
『叁』 有的子女记恨父母,这是一种什么心理
正常心里。有句俗语叫“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很多人觉得父母已经养育你长大。应该心怀感恩。但父母和子女之间闹得不可开交,很多是因为童年的创伤留给孩子伤害太大。
曾经看过这样的一则电视新闻,男人原配妻子去世了,留下他和女儿,后来她又给女儿找了一个后妈。
男人觉得如果对二婚找来的媳妇儿从外面带来的女儿,视如己出,那么她也会对自己和自己的女儿好,这样日子才能过下去。于是女人带来的孩子提的所有要求,男人通通答应。但是自己的亲生女儿如果想要个东西有,却常常得不到满足。让亲生女儿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她想要一个玩具娃娃,男人那一天钱没带够,就没有买。孩子不干,就在街上哭了起来,男人不管周围围观的人群,上去就是一巴掌,之后拽回了家。巧的是,第二天女人带来的孩子玩具找不着了,男人直接就说,不用找了,然后给买一个新的。
后来男人的亲生女儿,在这个家里愈发沉默不再说话。男人和二婚的妻子以及妻子带来的孩子,每天有说有笑,男人也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他觉的这样其乐融融的和谐环境是他决策英明。当然他的二婚妻子和他预期的一样,把他照顾得很好。男人的袜子和衣物每天都清洗,饭菜也做得非常可口。
后来男人亲生女儿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学,把志愿填的是离家很远的一所大学,自从上大学以后,几乎就没怎么回过家。孩子也考上了满意的大学,他作为父亲来讲很成功。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就在好日子没过几天,他的二婚妻子得了癌症去世了。
男人的亲生女儿一次都没给他打电话。反倒是妻子带来的养女会定期的给他打电话。男人心里知道她是为了找自己要抚养费。养女学习成绩不好,只考上了一所大专。
后来男人生病住院了,养女来医院探望。在和男人聊天,哄她开心之后,嗫嚅地要生活费,男人直接给他转了一些钱过去。但是没想到养女立刻拿钱就走了,男人很伤心。脱口而出,虽然我对你视如己出,可你找我就是为了上我这要钱来吧。没想到养女直接说,你不要以为你对我好,是因为什么,我不知道。无非是希望我妈对你更好,伺候你的更舒心更细心。我妈当年已经做到了,只是她走的早而已,所以你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男人听了之后很寒心,给亲生女儿打电话。亲生女儿,只是问了他住在哪家医院,哪个病房。说自己工作很忙,单位不给假。男人心里很清楚,女儿在心里是记恨他。女儿虽然人没有到医院去看望父亲,但是一日三餐准时给他订美团外卖送到病房,但也就仅限于此。
女儿说她忘不了,在他小的时候父亲,父亲的种种行为,伤他很深。他可以支付他医疗费,但是如果想要让他付出感情,像亲人一样对待,她做不到的。
通常孩子记恨父母多数,孩子在童年受到过来自父母的心理创伤,而这种创伤影响终身,甚至只要一看到父母就会想起那些痛苦的过往。
有的子女记恨父母,这是一种什么心理?
爱之深恨之切!孩子和父母应该是最亲密的关系。可往往很多父母不懂得如何为人父母,没有给孩子良好的教育,或带给孩子伤害了,孩子就容易记恨父母。
一般来说有两种情况。
一是,父母太宠爱孩子 。有句话说得好,小爱是大害,大爱似无情。我认识一对父母,他们爱孩子的方式就是无条件满足孩子的需求,无条件纵容孩子,孩子错了也是对的,对的更是对。
当孩子跟别人发生矛盾,很明显是自己孩子的问题,父母也认为是别人的错。
孩子在这样的教育下,就变得自私自利,胆大妄为。
孩子小的时候,父母还能满足他的需求,随着孩子越来越大,欲望越来越多,需求越来越大,父母就很难满足了,这个时候,孩子就记恨父母了,觉得父母不爱自己,甚至认为父母很无能。
所以,父母要学会正确教育孩子,爱孩子就是要让孩子自强自立,是非分明,懂得感恩,而不是一味地满足孩子需求,顺从孩子,觉得自己的孩子是完美的,这样只会让孩子认不清自己,不懂得感恩,觉得别人对自己好是理所当然的,这样的思想会让孩子命运坎坷。
二是,父母自私自利。 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不爱自己孩子的父母。他们生孩子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
我见过不少父母,他们对孩子没有任何关爱,不高兴了就拿孩子当出气筒,平时对孩子的身心 健康 不管不问。
孩子长大后,他们也不关心孩子过得好不好,只顾向孩子要钱,觉得孩子应该报答自己的养育之恩。
父母对自己只有索求,没有爱,孩子就容易记恨父母了。
我认识一个男人,现在四十多岁了,还没有结婚。他赚钱能力也一般,每次一发工资,他的父母就以各种理由要去一大半,父母还认为他不会赚钱,经常数落他没用。
他跟父母沟通过,不沟通还好,一沟通倒还让自己更痛苦了。因为父母认为他不孝顺,不仅如此,还到处诉说他的不孝,搞得他颜面尽失,他说对父母只有恨,没有爱。
人之初性本善。孩子记恨父母,大多数都是父母的问题,要不父母把孩子养成了不懂感恩的人,要不就是让孩子伤痕累累了。
答
过分的宠,不分是非的满足。强硬的压,不分红绿的索取。不讲道理,孩子错了说是对。不据实际,孩子冷暖不在意。两个极端,导致孩子恨父母。
孩子记恨父母,原因不一定是在孩子身上,好大原因是是父母做出了伤害孩子的事情令孩子记恨,尤其是 情感 方面的伤害让孩子放不下,原谅不了。我身边就有这样的朋友。
但是我觉得生你养你的父母,做子女的一个要对父母孝顺,跟据自己条件来就行,特别父母偏向儿子的,欺负女儿,女儿是弱者这是我的邻居,我亲眼看到的,女儿对父母那么好,因为她觉得她是父母的小棉袄,不能让她在晚年留遗憾
但是她可能记仇一辈子忘不了。父母总以为喜欢儿子那个苦忠,喜欢儿子是应该的,女儿天天在伺候,可是几百万的遗嘱立好了,房产没有女儿的份子。手心手背都是肉,为什么就有这么大的偏见呢?
总之,父母真有欠子女的,而子女都是父母的心头肉。大环境下,老年人理解年轻人的苦,当然了,身体 健康 是最好的养老保险!
父母的心在儿女上,儿女的心在石头上。本来就是不对等的关系,从本能上来说,抚养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生物繁衍的本能,可赡养老人呢是义务,是有些人可以不尽心的义务。本能大多数人做的很好,义务大多数人不爱尽。
对同一种事有不同的看法,对于有条件的人,长寿是一件幸福的事,可对于有些家庭来讲,长寿却是一件令人难过的事儿。现在的人压力大,而且经常出现两个人赡养四个老人的情况,假如老人有收入或者有积蓄还好,如果家里条件不好,老人又有什么疾病,或者瘫痪在床要人照顾,这样的长寿可能就会招致儿女的厌烦。老人不是只要吃几碗饭就行了,还需要照顾、关心,可一个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满足所有人。
对于大部分的人来说,养老仍然是一个繁重的点。在老人们漫长的无意识的索取中年轻人就会被榨干那些孝心,开始变得让旁人觉得过分。农村里到处有这样的例子,因为老人长寿,兄弟几个反目不对付。
还有一个子女记恨父母的原因就是父母的偏袒,我身边就有这么个例子,姑娘没人关心,什么事儿家里都紧着她哥哥,虽然她也 健康 长大,教育、资源这些也说实话没短缺什么,但长久家人的偏心让她凉了心,一出嫁就自断了娘家这条关系。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年轻的人自己多努力,好上对得起老人,下养的住孩子,以后不做拖累子女的人。共勉
这涉及到一个“认可”问题。
每个人的童年都听过一句话“我这是为你好,知道错了吗?”
这句话的背后隐藏着父母两个默认条件:
1、父母对你的惩罚是对你好,所以不管我下手重不重,你必须无条件承受。
2、父母认为的好,就是正确的“好”,不管父母对不对,你不能反驳。
子女对父母的“好”,不认可主要表现为两点:
1、错误和惩罚是否对等。
孩子犯错,真的有惩罚的必要?真的需要胖揍一顿?真的要见血?
2、父母认为的好就真的“好”?
时代在变观念在变,很多父母都是几十年前的老思想,跟不上时代了。
总之孩子在家庭里是没有话语权的,甚至不能顶嘴,这让毫无反抗力的孩子内心长期压抑着对父母的不认可。
一般人会在婚后,特别是有了自己的孩子之后,对父母的“不认可”会发生逆转,对父母有了感同身受的理解。这就是老话“养儿方知父母恩”。
但是,这样的转变并不是一定能发生的。
“子女记恨父母”的悲剧主要有两点原因:
1、子女对父母当年的所作所为,找不到合理的解释,从而无法释怀。
子女不会因为父母学习上的严格要求甚至打骂而记恨他们,但是会因为父亲酒后家暴或母亲虐待而记恨。或因为父母的偏爱弟弟,使自己长期被忽视甚至不公、剥削,心理创伤严重,而记恨父母毁了自己一辈子。
子女记恨父母,自己其实也很痛苦,他们当然想原谅父母,救赎自己。但始终找不到一个可以说服自己的理由。
2、子女问题。
这部分原因主要是子女的个人素质问题,有种得理不饶人的感觉。
小时候被打了,其实也不是什么跨不过去的坎。但是由于子女自己素质不高、心胸狭隘或生活贫苦。
子女长大了,父母老了,子女正好以这个为借口,不想承担赡养义务。
这时的记恨更多是一种逃避责任的借口。
个人始终认为父母的养育之恩大于天,记恨父母只会和自己过不去,原谅曾经伤害你的人,其实是救赎自己,放下了,自己也就释怀了。
不过任何事有因必有果,父母的过激行为,假如形成了子女一生的阴影,即使子女原谅了你,冷漠的关系也是父母必须承担的后果。
一是子女不孝,二是父母不仁
既然是记恨,就说明父母在某件事,或某句话中伤害过子女,当然这种伤害不见得是故意,也不见得父母还记得。但伤害过就是伤害过,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特别是在孩子童少年的时候。大人总以为你还是个小孩子,屁事不懂,没必要在说话方式或态度上去过多顾虑。
可是小孩子也是人,小孩子的心灵更加敏感和脆弱,也更加天真,父母说的每一句话,他都当成真理,甚至能影响到他的后半生,这个一般老人是意识不到的。
在父母跟前我也受过几次伤害,但我知道他们的本意不是为了伤害,他们也是为你好,可他的言语,他的态度的确使我一度极度的痛苦。
后来我就自己告诉自己,那是你的爹娘,他就那个水平,他就那种思维和语言方式,他们不是神,他们只是碰巧成了你的父母,你才要求那么高,可是他们对你的爱是真切的,他们对你的爱和付出,远远超过对你伤害的成百上千倍。作为儿女怎么了,作为子女就该不讲理,就该一味索取,受不得一顶点儿委曲!
当你做父母的时候,就会明白,作为大人,身处中年,上有老,下有小,他们得努力,他们得拼搏,他们想让老人孩子过上好生活,他们哪有那么多的闲工夫去顾忌你的小情绪。再说了,既是将来长大了,老人在某件事上做的不妥,让你受到伤害,那也是一个人一种思维方式,你敢说你所做的,就没有使父母受过伤害吗?
别记恨爹娘,爹娘有爹娘的艰难和苦衷。即然受了伤害,就接受,再想法去消化它,想法把它变作正能量(别再让自己的下一代受到你受到过的伤害),然后搀扶着自己的爹娘和和美美往前走。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有的子女记恨父母,这是一种什么心理?
首先,父母经常打骂子女,让子女感到生气,从而一直记恨父母。
有些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经常对孩子打骂,不顾及孩子的心理需求,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孩子从小对父母的棍棒教育,就产生了抵抗与排斥心理,小的时候,孩子们不敢与父母对抗,但是他们已经在心理记恨父母了。
其次,孩子不懂得感恩,对父母的付出觉得理所应当,他们啃老本,还觉得父母亏欠他们。
现代 社会 有一些人,从小就不懂得感恩,对他人的付出视如应该的,即便是父母,他们也觉得父母应该给他们买房买车,成年了,还要继续啃老。
父母有一丁点没有做好,就对父母冷眼相对,对父母记恨。
现在有很多年迈的父母被子女抛弃,只因为家里拆迁,没有平均分给每个人,他们便记恨起父母了。
以上便是我的见解,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正在播放的电视剧“安家”中描述的那对母女,虽有艺术加工,生活中真有那种父母!尤其是农村。如果全家都过得不怎么样,混出来的那个既是被伸手指望的人,又是被忌恨的人。记恨这样的父母是对自己心理的抚慰!连这点都不被大众接受,遇到父母特别差的那个人得多高大尚才行!谁会关心他她该怎么活自己!!!
弗洛伊德说过人有 生本能和死本能 ,即享受快乐和破坏的冲动。
子女记恨父母,可从以下角度来看。
一、对于父母的恨没有充分地表达出来;
1 、父母专制蛮横;
有部分父母从小就处于自己父母的控制之下,没能很好地发展出自己的部分,形成了控制就是爱的信念,向自己的父母认同,即变成了控制型的人。作为他们的孩子,没有表达自己和做自己的空间与权利,完全成了父母的一部分,依照父母的设定而活。 对于父母的攻击性只能压抑起来,否则会受到惩罚。
2、父母冷漠苛责;
有部分父母比较冷漠,与孩子的交流较少, 情感 链接中断。我们知道,婴儿在遇到危险的时候,第一反应是向爸爸妈妈求助,以寻求安慰。 而父母并没有接收孩子的求助并置之不理的时候,孩子体会到的是父母的冷血,并对世界充满敌意,认为外面是不安全的。
3、父母较自恋。
如果遇到比较自恋的父母,他们会认为自己是最好的,自己的孩子当然也要最好。对于孩子的要求就高了,一旦出现差错,孩子受到的将是严厉地呵斥。 对于父母的恨只能转向自己,攻击自己等于攻击父母。
二、父母没有对子女表达自己的爱。
1、 不知如何表达自己的爱;
无论是高冷、控制还是自恋的父母, 在他们的内心中,也存在一个受伤未疗愈的小孩 ,当面对自己的孩子时,也会不知所措,只能借鉴自己父母的养育方式扶养小孩或者隐藏自己防止伤到孩子。
2 、拒绝亲密关系;
对于部分人来说,对孩子表达自己的爱意味着抛弃了自己的父母,会受到父母的惩罚。
以上言论并无恶意,只是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 人无完人,父母是第一次做父母,孩子也是第一次当孩子 。我们能做的是充分地了解自己的内心,允许接受自己的敌意的存在,通过合适的途径表达出来, 明白自己和父母的界限,保证不被侵犯也不侵犯别人的。
『肆』 为什么我会对家人父母一肚子的怨气呢,对外人却没有。
这种情况其实就是你很在意你的家人父母,才会对他们有感情的需求,而有时他们没有满足你的需求,你就产生了怨恨的心理。但对外人没有什么想法,自然就不会有感觉了。这个就是有感情才会有爱与恨等各种情感问题。
『伍』 二十多岁的孩子总是抱怨父母怎么办
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出现的问题,大部分的原因都是家长没有教育到位。有些孩子在这个年龄阶段也总是会抱怨父母,他们会将在社会中遇到的困难当成是家长造成的,而有些家长因为对孩子的溺爱并没有什么意见,长久下来,就将会毁掉孩子的一生。
二十多岁的孩子总是抱怨父母怎么办
1、帮助孩子宣泄对父母的不满
当二十多岁的孩子还总是抱怨父母时,说明他心中存在着很多对父母的不满,积压了很多情绪没有宣泄出来。当他处于一种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的状态,他很可能会在亲密的人面前又打又摔,行为退行回到三四岁小孩子的年龄。
这个时候我们需要避免以暴制暴,你可以在家里布置一些沙包或者是大型的玩偶供他释放。避免用过激的语言再对他进行刺激,不然将会让孩子感到被抛弃,被孤立。当他情绪缓和点的时候,可以尝试走过去给他一个坚定的拥抱,告诉他“不管你怎么样,都是我们的孩子,我们不会离开你”。
2、帮助孩子分析并解决问题
家长要弄清了二十多岁的孩子是为什么事情而抱怨,合理且能解决的,立即帮孩子解决。不合理或暂时不能解决的,讲清道理。家长们这时主要做的,也就是鼓励孩子自立自强,凭自己的努力和能力解决家长解决不了的问题。
而且当孩子抱怨时,家长应该耐心一些,先不要着急,不要打断孩子的话语,了解孩子的想法后再慢慢和孩子讲道理,才能逐渐解决孩子总是抱怨父母的情况。
3、帮助孩子把抱怨性的词句“变身”
如果孩子经常抱怨发牢骚,比如“真烦死了”、“真讨厌”、“根本弄不好”等,这样的词汇会让孩子显得没素质,而且让孩子更加烦躁了。
这时,家长可以让孩子说一些比较中性的词语,把过激的词语“变身”。比如像“不可理解”、“有些难度”等,虽然只是词语的变化,但是同时,孩子的心态就不一样了。
二十多岁的孩子总是抱怨父母的原因
1、父母太不顾及孩子的面子
我们出门在外,常会看见半道上停下来,板着脸训斥孩子的大人。我也见过很多父母大庭广众之下教训孩子,大声呵斥孩子,甚至体罚孩子。他们完全不顾及,孩子也是有自尊的,他们也要面子。
而且这种方法不仅低效,而且很容易给孩子带去屈辱感,让孩子小小的心灵,被卑微、压抑、愤怒、反叛等填满。还有的孩子,甚至因此完全被责骂得“皮”了。这些孩子通过厚脸皮、自暴自弃以及冷漠的态度,去隔离那些屈辱的内心感受。等到孩子长大了,那就很有可能出现孩子总是抱怨父母的问题了。
2、缺乏信心,过于自卑
一些家长过于注重“挫折式教育”,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懂得表扬孩子;反而孩子一做了错事就抓着不放的批评孩子,导致孩子到了二十多岁还没有信心,一遇到稍有困难的事情就觉得自己不行,每天都活在无穷的挫败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