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佛教中我们与父母亲人的关系
楼上有经典引用很是权威,但有点长,令人不容易懂,我就简单地说一下,有不足之处,请高人再加以修改增补。
我们和亲人们之间肯定大多数是前世有很好的因缘啦,比如是朋友,或者曾经互相帮助过对方,基本是善缘,像这样一类的,就会家庭和睦;当然还有少数是孽缘啦,就是前世是仇人,今生来讨债报怨的,这样一类的,家里面就会争吵不断、鸡犬不宁。
还有我们今生还有父母,还在投胎,根据《西藏度亡经》上所说,乃是淫念不能断的缘故。所幸,我们今生还能投为人,是因为前世积累了不少的福德,所以要好好珍惜今生的生命。要是前世没积德,今生搞不好就要成畜生或者鬼道,受种种苦。
他们和你的关系是好是坏,取决于你前世做了哪些事,这就是因缘果报说。简单说来就是,你前世种了好种子,今生收获好果实,前世种了坏种子,今生就得尝苦果。所以,不管是善缘还是孽缘都是我们自己造成的,善缘要珍惜,孽缘要忏悔更加要珍惜,要努力使孽缘变为善缘,否则生生世世纠缠下去,没完没了何时才能脱离六道轮回,得到至大无上的快乐。
愿你和家人都和和睦睦,吉祥如意!
❷ 僧人如何称呼父母
不来要受电视剧影响,佛自教是提倡孝顺父母的,虽然人子出家,但父母毕竟是父母,因此如果孩子出家见到父母,自然应该还是称呼其父亲、母亲。
那里像电视剧里演的那样,电视剧是误导的可以了,都是乱拍
我们来看看,佛陀成道后,回到祖国见到他的父亲净饭王时依然还是称其为父王
佛并没有叫净饭王为施主或者把父亲当作陌生,因此佛告诉我们要孝顺父母,否则一出家就不认爹妈这还了得?佛从来没这样教过!
但是其父母则不能再叫孩子的俗家名,也不可直呼其法号,应该称呼其为“师父”
星云大师编著的《释迦牟尼佛传》中
净饭王因为想念佛陀,派人送信给佛,佛陀是这样的
佛陀静静的看完父王的书信,便向优陀夷(送信者)说道:
『父王很健康吗?』
『是的,回禀佛陀,大王很健康,不过他希望能早一日见到佛陀。』优陀夷很恭敬的回答。
当佛见到父亲净饭王时,依然还是称呼其为父
『父王生养我,我是父王的太子,我应该酬谢父王养育的恩德,但这并不一定要奉送世间上那些无常的财宝,或是那不实的爱情。说实话,人天稀有的宝贝,乃是胜妙的甘露之法,我将以此报答父王』
由此可知,佛都尚且称其父亲依然为父亲,我还需要多说什么吗?
❸ 阿弥陀佛!学佛的人都是有一定善根的人,是累世修行的结果,现在又遇佛法,我想问一下,比如说前世念佛...
实际上,能够梦里念佛,这是非常难得的,很多人即使天天念佛也做不到梦里念佛,因为遮障太大。
这也说明的确累世都在念佛。
可是,没有念到有往生的把握,所以今生还在念。至于说和别人比功夫,这是没必要的事情。个人的情况不一样,而且个人生死个人了。
不是出家人是可以给长辈磕头的,但是不能头面接足归命礼。只可以常见的磕头。想让长辈听闻佛法,劝导是可以的。随缘就好。
善根,不是善事,是堪能接受佛法而能觉悟觉醒。能够踏实实修,成就法门,了脱生死,这叫善根成熟。否则只是结缘佛法,不能算是成熟。
累世的修行对今生的修行有一定的帮助。但过去不是现在可以掌控的。现在的努力应该是为了了脱生死,不是为了下一辈子积攒什么。所以此问无用。
❹ 为什么说父母是儿女最大的菩萨
从小到大父母一直是我们最依靠的存在,在我们的人生路上,父母对我们的指引非常的重要。俗话说得好,这个世界上对我们最恩重如山的就是我们的父母了,父母给予了我们生命,给予了我们任何,他们为我们辛勤的付出了很多,养育着我们,在我们的身上无不体现着父母的心血。
孔子认为为父母守孝三年,其实并不是说这是正常礼上面的要求,而是因为这是自己对父母的一个敬重。父母辛辛苦苦的养育了我们一辈子,就算在他们活着的时候没有好好的尽到自己的孝顺,那么在父母死后我们要好好的去祈求他们在另一端过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