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把去世的父、母的骨灰移到老家墓地有什么要注意的
为人儿女,把去世的父亲、母亲的骨灰移到老家墓地,要做好十分细致的准备工作。
首先,要在老家组织好民工挖好墓穴,应该用砖砌成一个起拱的老人合葬的墓穴,里面要容下两个骨灰盒;水泥、沙子、水源的预备,墓碑的选择,这些工作一定要落到实处,然后才可以在进行下一步。
要是老人的骨灰原来在殡仪馆存放,当天取出来就可以。
如果在一个墓地,要做的工作就多了。要提前请好民工,看好天气,定好日子,家里主要的儿女,都要到场。需要预备祭祀的物品,现场需要先进行祭祀,告诉父母亲,要请老人到老家的墓地去居住,请二位老人家配合好。祭祀以后,就可以让民工动土了。
要把带去的红包袱皮包好骨灰,放入纸箱子,平整好坟茔,不可以不平整。
到老家墓地进行祭拜,把骨灰装入新骨灰盒之后,就可以请两位老人家骨灰入住新居了。平整好围土,立好碑,就大事完毕了。
也有在放入骨灰盒之前,讲究要铺金盖银,还有暖穴等等说法。这就看全家主事的人怎样安排。各种程序基本如此。
2. 公墓给父母合葬有什么规矩吗
公墓合葬(双人墓,能安放两个骨灰盒),规矩是,一是安葬时要找人看日子,二是通知亲朋好友前往墓地悼念,烧纸钱或献花,三是骨灰盒安放顺序是男左女右(人们站在幕地面向方向左和右)。以上是广义规矩,每个地方风俗习惯也不一定相同,建议你多咨询下亲属长辈们,听听他们的意见。
3. 为父母合葬有什么规矩
合葬起源及原由:合葬,即夫妇葬于同一墓穴。《礼记·檀弓上》:“舜葬于苍梧之野,内盖三妃未之从也。季武容子曰:‘周公盖畲。’”郑玄注:“畲谓合葬,合葬自周公以来。”《诗·王风·大车》:“谷则异室,死则同穴。”孔颖达疏:“夫之与妇,生则异室而居,死则同穴而葬。”《乐府诗集·古诗为焦仲卿作》:“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旁。”夫妇合葬,西汉中叶以后开始流行。足以看出,合葬在中国有着长远的历史渊源,特别是在民间这种风俗依旧。夫妇死后是否合葬,应尊重夫妇双方各自的意思表示,且在意思表示一致情况之下方能同时满足。民间认为死亡并不代表身份关系的结束,也就是认为既使单方或双方死亡,婚姻关系不会因此而结束,婚姻关系将继续存在。这点可以从死者墓碑上的内容加以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