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名人因父母的爱走上了成功之路的事例
1、孟母三迁
孟子的母亲,世人称她孟母。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祭拜之类的事,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他的母亲说:“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于是将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
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孟子学习会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节。孟母说:“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
等孟子长大成人后,学成六艺,获得大儒的名望。君子以为这都是孟母逐步教化的结果。
2、达芬奇的父亲:充分发展孩子的兴趣
著名画家达芬奇的父亲彼特罗是一位令人称道的好父亲,他培养孩子的信条就是:给孩子最大的自由,让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
6岁那年,达芬奇上学了,他在学校里学了很多知识,但对绘画最感兴趣。一天,他上课不专心听讲,还给老师画了一幅速写。回家后,达芬奇把速写给父亲看,父亲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夸奖他画得很好,决定培养他在这方面的才华。
正是因为父亲如此开明,达芬奇才能全身心投入到自己喜爱的绘画中,甚至敢画画恐吓老爸。一次,他花了一个月时间,在盾牌上画了一个两眼冒火、鼻孔生烟,看起来十分可怕的女妖头。为了把父亲吓一跳,他还关紧窗户,只让一缕光线照到女妖头的脸上。
后来,父亲一进家就被盾牌上的画吓坏了,可是等达芬奇哈哈大笑地解释完,父亲竟然丝毫没有责备儿子。
16岁那年,父亲把达芬奇带到画家维罗奇奥那里学画画。在维罗奇奥的指导下,达芬奇刻苦学习,掌握了很多绘画技巧,终于成为一代大画家。
3、盖茨的父亲:鼓励孩子广泛阅读和独立思考
比尔盖茨出身于美国西雅图一个富裕的律师家庭,小时候酷爱读书,兴趣广泛,学了一阵子伸缩喇叭,又钻研作家艾德格来斯格洛兹笔下的泰山和火星人的故事。七岁时,盖茨阅读整部网络全书、名人传记,比如罗斯福和拿破仑,他尽可能去探究这些皇帝的一切。
他最喜欢读的是《世界图书网络全书》,经常几个小时地连续阅读这本大全,一字一词地从头读到尾。
他喜爱谈成人作品,除了在学校的时间,他都把自己关在家中的书房里,随意阅读父亲的藏书。这些书开启了他通向理智世界的大门,为今后他那种以观念制胜的事业打下了牢实的基础。
比尔盖茨回忆说,“成长期间,我的父亲总是鼓励我们广泛阅读,并且独立思考。他们会找我们讨论一切,包括从书籍到政治,每到夏天,我们一家人会北上胡德渠,与其他几家共聚一堂,举行许多竞争性比赛,例如接力赛跑、掷鸡蛋、抢旗子。
总是玩得很开心,而且让我们都了解,我们能竞争并且成功。”
4、安徒生的父亲:穷鞋匠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
丹麦童话大作家安徒生,出生背景很平凡,父亲只是个穷鞋匠。他们住在富恩岛上的一个叫奥塞登的小城镇上,那里有不少贵族和地主。贵族地主们怕降低了自己的身份,从不让自己的孩子和安徒生一起玩。
尽管如此,安徒生的父亲虽感到非常气愤,但这位父亲却没有在孩子面前表露出来,反而轻松地对安徒生说:“孩子,别人不跟你玩,爸爸来陪你玩吧!”
所以,安徒生的童年大多时候是和父亲一起度过的。虽然物质生活非常贫瘠,但安徒生的父亲非常注重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
安徒生的家够简陋,只有一间小屋子,破凳烂床就能把这个小小的空间塞得满满的,没有留下多大的活动空间。然而父亲会将它布置得像一个小博物馆,墙上挂了许多图画和做装饰用的瓷器,书架上放满了书籍和歌谱,就是在门玻璃上,也画了一幅风景画。
父亲也常给安徒生讲《一千零一夜》等古代阿拉伯故事,有时则给他念一段丹麦喜剧作家荷尔堡的剧本,或者英国莎士比亚的戏剧本。这些书本中的故事使小安徒生浮想联翩,常常情不自禁地取出橱窗里父亲雕刻的木偶,根据故事情节表演起来。
而且,父亲还鼓励安徒生到街头去看埋头工作的手艺人、弯腰曲背的老乞丐、坐着马车横冲直撞的贵族等人的生活,这种种感性的经验,为安徒生以后写出《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等童话故事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5、爱迪生妈妈:重视孩子的好奇问题
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只上过小学三个月就退学了。而他的成功却得益于称职母亲的良好教育。
曾在课堂上,爱迪生总爱向老师提问:
“老师,为什么会起风?““鸡蛋为什么会孵出小鸡?”“鱼为什么不会被淹死?”“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
爱迪生的各种为什么让老师终于忍无可忍,老师将他狠狠地骂了他一顿:“真烦,混蛋,老老实实学你的算数!你是傻瓜吗?像你这样读书也是白读。
爱迪生哭着回家,爱迪生的妈妈领着孩子到学校质问那位老师,并表示此后她自己会教孩子。
爱迪生的妈妈认为活的教材遍地都是,并不强制爱迪生像老师要求的把教科书完整地默记下来,而是和他一起享受思考的快乐。
当爱迪生问起妈妈孵出小鸡的疑惑时,母子俩一起查网络全书,爱迪生查蛋项,妈妈查鸟项。虽然没有什么结果,但爱迪生却学到了许许多多关于鸟和蛋的知识。两个人一起探讨着学校学不到的有关风、花、鱼等许许多多的知识。
爱迪生的妈妈从不给他答案,而是一起和他翻阅网络全书,和他一起思考,帮助儿子培养对学科的好奇,有这样的好奇就会不断学下去,而爱迪生的发明成就更是与此种好奇密切相关。
⑵ 伟大名人的亲情的事例!!!今天就要用!!!
孝感动天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
重华
,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
继承人
。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
汉高祖
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
文景之治
”。
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
曾子
”,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
吾日三省吾身
”(《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著名演员傅彪是个孝子,在外边拍戏,只要一听说父母生病,无论多远都会赶回来。说来你也许不信,连他买车都是因为亲情所致。1997年,为了照顾长期卧床的父母,傅彪才忍痛买了一辆便宜的“捷达”。买完车后,傅彪手里就只剩三千块钱。早在傅彪患病前,其年迈老父就一直抱病在院。傅彪二次肝移植手术失败后,身体每况愈下,媒体给予了大量关注和报道。为了不让老人担心,傅彪不得不把老人转移到别的医院,并时时小心翼翼,避免让老人看到电视和报纸。就连自己生命到了最后一刻,他都坚持不通知父母。
⑶ 名人父母的爱例子100字
名人父母的爱例子如下:
1、著名的大发明家爱迪生在上一年级的时候,成绩在班版里倒数第权一,一天到晚不知乱画什么。校长和老师说他是弱智,让家长把他领回去。爱迪生的母亲领着孩子到学校,怒气冲冲找到校长和老师说:“我的孩子是天才,你们不理解他!”母亲的这点理解,使得爱迪生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家。
2、有一天,孟子逃学,孟母非常生气,拿剪刀把织布机上的布匹割断。孟子连忙跪在地问原因。母说:“读书就像织布一样。要一线一线地连成一寸,成一尺, 一丈、一匹,织完后才有用 。学问也必须日积月累。如半途而废,就变成了没有用的东西。”
⑷ 哪些名人或历史人物是个尊老有孝心的人
孔融让梨
孔融,字文举,东汉曲阜人也。孔子二十世孙,泰山都尉孔宙次子。融七岁时,×月×日,值祖父六十寿诞,宾客盈门。一盘酥梨,置于寿台之上,母令融分之。融遂按长幼次序而分,各得其所,唯己所得甚小。父奇之,问曰:他人得梨巨,唯己独小,何故?融从容对曰:树有高低,人有老幼,尊老敬长,为人之道也!父大喜
百善孝为先。春秋时期,孔子最有名的弟子子路,小的时候,由于父母体弱多病,家里很穷。有一次,父母想吃米饭,可家里一粒米也没有,怎么办?小小的子路,于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的山路,从亲戚家里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他是个孝顺的孩子。
黄香尊老爱幼的故事
黄香,东汉人,少年时就善于写文章,当时的人称颂他:“天下无双,江夏黄香。”但黄香最难能可贵的,还是他很小就知道孝敬父亲。
黄香9岁时母亲去世了。他十分悲伤,就把对母亲的思念和爱全部倾注到父亲身上。
冬夜,天气寒冷。黄香就先钻到父亲的被窝里,躺一会儿才回到自己的床上睡觉。
夏天夜里很热,黄香就手执蒲扇,对着父亲枕席使劲扇着。
黄香长大后,朝廷觉得他是个人才,让他担任魏郡太守。有一年,魏郡遭受特大水灾,百姓苦不堪言。黄香拿出自己的钱财赈济灾民,百姓没有不感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