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公司扣员工10%工资打入其父母账户称“孝顺金”
公司扣员工10%工资打入其父母账户称“孝顺金”
九九重阳节将至,我们社会该如何用行动关爱老人呢?广州市白云区石井街一家民营公司自2012年起设立孝顺金,即公司从员工月薪中扣除10%或5%作为孝顺金直接打入员工父母账户。此外,公司还根据员工工作年限给予额外补贴。
该公司负责人吕美叶称,公司一年支出孝顺金20多万元。“孝顺金既启发员工孝敬父母,也帮公司留住了人心,缓解了员工流失与招工难问题。”
“孝顺金”:员工月薪部分强制存给父母
白云区的一家美容连锁机构,自2012年起规定未婚员工要拿出月工资的10%,已婚员工拿出5%作为孝顺金,财务人员把这部分钱直接打到员工父母乃至岳父岳母的银行账户上去。
公司层面也根据员工工作年限,给予额外补贴。工作一年每月补贴100元,工作两年补贴200元,三年以上补贴300元。该公司负责人吕美叶举例说,公司基层员工平均月薪是3000多元,每月约划出300元打给父母。“员工父母一年至少可以领到3600元。我们员工不少来自农村,对父母来说,这是一笔不少收入。我们招聘新员工时,员工须认同这个规定,否认将不予招录。一入职,员工就要提供父母的银行账户。”
丛大为推行该规定,该公司还设有其他配套规定。例如,每个周一,所有门店都是关店内部学习,其中就包括了“孝”文化学习。员工获得了奖励、升迁,公司也将电话通知其父母,让他们了解孩子的成长。
执行:有员工私扣“孝顺金”
该公司另一名负责人卢志平坦言,这项规定在推行之处也曾碰到一些问题。“有些员工有抵触心理,父母领孝顺金变成了走过场。有一次,一位店长发现一名员工拿着父母的银行卡刷卡消费,才知道有员工私自扣留了孝顺金。”
卢志平说,有些员工不理解的,觉得孝顺金多此一举,“有钱,自然孝顺父母。”卢志平说,为了防止孝顺金“走过场”,公司安排人员定期对员工的父母(公婆)进行全员电话回访。
该公司共有80名员工,来自五湖四海。“回访中,操着各地口音的父母表达了一致认同。有员工父母还告诉我们,自己不在公司工作,还能每月从公司领到固定工资,很高兴,也为儿女的一份孝心感到欣慰。”卢志平表示,回访得到的积极反馈坚定了他们推行这一项制度的信心。
初衷:让孝文化在公司落地生根
卢志平向记者解释了公司推行“孝顺金”制度的初衷。卢志平说,传统讲“百善孝为先”,“我们成年了,回头看才理解到父母的不容易,为孩子操心一辈子,做儿女的一定要孝顺。”孝顺金就是该公司将“孝”文化落地的一个方法。
有一件小事让公司负责人吕美叶印象深刻。“2013年,一次公司组织员工去阳江旅游,大巴上,一名90后女员工突然哭了起来。我们了解到,当时高速路上有一个工地,这名员工的父亲就在这个工地上工作,看到工地的艰苦情况,员工才落泪。”这件事情,让吕美叶明白年轻员工心底的孝心需要触发。
据了解,该公司属于服务行业,基层员工多是90后,不少员工来自农村地区。吕美叶表示,从事美容行业的年轻员工一般没有很丰富学历背景,也没有很殷实的家底,他们表面上有些高傲、要强,其实内心深处是自卑、脆弱的。“有的孩子有责任心,会心疼父母,有的孩子则做不到。”
吕美叶表示,企业要经营,首先是树人。孝顺金就是提醒员工要懂得孝顺,但“孝”不是随便说说就能做到。“没有这样一个实实在在的长效制度,只是空洞说教,员工永远难以理解‘孝’字的分量。”吕美叶说。
各方观点:
市民:
年轻人不啃老就够了
企业发孝顺金有没有必要?昨日,记者采访了多位市民。市民刘女士认为,这对来自农村的员工有一定吸引力。“在农村,有了这笔钱,父母可以解决基本生活开支。在城市,一般父母都有较完善的社保,一月都有不少退虚晌休金,不会太在乎孩子这点钱。”刘女士表示。
与刘女士持同样观点,市民周先生也表示,现在年轻人很不容易,买房与生活压力都大,本来赚钱就不多,再拿工资10%给父母,父母还会倒贴回去。“孝顺金倒没有必要,年轻人不做啃老族就足够渗誉竖了。”
社会学家:
虽非正式制度
也有管理效用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周利敏分析说,孝顺金取材于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中国式管理方式。企业一方面履行了社会责任,另一方面通过这种温情制度保证了企业的良性运转,可谓双赢。
周利敏认为,孝顺金是公司在管理实际摸索出来并被员工认可的约定成俗、共同恪守的管理安排,不具有强制性,属于非正式制度的`范畴,但它具有很强现实意义。“孝顺金的设立取材于中国传统孝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相互补充,形成了中国式的企业管理方式。在转型期的中国社会,这种非正式制度价值很大,有效弥补了正式制度管理的不足,以一种温情、柔性方式呈现,是一种讲究中国实际的管理方式。”
“中国是一个情理社会。这家企业员工不少是来自乡村社会,乡村是一种非正式制度社会。该企业根据员工实际推出这样的管理规定,是值得赞许的,对于企业良性运转具有积极意义。”周利敏说。
周利敏还认为,“孝顺金”作为企业管理方式是可行的,但不具有在更高层面推广的可行性。对于社会养老问题,要依靠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政府应担起主导责任,不能把养老的社会责任推给企业。
效果怎么样?
父母点赞:女儿懂事了
员工父母对于这项规定有不少积极反馈。“一次我收到短信,内容是:感谢企业有这样好的制度,孩子过去从不打电话回来,吃饭也不愿意和家人说话,现在变懂事了。”这条短信让卢志平意识到这项规定的威力。
卢志平了解到,这位父亲来自湖南。“我还了解到,这名员工回家看到母亲脚冻了,专门在广州买了皮棉鞋给母亲寄回家。”后来,这名员工的父亲特意给公司送来一面锦旗。
公司获益:留住人心了
“这项制度实施效果,出乎我们的意料。对于我们企业来说,生存、赚钱是第一目标,但企业要做大做强,靠的是文化,文化会反哺企业发展。”卢志平表示,孝顺金发挥了正向作用。他说,洗脚、美容、餐饮等服务性行业都面临员工流动性大、招工难等问题。实行这个规定后,员工流动性大大降低。由于该公司位于工业区,其实招工不容易,但推行这项规定后,公司拴住了人心,公司还出现了不少夫妻档、姐妹档,家人觉得企业靠谱,也就把亲属也带过来工作了。现在该公司有夫妻档6对、姐妹档10多对。
Ⅱ 孝敬父母月活动总结
历时一个月的“孝敬父母月”活动结束了,通过开展孝敬父母活动,培养了学生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关爱社会、报效祖国的优良品质;提高了学生服务社会、建设祖国必须具备的思想道德素养;加强了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践行了社会主义荣辱观;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现就我校关于活动开展的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制定活动计划,力求实效。
学校成立了“孝敬父母月”活动组织机构,制定了《关于开展“孝敬父母月”活动工作安排》,确定了以“学会感恩、立志成才、报效祖国”为主题的活动主题,并确定了以下活动内容:
1.学校开展以“父母辛苦了”为主题的征文比赛活动;
2.学校开展“学会感恩”主题演讲比赛;
3.班主任组织一次“孝敬父母”的主题班会;
4.月末班主任在班内开展一次“孝敬父母月我是这样做的??”主题报告会;
5.各班倡导每位学生为父母洗一次脚(头),给父母写一封信,陪父母参加一次户外活动,为父母自制一件生日(节日)礼物,承担一次家务劳动,与家长进行一次谈心活动。
以上简称为:孝敬父母月“九个一”活动。
二、以活动为载体,加强宣传,提高了德育的实效性。
(一)让学生明白“感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经典,从“岳母刺字”、“孟母三迁”、 《背影》等故事或文章中体验感恩,让学生明白“感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联系实际,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爱,引导学生关心父母、热爱父母、理解父母,教育学生从小有一颗感恩的心。
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父母的了解程度,并对数据进行统计。问题有:
(1)爸爸、妈妈每天早上几点出门?晚上几点回家?
(2)他们回家后,还要为你做些什么?
(3)你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吗?你知道父母的健康状况吗?
(4)你会厌烦父母的说教,甚至恨父母吗?
(5)你的父母文化层次低或社会地位低,你会看不起父母吗?
(6)你能为父母分担忧愁吗?你知道父母的最大的烦恼是什么吗?
(7)你会为父母做家务活吗?
(8)你知道你的父母最喜欢的东西吗?
(9)你知道爸爸妈妈对你的希望是什么吗?
经过调查,统计数据得到:68﹪的学生对父母很了解,29﹪的学生对父母比较了解,3﹪的学生因父母长期在外打工,不很了解。另外,让学生搜集部分自己及家长的照片及成长经历中的一些感恩事件。让学生利用周末收集生活中父母爱自己的点点滴滴,可以是照片,可以是小事件,可以是父母送自己的小礼物等。然后搜集部分学生及家长的照片及成长经历中的一些感恩事件在班级中进行展览、交流。
(二)开展有声有色的活动,寓德育于活动之中。
1、围绕“孝敬父母,关爱他人”开展主题班会。30个班级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有以宣誓为主题的,有以反面教材为主题的,有以颂歌献父母为主题的,有以演讲为主题的,各班把开展主题班会作为班级“孝敬父母”活动的启动仪式,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活动实效性。
2、举行《孝敬父母》的法制学习课。学生受益匪浅,不仅懂得了应怎样孝敬父母,还懂得了虐待父母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3、组织开展了“父母辛苦了”为主题的征文比赛活动。共有33篇文章参加了评选,13篇征文荣获一、二、三等奖。学校分别给予了表彰奖励。
4、五月中旬,各年级组选派了10名同学参加了学校举行的“学会感恩”主题演讲比赛,全校各班的部分同学在会场聆听了演讲。经过紧张而有序的比
赛,评选出一、二、三等奖。“感恩的心”、“让爱不再成为往事”等主题的演讲感人至深,脱颖而出,受到好评。
5、在学生中开展五个“一”活动,即做一件好事、读一本好书、帮父母做一件事、办一张手抄报、给父母一件礼物。据统计,有拾金不昧的,有到社区打扫卫生的,有到养老院看望老人的,有在家帮父母做家务的.,有在公交车上让座的,有扶老人过马路的,有看望村里的五保户的??
6、要求学生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认真反省自己以前的行为,帮父母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以表孝心,制定了7条“点滴小事,表我孝心”的行动守则:
(1)出去玩耍要经父母同意,并要按时回家,不让父母担心。
(2)客人来访,主动招呼长辈或老师,讲话时不抢言、不乱插话。
(3)有事与父母沟通,不与父母顶嘴、吵架。
(4)父母劳累、烦恼、生病时,主动照顾,多说宽慰话。
(5)记住父母的年龄、生日,并能在父母生日时,送上祝贺语或一份小礼物。
(6)认真学习,不让父母操心。
(7)不乱花钱,不挑吃穿,回家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老师还在课余时间与学生聊天,询问他们做到了几点,并及时引导学生,让他们明白:感恩、孝顺是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而不是长大以后的事情。从自身做起,给学生树立榜样。
7、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老师是孩子的第二任父母。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六(2)班朱新文老师为了给学生树立榜样,使本次活动开展的有头有尾,在班级开展的“孝敬父母”主题班会上带头演讲,他演讲的《一位失落的母亲给学校的一封信》,学生听了后,各个热泪盈眶,更加感受到了父母对他们的一片苦心。学生也各个争先恐后积极演讲,表达他们对父母的感恩之心。
“孝敬父母月“活动虽然结束了,但很多孩子还是会一如继往的给父母做一次感恩饭、敬一杯感恩酒、说一句感恩话、洗一次感恩脚等形式,将感恩付诸行动。很多家长纷纷反映:自己的孩子比以前懂事了,看到长辈工作累了,晓得倒水、捶背,父母讲话时有礼貌的认真听,不插嘴,家长很感动。我们开展的此次活动意在从身边亲人做起,通过爱父母、爱家庭,进而达到爱同学、爱老师、爱学校、爱社会、爱祖国的目的。 “百善孝为先”在培养孝敬父母的同时,我们将引导学生在班里开展“互帮、互学、互比、互爱”活动,真正陶冶学生的情操,让他们展示出当代学生崭新的精神面貌。
Ⅲ 孝敬父母颁个什么奖
孝星奖,孝顺奖,二十四孝奖,都可以。
孝顺父母是中国传统美德,值得鼓掌和奖励。应该的!请继续发扬和加油!
Ⅳ 作为已婚或未婚的儿女我们该如何孝敬父母
孝道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几千年来已经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在封建社会,孝道文化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在,我们的生活也离不开孝道文化。《弟子规》开篇就是讲孝道:“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孝敬父母是我们做人的基础。
孝道文化主要包含敬亲、奉养、侍疾、立身、谏诤、善终等内容。
敬亲:孝敬父母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对父母的“敬”与“爱”,没有敬和爱,就淡不上孝。履行孝道最困难的就是时刻保持对父母的“敬”与“爱”。
奉养:父母把我们养大成人,教我们做人的道理。奉养父母是我们作为子女应尽的义务。最简单的就是从生活上物质上供养自己的父母。“生则养”,这是孝敬老人最低最根本的要求。
侍疾:父母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逐渐衰退,身体虚弱,抵抗力差,易得疾病。作为子女照顾父母是孝顺中必不可少的。父母生病要细心护理,在生活上、精神上给予老年人无微不至的体贴和关怀。
立身:安家立业是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的。在事业上有了成就,家旺业兴,父母就会感到欣慰,感到光荣,感到自豪。反之,那些一生好吃懒做,无所作为,家贫如洗的人,自己生活都难,孝敬父母更是谈不上了。
谏诤:有时候父母的言行并不一定完全正确,父母如果做错了,我们也不能一味的愚孝。而应尽力劝说父母,使其纠正,当然我们不能大吼大叫,让矛盾升级,家和才能万事兴。
善终:尽孝之事必须亲自为之,老有所居是对父母的尊敬,老有所养是对父母的孝敬,父母老了,行动不便,作为子女要精心护理,解除父母忧虑。儒家的孝道思想把善终同样看得很重要,在祭奠和送葬时施行多种礼仪,以此来缅怀、祭奠。
孝敬父母是做人额根本,无时无刻我们都要心存对父母的“敬”与“爱”。今天自己做到了孝敬父母,下一代也会明白孝道的重要意义。孝敬父母从“敬”与“爱”开始,让爱一直传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