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敬父母 > 多少父母输在了不会好好说话上

多少父母输在了不会好好说话上

发布时间:2024-07-08 00:05:13

Ⅰ 不会好好说话的父母,到底会对孩子造成什么影响呢

不好好说话,成了许多中国家庭的日常顽疾,明明是关心,说出来的却是责备与羞辱.

据统计发现,中国人不好好说话的高发区是亲密关系里、家庭单元内,表现为越是亲近的人,越爱不好好说话。

涉及到孩子学习成绩等话题更是如此。

有时是暗讽挖苦式的揶揄;

有时是正话反说式的教导;

有时是父母习惯性地打击和否定;

这些言语很隐性,像一日三餐里放的盐,又融于日常。

时间长了会发现,我越来越没自信,遇事总想着过去,一度怀疑我患了抑郁症。

03 遇到类似的情况怎么办?

现实生活中父母还是把“盐”融入一日三餐。

当我们为人父人母时,也会不自觉的传承这样的模式。

这个时候,有两个方向可以调整。

一、知己知彼

排除一些偏执自恋或暴力倾向的父母外,一些父母在做出恶语相加的行为后,会产生一种内疚自责的心理,会有行为上的补偿。

如果我们能用一种成人的心态视角去看待的父母,会发现他们也不是那么“强大”,他们也有“软弱”“自制力差”的时候,虽然在物质上控制着你,但他们的内心世界也是极度匮乏的“穷人”。

他们没有办法用真诚去面对他人,也没有体验过“被支持”“被理解”“被肯定”的体验,所以他们的人格及脆弱又自卑。

他们拿不出真诚与支持的礼物。

人,也不能给出自己没有的东西。

这样去理解不是去消除他们对你恶语相加的结果。而是,可以让我们在纠结、挣扎、难过、痛苦的境遇中有一些松动的空间。

二、行动起来,为自己做些事。

比如,用行动划清界限,划清界限不是一刀两断,我们可以逐步完成分离。

哪些事自己该做?哪些事父母该做?

这是自己的情绪,还是父母的情绪?

是自己的想法,还是父母的想法?

在认知、情绪、行为上一一地做出明确的区分和澄清。

比如,主动修复被拉低的自我价值

当能意识到那些恶语相加的声音出现时,你会发现背后是"穷人"的父母,他们也同样匮乏,那我们可以更有力量不去认同出现的声音,抛弃掉“我不好”“我不配”的想法。

并且,重新找一面清晰的镜子,去了解真实更好的自己。

再比如,无畏地对工具化说,“NO”。

生而为人,我们都是一样的,你是人,你的父母是人,你生的孩子也是人。

没有人可以自上而下的可以使用道德的特权,来奴役控制自己。

著名作家伏尔泰曾说,“我不同意你的说法,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每个人都应被真诚的对待,

人人都应有正确表达的机会,

你,你的孩子,你的父母,都是一样。

阅读全文

与多少父母输在了不会好好说话上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临城县农村养老保险管理所 浏览:82
央企女处级干部退休年龄 浏览:347
敬老院慰问老人诗歌朗诵 浏览:53
访谈60岁以上老人 浏览:613
大平孝敬爹和妈现场版 浏览:790
全国人大领导退休年龄 浏览:587
吕不韦为什么能长寿 浏览:29
聋哑人多少岁进养老院 浏览:384
60岁裸体女人 浏览:472
汉代父母官叫什么名字 浏览:837
父母进厂打工怎么说 浏览:495
很讨厌老年人喝酒怎么办 浏览:999
老年人脊椎列怎么治疗 浏览:328
龙游县养老保险缴费基数 浏览:330
灯塔市澜潮养生会馆门票多少钱 浏览:306
重阳节爬山高中画 浏览:219
老人补肽多少克 浏览:395
预防老年痴呆症ppt 浏览:988
养老院加盟好项目 浏览:241
为什么喜欢重阳节 浏览: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