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给父母跪拜礼的正确姿势是什么
第一.站立姿势.轻轻合起双掌,手指并拢,手肘自然弯曲,置于胸前约呈四十五度。合双掌时,双眼下垂目光注视合掌的指尖,能够凝聚心神,排除妄念.站于蒲团之前,两足作八字式,左右足 跟距离约二寸左右,足尖距离约八寸;
第二.分右掌向下,按于蒲团之中心,左掌不动,两膝跨开,跪于蒲团上;
第三.左掌按于蒲团之前左边;
第四.右掌从中心移于蒲团之前右边,两掌相离六寸许;以头按于两掌中间之蒲团上;
第五.以两手掌向外边翻转(手心向上,意在以两手承佛足,头面接足礼);
第六.两手曲指反转,仍按于蒲团之原处;头离蒲团由伏而起;右掌移于蒲团之中心;
第七.左掌离蒲团,置于胸前如合掌之状;右掌用力撑起(两膝同时离蒲团),合于左掌当胸,此为一拜;
附<问讯> 拜毕后尚有一礼,如世俗之作揖,名曰问讯1、首先虔诚地合起双掌,目光注视中指指尖。2、然后向下弯腰约九十度,当要直起身子来时,合十的双手也同时变换姿势。3、以左手的中指、无名指、小指,盖住右手的中指、无名指、小指;大拇指指尖轻轻相接触,食指尖也轻轻相接触,食指与大拇指刚好略呈三角形状。4、此时,双手的姿势就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荷花,就如同向佛菩萨供花一般,充满了恭敬祥和。5、双手维持这个姿势经过胸前,一直举高到眉心(但不触到额头),这也表示把佛菩萨供到顶上,有著虔诚、恭敬而谦虚的态度。6、随后再轻轻将手放下,到胸前回复合十姿势,然后放下双掌。
『贰』 古代儿子如何给父母行礼
完全看年代。
在正坐(也就是跪坐)时期,这个基本上是先秦一直到唐代初专期(或南北朝末期,这属个各地椅子的普及速度不一样)。对父母主要的行礼就是稽首和顿首,按照现代的话就是磕头,区别在于稽首更正式一点,头在地上的时间长一点。顿首是头触底就抬起。顿首礼其实已经不算是下对上的礼了,在跪坐时期,同辈之间也可以行,所以正式点的话还是要稽首。但是一般居家么,估计也没那么正式。
唐代以后到清代的汉人礼仪(因为蒙古和满族这个明显不一样):正式的行礼还是磕头为主,也就是古人说的“拜”,非跪不能拜,你可以自行去看明清小说,中间经常出现“拜”这个词。子拜父母是最正常不过的事了。但是因为当时已经不是跪坐了,下拜的运动量比较大,如果在一些非常不正式的行礼中,可能会出现作揖的情况。抱拳礼这种明显是平辈间非正式的礼仪(还带那么一点江湖气),是不会出现诗礼之家的父子之间的。
『叁』 拜天地丶父母丶夫妻互拜礼仪词
一拜天地 一拜天地之灵气,三生石上有姻缘;——一鞠躬! 二拜日月之精华,万物生长全靠她;——二鞠躬! 再拜春夏和秋冬,风调雨顺五谷丰!——三鞠躬! 二拜高堂 主持词:水有源,树有根,儿女不忘养育恩,今朝结婚成家业,尊老敬贤白发双亲,接下来是二拜高堂,父母双亲,一鞠躬,感谢养育之恩,再鞠躬,感谢抚养成人,三鞠躬,永远孝敬老人! 一拜父母养我身,——一鞠躬! 再拜爹娘教我心,——二鞠躬! 尊老爱幼当铭记,和睦黄土变成金!——三鞠躬! 夫妻对拜 主持词:接下来是夫妻对拜,二位新人向左向右转,在咱们这里有这么一个风俗,夫妻对拜的时候啊谁鞠躬鞠得越深说明谁爱对方爱得越深: 一拜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白头偕老,风雨同舟——一鞠躬,谢谢您选择了我; 二拜夫妻恩爱,相敬如宾;早生贵子,光耀门庭——再鞠躬,白头偕老; 三拜勤俭持家,同工同酬;志同道合,尊老爱幼 ——三鞠躬,永结同心! 新时期时兴鞠躬,拜天地有了新的—— 一拜天地—— 耿窢钝喝墁估惰台伐郡 一鞠躬,敬苍天,佳偶天成; 二鞠躬,敬黄土,喜结连理; 三鞠躬,敬天地,地久天长。 二拜高堂—— 一鞠躬,敬父母,骨肉情,情如东海; 二鞠躬,谢父母,养育恩,恩重如山; 三鞠躬,祝父母,享天伦,长寿百年。 三拜来宾—— 一鞠躬,谢贵宾,大驾光临; 二鞠躬,谢亲朋,登堂贺庆; 三鞠躬,谢乡邻,捧场助兴。 夫妻对拜—— 一鞠躬,男女平等,相敬如宾; 二鞠躬,永浴爱河,永结同心; 三鞠躬,红花并蒂,心心相印。
『肆』 为父母祈福的方法
为父母抄祈福的方法有很多;可以选袭诵念佛经。
佛教经典都很殊胜的,建议看下其中的《妙法莲华经观世音普门品》或者《金刚经》经文短,易读诵,祈福快。
自古至今,为父母子女祈福,一般都诵金刚经!因为金刚经讲般若智,那才是真功德!用清净心诵念,然后回向某人,非常好!不过念经前,要先给神明烧香礼敬的,香作为和神明沟通的桥梁,好的香才能更好为你传递信息;一般都是在无相铜炉请几盒祈福香,在诵念经文的时候点上,既礼敬神明。
除了念经文回向给父母,也要带着父母做些善事。善事做多了,自然有贵人相助,父母安康吉祥。
佛教能清静人心、能造福大众、能解世间苦。但是前提是我们必须实践:信、愿、行。
合十,祝福。
『伍』 中国古代礼仪跪拜礼表达对父母的感谢怎么拜
中国古代礼仪跪拜礼最常用的有四种:稽首、顿首、空首、振动。
『陆』 农村结婚拜天地拜父母怎么拜
1.结婚拜堂怎么拜
拜堂又知称拜天地。汉族婚姻习俗,起源约在北宋时期。流行于全国各地。在举行婚礼时,新郎新娘参拜天地后,复拜祖先及男方父母、尊长的仪式。 也有将拜天地、拜祖先及父母和夫妻对拜都统称为拜堂。
拜堂
新郎、新娘进门后,接着就要“拜堂”,又称“拜天地”。拜堂的地方一般在洞房门前,设一张供桌,上面供有天地君亲师的牌位,供桌后方悬挂祖宗神幔。新郎、新娘就位后,由两位男宾引导,行三跪九叩礼,参拜天地、祖宗和父母。然后女东男西,行夫妻对拜礼。雁北大同一带,拜堂时新郎拜,新娘却不拜,与常俗殊为不同。
迎娶之日,新郎新娘举行拜堂仪式。傧相二人分别以“引赞”和“通赞道”的身份出现。
拜堂意识程序如下:
引赞:新郎伫立于轿前。
通赞:启轿,新人起。
引赞:新郎搭躬(拱手延请新娘)
引赞:新郎新娘直花堂前。
引赞:新郎新娘就位。
通赞:新郎新娘进香。
引赞:跪,献香。
通赞:跪,叩首,再叩首,三叩首,
然后就是电视剧里面常见的三拜: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最后才进洞房。
2.农村结婚拜堂词怎么说 农村结婚拜堂词范文
结婚典礼仪式 一、鸣炮,奏乐,掌声欢迎新郎新娘入场。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金秋九月,丹桂飘香。到了秋天,一切都成熟了,正是灿烂的鲜花结出累累硕果的时候,在这个收获的季节里,***先生和***小姐百年好合,喜结良缘。
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喜气洋洋,参加他们的结婚庆典。下面,请鸣炮,奏乐,掌声欢迎新郎新娘入场。
新郎**先生是人事局业务骨干,新娘***小姐是人大机关的才女,经过几年的相识,相知,相爱,相恋,在大家的关心、爱护和见证下,今天终于走上了神圣的婚姻殿堂,那么,当着各位来宾的面,请问新郎:你愿意娶***小姐为妻,海枯石烂,永不变心吗?。
(请掌声支持)请问新娘:你愿意和***先生结为夫妇,恩恩爱爱,白头谐老吗?。
好的,新郎新娘当着大家的面发出了爱的誓言,他们是男才女貌,佳偶天成,恩恩爱爱,永结同心,祝他们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愿他们爱情甜蜜,工作顺利,家庭幸福,事业有成,下面,有请主婚人致辞。
二、请主婚人致辞;(掌声有请) 三、请证婚人致辞;(掌声有请) 刚才主婚人给一对新人送来了美好的祝福,证婚人也证明了他们夫妻的合法性,按照我们的传统习俗,下面要进行拜堂仪式。 四、举行拜堂仪式: 1、拜父母,送礼物。
请新郎父母上台就坐,一对新人向父母一叩首,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二叩首,保证以后永远孝顺;三叩首,祝父母身体永远健康。下面,向父母敬酒。
新郎新娘叫父母。父母送红包并发言。
2、拜来宾。向来宾一叩首,感谢大家的关心和支持;向来宾二叩首,祝来宾工作顺利,家庭幸福,事业有成;向来宾三叩首,请亲朋好友,领导同事以后对小两口继续关心。
3、夫妻对拜。请面对行礼,请大家监督,鞠躬程度深不深,检验感情深不深;鞠躬时间长,说明新郎爱新娘;谁的鞠躬时间短,洞房要跪踏脚板;只要鞠躬时间够,年终一定评优秀。
好了,第一拜,夫妻恩恩又爱爱;第二拜,婚后继续谈恋爱;第三拜,地老天荒不分开。 行过三拜大礼,请小姐端上美酒,请夫妻双双喝交杯酒。
五、喝交杯酒,互送礼物。 喝一口,笑在脸上,喜在心头; 喝两口,今生今世,永远牵手;喝三口,幸福生活,从今开头。
我们看新娘是三杯美酒喝下去,两朵桃花上脸来,那是一种幸福,一种陶醉。让我们祝愿他们生活有如甘蔗加糖甜如蜜,事业有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这时,他们都有为彼此准备了心爱的礼物,请双方交换信物。 此时此刻,大家一定想知道,这对新人是怎么相识相知相爱的吧,下面就请新郎新娘为大家介绍恋爱经过。
六、介绍恋爱经过,并表演节目。 。
.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的一句是什么?请你说一句发自内心的话,让大家和你们都终生难忘的一句话,或者是一个词,一个成语。为了更使你们难忘,我建议你们在前边加一句,当着大家的面说出来,一定会让你们和大家都终生难忘:我在新婚之夜。
新郎新娘说的这么好,我们要再看看新郎的表现,让新郎抱着新娘转几圈,有三个选择,转三圈,表示三生有幸;转六圈,表示六六大顺;转九圈,表示地久天长,永不分离,好不好?请你选择. 古人说,人生有三大喜事,一是金榜题名,二是洞房花烛,三是喜得贵子,他们到今天已经完成了两件任务,前边的路正长,事正多,让我们一起祝福,祝他们一生幸福,两情相悦,三羊开泰,四季平安,五福临门,六六大顺,七星高照,八方来财,地久天长,十全十美,百年好合,千年等一回,万事都有如意。
婚礼到此结束,我代表一对新人请来宾各就各位,共进午餐。请大家开怀畅饮,人逢喜事精神爽,千杯万盏不会醉,一杯一杯再一杯,你没喝好我找人陪。
七、典礼结束,请来宾入席。
3.农村结婚拜堂给钱说什么顺口溜好,如:越拜越有天长地久
一拜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白头偕老,风雨同舟;二拜夫妻恩爱,相敬如宾;早生贵子,光耀门庭;三拜勤俭持家,同工同酬;志同道合,尊老爱幼 !一拜天地——一鞠躬,敬苍天,佳偶天成;二鞠躬,敬黄土,喜结连理;三鞠躬,敬天地,地久天长, 二拜高堂——一鞠躬,敬父母,骨肉情,情如东版海;二鞠躬,谢父母,养育恩,恩重如山;三鞠权躬,祝父母,享天伦,长寿百年。
三拜来宾——一鞠躬,谢贵宾,大驾光临;二鞠躬,谢亲朋,登堂贺庆;三鞠躬,谢乡邻,捧场助兴。夫妻对拜——一鞠躬,男女平等,相敬如宾;二鞠躬,永浴爱河,永结同心;三鞠躬,红花并蒂,心心相印。
4.拜天地怎么拜
“拜天地”也称拜堂。
古代婚礼仪式之一。中国婚礼仪式。
又称拜高堂、拜花堂。旧时举行婚礼时,新郎新娘参拜天地后,复拜祖先及男方父母、尊长的仪式。
也有将拜天地、拜祖先及父母和夫妻对拜都统称为拜堂。唐代,新婚之妇见舅姑,俗名拜堂。
详细解释 1. 旧时婚礼的一种仪式。指新郎新娘参拜天地及其后的拜舅姑和夫妇互拜。
唐 王建 《失钗怨》诗:“双杯行酒六亲喜,我家新妇宜拜堂。” 吴祖光 《闯江湖》第二幕:“客人都到了,就等着接 灵芝 拜堂成亲啦!”参阅 唐 封演 《封氏闻见录·花烛》、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娶妇》、清 翟灏 《通俗编·仪节》、清 赵翼 《陔馀丛考·拜堂》。
2. 基督教教堂,称为礼拜堂,或省称拜堂。 梁启超 《日本横滨中国大同学校缘起》:“泰西通商之地,皆有拜堂以崇其教主。”
3. 佛教语。僧侣升大寺住持职、进入寺院时所行之礼。
5.结婚为何要拜天地拜高堂
古时候,孩子结婚就象征着已经成家立业。中国古代万事以孝为先,在结婚的日子里,新人第一要感谢的是天地神灵,那么第二就是要感谢有养育之恩的父母。 新人结婚,拜堂的时候,婚礼证婚人都会喊:“一拜天地,二拜高堂……”拜天地指的是什么?拜天地拜高堂就是拜父母,那么为什么要用到“高堂”这个词呢?古人有“天地君亲师”的排位。所谓"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先祖者类之本,君师者治之本。" 又说::"无君子则天地不理,礼义无统。上无君师,下无父子,夫是之谓至乱。"敬天地君亲师,希望大家学仁义礼智信。】"天地君亲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显著特征,突出体现了儒家伦理道德。
所以拜堂得先拜天地。 “堂”这个字,《说文解字》是这么解释的:“堂,殿也。”也就是说,在最初,堂和殿是一码事儿。但随着封建社会出现,帝王越来越高贵,连字眼都要有专用的,所以从唐代之后,殿专门指帝王的居所,和堂就区别开了。老百姓住的屋子,有堂屋,就是正房。 “高堂”这个词里的“堂”,指的是内堂。内堂是什么地方呢?是父母的居所。过去的习惯,是要到父母的居处去问安,问候尊长的起居——您今天怎么样?是不是挺好的?至于这个“高”字,有一种解释说,是因为要在高大的厅堂里拜见父母;而另一种说法认为,“高”字表示一种尊敬之意。不管怎么解释,“高堂”本来是指一种处所,是显示父母之尊的地方,所以久而久之,就引申为父母的代称了。“堂”这个字,经常被引申为母亲的代称。比如刚才说到的内堂,有时就专门指代母亲。还有一种文雅的称呼“萱堂”,也是对母亲的敬称。这个词出自《诗经·卫风》中的一句诗,大意是说,要在北堂种上萱草。什么是萱草呢?说起它的另外一个名字,大家肯定熟悉,就是忘忧草。也就是说,古人认为在北堂种萱草,可以忘忧。那么这个“北堂”是指哪里呢?一般就是母亲所住的屋子。所以人们就用“萱堂”来指代母亲的居所,引申为母亲的代称了。
『柒』 河南二十四拜怎么行
前7,后8,中9拜,就是24拜,向左右顶谢者和司礼施礼之后,回到正位,在芦席中间站定,弯腰一揖,挺直身子,迈步右跨至祭桌右角,先作揖,再下跪,挺直身子,再叩头触地,然后站起作揖,算是完成一拜之礼。
接着迈步,作揖,叩头,作揖。三拜之后,才行到香案前,作揖下跪,上香,祭酒,叩头,起身,作揖,右侧身后退至祭桌左后角一礼,再退一步一礼,至祭桌左前角一礼,退回原位一礼。这样循环三个回合,共磕二十四个头,故称“二十四拜”。
简介:
二十四拜按步位分前中后三个步位,礼拜数分前七后八中九拜,前七拜中间第四拜时到贡案桌敬香,中九拜时第五拜时到贡桌敬酒,后八拜时第四或第五拜时到贡桌送纸钱。
二十四拜礼也叫‘大礼’。行礼时须有唢呐伴奏。行礼者面对供桌,从东南始,作一揖,四叩头,站起;左脚向左前方跨一步,作一揖,四叩头,站起;右脚向右前方跨一步,作一揖,四叩头,站起。
右脚向右後方退一步,作一揖,四叩头,站起;左脚向左後方退一步,作一姆,四叩头,站起;右脚向右方平迈一步,作一揖,四叩头,站起。因其共叩拜二十四下。
网络--二十四拜礼
『捌』 春节给长辈拜年礼仪
春节给长辈拜年礼仪
春节给长辈拜年礼仪,中国人自明清起始,对拜年礼仪定下了不成文的规矩,有着一定的次序,首拜天地神祗,次拜祖先真影,再拜高堂尊长。下面来看看春节给长辈拜年礼仪。
给长辈磕头的礼仪形式
1、单纯磕头(单叩首),是儿童对长辈的常礼。
一般情况是儿童随家长见到长辈,家长说:“过来见过XX(长辈),给XX磕头。”孩子要先说句:“给XX磕头啦。”而后双膝先后弯曲跪下、手扶地、头触地,完成磕头的动作,然后起立侧身站着。长辈在接受孩子磕头后,必须做两件事,一是应当及时说:“好,起来吧。”一是要给孩子来点“赏赐”,例如小玩意儿,糖果等,或给个零钱,“头”是不能白受的!旧时代许多人在孩子说磕头还没跪下时,及时说:“不用啦。”而阻止孩子磕头,以免拿不出礼物的尴尬。
2、一拜一叩,是成年人拜见长辈的常礼。
一般是拜访、或长辈来访时,应当主动向前说:“我(自己名字或辈分、身份)给XX磕头了。”并可以说句祝福的话,而后,正面对长辈拱手长揖,再屈膝下跪磕头。长辈若接受了这一“头”,也必须有所表示,大多要给钱的,并说句“给你喝壶茶(或喝壶酒)吧”,或者“买双鞋穿吧”之类的话。否则(如表示谦虚或不想破费),就要在晚辈作揖后,及时说“不必磕啦”、“免磕了吧”等话语,最好同时伸手扶住对方身体以阻止继续磕头,因为只要“头”磕下去就要掏钱的。
3、一拜三叩,这是隆重的礼节。
大多是以下场合,初次见面的长辈,见祖宗级的长辈,拜见德望高或身份地位高者,拜师,拜年,拜寿,拜谢等场合。其仪式是先做拱手长揖,再屈膝下跪,磕完第一个头后,保持跪姿、直起上身,而后磕下第二个头,同样再磕下第三个头,最后起立。不要像“捣蒜”似的,不直起上身就把头接连触地三次,那是失礼的(幼童可以)。
给老人拜年吉祥的拜年话
1、保持童心,开开心心,想想童年,天真可爱,童言无忌,不要在意,童心最纯,生活最美,回到童年,快乐相伴,祝您春节快乐,天天开心。
2、吉祥如意、富贵安康;让美丽的朝霞、彩霞、晚霞一起飞进您的生活,这就是我的祈愿!
3、身体健康、长命百岁、后福无疆。
4、新春新年好!新的一年开始了。在此真诚地祝愿您身体健康,生活美满,笑口常开!
5、祝您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心想事成。
首先用敬语“您”以示尊重。很多地方还有除夕或大年初一给父母长辈拜年的习俗,通常是跪地磕头,以示感恩。好友需要注意的就是长辈给红包时,要双手接过并感谢,别当面拆,这样是不礼貌的行为。
过年拜年的顺序
首先拜家里长辈。 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好友就是不能忘记的是向邻居长辈拜年。中国有句古话:远亲不如近邻。所以向邻居长辈拜年仅次于本属长辈,一般说,邻居长辈也会给“压岁钱”的。
其次是走亲戚拜年。 初一或初二必须到岳父、母家,并须带贺礼。进门后首先向长辈们打招呼,拿出自己准备的礼品。
接着就是礼节性的拜年了。 如给朋友拜年,一进屋门,仅向佛像三叩首,如与主人系平辈则只须拱手一揖而已。一般情况下,不宜多逗留,客套话完了就要告辞。主人街道来访拜年之后,也应择日回拜。
拜年时的需要注意的礼仪
拜年前提前打电话告知
提前说好的时间,不要和主人的其他拜年客在同一天或是因主人也出门拜年而跑空趟,同时也给主人一个提前准备的时间。预约时间最好给主人有选择的余地,不要自己单方面定一个时间,共同约定的这个时间最好双方都比较方便为宜。
拜年的时间选择上午最佳
一般向长辈拜年多选择上午,节日期间不要过早,由于平时劳碌,年节期间人们一般起得较晚。若过早登门拜年,往往没有充足的准备时间。如果被拜 年者有年饭的招待,可根据饭局的时间来确定拜年的时间,要提前到达,不要 等开饭的时间再到,应该留有寒暄问候聊天的时间。
春节拜年礼仪常识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我们通常只知道的是正月初一时,家长带领小辈出门谒见亲戚、朋友、尊长,朋友们也互致新年快乐,以吉祥之语互贺祝新春。卑幼者并须叩头致礼,谓之“拜年”。主人家则以点心、糖食、红包热情款待。其实,春节拜年学问很多,春节文化元素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展示。
“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也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健康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到同辈亲友,也要施礼互贺。至今未曾改变这种礼仪,只是在形式上更多元化了。
年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中国人自明清起始,对拜年礼仪定下了不成文的`规矩,有着一定的次序:首拜天地神祗,次拜祖先真影,再拜高堂尊长,最后全家按辈份次序互拜。对尊长要行大礼,对孩童要给赏赐。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 “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拜亲朋也讲究次序
初一拜本家;初二、初三拜母舅、姑丈、岳父等,直至十六日。这种习俗早在宋朝时就已流行。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卷六中描写北宋汴京时云:“十月一日年节,开封府放关扑三日,士庶自早相互庆贺。”到了清朝年间,拜年礼仪有了升华。清人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描写,“男女以次拜家长毕,主者率卑幼,出谒邻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贺,谓之‘拜年’。至有终岁不相接者,此时亦互相往拜于门……。”一般说来,平辈间拜年则拱手致语就行了。
首先拜家里长辈。 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当然,长辈受拜以后,一定会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不能忘记的是向邻居长辈拜年。中国有句古话:远亲不如近邻。所以向邻居长辈拜年仅次于本属长辈,一般说,邻居长辈也会给“压岁钱”的。
其次是走亲戚拜年。 初一或初二必须到岳父、母家,并须带贺礼。进门后还得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礼,然后再给长辈们依次跪拜。
接着就是礼节性的拜年了。 如给朋友拜年,一进屋门,仅向佛像三叩首,如与主人系平辈则只须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长,仍应主动跪拜,主人应走下座位做搀扶状,连说免礼表示谦恭。一般情况下,不宜久坐,客套话完了就要告辞。主人受拜后,也应择日回拜。
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发短信、寄贺卡、礼仪电话和电报,都是一种新的拜年形式。寄贺卡时,也会同时寄上自己的名片。
古时,倘或坊邻亲朋太多,难以登门遍访,就使遣仆人带名片去拜年,称为“飞帖”,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福”两字,即为承放飞帖之用。此俗始于宋朝上层社会。清人《燕台月令》形容北京年节:“是月也,片子飞,空车走,成为时尚。”户人家特设门簿,以记客人的往来和飞片,门簿的首页多虚拟亲到者四人:一曰寿百龄老太爷,住百岁坊巷;一曰富有余老爷,住元宝街;一曰贵无极某人,住大学士牌楼;一曰福照临老爷,住五福楼。以图吉利讨口彩。至今的春节赠送贺年片、贺年卡,便是这种古代互送飞帖的遗风。
古代文人雅士则流行互送拜年钻。拜年钻就是如今的贺年片,是由古代的名片演变而成。据清代赵翼考证,西汉时没有纸,削竹木为刺,上书名姓,叫“名刺”。后来还用大红绒线在织锦上绣字为“名片”。东汉后用纸代木,叫做“名纸”。六朝时简称为“名”,唐代叫“门状”。宋代还别称“手刺”、“门刺”。
拜年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时间,这是拜年的第一要素。
由于平时劳碌,年节期间人们一般起得较晚。若过早登门拜年,往往让主人措手不及。有人喜欢选择晚上拜年,一坐好几小时,也难免影响主人休息。作客逗留时间一般以半小时至40分钟为宜,这样,既不失礼貌,又不影响主人接待其他客人。拜年时,若进门问声“新年好”,旋即匆匆离去,也会给人以“缺少诚意” 的感觉。
送贺礼也十分讲究,这也是礼物也拜年要素之一。
贺礼一定要送的得体。给长辈、教师、师傅拜年时,应适当带点礼物。礼物既不宜太昂贵豪华,又应能“拿得出手”。捧上一束鲜花,送上一张精美的贺卡,近年已成为都市现代人浪漫温馨的拜年方式。
拜年贺礼物还应讲究卫生、安全。比如,别人送给自己的糕点,一般不宜转送他人,否则食品在“旅游”中难免会腐烂变质;给年迈或患病者拜年,所送的水果等应该有益于对方强身健康,以免造成浪费甚至引起误解;赠送花炮之类,则万万不能去购买伪劣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