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为什么子女不愿意和父母沟通
对孩子太过“关注”
大多数家长都会为孩子考虑到方方面面的问题,对孩子自己做的事情很不信任,就会导致孩子的反抗,这个时候,家长就开始强硬地压制他,而不会去关心孩子的意愿,这样,孩子在你这里得不到信任,他就再也不会再跟你说心里话了。
二、教育方法的不适用
现在到处都有各种各样的已有的教育方法,一些家长一看到哪种方法教育出来的小孩很好很优秀了,他们就会不管不顾地用到自己孩子身上。
却不管这到底适不适合孩子。这样很容易就会让孩子觉得在你的教育下很不舒服,会让孩子更加不愿意跟你沟通。多跟孩子沟通,看到自己小孩的长处,找到真正适合他的教育方法,才能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强求孩子认同自己
很大一部分家长总以为自己是在跟孩子平等地交流,却不知道实际上自己正在强硬地要求孩子认同自己的想法。这样一来,孩子的想法总不被认可,他就也不愿意跟你提出他的想法了。
四、沟通方式不恰当
一般家庭里,妈妈总会唠叨,爸爸总会训斥孩子。殊不知,这些都是孩子很反感的东西。家长们需要放下家长长辈的架子,真实平等地跟孩子沟通交流,理解他支持他,才能让孩子愿意跟你敞开心门。
五、家长不理解自己,难以沟通
很多的孩子不愿意和家长沟通,是因为觉得家长不理解自己,难于沟通,他们总是在自己的圈子里生活,关注的是指孩子考试的成绩,不关心孩子在学校的事情和经历,不关心自己是不是学习的快乐与否,他们看重的只是分数,只要是分数好就会给奖励,只要是考不好那么就面临着挨揍。孩子慢慢的就会关上心门,有问题不会和家长说,反正说了他们也不关心,说了等于白说,达到青春期之后会更加的严重,和父母无话可说。
六、家长比较强势,孩子沟通多次没有效果
另外一种是家长比较强势,凡是都认为自己的是对的,孩子都是不对的,即使沟通也是认为孩子无理取闹,孩子不听话不乖的体验。刚开始孩子会尝试着沟通,但是没有效果,那么就选择不说了,等待着父母安排就好,反正自己说的也是被驳回!
七、家长在自己生长过程中确实,融入不了孩子的生活,沟通渠道受阻
还有一种情况是家长在外打工,孩子和爷爷奶奶生活在家里,成为留守儿童,爸爸妈妈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称呼,是过年的时候回来的两个熟悉而又陌生的人,一年发生的事情在这几天里面怎么可以说完,并且要好好的表现,让父母觉得自己很乖,所以不好的事情也不会说。他们脱离了孩子的生活,那么也就没有什么好说的!
B. 为什么孩子不愿意跟父母沟通
为什么孩子不愿意跟父母沟通?
很多孩子小的时候都是喜欢跟家长聊天的,什么事情都会跟家长说。但是随着孩子慢慢长大,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世界慢慢的就不会跟家长无话不谈了,开始有了自己的小心思,不会主动和父母倾诉沟通,即使是家长主动去找孩子沟通,孩子也是躲避不理。
孩子之所以不愿意再和家长沟通了,很可能是因为不喜欢家长的沟通方式。
很多家长在和孩子讲话的时候都是阴阳怪气的,特别喜欢正话反说。比如当孩子高高兴兴的在班里面考了,全班第二开心的跑回家和家长分享的时候,家长却说怎么才第二名?这种脱口而来的指责会大大的挫伤孩子的记性,孩子会觉得自己没有达到家长的要求觉得家长太苛刻。其实家长在这个时候完全可以先夸夸孩子,表示自己看到了孩子的进步,然后再换一种方式来表达,会让孩子更容易接受。不然孩子长时间在家长这里受到打击,就不会再愿意和家长沟通了。
如果家长总是不去照顾孩子的内心世界,不了解孩子的真情实感,慢慢的孩子就不会愿意再和家长沟通了。
C. 为什么孩子不愿意跟父母沟通
孩子不愿意与家长沟通,其实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我们家孩子现在12岁,应该说还是比较愿意跟我沟通,但是也有些时候会存在一些不愿意沟通的情况,所以说孩子不愿意沟通,其实具有普遍性,那么如果不愿意与家长沟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第一,孩子自主性提高。小时候孩子比较听话,那是因为孩子还不知道一些东西,没有形成自己的一些观点和自己的一些想法。随着孩子年龄逐渐的增加,他所了解的事情也越来越多,他可能逐渐的发现父母所说的事情并不一定是正确的,而父母所说的意见与自己的想法也是不一致的,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就越来越不愿意与家长沟通。
第二,孩子的隐私性提高。随着孩子逐渐的长大,他开始意识到每个人有自己的隐私,并不是什么事情都要与父母进行沟通,进行交流。比如说孩子在学期间可能会有一些感情上面的一些事情,或者是自己在其他方面有一些想法,但是这些想法他可能不太愿意跟父母进行沟通。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她为了保持自己的隐私,就可能不太愿意跟父母沟通。
第三,父母的交流方式不合适。有些父母在对孩子的交流过程当中,过于强调自己的意见,而不是很尊重孩子的一些想法。在小时候孩子可能能够接受,但是随着孩子们长大,可能对父母的这种权威性越来越不重视,因此这种不合适的行为会导致孩子不愿意跟父母交流。
总之,与孩子的交流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父母一定要将孩子看作是一个与自己平等的人,要用合理的方式与孩子进行沟通,否则的话就可能会与孩子之间的距离会越来越远。
如果孩子不愿和父母交流,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 亲子关系不好。 良好的亲子关系应该是孩子和父母既是亲人又像朋友,大家是平等的,是民主的,不是父母控制孩子,孩子没有发言权。
如果亲子关系达不到这种境界,孩子觉得反正自己说了也白说,还不如不说,慢慢地就不愿和父母沟通了。
建议:尊重孩子, 家里大事小事都和孩子商量讨论最终决定,孩子自然就会乐意参与。
第二. 父母不善于倾听。 孩子从小是非常喜欢表达自己的各种情绪的,但是父母不好好听,不好好理解,不和孩子共情,孩子觉得跟家长说啥也没意思,自然不说了。
我有一个学生家长,第一次见到我就噼噼啪啪说个不停,我一句话也插不进去,她告知我她女儿很内向,不爱说话,请我多关照。看到这位母亲,我就知道孩子为啥内向了,她平时和孩子交流一定是只顾自己,根本不考虑孩子的感觉,这就造成了孩子内向不爱交流,然而她自己从未意识到正是自己扼杀了孩子的交流意愿。
建议:学会倾听孩子表达,理解孩子的情绪,和孩子“共情”。 孩子跟你说开心的事你要和孩子一起开心,孩子遇到难过的事,你要表示理解并提出解决方案,以后孩子才会跟你无话不说。
第三.孩子无论说什么,父母总是喜欢否定。 有些父母特别强势,孩子无论做什么说什么,总是喜欢否定,或者说话难听。
下面是父亲和儿子的对话:
儿子:今天我们班同学上课玩手机被老师没收了。
爸爸:我跟你说哈,你要带敢手机去,我不打死你!
孩子无语!孩子原本回来告诉一件班里发生的事情,这是非常好的事,如果父亲只是听孩子说,然后问,“你怎么看这件事呢?”让孩子评论,自己只是听众,顺便发表自己的看法,情况就完全不一样。
第四. 孩子觉得跟父母说话,父母不懂,所以懒得说。 随着孩子获取的东西越多,和父母的代沟就越深,父母不理解孩子,总是站在自己是父母的高点和孩子对话,孩子觉得跟父母说话很累,还不如不说。
建议:家长多学习,留心孩子的喜好,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找到和孩子交流的共同话题。
我记得为了和女儿有话题可以聊,她喜欢看的节目,我一定陪她看,她喜欢看的书,我也看,所以我们一直都是无话不说的朋友,因为我们总是有共同的话题可以聊。
总之,孩子的问题就是家长的问题,只要家长正视问题,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很多问题是可以避免的。最可怕的是,家长从来不觉得自己有问题,最后导致孩子出了大问题。
如果孩子从小就和父母分开了,待到他几岁或者十几岁回到父母身边,他肯定不熟悉、不适应目前的家。沉默、紧张和父母心里有距离,自然就不愿意和父母交流。家长要主动接近孩子,和孩子讲他熟悉的人或者事,有了话题,就可以沟通了。家长和孩子彼此熟悉一段时间后,孩子就会改变的,不要着急。
有的孩子性格内向、胆子小。父母比较严厉,平时对他的要求也比较高。孩子在父母面前打怵,紧张。自然不会和父母主动交流。家长在孩子面前可以严肃些,但是不要动不动就呵斥和打骂孩子。弄得孩子见到父母就害怕,别说交流了,站在你面前都如临大敌似的。父母可以是孩子的老师,也可以是孩子的朋友,不能是孩子的皇帝。家长应放低姿态,主动和孩子互动,关怀和温暖才能拉近感情,心的距离近了,沟通就不成问题。
孩子和父母之间存在代沟。孩子喜欢网络,家长强行禁止;孩子喜欢结交朋友,家长硬性划线;孩子喜欢 时尚 ,家长看不惯。孩子的行为、思想和家长的想法不同步,差距大。坐不到一起,想不到一起,那还如何沟通。孩子不要太出格,家长也不要太落伍,相互之间将就将就,尽量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包容些、豁达点儿,一家人和为贵、何为美。
有些家长的所作所为孩子不赞同。好多孩子爱面子,而家长偏偏在孩子的同学面前出丑。比如:酗酒、骂人、衣着不雅等等。虽然你是父母,但是你的做派孩子看不惯。孩子心里对你有想法,还如何愿意和你沟通。家长是孩子的表率,要让孩子崇拜你、接纳你。就得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好自己。
有些孩子会有小小的虚荣心的。班级里的孩子很多,家里的经济状况也参差不齐。孩子们互相攀比,相互之间差不多也就没有什么,如果相差太大,孩子心里就会难过,又不能对别人说,时间长了,容易自卑。和同学话少,和家长的话也不会多。学校老师平时要观察孩子们的言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比谁学习好,比谁品质好,比谁爱劳动,比谁谦虚有礼貌……。家长如果条件允许就不要让自己家的孩子和别的同学相差很大。美好的童年包活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拥有。
孩子不喜欢和家长沟通,难道问题全在孩子身上?
小时侯洗澡,木盆烧一盆水,妈妈给我洗澡,我说水烫。
不烫
她用手试了试说
一点不烫
成人不烫不代表孩子就不烫
我一再说烫,就不信
乖,不烫
还是把我摁在热水中,烫得我浑身通红,眼泪再掉
一次又一次,我看见洗澡就怕,烫呀!多次说烫,妈妈就说,一点不烫
那一次又洗澡,快要受酷刑前,我灵机一动说,我要撒尿
去吧,这次信了
我跑到水缸边,拿起瓢,装上一瓢水,端到盆边,倒到滚烫的水里
那是我洗得有史以来最舒服的一次澡
早说烫,妈妈给你加冷水嘛
我没说吗?回回说烫,回回驳回,说烫没用呀!只好自己动手加冷水了。
小时侯,家里有5只下蛋母鸡,每天生4~5只鸡蛋,一个鸡蛋5分钱,每天有0.20一0.25元收入,那是一家除工分之外的收入,支撑着一家的油盐酱醋煤油的开支。
妈妈每天下工回家,就去鸡窝拿鸡蛋,那天,她愣住了,只有3个鸡蛋,从来没有过,至少有4个的,于是她认定,5个馋嘴中有一个偷吃了鸡蛋。
老大不会,她俩一直田里干活,没作案时间,老幺不会,她太小,根本够不着鸡蛋,老四不会,老实本分从没干过出格的事。
定格在老二,老三身上
我没拿鸡蛋
屁股上挨一棍子
我也没拿鸡蛋
屁股上又挨一棍子
解释一遍就是一棍子,并扬言不老实交待,晚饭不许吃
老三吃不消,肚子早饿咕咕叫,不让吃饭简直要她命
我承认我吃了鸡蛋,保证下次再不敢了
于是烟消云散
第二天一早,鸡窝里两鸡蛋静静地卧着
原来该死的鸡白天下蛋它改夜里下了,两兄妹平白被冤枉了
没沟通吗?说一百遍没拿,不信,大人认定你拿了,小孩说话无效呀!
因此,家长们能静下心听孩子说啥吗?能不主观臆断是还是不是吗?能站孩子角度思考问题吗?
孩子为什么不喜欢跟你们沟通?你们反省过吗?
我是老笨瓜016,根据多年的学生思想工作情况,出现这样的情况,基本就是以下三个原因,希望能够引起年轻家长的注意。
有的家长控制欲很强,往往容易忽略孩子由幼儿到儿童,由儿童到少年,由少年到青年的发展阶段,忽略孩子心理成长,觉得孩子永远都是长不大的孩子,不懂人情世故,无论孩子要做什么,都必须按照自己的意图,否则就会喋喋不休,不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需求,不听从别人的善意,一直到孩子遵从了自己的意见才善罢甘休。
这样,在孩子的心中,会产生一种很强的抵触情绪,他以后有什么事,就不再征求家长的意见,独立专行。
这一类的家长,文化层次往往比较高,对孩子的未来有着很强的忧患意识。看到别人的孩子自由散漫,于是乎就回家要求自己的孩子必须严谨,无论孩子是否可以做到;看到别人的孩子知书达理,于是乎就回到家要求自己的孩子必须超过别人,无论孩子是否正在努力。
更有甚者,有的家长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在初中或者读高中时候犯的错误,就会教育正在上小学乃至读幼儿园的孩子引以为戒。名之曰未雨绸缪、防患未然,实际上忽略了孩子的经历权。
太多的孩子都会说,我不经历,怎么会知道对与错?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故意地或者无意地去经验一下你正在担心的事,封闭心扉,不与家长交流沟通。
这样的家长对孩子总是高标准,严要求。总以为自己经历了太多的风雨,不会放低身姿与孩子沟通,只会高高在上,对孩子的一切指手画脚。孩子无论在做什么,家长总是觉得是错误的,不合规矩的。最终也会导致孩子的叛逆,拒绝交流。
孩子不愿和家长沟通,是因为长大了,他喜欢跟同龄的朋友一起玩,甚至不喜欢家长在旁边听他们说话!大部份从十五岁开始!记得我儿子在十五岁前和我有很多话说,问这问那,问到我是无法怎样回答他,总有说不完的话题,直到出远门读书渐渐就缺忽了沟通!他学的是电商网络,都是与电脑有关的,而我又不懂得电脑,也可能我们不懂电脑而缺忽沟通吧!
孩子和家长不原意沟通的原因有这几个方面,一是家长太严肃,孩子产生巨怕心里,不敢说话,二是家长太忙,与孩子沟通没有时间。
三是有的家长忽略与孩子的沟通,对孩子的事情很少过问。怎么样才能和孩子好好沟通呢?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家长与孩子沟通要有耐心,细心,关心。要与孩子做知心朋友,无话不说铁哥们,大破辈份的界限,了解孩子心里怎么想,才有了沟通的话题,这样沟通就不难了。这是我的一点不成熟经验,说的不对,给个评论。
有时候,我们会觉得孩子不愿沟通是孩子的问题,但是我们却忽略了,这个可能是你们亲子关系出现了问题。
所以我们要从整体去看待,到底是孩子不愿沟通,还是父母没有给孩子沟通的机会。
因为很多时候,父母认为自己是成年人,是懂得比孩子多的人,所以和孩子沟通的时候,常常会告诉孩子该怎么做、要怎么做。父母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孩子可能会认为,这不是沟通,而是父母的要求,或是命令。
所以,如果你们的亲子关系是这样的模式,孩子自然不愿再沟通了。
不了解孩子在成长中需要什么,希望能帮到你。
以前答过这相同的问题一一两部分内容:①孩子不再愿意与家长沟通的原因;②改变的方式。向后翻查。
D. 为什么孩子不爱跟父母交流
前几天收到很多家长的留言,不约而同地反映了同一个问题:孩子不喜欢、不愿意跟家人交流。
“孩子上高中,瞒着我自己存钱买了部手机。”
“孩子在同学面前有说有笑,回家却什么都不跟我们说。”
“我知道和孩子沟通的重要性,可是不知道怎么做。”
这些家长的苦恼,让我不由得想起韩剧《请回答1988》里,正焕和妈妈之间的关系。
从小一起在小巷子里长大的正焕和善宇,跟妈妈的关系却大相径庭。
善宇和妈妈几乎无话不说,学校里的日常、自己的各方面,都会经常性地和妈妈提及。妈妈也常在朋友面前得意地炫耀:“正宇和我之间没有秘密。”
而正焕却相反,和妈妈几乎没有什么交流。
新买的运动鞋被高年级孩子抢走了、考试得了第一名,开心的不开心的事都不会和父母讲。对比善宇的体贴和亲密,正焕妈妈倍感失落和伤心。
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孩子也非常多,不报喜也不报忧,不管是学校发生的事情还是跟自己有关的事情,都闭口不谈,不乐意跟父母交流。尤其是到了青春期,表现更为明显。
归根结底,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童年时期父母与孩子间的亲密关系出现了问题。
1
很多父母,输在了不会好好说话
在家庭教育中,亲子关系的好坏和质量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育的成败。凡是亲子关系不好的,其教育往往事倍功半。
很多父母,明明都是为孩子好,想帮助孩子成为更好的人,可经常话一说出口,就变了味。
本意是提醒孩子把房间枯此差灯关一下,话一出口,变成问责:“说了多少遍了,又不关灯!”
看到孩子脸上有伤,本是关心孩子,却不去了解事实,妄加主观评判:“跟人打架了是吧?”
孩子考得不好,本来是想激励孩子奋进,却变成打击式教育,直接否定孩子:“我怎么生了你这么笨的孩子。”
语言是最直接的沟通方式。心理学告诉我们,孩子在1岁之后,就能分辨大人的语气,并会受到父母情绪的很大影响。
问责、唠叨、命令、主观评判、直接否定,这些带着情绪的“破坏性沟通方式”,只会让孩子逐渐紧闭心门,和父母的话越来越少,沟通也越来越困难。
过于强调权威和缺乏耐心,让很多家长在沟通时总是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导致孩子的想法和情绪被无视。
其实,不管在面对什么事时,重视和处理孩子的情绪永远是第一步。父母要多问问孩子的想法,听听孩子的心声,不要让不经意说出的话,伤了孩子的心。
好好说话的父母,孩子幸福感更强。
2
注重和孩子的有效沟通
大学时一个室友不喜欢和父母打电话,原因是他经常跟父母讲一些自己很开心的事情时,父母不会同他一起开心,还反过来教育他应该如何如何,沉迷于说教。
“你能明白那种感觉吗?就像一个鼓鼓的气球,一下子被人拿一根针戳破,瘪了下去,一点开心的感觉都没了。”
很多父母和孩子表面上是在交流对话,其实是一种“无效的沟通”。
《妈妈是超人》节目中,被热议的黄圣依和儿子安迪的相处状态就充满了尴尬。
母子第一次见面,安迪不小心刮到了手,一直盯着自己的手看,跟妈妈说手痛,可是黄圣依好像没听到的样子,也没注意到,反而一直在问孩子“冷不冷,累不累”。
进屋后,孩扒正子一直喊热,她也没在听;在黄圣依做早餐时,安迪头上顶着一个小布偶,一脸开心地让妈妈看他,结果黄圣依又是充耳不闻,只顾做自己的事······
父母这些无效的陪伴,很多时候冷落了孩子却不自知,孩子的内心缺少安全感。
一旦父母的反应让他失望,逐渐地,他不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和父母分享、交流的热情也被慢慢浇灭。
家长不要觉得孩子年龄小,他的感受不需要考虑。其实亲子之间,孩子最需要的就是尊重、平等,他们感受也是值得被重视的。
当孩子想要和你交流时,即使再忙,也请停下来和他沟通,不然等到孩子什么都不愿意跟你说的时候,就为时已晚了。
每天二十分钟的有效沟通远远超过一天的无心陪伴。
趁着孩子尚小,一定要多关注孩子,孩子和你分享他的事情时给出积极的回应,哪怕是无聊的小事;高兴时和他一起欢呼,难过时陪他一起难过,给他鼓励和关怀。
珍惜和孩子相处的每一刻,给予他高质量陪伴。
3
反思教育方式,爱和信任很重要
知乎上,“那些亲子关系良好的家庭,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相处细节是怎样的”话题下,一个答案让人印象深刻:
“那种关系我想就是,我和父母,我们是彼此的骄傲和依靠。并不是因为有多优秀,而是我们让彼此活在爱里。”
很多父母给孩子的期望很高、要求很严,教育方式十分没皮严厉、苛刻。
不管和父母说什么,孩子得到的大多是父母的挑剔、批评、责骂,很少有鼓励和欣赏。
过于严厉的教育方式,父母不够信任孩子,也容易使孩子和父母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
曾经一个同学告诉我,小时候考了98分,开开心心告诉爸爸,爸爸的反应却不是高兴,而是让他好好反思那2分是怎么丢的。
“我的童年里,从来没有听过哪怕一句的肯定,我即便是别人眼里最优秀的孩子,可刻在骨子里的永远是自卑。”
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越少,亲子关系越疏远。
当你发现孩子经常撒谎,不爱与你交流,请首先反思是否对孩子过于严苛,没能传达给他足够的爱。
孩子不敢说实话,不愿意和父母讲心里话,或许只是出于一种本能的逃避和害怕。
父母的爱、欣赏、信任和鼓励,是孩子成长最好的养料。
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成人、成才,但是也请给孩子一定的成长空间,相信孩子内在的潜力,不要抓得过紧,让孩子喘不过气,与你的距离越来越远。
曾经刷爆外网的九张图,简单到只有九句话,告诉了父母应该如何与孩子沟通:
我爱你
我为你骄傲
我一直在你左右
我相信你
谢谢你帮我
一切都会好的
你今天过得怎么样
你的梦想是什么
你很强大,不要放弃
与大家共勉。
E. 为什么有的孩子情愿和别人说话,不愿和父母说话呢
有的孩子愿意和别人说话,但却不愿意和父母说话,是因为父母太过啰嗦,说话总是说不到重点,总喜欢去克制孩子,时间久了,孩子肯定会对父母表示反感。特别是到了叛逆期之后,基本上父母话说的话,他们更不会听。在小时候人格还没有独立,对世界没有正确认知,总是不敢得罪父母,可是等到思想成熟了之后,认为父母不是一切的主宰。想要挑战社会,不顾他人的感受,活的相当自我。那么就让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吧!
总之,孩子长大之后,父母要学会放手。只要孩子并不是不尊重父母而不跟父母说话,就没有什么值得好琢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