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结婚给新人父母脸上抹黑色的东西是什么意思
抹黑了是为了让新公婆去洗,洗字谐音“喜”
『贰』 信阳结婚风俗为什么要摸黑公婆的脸
这个习俗不只是信阳有,很多地儿都有(驻马店也有此习缓桥则俗)扰棚。一般大家都知道结婚当天,给喜公公喜婆婆打花脸,是很热闹的一件事,这和傣族的泼水节相似,也是在祝福被新人的父母。
不过要说打花脸(可能有的地方称为抹黑脸)的由来,是因为过去穷,家里基本上都是用地锅做饭,烧的都是柴火。在新人结婚的头一天,男方家的人会聚在一消首起吃一顿饭,因为明天,家里就会多一口人(指新娘子进门),也会多做一人的饭。为了庆贺新人,大家就把地锅炉子里的柴灰挖出来,在婚礼当天和上些水,抹在新郎父母的脸上,如此,新娘子以及娘家人便一眼就可以认出亲家。
虽然现在地锅已经渐渐远离了我们的生活,但这个习俗却保留了下来。现在打花脸大都是图个热闹,喜庆,以一种好玩的心态来祝福一家人。现在多用化妆品来打花脸,也有用鞋油的。
『叁』 河南各地结婚风俗盘点 各地特色婚俗大比拼
婚俗的历史非常悠久,并且处于不断的变动之中,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也是中国传统习俗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各地婚礼习俗都有所不同。下面就带来河南各地结婚风俗盘点,一起来看看河南各地婚俗习惯吧。
河南各地结婚风俗之濮阳
濮阳早期的封建思想比较严重,属相不合,即使门户相对,也不能成婚。像男女属龙虎,“龙虎相对”;属狗兔,“狗兔相克”;属鸡猴,“鸡侯不到头”等。不过现在这种现象基本就没有啦!
婚礼当天,出门时,新娘脚不能离地,说是“不沾娘家土”,走时带水盆,寓意:“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连盆子都给你了,所以不能再回来了。
到男方家时下车前要用烧着的谷秆和鞭炮燎车一周,意在驱除狐妖鬼邪。新娘下车跨马鞍,有“好马不把双鞍备,好女不嫁二夫男”之说。
婚礼当天下午或者第二天上午,要有一名巧妇用红线给新媳妇儿绞脸。(貌似以前亩枝磨在古装剧看过)绞时面部略施脂粉,歌里是这样唱的:“开新脸,使新线,今年吃火烧,明年吃喜面”。
新人迅斗的枕头里面要装麦秸、籽棉、红枣,早生贵子的意思,这要新人亲手装填。
结婚第二天,新媳妇要到男方各亲戚家拜见,还能再收一次红包噢
结婚第三天,新婚夫妇要去岳家认门,称之为“走三天”,午饭后一起回去不能留宿,在婆家住九天,方得回门。回门后先住七天,以后再住八天,所以才有“先住七,后住八,发了婆家发娘家”的谚语。
河南各地结婚风俗之洛阳
洛阳是十三朝古都,建都史达千年之久,是数千年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所以以洛阳为中心的婚嫁习俗随社会的发展传到全国各地。
结婚前一天晚上,要由男方近亲家的健康男孩儿睡在新床上,俗为"压床",意为新娘快快生个胖小子。
婚礼当日新娘上车时双脚不能着地,由新郎抱着,来回要走不同的路线,每逢到路口、大树、枯井、古庙处,都要燃放鞭炮以辟邪。
至男家门口,男家人立即燃放鞭炮,仪式必须在中午12时前举行,否则不吉利。
洛阳的闹房很厉害,按照风俗,新婚的前三夜都要闹洞房,三天不论大小,新媳妇可要准备好。
婚后第二天是新媳妇父搭拦母来看闺女的,要带四色礼品到男方家。婚后第三日则为回门日。
禁忌:
准新郎结婚前夜忌独睡新床,忌哥哥未婚弟弟先娶,说这是“大麦未熟小麦先熟。
套被子不能在9月,“十月里缝被子十全十美”,而“九月里缝被子连生九女”。好恶毒的谚语
洛阳人最忌在“无春之年”结婚,如果留意,就会发现每隔几年,洛阳就会爆发一次井喷式的集中结婚高潮,大家争抢着,好像要赶末班车,生怕过了这个村就没了这个店。在其他地区有的就在当天打个手电筒破解。
必须哭嫁,哭则表示不愿离开父母,兼有惜别少女时代的意思,是个懂事的闺女。如果不哭,便是没教养,娘家人会觉得难堪。
河南各地结婚风俗之郑州
六大礼俗
择吉送好饰新房,红喜高悬满厅堂;
亲迎新娘不回头,正午以前拜花堂
大宴宾朋谢四方,三天回门看岳丈。
在大婚前一个月至两周,男家会请两位或四位女性亲戚(须是全福之人)约同媒人,带备聘金、礼金及聘礼到女方家中;此时,女家需回礼。
早上新郎率领迎亲队伍亲迎新娘,花车带头,礼车队随后。到娘家后,娘家人一般都关门拒婿,好友起哄想娶到咱家姑娘不是那么容易的。‘不回头’是说‘结婚不走回头路’,去娘家迎亲和回酒店典礼的路线不能完全重复。
登峰那边好像新郎要批一个大红床单,12点前新人拜罢天地,大吉大利。
婚礼三天后(第三天)回门,不可留宿。
禁忌:
婚庆当天若下雨,不要帮忙给新人打伞(散),民间认为不吉利。新郎发型不宜梳成中分,夏天再热不能宜穿短袖衬衫(半截袖),民间认为口彩不好。
新娘女友拦门不要时间太长,不要过于难为新郎。娘家亲友在禧宴上一般宜先于男方亲友离席,俗语“客走主家安”!娘家亲友对此要予以理解。
河南各地结婚风俗之安阳
结婚的前一天,男方要备酒菜一桌,送到女方家里,称为"养酒礼",现在多改为送现金。
婚礼当天男方到女方家接新娘要吃辣面,女方藏鞋(这个好像大多数地方都有)。男方给一万零一块,最后那一块钱要拿回去,意味万里挑一,所以这一块一定要挑回去啊。
到男方家时,家里人都要化个妆出来围着新娘扭秧歌,一扭能妞一个多小时。
晚上闹洞房,喝完子孙汤,由夫嫂整理床铺,再由夫家小妹送尿盆(抬着尿盆不能离地)
新房的枕头里各放一双筷子,被褥内放一些人参果(花生)、红枣、寓意早生贵子。
新婚夫妇于第三天和第九天可回门,但是不能再娘家住,蜜月期满可以回去住上一个月。
女孩成婚后的第一个农历五月初二(或初四),娘家要“追闺女”,娘家准备夏天的凉席蒲扇什么的,也有备电扇等电器,还要给新女婿准备一套新衣服,去看闺女。婆家设宴款待,双方家长共叙家常。
说实在的,安阳地区不要求男方给多少,何况物价这样高,一万块买不了多少东西,女方也出钱,有的是直接带存折过去的,在安阳,彩礼只是个意思。
河南各地结婚风俗之鹤壁
鹤壁那边结婚之前强调“父母之命,媒约之言 ”,讲究门当户对,比较传统。
谈恋爱要有媒人,提亲时需要男方托媒人向女方提亲。当地也有合八字一说,八字相合便可订婚。男方挑个好日子向女方送金银首饰、布料衣物等嫁妆,称之为下彩礼。
迎亲在婚娶过程中是最为隆重的环节。一路上鞭炮不断,乐器班吹吹打打,十分热闹。新娘到家后,先拜天地,后拜高堂,夫妻对拜,然后进入洞房。此时婚宴开席,前来祝贺的亲朋好友尽情畅饮,年轻人直至通宵。并伴有下辈和年比新郎小的闹洞房之习。一气呵成的婚礼流程。
河南各地结婚风俗之新乡
女方年龄可以比男方大二三岁,一岁不行,民间说法:“妻大两,黄金长”,“妻大三,做高官”,“女大一,没饭吃”。
男女双方的新被褥和新枕头须由子女双全和夫妇双全的妇女缝制。缝制前先由婆婆抓三把棉花铺平,然后,抓一些花生、红枣、核桃撒在上面,由缝制中缝入被褥中,意为“早生贵子。”
女方在出嫁的前一天,由姐姐或者嫂子放压箱钱,到了婆家后,婆婆也要在此箱内放钱,且多于压箱钱数。
婚礼前一天,男方整置洞房,当晚由新郎的小弟压床,而且允许尿床喔。
新娘上轿须穿蓝鞋子,此鞋不许再穿回娘家,下车时,脚不得落地,须踩着蓝布从下车一直到礼堂。
拜天地后,新娘入洞房,由小姑子端洗脸盆,水中放一个馍,一个硬币,新娘须将馍捞出扔至床下,然后,小姑把做熟的饺子送入洞房,让新娘子用筷子挤开给新郎吃。
送客走后,男方所有的亲戚齐聚一堂,由新娘上拜,逐个磕头,受拜人都是要给红包的。
三天回门,九天,可由新娘的兄弟接新娘回家小几天,俗称“叫九”。
河南各地结婚风俗之焦作
婚礼当天早上新郎接新娘,越早福气越多。
新娘进去新郎家之后,拜天地后新娘“改口”就是喊“爸、妈”。新郎家长要给“改口费”。
别的地方涂锅灰,抹鞋油多是闹喜公公喜婆婆,在这里就要收拾新郎新娘伴娘伴郎啦,往他们脸上抹黑,越多代表祝福越深,然后开席。
焦作也是三天回门,回去所带的礼物必须是双数。
河南各地结婚风俗之开封
开封当地婚嫁习俗通常不找同姓,不找同村。
女方的嫁妆里要有被褥服饰和“箱、桌、柜、椅”四大件这些是婚前几天送达男方家,;亲友们赠送礼物,称为“添箱”。记得是尉氏还是哪里婚礼当天新娘不能穿内衣,幸好我朋友冬天结婚有穿秋裤,上面就用胸贴。
新郎迎娶时需要载一个小男生和两个女生去女方家,男生称作“压轿孩”,就是说新娘嫁到男方家后会给这家生儿子讨个吉利。两个女生则是表示男方家对新娘的亲切相迎。
女方这边,要准备一种独特的饭食嫁妆――随身饭。随身饭已由娘家人事先备好,主要有肉、菜、馍、面条和饺子等,女方捏饺子是为了捏住亲家的嘴,以免挑剔叨扰使自家女儿受气。
到了女家,新郎要和女方尊长先行鞠躬互拜,以示敬意。女方亲朋好友会趁机上前“糟”男方来客,主要是新郎和伴郎,把新郎画个大花脸,把伴郎抹成黑脸包公,闹个欢乐气氛。
同样的结婚不走回头路回到男方家,女方要等男方给了下车礼之后才下车,下车时跨火盆,意思是烧去一切不吉利的东西,日后夫妻越过越红火。
喜宴过后,亲友来宾们开始了婚礼上的狂欢大闹,那就是“闹公婆”,用灰、墨、颜料之类在新郎的父母头脸上乱涂胡抹,戴上尖顶纸帽、辣椒串、大红花,缠上裙布,反穿衣服,把老两口整得不成样子,十分滑稽可笑,真可谓极尽搞怪之能事,尽管如此,公婆两人却是不能生气的,欢颜以对,任由大伙随意摆布。
第三天,新郎需陪同新娘“回门”,新郎要给丈人丈母娘置办四色礼品,东西可随意搭配,但必须四种凑双数讨个吉利。六天娘家来人看望新娘,十二天娘家接回新娘,也称“回门”。
河南各地结婚风俗之商丘
结婚前一天,新郎新娘不能见面, 新娘要穿大红色内衣。
男方迎亲队伍里有一人抱一只精神抖擞的大公鸡,到女方家里的时候由女方的母亲点大公鸡的头三下。
新娘子从闺房的床上到婚礼现场中间一路都不能脚着地,鞋底不能沾土。
新郎新娘双手捧搪瓷双喜脸盆跪拜/鞠躬接受一切亲戚来宾的红包。红包都是由钱卷成卷状用红绳或者红色纸条缠绕起来。
晚上,新娘到婆家第一顿晚饭,必须是从娘家带来的,且必须有面条。不能吃婆家的一口饭不能喝婆家的一口水。
新人行拜礼时,年轻人可以用鞋油、机油、柴油、锅底灰涂抹在新郎及其父母的脸上以表同喜,抹得越多,祝福越长久。
三天夫妻回门省亲,当天返回。六天后娘家人来看望新娘,十二天娘家接走新娘,称“回门”。
河南各地结婚风俗之信阳
商城县在迎亲前日,男方要在自家院中进行暖轿仪式,晚上宾客满坐,喝暖房酒。新县等地,新婚前夜由牵娘睡在新床上暖床。
迎亲的时间,淮滨、固始、息县等地均在凌晨或清晨,潢川、商城县城关在午夜。
上车方式各地略有不同,商城县新娘上车前,先在准备好的清水桶上略坐片刻,再由叔或兄抱上车;罗山县由新娘兄长背上车;潢川有些地方由亲属抱上车,车上另坐一男童压轿。新县、息县、潢川等地有新娘哭嫁习惯,即从入轿到男家,新娘一直哭啼哽咽。
一般来说,结婚是中午的正席,头天晚上女方正席.
接亲的时候,有的地方新郎不参加,只派一队人马去
有的地方以凳子为墩支撑梯子,从洞房一直搭到厨房门,梯上铺红毡毯,新娘从上面走到厨房祭灶,谓之过状元桥。
洞房前的一顿饭.大伙聚在一起给新郎新娘出难题,通常都有点带色的.小儿不宜参加
结婚的第三天,女方带着男方回娘家.这时男方还得准备些礼品,但是不能走新娘出嫁时走的那条路,必须想其它办法走另外一条路回门.在光山,第三天回门时,仅接新郎至岳父家,第六日新娘才走娘家。
河南各地结婚风俗之许昌
看好儿”有两个比较特定的时间,上半年结婚在农历二月二送;如果在下半年结婚,要在农历六月六或十月十送。这样是为了让女方有充足的时间准备嫁妆。
同样迎亲的路线要提前勘察清楚,“不走回头路”。
去迎亲的人数是单数,接到新娘后刚好凑成双数,以求好事成双,但新郎再着急也不能亲自去。
男方迎亲时要带一个机可爱的小男孩,叫“压轿孩儿”,女方封了礼他才下车。
闺女出嫁时,不能沾娘家的土,否则娘家就会变穷,所以要准备松柏枝踩在脚下,或者直接让新郎抱着走。
娘家亲戚已舅舅为最大,父母不能参加婚礼
迎亲到家后有人绕着迎亲的车轿放鞭炮,另一人用铁丝提着一个烧得通红的犁铧紧跟其后,并向犁铧上浇醋,称为“激犁”,取的是“吉利”的谐音。
新娘下来后,点燃两堆谷杆,新娘要从中间穿过,传说谷杆火能够辟邪。
新郎的兄长或本门兄长端一个斗在前面引路,斗里面放粮食,粮食上插柏枝,柏枝上挂红枣,也有粮食上插一杆称,称上挂九枚铜钱。这叫“兄长端斗,越端越有”。
河南各地结婚风俗之漯河
新娘舅舅要红盆,盆子里要装镜子、梳子、毛巾、杯子、被单、碗筷、方便面
娘家还要准备四样东西,炭—红红火火,发面—发财,苹果—平平安安,艾草—恩恩爱爱;新娘的婶婶要给她披上红围巾
新郎的同辈人要向新娘头上撒碎锦花同时要放一挂长鞭炮
有好事者趁此机会将早已准备好的颜料往新郎的父母脸上抹,这叫“打花脸”。新郎的朋友向新郎抛坏鸡蛋(真的是专门放坏了的),抹奶油以示祝福。
到新郎家新郎的妹妹要给新嫂子换鞋
进门后,新娘要先洗手,再吃面
仪式结束会闹会洞房,不闹新娘,要闹伴娘
宴会最后一道菜是丸子汤或鸡蛋汤,表示宴席结束,吃多了人们就打哈哈说这叫‘滚蛋汤"
婚后第三天,新媳妇儿要下厨房做饭;吃了早饭,然后跟老公一起回娘家,叫“三日回门”。
『肆』 结婚为什么要给长辈抹花脸
抹花脸就是在主家操办喜事时人们用颜料、煤灰之类的东西把主人抹成花脸并当众参加仪式的一种风俗习惯。直到现在还很流行,洛阳人都不陌芹含弯生。
抹花脸经常发生在结婚或吃满月酒的喜事中,被抹脸者多是新嫌闷任的“公爹”,“公婆”和刚做“爷爷”,“奶奶”的长辈。在仪式举行前,主家的邻居或者朋友们商计好,手拿事先备好颜料,如写对联的墨水、作画用的颜料等,甚至直接用煤灰或锅底灰,趁其不备从后面偷偷地往脸上一抹,主人此时慌忙拿手就擦,越擦越花,引得大家哈哈大笑。有时耍家儿手拿颜料会直接迎上前去,不容分说一伙人将主人老核牢牢地拉住,主人此刻也是欲走还留,半推半就,在撕扯间人们便往脸上肆意地涂抹,越花脸越好。有的抹了大花脸以后,洗也洗不掉。婚礼仪式开始后就花着脸儿登台接受一对新人的拜高堂礼节。此时婚礼的现场众人哄堂大笑,就连新娘子也会忍俊不禁。现场立即充满了欢快和轻松的气氛。场面显得既滑稽又温馨。有时耍家儿会在筵席进行之中突然给主人抹个花脸,一时间,筵席的现场人仰马翻,闹的喜气洋洋。这种风俗习惯现在还经常看到 洛阳人办喜事,主家其实从心里喜欢有人来闹一闹,有人开玩笑,这样会显得主家有人缘。这种风俗也显现出洛阳人一种开朗包容的心态。
『伍』 婚礼伴郎是大花脸
凤凰是传说中的神鸟,但是我国东南部的畲族,却以凤凰为图腾,他们自认为是凤凰的传人,妇女仍把凤冠带在头上。畲族的婚礼也是别具一格,十分有趣,伴郎在婚礼中,一定会被折腾成个大花脸…
凤凰为传说中的百鸟之王,象征幸福祥瑞,直至今日,仍旧把凤型头冠作为妇女标志性装束的民族只有一支,这就是生活在我国东南部的少数民族键散——畲族。畲族以凤凰为图腾,他们自认为是凤凰的传人,每位畲族姑娘结婚的时候一定要戴着凤冠行礼。畲族婚俗也如同一道文化盛宴,在古巷间热闹十足,令人回味。
畲族人家有着极其隆重热闹的婚俗,新娘要由8位赤娘陪伴进行婚礼中的各项仪式,取双喜之意。
畲族婚俗和服饰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步入曲径通幽的精巧的小青石板巷道,两侧灰墙黛瓦,雕窗画栋,一缕书香氤氲悠然环绕在身边,古街尽头的浮伞渡不仅是数百年来当地水上商贸重要渡口,也是婚嫁路经的重要之地。“牛轿行嫁撑着伞,摆渡对歌浮伞渡”。畲族的伴娘和伴郎被称作“赤娘”和“赤郎”,在小巷中遇见头顶鲜红饰冠的赤娘,遂跟随赤娘们进入新娘家,两位赤娘正在为新娘梳妆。畲族的服饰色彩组合对比强烈、层次有序、多而不杂、艳而不跳,他们把这模仿凤凰斑斓羽毛的缝制叫作凤凰装。
新娘穿上大红嫁衣等候新郎的迎亲。畲族的迎亲仪式与过程是对新郎迎亲队伍的一次综合考验,只有能歌善舞、机灵敏捷、酒量豪爽的赤郎才能帮助新郎顺利过关,迎娶到如花美眷。当迎亲队伍来到村口的时候,赤娘们会在途中放上“杉刺”拦路,赤陵侍娘们以歌代题,赤郎们答错了以酒代罚,答对后奉上红包,迎亲队伍才能被放行闯过第一关。
来到新娘家的中堂,赤郎开始过第二关,赤娘们端上“宝塔茶”,5个茶碗叠成宝塔状,赤郎须自己用嘴衔取塔顶一碗,将余下4碗分发4人,仰脖喝干茶水,随后将碗送还女方,难度非常之大。接着迎亲者送上礼品,请亲家伯清点,马上进入第三关“借镬”(意为男方借女方炊具办酒席)、第四关“杀鸡”、第五关“对歌”,连连考验。
其中,第五关颇为有趣,赤郎对不上歌的,都要被赤娘们毫不留情地在脸上抹上一道道的锅底灰,成了大花脸。随后,新娘子锣鼓喧天中起轿行嫁稿汪氏,一众队伍浩浩荡荡前往新郎家。新娘来到夫家后,新娘、新郎面对面站立,由一根彩绳连接双方,在众人的注目中进行拜堂仪式,再双双来到灶前,由新娘执竹筒,新郎负责吹旺炉膛之火,祈愿今后的生活红红火火,幸福美满。
畲族的结婚大典是大家喜闻乐见的一种民俗活动,也是一次观摩畲族历史、宗教、礼仪和服饰的文化之旅,民族文化的精髓和传统在这样的传统生活中发扬和传承着。
『陆』 结婚往脸上抹锅灰是什么寓意 女方结婚不能陪锅的原因
结婚其实是有很多习俗的,平时看这些习俗大消帆,就觉得好搞笑,等自己结婚的时候,经历这些习俗,就觉得好有趣。有说法娘家不能陪锅,这是啥子原因呢?
一、结婚往脸上抹锅灰是什么寓意:
结婚抹锅灰,是往公婆的脸上抹,要把公婆抹成大花脸。桥槐
这个习俗从很早以前就有了,有一句古话叫做:黑火所熏之色表示柴火熏烤之后留下的烟的颜色就是造火的晶石他,同时灶神又是火神的化身,这在很多地方不仅是要闹公婆,给公婆的脸上抹上锅底灰,还要把公婆打扮成灶神的模样。
这个锅灰可不是随便乱抹的,必须要是新郎父母的同辈才能抹的,女性给新郎的母亲抹,男性给新郎的父亲抹。
抹灰的时间,最好是选择在开席的时间前,也就是认识儿媳之前,司仪就可以请化妆师上场了,同辈不仅是要给新郎的父母脸上抹黑,新郎父亲头上要带一顶破草帽,腰上还要缠绕上一滚雹根草绳,还要斜插上一柄火铲,这就是火神的样式。
这样儿媳,不仅是拜了公公,还拜了火神灶神,意味着成为了一家人了。虽然说将脸上抹黑不大怎么好看,但这仪式却是人们美好的祝愿了。
二、女方结婚不能陪锅:
是有一些地方不能送锅,因为锅这个字和祸还比较像,送锅那岂不是将祸患送给了新人,这也太不吉利了。
是否要送锅,这还是要看地方习俗,有些是可以陪嫁锅的。
其实,结婚的时候,男方家买什么和女方家买什么,其实是有一些约定俗成的规矩的。
男方家一般负责购买:房子、装修、家具、三金。
女方家一般负责购买:锅碗瓢盆,家具家电之类的。
总结:
有些地方确实是有往新郎父母脸上抹锅灰的习俗,这仪式也是一种祝福,虽然说将锅灰抹在脸上不好看,还有点伤皮肤的样式。陪嫁是否要陪锅,这就根据父母的需求来就好。
『柒』 河南结婚时为什么父母要划花脸
其实不光平顶山也有游罩这悉森样的再咱河南大多数地方都有这样的习睁磨亩俗!结婚的人多街坊邻居家亲戚朋友好看热闹是个喜庆日子当然要划花脸了!为了高兴
『捌』 结婚父母胸花怎么戴
一、结婚哪些人需要戴胸花
1.新郎新娘
新娘新郎在婚礼上佩戴胸花那是肯定的,当然新娘的胸花是可以被手腕花替代的,但是新郎是必须佩戴胸花的,这是基本标识。
2.新人父母
新人两人的父母也是需要佩戴胸花的,这也是身份的象征,让男女双方的亲戚都能熟知那个是新人的父母,互相之间的亲戚有基本的了解。
3.其他
在婚礼上,可以佩戴胸花的还有主持人,证婚人等比较重要的参与婚礼的角色,这些人也是可以佩戴相应标识的胸花,方便亲友辨认对方的身份。
二、结婚父母胸花怎么戴
父母胸花一般来说由子女亲自给父母带上,当然方式也有多种:
首先,第一种:子女交换给父母佩戴,也就是说,新娘给新郎的父母佩戴胸花,新郎给新娘的父母佩戴胸花。
其次:第二种:自己给自己的父母佩戴上胸花。
因为没有明确的考究,所以新人随便都是可以的,甚至有的父母直接就是自己拿着胸花自己佩戴的,这个都是很随意的,没有严格的规定,新人自己看着办就行。
三、结婚父母胸花谁给戴
1.新人佩戴:新人给父母佩戴胸花
2.自己佩戴:也可以是自己将胸花带上
3.旁人佩戴:随便傍边帮忙的亲友或者是伴郎伴娘都是可以帮忙佩戴的
但是一般情况下,为了以示对父母的感恩以及对对方父母的接纳,一般情况下都是女方给男方的父母佩戴胸花,而男方为女方的父母佩戴胸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