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代表对父母的思念的词语
白云孤飞 比喻客居他乡,思念父母。
出处:《新唐书·狄仁杰传》:“荐授并州法曹参军,亲在河阳。仁杰登太行山,反顾,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舍其下。’瞻怅久之。云移,乃得去。”
白云亲舍 亲:指父母;舍:居住。比喻思念父母的话。
出处:《新唐书·狄仁杰传》:“荐授并州法曹参军,亲在河阳。仁杰登太行山,反顾,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舍其下。’瞻怅久之。云移,乃得去。”
望云之情 比喻思念父母的心情。
出处:《新唐书·狄仁杰传》:“仁杰登奇太行山,反顾,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舍其下。’瞻怅久之。云移乃得去。”
Ⅱ 对母亲思念的成语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这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对母亲思念的成语,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对母亲思念的成语
【凯风寒泉】:凯风:和风,比喻母爱;寒泉:比喻劳苦、忧患。表示子女对母亲的深切思念。
【白云孤飞拿李】:比喻客居他乡,思念父母。
【白云亲舍】:亲:指父母;舍:居住。比喻思念父母的话。
【杯圈之思】:杯圈:古代指妇女所用的.杯。指思念去世的母亲。
其他常见消拿迟的成语
引狼入室—— 喻招来灾难;心猿意马—— 喻三心二意
鱼目混珠—— 喻以假乱真;兔死狐悲—— 喻同类悲伤
老骥伏枥—— 喻敏段年老志高;引蛇出洞—— 喻骗人离开
马到成功—— 喻大功告成;引狼入室—— 喻招来的灾难
心猿意马—— 喻三心二意;马到成功—— 喻大功告成
兔死狐悲—— 喻同类悲伤;鱼目混珠—— 喻以假乱真
老骥伏枥—— 喻年老志高;狐虎之威—— 喻虚张声势
螳臂挡车—— 喻自不量力;调虎离山—— 喻骗人离开
狐假虎威—— 喻混淆是非;狼狈为奸—— 喻勾结作恶
庖丁解牛—— 喻谙熟事物;盲人摸象—— 喻粗略地观察事物
蛛丝马迹—— 喻可寻迹象;鹤立鸡群—— 喻比人突出
鞍前马后—— 喻甘为效劳;逐鹿中原—— 喻在中原争夺天下
鸦雀无声—— 喻非常寂静;招兵买马—— 喻扩充人力
Ⅲ 形容思念母亲的成语有哪些
寒泉之思:指子女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望断白云:形容想念父母。
白云亲舍:比喻思念父母的话。
白云孤飞:比喻客居他乡,思念父母。
杯圈之森局思:指思念去世的母亲。
成语出处:
1、寒泉之思:《诗燃春液经·邶风·凯风》:“皮物爰有寒泉,在浚之下。
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后以“寒泉之思”指子女对母亲的孝思或子女思念母亲的心情。
2、望断白云:《新唐书·狄仁杰传》:“亲在河阳,仁杰在太行山,反顾,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舍其下。
’瞻怅久之,云移乃得去。”
3、白云亲舍:明·金銮《醉太平·送叶泮西内台》套曲:“青灯旅馆添归梦,白云亲舍觅征鸿。”
4、白云孤飞:《旧唐书·狄仁杰传》:“其亲在河阳别业,仁杰赴并州,登太行山,南望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所居,在此云下。
’瞻望伫立久之。
云移乃行。”
5、杯圈之思:《礼记.玉藻》:“母没而杯圈不能饮焉,口泽之气存焉尔。
”表示思念亡母的成语有“杯圈之思”。
Ⅳ 代表对父母的思念的词语
1.寸草春晖:指父母对子女教养的恩情深重,儿女竭尽心力亦难以回报。 (罔极之恩、昊天罔极)
2.无忝所生:勉励人进德修业,以免羞辱父母。 (不辱椿萱、扬名显亲)
3.养生送死:指对父母应尽的孝道。 (晨昏定省、问安视膳、扇枕温衾)
4.彩衣娱亲:身穿彩衣逗父母开心,比喻孝顺父母。 (承欢膝下、冬温夏凊)
5.慈乌反哺:比喻子女报答亲恩。 (乌鸟私情、扇枕温被)
6.菽水承欢:指子女能克尽孝道。
7.孝子爱日:珍惜与父母共处的岁月,能及时行孝。
8.义不背亲:讲仁义之人是不违背父母意愿的。
9.陟岵陟屺: 指久役在外的人想念父母。
10.恩逾慈母:比慈爱的母亲给予的恩情还要重。形容恩情深厚。
Ⅳ 形容牵挂父母的成语
朝思暮想 朝:早晨;暮:晚上。早晚都想念。形容非常想念或经常想着某一件事。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恒言》卷二十四:“再说沈洪自从中秋夜见了玉姐,到如今朝思暮想,废寝忘餐。”
寸丝不挂 原为佛家语,比喻心中无所牵挂。后多指赤身裸体。
出处:宋·释道元《景德传灯录》卷八:“师便问:‘大夫十二时中作么生?’陆云:‘寸丝不挂。’”
翻肠搅肚 形容内心极度思念或感到非常不安。
出处:杨朔《雪花飘飘》:“不过也怪,自从部队逼近下花园,百岁忽然翻肠搅肚的想念起爹爹来了。”
分心挂腹 形容十分挂念。
出处:《宋书·王僧达传》:“山川险阻,吉凶路塞……分心挂腹,实亦私苦。”
蜂迷蝶猜 比喻男子对女子的思慕。
出处:明·高明《琵琶记·丞相教女》:“绛罗深护奇葩小,不许蜂迷蝶猜。”
蜂识莺猜 比喻男子对女子的思慕。同“蜂迷蝶猜”。
出处:元本·高明《琵琶记·牛相教女》:“绛罗深护奇葩小,不许蜂识莺猜。”
割肚牵肠 形容非常牵挂,很不放心。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四折:“想人生最苦是离别,可怜是千里关山,独自跋涉。似这般割肚牵肠,倒不如义断恩绝。”
挂肚牵肠 极言牵挂,挂念。
出处:《白雪遗音·岭儿调·从别后》:“从别后……心儿里挂肚牵肠,废寝忘食。”
挂肚牵心 牵:牵挂。形容忧虑不安的心情。
寒泉之思 指子女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出处:《诗经·邶风·凯风》:“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红豆相思 红豆:植物名,又叫相思子,古人常用以象征爱情。比喻男女相思。
出处:唐·王维《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回文织锦 比喻有关相思的绝妙诗文。
出处:典出《晋书·列女传·窦滔妻苏氏》:“窦滔妻苏氏,始平人也,名蕙,字若兰。善属文。滔,苻坚时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凄惋,凡八百四十字。”
魂驰梦想 形容思念万分。
魂劳梦断 形容日夜思念,精神困乏。
魂牵梦萦 形容万分思念。
出处:宋·刘过《醉太平》词:“思君忆君,魂牵梦萦,翠销香暖云屏,更哪堪酒醒。”
兼葭秋水 比喻思慕的人。兼,同“蒹”。
蒹葭伊人 蒹葭:初生的芦苇;伊人:那个人。指一心寻求思恋而不曾会面的人。
出处:《诗经·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蒹葭之思 蒹葭:初生的芦苇;思:思念,怀念。指恋人的思念之情。
出处:《诗经·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焦心劳思 形容人非常操心、担忧。
出处:宋·司马光《进五规状·远谋》:“臣窃见国家每边境有急,羽书相衔,或一方饥馑,饿莩盈野,则庙堂之上焦心劳思,忘寝废食以忧之。”
刻骨铭心 铭刻在心灵深处。形容记忆深刻,永远不忘。
出处:唐·李白《上安州李长史书》:“深荷王公之德,铭刻心骨。”
刻骨相思 形容思念之深,历久难移。
出处:五代·温庭筠《新添声杨柳枝·二》词:“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离情别绪 分离前后惜别、相思的愁苦情绪。
出处:宋·欧阳修《梁州令》:“离情别恨多少,条条结向垂杨缕。”
恋恋不舍 恋恋:爱慕,留恋。原形容极其爱慕,不能丢开。现多形容非常留恋,舍不得离开。
出处:《史记·范睢传》:“然公之所以得无死者,以绨袍恋恋,有故人之间,故释公。”宋·王明清《挥尘后录》卷六:“(蔡)元度送之郊外,促膝剧谈,恋恋不能舍。”
恋恋难舍 原形容极其爱慕,不能丢开。现多形容非常留恋,舍不得离开。同“恋恋不舍”。
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十五回:“子牙恋恋难舍,有两极仙翁上前言曰:‘子牙!机会难逢,时不可失;况天数已定,自难逃躲。你虽是下山,待你功成之时,自有上山之日。’”
了身达命 佛家用语,意思是对一生命运归宿看得开,无牵挂,超凡出世。亦指安身的地方。
出处:元·石君宝《李亚仙花酒曲江池》第三折:“人问道亚仙的今生今世,则俺那郑元和可甚麽了身达命。”
眠思梦想 睡梦中也在想念。形容思念之甚。
出处:《醒世悟言·李玉英狱中讼冤》:“且说那禁子贪爱玉英容貌,眠思梦想,要去奸他。”
铭心刻骨 刻写在心上骨上,形容记忆深刻,难以忘记。
出处:唐·李白《上安州李长史书》:“深荷王公之德,铭刻心骨。”
铭心镂骨 形容感受极深,永记不忘。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序致》:“追思平昔之指,铭肌镂骨。”
暮想朝思 形容时时刻刻都在想念。
暮云春树 表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
出处:唐·杜甫《春日忆李白》诗:“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念念不忘 念念:时刻思念着。形容牢记于心,时刻不忘。
出处:《朱子全书·论语》:“言其于忠信笃敬,念念不忘。”
念兹在兹 念:思念;兹:此,这个。泛指念念不忘某一件事情。
出处:《尚书·大禹漠》:“帝念哉!念兹在兹,释兹在兹。名言兹在兹,允出兹在兹,惟帝念功。”
牵肠割肚 ①形容非常想念。②形容内心悲痛如刀割。
出处:元·白朴《小石调·恼煞人》曲:“为忆小卿,牵肠割肚,凄惶悄然无底末。”
牵肠挂肚 牵:拉。形容十分惦念,放心不下。
出处:元·无名氏《冤家债主》第三折:“可怎生将俺孩儿一时勾去,害的俺张善友牵肠割肚。”
牵肠萦心 犹牵肠挂肚。
出处:叶圣陶《线下·一个青年》接信后竟置之不答,那种牵肠萦心的期待不将把血管都绞破么!”
切切在心 切切:形容情意恳切真挚。牢牢地记在心里。形容殷切的思念。
出处: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十一回:“不期被住持爷知觉,施恻隐之心,释放我等,又赐诸弟兄财物,至今感佩不忘。小人切切在心,报恩无地。”
秋水伊人 指思念中的那个人。
出处:《诗·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拳拳在念 拳拳:恳切。在念:在思念之中。形容老是牵挂着。
出处: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一折:“老夫自登仕路以来,与兄弟张镐,数载不能相会,未知进取功名也流落四方,老夫常切切之心,拳拳在念。”
入骨相思 形容思念之深,历久难移。
出处:五代·温庭筠《新添声杨柳枝·二》词:“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食不下咽 食物虽在口中但咽不下去。形容忧心忡忡,不思饮食。
出处:唐·韩愈《张中丞传后叙》:“霁云(南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
虽死犹生 犹:如同。指人虽死,精神不灭,楷模犹存。也指心无牵挂、憾事,虽死犹同活着。
出处:晋·常璩《汉中士女志·文姬》:“先公为汉忠臣,虽死之日,犹生之年。”
闻声相思 声:名声。指思慕、钦仰有声望的人。
出处:《鬼谷子·内揵》:“君臣上下之事,有远而亲,近而疏,就之不用,去之反求,日进前不御,遥闻声而相思。”
无挂无碍 没有任何牵挂。同“无罣无碍”。
无罣无碍 没有任何牵挂。
无拘无缚 形容自由自在,没有牵挂。同“无拘无束”。
无拘无束 拘、束:限制、约束。形容自由自在,没有牵挂。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回:“逐日家无拘无束,自在逍遥此一长生之美。”
无束无拘 形容自由自在,没有牵挂。同“无拘无束”。
心广体胖 广:宽广,坦率;胖:安泰舒适。原指人心胸开阔,外貌就安详。后用来指心情愉快,无所牵挂,因而人也发胖。
出处:《礼记·大学》:“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心宽体胖 原指人心胸开阔,外貌就安详。后用来指心情愉快,无所牵挂,因而人也发胖。
出处:《礼记·大学》:“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心无挂碍 挂碍:牵挂。原为佛教用语,指内心没有任何牵挂。
出处:唐·玄奘《般若波罗多心经》:“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这离颠倒梦想。”
悬肠挂肚 形容挂念之深切。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二回 “只为父亲这一事,悬肠挂肚,坐卧不安。”
眼穿肠断 眼穿:望眼欲穿。眼欲望穿,肠欲盼断。形容盼望、相思之极。
出处:宋·柳永《安公子》词:“当初不合轻分散,及至厌厌独自个,却眼穿肠断。”
一见倾心 倾心:爱慕。初次见面就十分爱幕。
出处:《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九年》:“主上与将军风殊类别,一见倾心,亲如宗戚。”
一日三秋 三秋:三个季度。意思是一天不见面,就象过了三个季度。比喻分别时间虽短,却觉得很长。形容思念殷切。
出处:《诗经·王风·采莲》:“彼采葛兮,一是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一日三岁 形容对人思念殷切。
出处:《诗·王风·采葛》:“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一日三月 形容对人思念殷切。
出处:《诗·王风·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一丝不挂 原是佛教用来比喻人没有一丝牵挂。后指人裸体。
出处:《楞严经》:“一丝不挂,竿木随身。”
意惹情牵 惹:引起。牵:牵挂。引起情感上的缠绵牵挂。
忧心忡忡 忡忡:忧虑不安的样子。形容心事重重,非常忧愁。
出处:《诗经·召南·草虫》:“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忧心悄悄 忧虑不安的样子。
忧心如焚 如焚:象火烧一样。心里愁得象火烧一样。形容非常忧虑焦急。
出处:《诗经·小雅·节南山》:“忧心如焚,不敢戏谈。”
月明千里 月光普照大地。后多用作友人或恋人相隔遥远,月夜倍增思念的典故。
出处:南朝宋·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
云树之思 比喻朋友阔别后的相思之情。
出处:唐·杜甫《春日忆李白》诗:“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辗转反侧 辗转:翻来复去;反侧:反复。翻来复去,睡不着觉。形容心里有所思念或心事重重。
出处:《诗经·周南·关雎》:“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昼思夜想 昼:白天。日月想念。形容思念极深。
坐卧不安 坐着躺着都不安宁。形容因忧愁恐惧而不安的样子。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四十回:“自从哥哥吃官事,兄弟坐立不安,又无路可救。”
坐卧不宁 坐着躺着都不安宁。常形容心绪烦乱。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四回:“各事冗杂,亦难尽述,因此忙的凤姐茶饭无心,坐卧不宁。”
坐卧针毡 犹言如坐针毡。形容很不安宁。
出处:明·陈与郊《义犬》第四出:“狄灵庆得命回家,十分侥幸,只是心魂恍惚,坐卧针毡。”
儿行千里母担忧 儿女出门在外,母亲总是不放心。形容母爱真挚
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24回:“你这个冤家,在何处饮酒,这早晚方回,全不知儿行千里母担忧。”
虽死之日,犹生之年 犹:如同。指人虽死,精神不灭,楷模犹存。也指心无牵挂、憾事,虽死犹同活着。
出处:晋·常璩《汉中士女志·文姬》:“先公为汉忠臣,虽死之日,犹生之年。”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一天不见,就好象过了三年。形容思念的心情非常迫切。
出处:《诗经·王风·采葛》:“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Ⅵ 想念家人的四字成语
朝思暮想 朝:早晨;暮:晚上。早晚都想念。形容非常想念或经常想着某一件事。
一日三秋 三秋:三个季度。意思是一天不见面,就象过了三个季度。比喻分别时间虽短,却觉得很长。形容思念殷切。
眼穿肠断 眼穿:望眼欲穿。眼欲望穿,肠欲盼断。形容盼望、相思之极。
永志不忘 永远记住,不遗忘。
雪泥鸿爪 雪泥:融化着雪水的泥土。大雁在雪泥上踏过留下的爪印。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
望云之情 比喻思念父母的心情。
物是人非 东西还是原来的东西,可是人已不是原来的人了。多用于表达事过境迁。因而怀念故人。
天末凉风 天末:天的尽头;凉风:特指初秋的西南风。原指杜甫因秋风起而想到流放在天末的挚友李白。后常比喻触景生情,思念故人。
室迩人远 室:房屋;迩:近。房屋就在近处,可是房屋的主人却离得远了。多用于思念远别的人或悼念死者。
室迩人遐 见“室迩人远”。
人面桃花 形容男女邂逅钟情,随即分离之后,男子追念旧事的情形。
人亡物在 人死了,东西还在。指因看见遗物而引起对死者的怀念,或因此而引起的感慨。
人去楼空 人已离去,楼中空空。比喻故地重游时睹物思人的感慨。
人琴俱亡 俱:全,都;亡:死去,不存在。形容看到遗物,怀念死者的悲伤心情。
牵肠挂肚 牵:拉。形容十分惦念,放心不下。
秋水伊人 指思念中的那个人。
前尘影事 谓往事。
念兹在兹 念:思念;兹:此,这个。泛指念念不忘某一件事情。
念念不忘 念念:时刻思念着。形容李扮牢记于心,时刻不忘。
落月屋梁 比喻对朋友的怀念。
离情别绪 分离前后惜别、闹肆相思的愁苦情绪。
见鞍思马 看见死去或离别的人留下的东西就想起了这个人。
魂牵梦萦 形容万分思念。
割肚牵肠 形容非常牵挂,很不放心。
抚今追昔 抚:拍,摸,引伸为注意,注视;追:回想;昔:过去。看看现在,想想过去。
抚今思昔 见“抚今悼昔”。
睹物思人 睹:看;思:思念。看见死去或离别的人留下的东西就想起了这个人。
春树暮云 仰慕、怀念友人
重温旧梦 比喻再经历一次过去的光景。
白云孤飞 比喻客居他乡,思念父母。
成语: 白云亲舍 拼音: bái yún qīn shè
出处: 《新唐书·狄仁杰传》:“荐授并州法曹参军,亲在河阳。仁杰登太行山,反顾,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舍其下。’瞻怅久之。云移,乃得去。”
典故: 亲:指父母;舍:居住。比喻思念父母的话。
成语: 寒泉之思 拼音: hán quán zhī sī
出处: 《诗经·邶风·凯风》:“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典故: 指子女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相敬如宾、熙熙融融、形影相随、促膝谈心、三亲六眷、葭莩之亲、至亲骨肉、骨肉相连、骨肉至亲、兄友弟恭、父慈子孝。
成语解析:
一、相敬如宾
【解释】:形容夫妻互相尊敬,像对待宾客一样。
【出自】:明·李昌祺《剪灯余话·鸾鸾传》:“夫耕于前,妻耘于后,同甘共苦,相敬如宾。”
白话文:“丈夫耕种在前,妻子耕耘在后,同甘共苦,夫妻互相尊敬,像对待宾客一样。”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二、熙熙融融
【解释】:亲爱和睦的样子。
【出自】:现代郭沫若《落叶》十:“院里的人都熙熙融融地欢喜了一天,现在也沉静了。”
三、形影相随
【解释】:象形体和它的影子那样分不开。形容彼此关系亲密,经常在一起。
【出自】:唐·崔峒《江上书怀》:“胡越书难到,存亡梦岂知。登高回首罢,形影自相随。”
白液扰轿话文:“胡越书难到,存亡梦怎么知道。登高回首罢,彼此关系亲密,经常在一起。”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人
四、促膝谈心
【解释】:促:靠近;促膝:膝碰膝,坐得很近。形容亲密地谈心里话。
【出自】:唐·田颖《揽云台记》:“即有友人,不过十余知音之侣,来则促膝谈心,率皆圣贤之道,不敢稍涉异言。”
白话文:“如果有朋友,不过十多知音的伴侣,来就促膝谈心,都是圣贤之道,不敢稍微涉猎不同意见。”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表示说知心话
五、三亲六眷
【解释】:三亲:父母、兄弟、夫妇;眷:家属、亲戚。泛指众亲戚。
【出自】:元·关汉卿《鲁斋郎》第一折:“那里管三亲六眷尽埋冤。”
白话文:“哪里会管众多亲戚都是含冤埋葬。”
白云孤飞 比喻客居他乡,思念父母。
白云亲舍 亲:指父母;舍:居住。比喻思念父母的话。
春树暮云 表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
睹物思人 睹:看;思:思念。看见死去或离别的人留下的东西就想起了这个人。
甘心首疾 甘心:情愿,乐意;首:头;疾:病,引申为痛。想得头痛也心甘情愿。形容男女之间相互思念的痴情。
归正守丘 传说狐狸将死时,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也比喻暮年思念故乡。
寒泉之思 指子女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鹤唳华亭 表现思念、怀旧之意。亦为慨叹仕途险恶、人生无常之词。
狐死首丘 首丘:头向着狐穴所在的土丘。传说狐狸将死时,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也比喻暮年思念故乡。
魂牵梦萦 形容万分思念。
蒹葭之思 蒹葭:初生的芦苇。思:思念,怀念。指恋人的思念之情。
剪烛西窗 原指思念远方妻子,盼望相聚夜语。后泛指亲友聚谈。
刻骨相思 形容思念之深,历久难移。
暮云春树 表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
念念不忘 念念:时刻思念着。形容牢记于心,时刻不忘。
念兹在兹 念:思念;兹:此,这个。泛指念念不忘某一件事情。
秋水伊人 指思念中的那个人。
室迩人远 室:房屋;迩:近。房屋就在近处,可是房屋的主人却离得远了。多用于思念远别的人或悼念死者。
首丘之情 首丘:头向着狐穴所在的土丘。传说狐狸将死时,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也比喻暮年思念故乡。
涕零如雨 涕零:流泪。眼泪象雨水一样往下淌。形容思念的感情极深。
表示思念的四字词语有很多,比如一日三秋、春树暮云、狐死首丘、莼鲈之思、寒泉之思、望眼欲穿、白云亲舍、故土难离、天末凉风、归心似箭、念念不忘、朝思暮想、辗转反侧、牵肠挂肚、落叶归根、望穿秋水、背井离乡、魂牵梦萦、睹物思人等。
一、一日三秋
【解释】:三秋:三个季度。意思是一天不见面,就象过了三个季度。比喻分别时间虽短,却觉得很长。形容思念殷切。
【出自】:《诗经·王风·采莲》:“彼采葛兮,一是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白话文:“彼采葛啊,一个是不见,灯像隔了三月久;心上人啊采芦荻,一天不见她的影,好僳隔了三秋久;心上人啊采香艾,一天不见她的影,如三年啊。”
【语法】:主谓式;作定语、宾语;形容思念殷切
【近义词】一日三岁、寸阴若岁、一日三月
【反义词】一刻千金
二、春树暮云
【解释】:表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
【出自】:唐·杜甫《春日忆李白》诗:“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白话文:“渭北春天树,而你在江东远望那日暮薄云。何时一杯酒,只能遥相思念。”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表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
【近义词】牵肠挂肚
三、狐死首丘
【解释】:首丘:头向着狐穴所在的土丘。传说狐狸将死时,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也比喻暮年思念故乡。
【出自】:战国·楚·屈原《九章·涉江》:“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白话文:“鸟飞返故乡啊,狐狸死了还把头朝向生他养他的山冈。”
【示例】:我告诉过你“狐死首丘”的故事,一个人到死都是怀念自己的乡土的。 ——郭沫若《蔡文姬》第一幕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比喻不忘本或思念故乡
【近义词】越鸟南栖、归正首丘、代马依风
四、莼鲈之思
【解释】:比喻怀念故乡的心情。
【出自】:《晋书·张翰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
白话文:“看见秋风起,于是想念吴中的菰菜、菜汤、鲈鱼脍。”
【近义词】莼羹鲈脍
五、寒泉之思
【解释】:指子女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出自】:《诗经·邶风·凯风》:“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白话文:“这里有寒泉,就在浚城墙外边。养育儿子七个人,母亲养子多辛劳。”
【语法】:偏正式;作宾语;指子女对母亲的思念之情